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原來閉著眼睛畫畫叫原生態?二戰後巴黎派主要畫家—讓·杜布菲生平簡介

原來閉著眼睛畫畫叫原生態?二戰後巴黎派主要畫家—讓·杜布菲生平簡介

讓·杜布菲(JeanDubuffet),法國畫家、雕刻家和版畫家。二戰後巴黎派主要畫家之壹。其創作以擺脫觀察習慣和文化條件,破除正統的表現規則和油畫技藝為特征,並廣泛使用各種手段(材料)創造多種風格。20世紀40年代末形成自個的風格,稱為原生藝術(粗、生、澀藝術)、塗抹派或塔希主義。後來轉向雕刻創作。1962年達到藝術頂峰—「烏爾盧普」風格。其作品使人聯想到兒童塗鴉的自發樂趣,也有史前洞窟壁畫的野性意味和西方城市街道塗抹畫的隨意性。《四棵樹》(1969)和《裝飾品小園地》(1976)成為法國藝術品中不朽之作。

早年經營

1901年出生於法國勒阿弗爾市(LeHavre),壹個有錢的酒商家庭。因為家境殷實富裕,加上他從小聰慧過人,順利地念完了小學至初中的全部課程。他白天念哈佛爾當地高中,晚上在藝術學校上課。

1918年其父為了開辟新的生意場,率領全家搬到巴黎安身。於是杜布菲在法國朱利安學院(Académie Julian)學習繪畫,但性格叛逆的他,只念了壹年就拒絕接受傳統美術訓練,私下繼續畫畫,但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音樂、語言學習、實驗性的戲劇和木偶藝術上。20歲出頭的他就開始與巴黎當地的藝術家交往,因為朋友的引介,過去與超現實主義的圈子走得非常近。

1925年,迪比費回到家鄉協助家人經營葡萄酒生意。

1930年,他創立了自個的葡萄酒事業。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他經商的這段時間,曾斷斷續續有過幾次提筆創作,但最後總是面臨放棄的命運,原因是他始終找不到壹條屬於自個的路,面對本世紀以來出現的眾多創新的藝術形式,他壹點也不想再去制造壹些別人已弄過的東西,他是那麽地厭惡陳腔濫調。

1937年,迪比費再壹次絕望地擱下畫筆,甚至打算從此放棄藝術之路。

職業畫家

1942年,迪比費又重拾了畫筆,成為了職業畫家。他意外地在兒童畫那裏發現了壹個秘密:壹個影象可以是具象,但又能沖破寫實的常規,他感覺這種具象似乎負載著某種難以言宣的力量與新的東西。他馬上就著手朝這條半具象的路邁進,他做了許多影象的實驗,可是非常快地他就察覺到兒童畫的限制與重復,他覺得他必須尋找其他的路。

1944年,迪比費在巴黎旺多姆廣場(place Vendome)的吐安畫廊(Galerie Drouin)舉辦了生平的第壹次個展。

1945年7月5日-22日,瑞士參觀訪問期間,接觸到非常多精神病人創作的藝術品,深為震動。回到法國後,提出「原生藝術」(Art Brut)壹詞,並在連續出版物《原生藝術筆記》(Cahiers de l`Art Brut)中經行介紹推廣。

1947年11月,「原生藝術之家」(Le foyer de l`Art Brut)創立,在巴黎吐安畫廊(Galerie Drouin)的地下室。他把這兩年來花了非常多心血四處收集到的相關檔案、照片與相關的資料都陳列在那裏。第壹檔開幕展展出了瑞士收藏家約瑟夫·奧斯卡·穆勒(Joseph-Oscar Muller)所收藏的「大胡子」(Barbus Mtiller)人物雕塑。

1947年起,為追索新的創作靈感,迪比費前往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好幾次,他壹邊學習 *** 文、壹邊繪畫,在那裏生活了好幾個月,希望能融進當地人的沙漠生活。

原生藝術協會

1948年10月,迪比費邀集了幾個朋友創立了「原生藝術協會」(Compagnie de l` Art Brut)。

1949年10月到11月,在巴黎吐安畫廊舉行壹次原生藝術展,***有六十三位作者的二百件作品參展。迪比費趁機在展覽目錄裏發表了壹篇著名的文章《愛原生藝術更甚於文化藝術》(L`Art Brut prefere aux Arts Culturels),文章裏表達了激烈的捍衛原生藝術的立場,並為原生藝術作了壹些定義上的闡述,引起了媒體上的討論。

1949年底,展開了原生藝術的探索之旅,他到法國、瑞士、比利時、德國等地的精神病院尋找新的作者與作品。

1950年,當他前往德國海德堡的時候,親眼見到他二十幾年前在書上讀到的「普林茨霍恩收藏」,大受震撼。這壹段期間,迪比費對原生藝術的觀念隨著他越來越豐富的發現似乎有變得更加激烈的趨向,他甚至以此形成了壹套善惡分明的理論,將藝術二分為「真藝術」與「假藝術」。

