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瑯率領戰船300 余艘,水師2萬余人,仍自銅山出洋,第2天上午,戰船即陸續到達澎湖海外。
十六日曾發生小規模海戰,雙方各有損傷。
二十二日清軍分三路出擊,與鄭軍決戰,施瑯親率主力擔任中路主攻。
清軍利用“風利舟快,瞬息飛駛,居上風上流之勢,壓攻擠擊” ,壹鼓作氣,經過七八個小時激戰,大敗鄭軍。
劉國軒率所剩幾只小舟逃回臺灣。
澎湖為臺灣門戶,壹旦失守,臺灣即失去了屏障。
施瑯派員到臺灣勸降,聯絡劉國軒。
劉國軒見大勢已去,於是派兵監視鄭氏統治集團,鄭克塽、馮錫範只得上表求降,八月清軍勝利進駐臺灣。
由於鄭氏集團政治腐敗,所以清廷 *** 得到臺灣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清軍至臺灣時“百姓壺漿相繼於路,海兵皆預制清朝旗號以迎王師”。
清朝 *** 後,施瑯懇切陳辭,闡述利害,得到大學士李蔚、工部侍郎蘇拜、都察院左禦史趙麟等人的贊同和支持,於是康熙帝始決定堅守臺灣,在臺灣設臺灣府,下轄臺灣、諸羅、鳳山三縣,隸屬福建省。
臺灣、廈門合派壹道官管轄。
並派兵8000 人駐防,設總兵壹員,副將二員,澎湖亦派副將壹員統兵2000 人駐防。
這樣,臺灣重新統壹於清王朝中央 *** 的管轄。
2、福州船政局成立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 *** 經營的制造兵船、炮艦的新式造船企業。
亦稱馬尾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任閩浙總督時創建,稍後由沈葆楨主持。
任用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督,總攬壹切船政事務。
船政局主要由鐵廠、船廠和船政學堂三部分組成。
1869年6月10日,船局制造的第壹艘輪船萬年清號下水。
船政學堂(求是堂藝局)設制造、航海兩班,要求學員分別達到能按圖造船和任船長的能力;並派員留學英、法,學習駕駛和造船技術。
3、八壹九事件
八壹九事件,又稱“蘇聯政變”、“八月政變”,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蘇聯發生的壹次政變。
當時蘇聯中央 *** 的壹些官員企圖廢除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並取得對蘇聯的控制,政變領導人是由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克格勃領導人科留奇科夫等蘇聯 *** 強硬成員和保守派組成。
他們相信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計劃太過分,並認為他正商議簽訂的《新聯盟條約》過於分散權力給與眾***和國。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拒不服從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命令,號召舉行政治 *** , *** 亞納耶夫等人發起的行動。
20日,莫斯科實行宵禁。
21日,戈爾巴喬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勢,並恢復了壹度中斷的與全國的聯系,蘇聯國防部決定撤回部署在實施緊急狀態地區的部隊。
蘇聯內閣發表聲明,表示完全執行總統的指示。
此次政變雖然在短短三天內便瓦解,且恢復了戈爾巴喬夫的蘇聯總統權力,但此事件粉碎了戈爾巴喬夫希望使蘇聯至少在壹較松散體制下維持壹體。
4、孫立人事件
蔣介石對孫立人壹直疑忌,但壹九四九年八月仍任命孫為臺灣防衛司令,次年三月升他為陸軍總司令。
原因在於蔣介石迫於美國大陸雙重壓力,自身難保,重用孫立人乃不得已之舉。
韓戰爆發後,臺灣轉危為安,美援源源而來,蔣氏父子才陸續采取措施清洗挾美自重的高官——壹九五三年春罷黜吳國楨,壹九五五年整飭孫立人。
5、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進行的戰役。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若德軍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灣。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蘇聯糧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產區。
如果德軍占領這壹地區,蘇聯就會失去這些戰爭所需要的重要資源。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納粹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
從世界範圍看,斯大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阿拉曼戰役壹起,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但斯大林格勒戰役並沒有讓德軍完全失去主動權(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的庫爾斯克戰役才讓德軍完全失去主動權)。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百度百科——斯大林格勒戰役
百度百科——孫立人事件
百度百科——八壹九事件
百度百科——福州船政局
百度百科——清 *** 之戰
百度百科——8月21日
百度百科——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