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備受帝王推崇的農耕織造出自哪個朝代?

備受帝王推崇的農耕織造出自哪個朝代?

《耕織圖》為南宋時紹興畫家古樓所作,其作品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和稱贊。皇帝三推,皇後親蠶,男耕女織。這是壹幅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美麗畫卷。南宋時期,樓陀共繪耕織詩45首,其中耕織圖21幅,織圖24幅。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看到《耕織圖》這首詩後,被織女的寒冷和農夫的苦難深深打動,下令朝廷供奉焦秉貞,並在地畫的基礎上重新繪制,包括23幅耕織圖,每首詩寫壹章。

《南宋耕織圖》系統具體地描述了當時農耕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地區的農耕和蠶織生產的各個方面,反映了宋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因此被譽為“中國最早的男耕女織全圖”。在它出現的近千年裏,被畫家們臨摹了四次。其中,清代康熙年間,焦秉貞臨摹的兩幅耕織圖以《禦耕織圖》為名成書出版,在世界各地發行,在民間流傳,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所以農耕織圖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科普作品。它與鄞縣學者王應麟編撰的《三子經》壹起,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啟蒙人文教育和制作科普讀物的壹把“雙刃劍”。

婁璦的壹生

樓艾(1090—1162)又叫手諭,又叫國儀。他的父親婁義因為棄廣德湖為田,每年收入壹萬多石,在平江知府做官。婁義帶著父親的影子做了官。進入官場後,婁義憑借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初任梧州(今金華市)侍郎。當時的五洲每年向朝廷繳納巨額的絲制品,百姓負擔沈重。婁義根據實際情況向杭州呈書,試圖說明減免的原因,於是朝廷減少了征收額。當時,大多數縣官都不知道稅收的細節,每戶負擔的數額由曹麗決定。大樓根據每戶的情況決定他們各自的數額,並公布出來。這樣,誰出多少錢,是否合理,就公開了。可以說,政務公開,百姓服氣,願意出錢,任務圓滿完成。不久,婁璦被授予潛伏縣令的職務。

婁矮到於謙縣後,十分關心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他經常深入各農村作調查,並結合自己在家鄉鄞縣的生活經歷,“感農蠶妻之苦,究其始末,作耕織二圖。”(“耕作”

編圖後記)把江南種稻、養蠶、織絲的全過程繪成45幅畫,每幅畫用壹首五言詩來說明畫面的含義。

這個時候,正巧朝廷派了壹個使節到各縣巡視,考察地方官員的政績。樓哀因重視農業生產,被評為知縣中的上品。他的事跡被朝臣推薦後,宋高宗引起了他們的註意,於是高宗皇帝接見了婁哀以示安慰。召見時,樓愛趁機向皇帝呈上犁織圖。高宗看後非常贊賞,並宣布後宮將傳閱給吳皇後和嬪妃。吳皇後也非常欣賞耕織圖,並請皇家畫院的畫家臨摹了二十四幅織圖,改名為蠶織圖,並在上面題詞,豐富了織圖的內容。

樓哀因提交犁織圖被提升至邵州(今湖南),在紹興五年(1135)。紹興十年,廣州商人狀告城商違法,於是宋高宗下令有關部門推薦新的人員。樓愛因其清廉和能力贏得了這個職位。婁哀到紹興十年(1140),不負眾望,“竭力削前之弊,與珍貨抗衡,使賈湖自持而均衡,各種事鹹。”紹興十五年(1145),福建船使,任鏡湖北路、南路、淮南路三條轉運路線的判官。紹興二十五年(1155)遷揚州,任淮東使,紹興二十六年主管臺州道觀。疲憊的官員在法庭上討論醫生。

婁辭職後,幸福地生活了七八年。以範仲淹創建亦莊為例,為亦莊捐地五百畝,以救濟婁氏宗親中的孤兒老幼。當時寧波濱江銀行被毀,大樓主張村民拿出百萬巨款壹起治理,使得多年的水患得以解決。紹興三十二年(1162),享年73歲,葬於奉化縣南山原。樓愛從政十幾年,最多也就大有作為。退休後憂國憂民,繁榮家鄉,可謂南宋寧波人中的傑出人物。

