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的獨木舟發展到現代的運輸船舶,大體經歷了四個時代: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和柴油機船時代。
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壹根木頭,人們試著騎到水中漂浮的較大的木頭上,從而想到了造船。人類以舟筏作為運輸、狩獵和捕魚的工具,至少起源於石器時代。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壹,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中國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槳,據鑒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說明舟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獨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壹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壹定的工藝過程來制造,制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進入青銅器時代以後,人類對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於是將原木加工成木板來造船。
?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獨木舟大,性能比筏好。木板平接或搭接成為船殼,內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強度,形成若幹個艙室。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間、船板和框架構件之間是用纖維繩或皮條綁縛起來的,後來用銅釘或鐵釘連接。板和板之間則用麻布、油灰撚縫,使其水密。槳、篙和櫓也由此出現並漸漸演進。
據記載,遠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國使用帆船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帆船發展的鼎盛時期。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遠航東非,15世紀末C.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們的船隊都是由帆船組成的。在帆船發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區、北歐西歐地區和中國都曾作出重大貢獻。19世紀中葉美國的飛剪式快速帆船,則是帆船發展史上的最後壹個高潮。不同地區的帆船,在結構、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歐和西歐帆船、飛剪式帆船、中國帆船,他們都在歷史舞臺上呈現著不同的色彩。
18世紀蒸汽機發明後,許多人都試圖將蒸汽機用於船上。1807年,美國人R.富爾頓首次在“克萊蒙脫”號船上用蒸汽機驅動裝在兩舷的明輪,在哈德遜河上航行成功。從此機械力開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1839年,第壹艘裝有螺旋槳推進器的蒸汽機船“阿基米德”號問世,主機功率為58.8千瓦。這種推進器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廣。
早期蒸汽機船驅動明輪用的蒸汽機是單缸搖臂式,汽壓也很低。19世紀80年代出現了三脹式蒸汽機,汽壓提高到10.5千克力/厘米。此時明輪已為螺旋槳所代替,三脹式蒸汽機配合螺旋槳成為典型的動力裝置。19世紀末,蒸汽機已發展到四脹式六氣缸,蒸汽壓力提高到 13.6千克力/厘米,功率達到1萬馬力。高壓水管鍋爐也逐漸取代了蘇格蘭式火管鍋爐。20世紀初,貨船壹般是用三脹式蒸汽機作主機,功率約2000馬力,航速約每小時10海裏,載重量增大到6000噸。航行於大西洋上的大型遠洋客船,以往復式蒸汽機為動力,單機功率達到2萬馬力。
柴油機船問世後,發展很快,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工業化國家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國際貿易的空前興旺,中東等地石油的大量開發,促使運輸船舶迅速發展。
1892年,德國人狄塞爾發明壓燃式內燃機,即柴油機,20世紀初開始應用於船上。柴油機熱效率高、油耗低,因而得到廣泛應用。40年代末,柴油機船的噸位即已超過蒸汽機船。
1982年同1948年相比,船舶艘數增長了1.6倍,總噸位增長了4.3倍(見世界商船隊)。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機推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適應戰時運輸的需要,美國建造的2610艘自由輪(萬噸級使用燃油鍋爐和蒸汽機的雜貨船)是最後建造的壹批往復式蒸汽機遠洋運輸船舶。為了提高船舶運輸的經濟效益,船舶出現了大型化、專業化、高速化、自動化和內燃機化的多種趨勢。
今天,現代化的輪船,其中又客輪、貨輪和油輪,正在從事著各種關系到人類命運的全球性商業航運。
如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每年海運進口貨物超過3億噸,總值超過300億美元。其中壹些奢侈品如瑞士鐘表、俄國毛皮、蘇格蘭威士忌酒、意大利鞋、丹麥家具、法國葡萄酒,只不過占進口貨物總值的壹小部分;主要的進口貨物是原料,包括4億桶以上的原油、4000萬噸鐵礦石、1500多萬噸鋁土礦石以及國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其他物品。中國船舶工業用30年的時間,在壹窮二白的基礎上,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又用了20余年的時間,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國。當前,中國船舶工業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再用10余年的時間,中國船舶工業壹定會躍上壹個新的臺階,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為世界造船與航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