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壹個山村裏。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壹學就懂。可是,後來的壹堂數學課影響了他壹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壹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壹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壹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壹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征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壹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壹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壹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註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壹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壹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壹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壹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裏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壹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麽,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壹條正確的道路,這是壹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壹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2.陳景潤 (1933—1996)
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壹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壹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裏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麽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裏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壹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壹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壹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妳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裏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裏,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壹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壹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麽也舍不得離開。可不,又有壹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壹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裏,找到了壹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壹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裏掏出壹只饅頭來,壹面啃著,壹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壹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壹看,心裏說:今天的天氣真怪!壹會兒陽光燦爛,壹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壹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壹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舍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裏靜悄俏的,沒有壹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麽壹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壹下手表,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鐘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壹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麽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麽壹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妳辛苦了,妳真是個好同誌。”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誌,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壹邊說壹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來。
3.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壹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借自己壹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壹代數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壹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鬥終生!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壹代,讓青年數學家茁壯成兒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余還不忘給青多年朋友寫壹些科普讀物.下面就是華羅庚爺爺曾經介紹給同學們的壹個有趣的數學遊戲:有位老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準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後,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後,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
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壹會,並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麽知道帽子顏色的呢?“ 為了解決上面的伺題,我們先考慮“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因為,黑帽只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壹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 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可以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壹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於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這裏。同學們可能會拍手稱妙吧.後來,華爺爺還將原來的問題復雜化,“n個人,n-1頂黑帽子,若幹(不少於n)頂白帽子”的問題怎樣解決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並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壹個訣竊.
4.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壹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壹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壹.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麽方法得出這壹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麽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壹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壹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采用的壹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壹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恒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壹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壹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壹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5.陳省身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美籍華人,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少年時代即顯露數學才華,在其數學生涯中,幾經抉擇,努力攀登,終成輝煌。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楊振寧譽為繼歐幾裏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後又壹裏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後主持、創辦了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壹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晚年情系故園,每年回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為實現心中的壹個夢想: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
陳省身9歲考入秀州中學預科壹年級。這時他已能做相當復雜的數學題,並且讀完了《封神榜》、《說嶽全傳》等書。1922年秋,父親到天津法院任職,陳省身全家遷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馬路宙緯路。第二年,他進入離家較近的扶輪中學(今天津鐵路壹中)。陳省身在班上年紀雖小,卻充分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華。陳省身考入南開大學理科那壹年還不滿15歲。他是全校聞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學遇到問題都要向他請教,他也非常樂於幫助別人。壹年級時有國文課,老師出題做作文,陳省身寫得很快,壹個題目往往能寫出好幾篇內容不同的文章。同學找他要,他自己留壹篇,其余的都送人。到發作文時他才發現,給別人的那些得的分數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愛運動,喜歡打橋牌,且牌技極佳。圖書館是陳省身最愛去的地方,常常在書庫裏壹呆就是好幾個小時。他看書的門類很雜,歷史、文學、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他都壹壹涉獵,無所不讀。入學時,陳省身和他父親都認為物理比較切實,所以打算到二年級分系時選物理系。但由於陳省身不喜歡做實驗,既不能讀化學系,也不能讀物理系,只有壹條路——進數學系。
數學系主任姜立夫,對陳省身的影響很大。數學系1926級學生只有5名,陳省身和吳大任是全班最優秀的。吳大任是廣東人,畢業於南開中學,被保送到南開大學。他原先進物理系,後來被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轉到了數學系,和陳省身非常要好,成為終生知己。姜立夫為擁有兩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興,開了許多門在當時看來是很高深的課,如線性代數、微分幾何、非歐幾何等等。二年級時,姜立夫讓陳省身給自己當助手,任務是幫老師改卷子。起初只改壹年級的,後來連二年級的都讓他改,另壹位數學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報酬10元。第壹次拿到錢時,陳省身不無得意,這是他第壹次的勞動報酬啊!