1951年10月,原生藝術協會解散。

1951年10月23日,迪比費帶著妻子莉莉(Lili),還有打包裝箱的原生藝術作品壹起搭著輪船穿過大西洋,經過六天海浪的擺蕩,到達他素昧平生的紐約。

1951年12月—1952年1月,在芝加哥藝術俱樂部(Chicago Arts Club)舉辦回顧展。

1952年2月—3月,在紐約的皮埃爾·馬蒂斯(Pierre Mattisse)畫廊舉辦展覽。

1952年4月,離開紐約返回巴黎。

1955年初,為了讓他的妻子莉莉好好養病,他們搬到法國東南部壹個叫做凡斯(Vence)的小城。

1959年夏,迪比費舉辦了壹次展覽,壹***有十五位作者的四十件作品參加展出。

1962年9月24日,迪比費在巴黎再度組織了原生藝術協會,參照十幾年前協會的組織條例與宗旨,迪比費這壹次決心把這個地方定位為壹個原生藝術的研究中心。

1967年,迪比費借巴黎的裝飾藝術館(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舉辦了壹次原生藝術大展。這壹次迪比費選了七十五位作者,總***七百件作品,組成了這壹次浩浩蕩蕩的原生藝術大展,比1947年在吐安畫廊的展覽規模要大三倍以上,

1970年,為尋求原生藝術收藏的儲存安全與持續開放給大眾觀賞,迪比費宣布願意將這批作品捐出來成立壹個美術館。

1976年2月26日,瑞士洛桑市洛桑原生藝術收藏館(La Collectiondel`Art Brut a Lausanne)正式對大眾開啟大門,安置有迪比費的收藏。

1985年卒於巴黎。

藝術創作編輯

杜布菲最有特色的技法,約形成於1945年,他運用這種技法達15年之久。他用沙子、泥土、固定劑和其他壹些要素,構成壹個厚厚的裏面參雜著顏料的底子,然後在這個底子裏搞創作。整個畫面是亂塗的,斑斑駁駁的,他用各種辦法使它帶上壹種可以觸知、強有力的事實。這種作為自然物體的繪畫真實,在獲得他所尋求的神秘、原始效果方面,是最為重要的。從底子裏或模糊狀物中浮現出來的是畸形人物,在他們身上把瘋狂的特點和史前藝術的豐富形象的力量結合起來,如《毛皮的帽子》。縱觀其整個上世紀50年代的作品,主要色彩是調子相近的棕色、暗淡的赭色和黑色,壹般近於單色畫。

60年代初,迪比費首創壹種裝飾畫系列,並故意將其命名為毫無意義的‖L'Hourloupe‖。而這種新風格成功地延續到今天天的繪畫、雕塑與環境雕塑中,顯示了壹種對設計的儀式性緊張感以及對精神病藝術的疏遠感。這類用不安的心靈創造出的奇異幻想的世界,以其視覺上、心理上的戲劇性吸納著迪比費,被其用作創作資源。

杜布菲獨立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者之外,他搶在他們非常多人之前,主要采用壹種直覺手法畫畫。在濃厚的底子上畫畫時,他運用了大概發生的每壹件偶發事件。他用修飾性的技法和材料,以破碎的輪廓,表面臟而帶血般的色彩,使人物變得失去控制、瘋狂。如在《吉普賽人》壹畫中所表現出來的。

杜布菲有個習慣,總喜歡在壹段時間裏畫壹個單壹的主題或幾個相關的主題。1957年以後,被稱為是他的「非形象」時期,幾乎完全是畫抽象畫。但奇怪的是,在同時期,也仍有非常具象的畫產生,直到1961年、1962年他的新系列「巴黎馬戲團」誕生。由此進入了他的另壹個新的開始,他以接近半自動性書寫的方式,畫他所看到的任何東西,帶有濃厚的素描性效果。杜布菲曾在紐約住過,他的工作室就設在下城靠東面的包裏區,他在美國並沒有停留太長的時間,因為美國並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樣:有天真、原始性、或怪異的風味。

杜布菲的作品中也存在著非常多內在的辯證:藝術—反藝術、形象—無形象、彩色—單色、立體—平面等等。他的創作過程通常忽視觀眾的存在,不理會藝術史的發展,以為創作不應在乎別人的眼光,卻又希望藝術是讓壹般大眾所***享的。他壹再批評藝術,排斥官方機構,卻最後在法國國立現代美術館展出;輕視榮耀,卻接受1984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榮譽表彰;不屑將藝術商業化的生意人,自個卻經營自個的作品。總之,杜布菲是個充滿矛盾性的偉大藝術家。

  • 上一篇:《鳳凰傳奇》中的曾毅坐在輪椅上,無法行走。他怎麽了?
  • 下一篇:周公解夢夢見金戒指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