耕織圖的價值和意義

耕織圖分為兩張圖。耕田圖從浸種到入庫,這裏21件事。包括浸種、翻耕、耙耕、翻耕、撒秧、收割、風選、入庫。從浴蠶到剪絲,二十四件事,包括浴蠶、臥蠶、飼蠶、眠蠶、殘蠶、集群、選繭、絡絲、攀花、剪絲。把壹切都畫成壹幅畫,配以五言詩,每句八行四句,說明畫面的意義和農桑的重要任務。

犁織圖不僅準確地反映了當時的耕桑情況,而且具有準確的敘事功能和富有詩意的藝術特色。如第壹首《浸種》雲:

溪頭夜雨,門外生春水。雲籃侵淺藍,甲骨引新芽。西疇有事,雷隨風興。人們給句芒獻上壹只雞,然後崇拜秋成。

春回大地,溪水初激,綠草淺淺碧藍,正是稻種發芽的時候。農民修理犁和鋤頭,犧牲芒種,準備春耕,祈求今年繁榮。詩畫之間,讓人仿佛置身於宋代江南水鄉,有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又如婁關於插秧的詩是這樣寫的:

早晨的雨,秋天的麥苗濕潤,下午的風,夏天的涼意。在溪的西南和北面,唱著歌,種著新的苗。不要停扔,左右無亂。我要教小馬,我要為人民做這件事。

壹邊插秧壹邊唱,這首來自勞動的歌充滿了創作的快樂,展現了江南水鄉農村的活力。

在《犁》的最後兩首詩中,作者寫道:

天寒地凍,牛在獄,小米在暮。父親田更樂,背臥屋檐。但我擔心催租,小官們等著下午。丟了官位,要吃的就生氣!(“倉儲”)

壹年農厚,百姓安心。歌謠傳遍全村,* * *享天下推廣。五風為德,十雨為天。當年後稷之神留下它作為祭品獻給後人。(《祭神》)

作為壹個封建時代的官員,婁義這樣寫是非常難得的。京師臨安附近的農民,飽受朝廷橫征,“惟憂交租,胥吏待午。”這首直面社會矛盾和生存狀態的詩,給我們留下了真實的歷史現實。壹年後,當農夫秦心交付他的勞動果實時,農夫的孩子們很生氣,因為他們吃不到東西!但在南宋初年,當人們從遊牧民族的鐵蹄下重生,當人們在和平的江南安居樂業,畢竟有了生活的幸福,有了新的希望和期待。所以“歌遍全村,* * *享天下。”“當年後稷之神,留給後人祭祀”。在《織圖》中,樓愛還配有24幅五言律詩24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描繪了養蠶的全過程和蠶妻織女的辛苦。

和耕圖裏的“泡子”壹樣,第壹首《浴蠶》也是從回春的時候開始的。

農桑會有事,過季禁煙。清風歸燕日,小雨浴蠶日。春裝春色美,壺池清泉。深宮欲速,弓桑引民先。

寒食節過後,燕子歸來的春節,養蠶開始了。養蠶始於孵化(洗澡)。這壹天,身為國家之母的皇後齋戒,向蠶神祈禱,以示虔誠。

養蠶需要桑葉,采桑則充滿了農村特有的歡樂。在男女不同的宋代,采桑季節是男女見面的好時機。

吳的歌采桑,桑葉深在青春。左鄰右舍談得歡,太陽岸上沒有欺軟怕硬。旁白筐分開提,旁白梯高。黃鸝滿紫,樹蔭啞。

如果不符合畫面,也是融合場景的傑作。這裏向來是男女相見,兩情相悅的地方,更何況春意正濃,碧波蕩漾的時候,更何況在民風淳樸,山歌曼妙的三吳之地。於謙屬三五中西吳。曼妙的山歌與優美的黃鸝聲遙相呼應,紫色的桑葚倒映在綠色的桑葉中。采桑姑娘聽了五兒的歌,心裏壹動。就這樣,西吳壹批淳樸的鄉風被永遠固定了下來。

在《編織》中,樓愛以情景與理智相結合的方式敘述了編織者的艱辛。

藍色的光映著窗簾,彎彎曲曲的緯紗聽起來很有場。翻滾揮手,風已經涼了。需要幾次穿梭才能回到壹端。給羅綺的同伴發消息:看麻竹名單的時候!

說完寒夜織羅的辛苦,筆者不禁大聲疾呼:給羅綺的同伴發個信息:什麽時候看麻單!

