地層中的化石,從其保存特點看,可大致分為四類: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
實體化石
指古生物遺體本身幾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來的化石。原來的生物在特別適宜的情況下,避開了空氣的氧化和細菌的腐蝕,其硬體和軟體可以比較完整的保存而無顯著的變化。例如猛獁象(第四紀冰期西伯利亞凍土層中於1901年發現,25000年以前,不僅骨骼完整,連皮、毛、血肉,甚至胃中食物都保存完整)。
模鑄化石
就是生物遺體在地層或圍巖中留下的印模或復鑄物。壹類是印痕,即生物遺體陷落在底層所留下的印跡,遺體往往遭受破壞,但這種印跡卻反映該生物體的主要特征。不具硬殼的生物,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也可保存其軟體印痕,最常見的就是植物葉子的印痕。第二類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內模兩種,外模是遺體堅硬部分(如貝殼)的外表印在圍巖上的痕跡,它能夠反映原來生物外表形態及構造;內模指殼體的內面輪廓構造印在圍巖上的痕跡,能夠反映生物硬體的內部形態及構造特征。例如貝殼埋於砂巖中,其內部空腔也被泥沙充填,當泥沙固結成巖而地下水把殼溶解之後,在圍巖與殼外表的接觸面上留下貝殼的外模,在圍巖與殼的內表面的接觸面上留下內模。第三類叫做核,上面提到的貝殼內的泥沙充填物稱為內核,它的表面就是內模,內核的形狀大小和殼內空間的性狀大小相等,是反映殼內面構造的實體。如果殼內沒有泥沙填充,當貝殼溶解後久留下壹個與殼同形等大的空間,此空間如再經充填,就形成與原殼外形壹致、大小相等而成分均壹的實體,即稱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狀和原殼表面壹樣,是由外模反印出來的,他的內部則是實心的,並不反映殼的內部特點。第四類是鑄型,當貝殼埋在沈積物中,已經形成外模及內核後,殼質全被溶解,而又被另壹種礦質填入,象工藝鑄成的壹樣,使填入物保存貝殼的原形及大小,這樣就形成了鑄型。它的表面與原來貝殼的外飾壹樣,它們內部還包有壹個內核,但殼本身的細微構造沒有保存。
總的來說,外模和內模所表現的紋飾凹凸情況與原物正好相反。外核與鑄型在外部形狀上和原物完全壹致,但原物的內部構造被破壞消失,其物質成分與原物也不同。至於外核和鑄型的區別在於前者內部沒有內核,而後者內部還含有內核。
遺跡化石
指保留在巖層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動的痕跡和遺物。遺跡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跡,此外還有節肢動物的爬痕,掘穴,鉆孔以及生活在濱海地帶的舌形貝所構成的潛穴,均可形成遺跡化石。遺物化石方面,往往指動物的排泄物或卵(蛋化石);各種動物的糞團,糞粒均可形成糞化石。我國白堊紀地層中恐龍蛋世界聞名,在山東萊陽地區以及在廣東南雄均發現成窩壘疊起來的恐龍蛋化石。
化學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有的雖被破壞,未保存下來,但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的各種有機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巖層中,這種視之無形,但它具有壹定的化學分子結構足以證明過去生物的存在的化石稱為化學化石。隨著近代化學研究的進展,科學技術的提高,古代生物的有機分子(指氨基酸等),可從巖層中分離出來,進行鑒定研究,同時產生了壹門新的學科—古生物化學。
世界上有哪些化石
生物因物種的不同、形成條件的不同及保存過程的不同使得化石有很多種類型,但從總的方面看無非是以下四種:
1.實體化石 這是指生物體本身部分或全部被保存下來的化石。
按保存方式有這樣壹些類型,壹是樹脂保存,這主要是琥珀壹類的化石,被保存的對象主要是古節肢動物;二是坑沼保存,如陷入泥炭沼和瀝青坑的動物,被保存的對象主要是古陸生脊椎動物;三是冰凍保存,這類化石相對比較年輕,如西伯利亞凍土中的壹些第四紀大型古脊椎動物;四是石化作用(詳見“化石的形成”說明);
按化石質地則有這樣壹些類型,壹是“未變實體化石”,這類化石軟體部分得到很好或較好的保存,如猛獁、壹些琥珀、壹些木乃伊化的化石。這類化石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二是“微變硬化石”,這類化石軟組織已經喪失,但留下了壹些稍變性的硬組織部分(牙、甲殼、外骨骼等),另外生物體內原礦物質成分得以保留,雖經較弱的石化,但壹些生物結構仍保存得比較完好。這類化石多是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貝類等。三是骸石化化石”(詳細參見石化作用)
2.模鑄化石 這是指生物體在底質、圍巖、填充物中留下的印模和復鑄物。細分起來又有這樣壹些類型,壹是印痕化石,二是印模化石,三是鑄型化石,四是復型化石,究竟屬於哪壹種主要看化石與其圍巖的關系。
3.遺跡化石 遺跡化石是指因古生物活動在底質沈積物表面或內部留下的痕跡和遺物,如動物的足跡、抓痕、爬痕、挖掘的洞穴,也包括諸如卵、動物的糞便、胃石等化石。從更為廣泛的角度看,這類化石還應當包括古人類活動的勞動工具和文化遺物等。
4.化學化石 這是指古生物體雖沒保存下來,但那些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各種有機物(氨基酸、脂肪酸等)卻被保留在巖層中,從而可根據這個判斷某古生物的存在。
中國的化石有哪些?
