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時期的人是有偏見的。劉禪是三國時期蜀漢的最後壹個統治者。在言情小說中,他的形象是壹個懦弱的君主,壹生無事可做。他亡國後,在洛陽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並不想念蜀國。他作為歷史的反面教材被口耳相傳。
劉禪
但是劉禪真的如此無用嗎?他17歲登基,在位42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即使在中國封建王朝,他當皇帝的時間也是最多的。和平年代當皇帝都不容易,何況是動蕩的三國時期。《三國誌》記載,諸葛亮多次稱贊劉禪的聰明,在《與杜威書》中也稱贊了劉禪的才華和仁愛。諸葛亮自然沒必要說自己不想說的話,劉備也不是不懂人的人。他們都是著名的政治家,蜀漢政權就是由他們建立的。所以劉禪不會是壹個愚蠢的人。
劉備死後,雖然劉禪繼承了皇位,但蜀國的實際權力仍在諸葛亮手中。比起君臣,國必傷之。劉禪處處向諸葛亮讓步,不與他爭論。這不是他的懦弱,而是他的毅力。
劉禪被後人批評的主要原因是他太快樂而不願考慮他的家庭。蜀國本來就是三國中最弱的國家,國力逐年下降,滅亡是遲早的事,所以投降了魏國。在金字塔頂端做過君主的人,沒有壹個會甘心做別人的奴仆,但如果不投降,蜀國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司馬昭在鴻門設宴。如果他不說他不高興,他就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蜀漢的那些舊官員就會被司馬昭斬首。與其說他愚蠢,不如說他愚蠢。
諸葛亮與劉禪的結緣
諸葛亮第壹次與結緣是在白帝城,在劉備率兵攻吳後病危,於是把諸葛亮招到白帝城,把兒子托付給諸葛亮。根據反映,其實並不像言情小說裏那樣。如果劉禪不能勝任,諸葛亮會接替他的位置。其實劉備是這樣告訴諸葛亮的:先生的才華比曹丕多十倍,壹定能穩定國家,成就大事。如果竇能幫,妳就幫他;如果阿鬥真的沒有人才,妳可以廢了他,另立新帝。
諸葛亮
諸葛亮,又名孔明,三國時期蜀漢宰相,受劉備委托為劉禪的相父。諸葛亮壹生致力於漢朝的復興。蜀漢從劉備去世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後,諸葛亮為劉禪做了榜樣,準備北伐中原,想實現劉備生前幫助漢朝的願望。該模型表達了諸葛亮欲以帶兵討伐魏國曹操為己任,用以表達對先主劉備的忠誠。並告誡劉禪不要忘記劉備的遺願。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後,大軍返回成都,劉禪把諸葛亮作為壹個忠誠的戰士來追求。蜀漢各地都來信要求修建諸葛亮的廟。在龍和兩位大臣的建議下,在綿陽為諸葛亮建了壹座廟。
劉禪,壹個字繼承人,被劉備,已故的蜀漢統治者宣布為皇帝,並建立了蜀漢與劉禪為王儲。為了讓劉禪學到更多的知識,將來更好地治理國家,劉備讓他多學壹些書,如《萬事皆有錯》、《六韜》。這些書都是諸葛亮親自抄寫的,可見諸葛亮對劉禪的重視,讓他以《易經》為師學習《左傳》。光學文學來治國是不夠的,所以我讓劉禪學武術,希望劉禪能有壹個強壯的身體。劉備死後,劉禪拜諸葛亮為父,在諸葛亮的協助下,在吳棟進行外交努力,使人民“安居樂業”。
劉禪的快樂故事。
《樂不思蜀》主要是寫壹個關於後蜀統治者劉禪的故事。蜀國投降魏國後,在壹次宴會上故意把蜀國的節目安排在面前,還故意問的感受。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裏很開心,我不想念舒。”從此,人們就把樂而忘本、對故土無念的人稱為“樂而不思蜀”。
劉禪演電視劇《三國》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占壹方土地,連年征戰。其中劉備分兵的地方叫蜀國。在張飛、關羽等人的幫助下,劉備自立為王,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劉禪。劉禪是壹個昏庸無能的君主,整天無所事事。諸葛亮死後,蜀國逐漸衰落。
有壹次,魏軍攻打蜀國,蜀國抵擋不住魏軍,最後戰敗。在大臣的建議下,選擇投降,成為魏的人質。投降後,司馬昭把劉禪安置在京都,並給他取名為安樂公。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的昏庸,但還是對他有些懷疑,怕他有東山再起的野心,所以想找個機會試試他。
在壹次宴會上,故意請人在面前表演了壹個蜀國的節目。跟在劉禪後面的人都很難過,但司馬昭看到劉禪樂得合不攏嘴,就故意問他:“是妳老家嗎?”劉禪說,“我在這裏很開心。我不想念舒。”宴會結束後,的朝臣對他說:“下次他問妳,妳的主人應該哭著說我很想念舒,這可能會感動他,讓我們回去。”果然,司馬昭又問了劉禪這個問題,劉禪又說了壹遍。司馬昭看著他說:“有人教妳這個嗎?”劉禪驚訝地說:“是的,是別人教我的。妳怎麽知道?”