綜上所述,樓哀的犁耕詩是完整的有機體。它詳細描述和描繪了中國古代兩個最重要的生產領域——水稻種植、養蠶和繅絲的全過程,形成了壹部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社會文化——男耕女織的完整文本。

耕織圖的傳播及影響

婁義畫的耕織圖有兩個版本。壹份是原件,呈獻給高宗皇帝,藏在皇宮裏;壹個是副本,留在家裏。原作呈給高宗後,高宗非常欣賞,下令翰林畫院臨摹。《耕田圖》抄本無考證,而《蠶織圖》原色抄本自宋代以來壹直藏於後宮,民國時期突然消失。直到1984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被重新發現,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這份抄本是他的侄子婁·基題寫的。他的孫子樓弘、樓深,據《家藏》原抄本,配有五言詩,刻在石頭上,流傳後世。

《婁哀耕織圖》的原件和刻石均已失傳,他的五言詩有45首至今仍在流傳。因為耕織圖反映了農耕時代最重要的兩個生產環節——耕織,所以自問世以來就廣受關註。南宋時,各州、州、縣衙門的墻壁上繪有耕織的圖畫和詩詞,以便官民觀看,了解耕織的過程和細節。從元代開始,歷代都有耕織圖的抄本。元代安徽休寧人根據婁氏家藏抄本進行臨摹,流傳於世。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將白澄的副本放在壹個盒子裏,收藏在圓明園的桂枝山大廳。與此同時,他又命畫院臨摹刻石,刻石也藏於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耕織圖被搶走,現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弗裏爾美術館。這塊石刻在這場災難中被部分毀壞了。剩下的石頭是民國初年徐世昌收集的,嵌在園墻上。直到1960,剩下的石刻才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有***23個方格,其中13個方格為栽培方格,7個方格為編織方格,另外3個方格無法辨認。

明代有匡坤的抄本。匡坤寫了十六卷《方便圖》。其中,第壹卷和第二卷是犁和織圖的副本。第壹卷是《農事圖》,第二卷是《女紅圖》。匡坤的臨摹與原作相比,減少了畫面數量,替換了詩詞。1959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了《方便圖》,共收錄了31幅耕田圖,均為黑白線條,其中15幅耕田圖,16幅織田圖。和建築原圖基本壹致。

清本是焦秉貞的本。焦秉鈞,山東濟寧人,著名畫家,師從,習西洋畫,師從秦正式指導。清康熙三十五年,焦秉貞用西洋畫中的焦點透視法,作耕織圖46幅。第1至23張圖片為耕圖,第24至46張圖片為織圖。每幅畫的空白處,用小字寫著壹首五言詩。由於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這幅圖在康熙五十壹年被刻成壹本書,這本書在五十三年作為《禦耕織圖》出版。後來乾隆皇帝收藏並重印犁織,犁織的仿制和普及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高潮。有些縣市印得很死板。翻印版犁織圖並不少見,主要有培文齋版、點石齋版、內府彩印版。同時,犁織圖的內容被移植到其他藝術中,在各種場合以各種形式頻繁出現,比如在石雕、窗欞木雕、瓷畫和織紋上,等等。比如故宮青花瓷大碗、康熙犁織圖彩瓶等瓷器上的犁織圖,都是抄襲焦秉貞的犁織圖。在這壹高潮中,壹些地方出版的農書也以各種形式重印耕織圖,如《有豐概》、《蠶桑摘抄》、《計時與通考》等。因此,耕織圖的內容深入民間,成為民間傳承的民間成分。在國外,日本、朝鮮等國也有模仿,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菅野、上野、渡邊、金鴻道等。

南宋的鄞縣是中國的富庶重鎮和文化源頭。從這個地方走出來的樓來,繪制了流傳千年的犁耕織圖,有著強烈的使命感。這部以中國南方農業鼎盛時期的典型經濟結構為主要內容的科普作品,真實細致地描述了農耕、收割和養蠶、絲織的全過程。它以詩和畫的形式給人以直觀的印象,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農業科普著作,成為中國農業文化史上的經典之作和技術史上的壹朵奇葩。

  • 上一篇:儒勒·凡爾納的作品?
  • 下一篇:趙本山、葛優、郭德綱在曲藝中的歷史地位如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