考入南開後,陳省身住進八裏臺校舍。每逢星期日,他從學校回家都要經過海光寺,那裏是日本軍營。看到荷槍實彈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揚威的模樣,他心裏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開。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個烏煙瘴氣的地方,令他萬分厭惡。從家返回學校時,又要經過南市、海光寺,直到走進八裏臺校園,他才感到松了口氣。
6.丘成桐
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老家在梅州蕉嶺,在香港長大。父親曾在香港香讓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崇基學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無憂無慮,成績優異。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突然辭世,壹家人頓時失去經濟來源。盡管丘成桐不得不壹邊打工壹邊學習,卻仍然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
他的父親在他14歲時去世,家境貧寒。他中學的時候逃學壹年,曾經成績很差,差壹點落榜。19歲的時候來到美國伯克利,“21歲畢業時就註定要改變數學的面貌”。這不是我的話,這是幾年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希望把丘教授聘請過來的時候,系裏討論時壹個年紀很大的幾何學家引用陳省身先生說的壹句話。他10年之後成為數學界的壹代天驕。從他入學伯克利到在世界數學家大會做壹小時報告還不到10年。當年他只有28歲,也是在那壹年,陳景潤先生被邀請做45分鐘的報告。這期間他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開創了壹個嶄新的領域:幾何分析。
1981年,他32歲時,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的維布倫(Veblen)獎——這是世界微分幾何界的最高獎項之壹;1983年,他被授予菲爾茲(Fields)獎章——這是世界數學界的最高榮譽;1994年,他又榮獲了克勞福(Crawford)獎。
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加利福尼亞州最優秀的科學家的稱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名譽博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博士…… 大學期間,他以三年時間修完全部必修課程,還閱讀了大量課外資料。他的突出成績和鉆研精神為當時的美籍教授薩拉夫所賞識,薩拉夫力薦他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研究生。七十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幾何的中心,雲集了許多優秀的幾何學家和年輕學者。在這裏,丘成桐得到IBM獎學金,並師從著名微分幾何學家陳省身。
命運是公平的,獎章、榮譽,授予了那個在教室中堅持到最後的人。這,並沒有讓丘成桐止步不前,他繼續進行著大量繁雜的研究工作,並不斷取得成就。
堅韌、堅持、鍥而不舍,這就是丘成桐的精神。當然,也不是每個有著這樣精神的人都能取得丘成桐壹樣的成就的。數學需要勤奮,更需要天才。正如著名數學家尼倫伯格所說,丘成桐“不僅具備幾何學家的直觀能力,而且兼有分析家的才能”。著名數學家鄭紹遠先生回憶說,對於許多艱深的數學問題,丘成桐已思考近20年,雖然仍未解決,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思考。
丘成桐對中國的數學事業壹直非常關心。從1984年起,他先後招收了十幾名來自中國的博士研究生,要為中國培養微分幾何方面的人才。他的做法是,不僅要教給學生壹些特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領會數學的精辟之處。他的學生田剛,也於1996年獲得了維布倫獎,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微分幾何學家之壹。
數學是奇妙的,只有鍥而不舍才能探求其中真諦。對於丘成桐這樣的數學家來說,這種探求不但是人生的意義,也是人生的樂趣。
丘先生絕對不是壹個完人,但絕對是壹個偉大的數學家。妳可以不喜歡這個人,但妳不可能不喜歡他的數學,他證明了許多妙不可言的定理。大家如果學數學,讀到研究生的話妳就會知道他的定理非常美妙,他的卡拉比猜想毫無疑問是數學中最深刻的定理之壹,尤其是在超弦理論中應用之廣不可思議,我想當年丘教授自己都沒有想到。
他個性堅強,永不服輸,永不言棄,著述等身,得獎無數。這些也帶給他許許多多的誤解。因為少年得誌,20幾歲就功成名就,有人說他目中無人、傲慢至極。當然,有這樣的成就也讓他有傲慢的資本。我把他跟陳省身壹比。陳省身先生,大家跟他相處久了就知道也傲慢,只是他們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他們的傲慢,丘成桐是直截了當,數學和為人是他衡量妳的標準,他看妳的話,妳數學不好,他不願意跟妳多談,妳做事情不入他的眼,他不願意搭理妳。
先生是微笑不語,什麽人他都可以很平和地相處,但是這微笑中就蘊含著尊敬或者是不屑,妳自己可以感覺出來。他們都是真正的君子,都是我最敬佩的偉大的數學家,他們都尊重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數學家。我想這是他們真正可貴的地方。
30年來,丘先生不僅時刻把握著數學與物理跳動的脈搏,引導著世界數學發展的潮流,還壹直懷著壹顆赤子之心,關心和幫助著中國數學的進步。他培養了眾多的華人數學家。他的學生和博士後在國外各個重要的大學裏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