事實上我國境內曾是恐龍的“王國”,現今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恐龍化 石產地。
據了解,東起山東半島,西達天山,北從內蒙古的戈壁沙漠與黑龍江的黑山白水,南到亞熱帶的雲南與廣東,我國70%以上的省份都有恐龍化石,是世界公認的恐龍化石出產大國,其中以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為主。截至目前,山東、新疆、四川、雲南、寧夏、貴州、黑龍江、河南等地均發現過不同時期的恐龍化石。其中,三疊紀晚期的恐龍化石見於雲南的祿豐盆地等極少數地區。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化石在四川、雲南和貴州都有發現。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則多出現於我國北方的內蒙古、黑龍江和山東等地。
化石有什麽用途
1巨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化石是遙遠的地質歷史時期各種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因此,化石就能夠或多或少地反映出當時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狀況,也就為人類了解生命的歷史和地球上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使得我們對古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進化的規律和機制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物地層學、分子古生物學、古生物化學以及古仿生學等邊緣學科的研究也都離不開古生物化石。由此可見,古生物學的方方面面以及相關的壹些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都離不開古生物化石!
2美妙的審美價值:許多造型美觀的化石即是自然遺產,又是天成的藝術品。其中不少化石真是妙不可言!
3蘊藏的社會文化:收藏化石,即了解了自然歷史等科學知識,又起到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化石愛好者和收藏家的活動不僅起到了壹定的科學普及效應,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古生物學的發展呢。例如,近年來我國遼西發現的許多轟動世界的古生物學大發現,最初或多或少地都與壹些化石收藏家有關。
參考資料:
什麽是化石?
通俗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紿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沈積物壹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壹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過去生物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叮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
參考資料:
恐龍的五種化石有些什麽
腳印,恐龍蛋,骨骼,糞便,牙齒
化石有什麽種類
化石壹直被稱為記錄時間的壹種奇石,壹直以來,化石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化石層出不窮,常見的化石有木化石、古生物化石以及海洋生物化石,常見的三種古生物化石,分別是遼西魚化石、珊瑚化石、玉化螺。
化石和普通石頭有什麽區別?
今天,我們無法通過實驗去人工制造出嚴格意義上的化石,但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的方式或對地層的研究去揭示化石形成的過程。那種專門以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的埋藏、石化等過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地質地史學分支中稱為埋藏學。
埋藏學告訴我們,因種種原因在地球上生命演化的進程中,只有極少壹部分因與地質環境相適應而保留下來形成了化石,絕大多數已經無法知道它們的存在。形成化石大致上有如下幾個必要條件:
1.生物的身體 生物必須具有壹定的硬體,包括諸如骨骼、牙齒、外殼、幹莖、葉脈、孢子及花粉等。當然也有極例外的情況,如某個水母的印痕。
2.迅速地埋藏
生物死亡後甚至是活著的時候因特殊的原因它們被迅速地埋藏,這樣壹來,由於較好地避免了分解者、機械的和化學的作用或破壞,使之較好地得以保存下來。
3.漫長的歲月
石化作用本身就是壹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這壹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原地埋藏且地殼活動相對穩定,這種情況下的化石壹般會比較豐富,化石形體也比較完整,如著名的北美瀝青坑化石群;異地埋藏,生物死亡後經歷了因多種原因從甲地到乙地的搬運,這類化石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石化過程詳解......
生物因物種的不同、形成條件的不同及保存過程的不同使得化石有很多種類型,但從總的方面看無非是以下四種:
1.實體化石 這是指生物體本身部分或全部被保存下來的化石。
按保存方式有這樣壹些類型,壹是樹脂保存,這主要是琥珀壹類的化石,被保存的對象主要是古節肢動物;二是坑沼保存,如陷入泥炭沼和瀝青坑的動物,被保存的對象主要是古陸生脊椎動物;三是冰凍保存,這類化石相對比較年輕,如西伯利亞凍土中的壹些第四紀大型古脊椎動物;四是石化作用(詳見"化石的形成"說明);
按化石質地則有這樣壹些類型,壹是"未變實體化石",這類化石軟體部分得到很好或較好的保存,如猛獁、壹些琥珀、壹些木乃伊化的化石。這類化石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二是"微變硬化石",這類化石軟組織已經喪失,但留下了壹些稍變性的硬組織部分(牙、甲殼、外骨骼等),另外生物體內原礦物質成分得以保留,雖經較弱的石化,但壹些生物結構仍保存得比較完好。這類化石多是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貝類等。三是"石化化石"(詳細參見石化作用)
2.模鑄化石
這是指生物體在底質、圍巖、填充物中留下的印模和復鑄物。細分起來又有這樣壹些類型,壹是印痕化石,二是印模化石,三是鑄型化石,四是復型化石,究竟屬於哪壹種主要看化石與其圍巖的關系。
3.遺跡化石
遺跡化石是指因古生物活動在底質沈積物表面或內部留下的痕跡和遺物,如動物的足跡、抓痕、爬痕、挖掘的洞穴,也包括諸如卵、動物的糞便、胃石等化石。從更為廣泛的角度看,這類化石還應當包括古人類活動的勞動工具和文化遺物等。
4.化學化石
這是指古生物體雖沒保存下來,但那些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各種有機物(氨基酸、脂肪酸等)卻被保留在巖層中,從而可根據這個判斷某古生物的存在。
其次,根據化石的尺寸可將化石分為大化石、微體化石和超微化石。壹般情況下人們將那些不需要利用顯微鏡即能進行研究的化石稱為大化石,這也是人們知道得最多的壹類。微體化石則是指那些需要顯微鏡才能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化石,這類化石壹般人知道得並不多,如有孔蟲、放射蟲、介形蟲、矽藻,當然也包括壹些史前生物身體構造中某壹微小的部分,如牙形石、細小魚鱗等,還有植物的孢子、花粉也屬於這壹類。需要說明的是,在有些學者那裏可能...... 世界上有哪些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