劉禪的兒子介紹道。
歷史上不戰而降的蜀王劉禪,在蜀漢還有戰鬥力的時候選擇了投降,所以人們稱他為“忍不住的阿鬥”來形容他的軟弱。劉禪沒有骨氣,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蜀漢人都沒有骨氣。當劉禪命令士兵放下武器時,“士兵們又鹹又怒,拔刀砍石”,可見他們不願意做被征服者的氣節。其中,劉禪的兒子劉琛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劉晨的肖像
劉琛,劉禪的第五個兒子。在景堯的第二年,劉禪讓他成為北方土地的國王,他是劉禪七個兒子中最有血緣關系的。據史書記載,當宣布投降,劉陳認為蜀國即將滅亡時,他先殺了自己的妻子,然後自殺。為了不被征服,他做了三件驚人的壯舉。
首先,試著說服劉禪。當劉禪聽從喬舟的勸告,選擇投降時,劉辰先罵後哭。最後,他試圖以死來說服父親不要投降。他憤怒地斥責喬舟:“妳這個懦弱的儒生,哪輪到妳來談國家大事了?自古天子有哪個投降的?”被劉禪訓斥後,劉琛磕頭痛哭:“此時,父子倆應該要最後壹搏,死在國家,還有臉見始皇帝。妳為什麽選擇投降?”劉禪不聽,劉辰大哭著說:“今天,我不得不放棄先帝的遺產,這是如此難以創造。我寧死也不願忍受這樣的侮辱!”
第二,刺殺劉禪。劉禪投降的那天,劉琛聽說了這件事,怒氣沖沖地把它帶到宮裏。劉辰想盡辦法勸他也沒有結果,他也不願意看到始皇帝的基業毀於壹旦,所以就打算暗殺他,但是後來因為妻子的原因沒有成功。
第三,選擇與死神搏鬥。劉晨知道自己軟弱無力,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於是選擇殺死妻子和三個兒子,最後選擇在昭烈寺自殺。
揭示諸葛亮與劉禪的關系
諸葛亮與劉禪父親劉備的關系是壹個千古佳話,為歷代有識之士所稱道。他們之間的關系也被認為是幾千年來最完美和諧的君臣關系。劉備在白帝城托付孤兒,肺腑之言令人落淚。劉禪也被命令把諸葛亮視為自己的父親,凡事都要和他商量。但是劉禪真的聽了劉備的話嗎?他和諸葛亮的關系呢?
諸葛亮劇照
劉禪和諸葛亮都是君臣,這是事實。事實上,劉禪在位42年。諸葛亮在世時,幾乎把權力下放給諸葛亮,凡事都聽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離開草堂後,壹直兢兢業業地為劉舒出謀劃策。劉備死後,他沒有謀求篡位,而是壹直輔佐劉禪。他們看起來特別和諧,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曾經評價劉禪“有很大的智慧,太急於增加自己的修養”,說明劉禪並不像後人說的那麽笨。他不傻,也是個皇帝。很明顯,他可以擁有天下的權利,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實權。他不能私下做任何決定,又處處受制於人,必然對諸葛亮不滿,不可能像表面看起來那麽和諧。諸葛亮死後,本不想修廟祭奠,但迫於大臣們的建議,不得不這樣做。如果他真的把諸葛亮尊為父,以父之禮待之,怎麽會對諸葛亮的葬禮如此漠不關心?諸葛亮在《前車之鑒》和《後車之鑒》中表達了他對劉禪當政時的不滿。他向劉禪提出了各種要求,並要求劉禪照他說的去做。如果劉禪聽了諸葛亮的話,為什麽還要寫那麽多文章?寫文章很大壹個原因是別人不聽妳的,妳想讓他聽妳的。
所以,諸葛亮和劉禪的關系還是很復雜的,不像看上去那麽和諧,劉禪不那麽聽話,諸葛亮也不那麽偉大。自古以來,君臣關系是最復雜最難辯的。
關於劉禪的故事。
魏軍滅蜀後,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被留在成都。鐘會、姜維等人開戰時,司馬昭覺得把劉禪留在成都不合適,就把他接到了洛陽城。劉禪到達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穩定民心,以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並封他的後代和身邊的近50名大臣。
劉禪出演電視劇《三國演義》。
這個成語發生在劉禪投降後。主要是把國家讓給別人,在那裏開心地笑。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典故的具體故事。
有壹次,司馬昭舉行盛大宴會,邀請劉禪和他的大臣們參加宴會。宴會上,司馬昭特意請表演者表演了蜀國的節目。當時,蜀漢的壹些大臣看著亡國之痛,差點留下眼淚。只有劉禪在那裏咧開嘴笑,顯得特別興奮。酒席後,司馬昭觀察了他的表情,對賈充說:“劉禪沒有感情。連諸葛亮都拿蜀國沒辦法,何況姜維。”過了幾天,見到了,問:“妳想念舒嗎?”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裏很開心,不想念舒。”劉禪的隨從知道這件事後,教訓劉禪說:“如果再問,妳就哭著說:‘我們祖先的墳墓在蜀中,我日夜思念他們。’所以司馬昭可能會被感動,讓我們回去。”果然,司馬昭又問他,他如實回答了。司馬昭說,“為什麽聽起來像是事實?劉禪很驚訝,他瞪大了眼睛說,“妳怎麽知道的?”他真的教會了我。”周圍隨從的人聽了這話都笑了。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有些文章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聯系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並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