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紀念堂被視為美國永恒的雕像和華盛頓的象征,是為了紀念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造的。紀念館位於華盛頓特區國家草坪的西端,波托馬克河的東岸,是壹座古希臘廟宇般的紀念館,由白色花崗巖和大理石建成。
紀念館於1914年破土動工,1922年竣工。紀念館的氣氛莊嚴肅穆,催人奮進,每天都有很多遊客和學生乘車來到這裏。已故總統林肯是最受尊敬的美國總統之壹,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對美國的貢獻——解放奴隸,維護美國統壹。正是他從社會最底層看到了奴隸制的醜惡,揭穿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虛偽面紗。雖然他被殘忍地暗殺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活在林肯紀念堂裏。
走上紀念館的臺階,繞過林肯雕像的背面。妳能看到的是美國國會大廈和華盛頓紀念碑的壯觀景色。水池裏,華盛頓紀念碑的倒影還依稀可見。
華盛頓紀念碑
華盛頓紀念碑是為了紀念美國第壹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的。它位於華盛頓市中心,在國會大廈和林肯紀念堂的軸線上。它是壹座大理石方尖碑,底面積39平方米,高169米。紀念碑內有50個鐵梯,還有70秒到達頂端的高速電梯。遊客可以通過小窗戶俯瞰整個華盛頓市、弗吉尼亞州、馬裏蘭州和波托馬克河。紀念碑內壁鑲嵌著188塊由個人、組織和世界各地捐贈的紀念石,其中壹塊刻有中文的石頭是清政府贈送的。紀念碑周圍是壹大片綠草如茵的草坪,經常舉行集會和遊行。
華盛頓紀念碑高聳入雲。它的頂峰是華盛頓的制高點。當妳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從任何方向來到華盛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座紀念華盛頓偉業的紀念碑。這座DC華盛頓的標誌性建築,整個紀念碑上沒有壹個字母,仿佛在告訴人們,華盛頓壹生的豐功偉績難以用語言表達。
它是華盛頓特區的第壹個地標,也是美國國家草坪的中心。1848年美國獨立日,
當時美國總統用華盛頓在國會大廈奠基儀式上使用的泥刀為華盛頓紀念碑奠基。為了這個項目破土動工,這個名為“國家紀念碑準備協會”的組織已經在全國籌集了65,438+05年的資金。到1854內戰的時候,因為戰爭,大概有50米左右的古跡已經停止了。1876年,華盛頓紀念碑終於開始建造,1885年全面完工,總高度169米。華盛頓紀念碑的白色大理石,上面約50米,顏色比下面略暗,這是相隔22年的兩道施工工序留下的痕跡。
傑斐遜紀念堂
傑斐遜紀念堂,位於美國華盛頓,是為了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而建造的。1938年在羅斯福的主持下開工建設,1943年竣工。這座紀念堂是根據傑斐遜最喜歡的羅馬神廟圓頂設計的,是壹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築。大廳中央矗立著壹座近6米高的傑斐遜總統銅像。在他身後的石墻上,鐫刻著傑斐遜生前的話:“我已在上帝的祭壇前宣誓,我將永遠反對籠罩在人類心靈上的任何形式的暴政。”每年4月,紀念館旁邊的潮汐湖上櫻花盛開,湖水中有紀念館的倒影,景色十分美麗。
國會圖書館
成立於1800,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美國四大官方國家圖書館之壹,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圖書館之壹。在美國國會的支持下,國會圖書館是通過公共資金、美國國會的適當撥款、私人企業的捐贈和所有致力於圖書館工作的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而建成的。它是美國最古老的聯邦文化機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寶庫,是美國知識和民主的重要象征,在美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保存了近654.38+265.438+0萬項各種館藏,超過三分之二的圖書以多媒體形式存儲。它包括許多珍本書籍,特別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圖,電影和電視電影(除了農業技術和臨床醫學的資料分別由國家農業圖書館和國家醫學圖書館收集,其他所有資料由國會圖書館收集)。
白宮
白宮,字面翻譯為“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供第壹個家庭成員居住,所以中文翻譯是“白宮”。位於美國華盛頓市中心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地理坐標:38° 53 ' 51.33n,77° 2 ' 11.70 w,是壹座白色的兩層建築,北面是老佛爺廣場,南面是愛麗絲公園,面對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
過去白宮不白,也不叫白宮,叫“總統大樓”、“總統府”。1792建成時,為灰色砂巖建築。從1800開始,這裏是美國總統任職期間和家人壹起工作生活的地方。但在1812年的第二次美英戰爭中,英軍入侵華盛頓。1865438+2004年8月24日,英軍燒毀大樓,只留下壹個空架子。為了掩蓋1817重建時的火燒痕跡,門羅總統下令在灰色的沙子上塗上壹層白漆。此後,這座總統官邸被稱為“白宮”。1901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正式將其命名為“白宮”,後來成為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是美國總統府的所在地。對人們來說,白宮總是充滿神秘。根據白宮的開支由全體納稅人承擔的原則,白宮的壹部分在規定時間內向全世界公民開放,因此成為遊客參觀的熱點。
國會山
國會大廈是美國國會的辦公大樓。它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海拔83英尺的地方,後來被稱為國會山。1793年,美國第壹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親自為其奠基,使用的是國會大廈設計大賽第壹名獲獎者威廉·桑頓的設計藍圖,於1800年建成投入使用。1814年第二次英美戰爭期間,英軍將其焚毀,1819年重建,直至1867年再次完工,之後不斷修繕擴建,達到現在的規模。國會大廈自誕生以來就命運多舛。可貴的是,它還能傲然挺立。
美國人把國會大廈視為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最高象征。由美國參眾兩院組成的國會在這裏開會,通常被視為華盛頓的象征。1793年,華盛頓親自為大樓奠基。內戰爆發後,有人提議停止建造,但林肯總統堅持要建造壹個280英尺高的大穹頂。現在,國會大廈的圓頂已經成為電視上美國政治新聞報道的最佳背景。穹頂內是可容納兩三千人的宏偉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