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壹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壹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三,七七數之余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壹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臺,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仆仆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註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壹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華羅庚還是壹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壹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壹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壹些課外讀物。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壹個貧困家庭。這是當時壹個非常閉塞的縣城。
童年時代,他最想騎馬。他將壹個小木凳拴上繩子,牽著當馬騎,邊騎邊喊“馬嘟嘟,馬嘟嘟。”現在這個小凳子還陳列在金壇的“華羅庚紀念館”裏呢。稍大以後,他就把家中小雜貨店的櫃臺當馬騎,跳上跳下,並且還不時學著大人騎馬的樣子,感覺十分得意。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於壹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壹些似乎希奇的問題。有壹次,他同別人壹塊去城郊玩耍,見壹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麽能知道呢。”華羅庚卻不甘心,沈思片刻,說:“以後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在當年的金壇,華羅庚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燈節、船會、廟會等場所,凡是這些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東有座青龍山,山上有個廟。每逢廟會,廟中的“菩薩:”便頭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綠綠,騎著高頭大馬進城來。壹路上,人們見到“菩薩”就磕頭行禮,祈求幸福。華羅庚伸直脖子,望著雙手合十的“菩薩”,心裏暗自琢磨:“‘菩薩’果真萬能嗎?”當廟會散了,人們也陸續回家,華羅庚卻跟著“菩薩”去了青龍山,想探個究竟,看壹看“菩薩”的真面目。
來到廟裏,“菩薩”卸了裝,華羅庚壹看“菩薩”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妳往後不要給‘菩薩’磕頭了,‘菩薩’是騙人的1父親馬上訓斥道:“唉呀,罪過,小孩子懂什麽?”他卻認真反駁道:“我到青龍山的廟裏去了,‘菩薩’原來是假的,是人裝扮的1
華羅庚的數學作業,經常有塗改的痕跡,很不整潔,老師開始時非常不滿意。後來經過仔細辨別,老師發現華羅庚是在不斷改進和簡化自己的解題方法。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壹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後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幹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壹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於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
憑著這壹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華羅庚不僅對數學肯動腦筋,對語文也很用心。有壹次,老師把自己收藏的文學大師胡適的書分給學生,讓每人看完後寫壹篇讀後感。華羅庚分得的是《嘗試集》,書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話文的得意,認為自己是壹次成功的嘗試,於是在扉頁上寫了壹首《序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壹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華羅庚在讀後感中,並未表達出老師所期望的對胡適的贊美之詞,而是尖銳地指出:胡適的這首詩概念混亂,第壹句中的“嘗試”與第四句中的“嘗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壹句中的“嘗試”是指初次嘗試,當然壹試就成功是比較罕見的;第四句中的“嘗試”則是指經過多次嘗試或失敗之後的壹次成功嘗試,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含意。單獨來看兩個“嘗試”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適將二者放在壹起,則是拿自己的概念隨意否定別人(陸放翁)的概念,真是豈有此理!他說:“胡適序詩邏輯混亂,不堪卒讀。”
雖然語文老師當時十分不悅,但20年後還是對已成名的華羅庚說:“我早就看了妳的文章不落窠臼。”
華羅庚正是由於勤思考,愛創新,不迷信權威,才最終靠刻苦自學成為壹名大數學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