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莊鎮西的張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是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時,由張師德為首的張氏族人集資660兩銀子,從族人手中購得的大宅,為表達張氏子孫愛敬祖先之心,專辟為追遠根本的宗祠之用。 這座宗祠的主體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築,上為正祠,下為廳房。其廳房的50扇窗門別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鶴,50扇窗***百只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雲,謂“百鶴祥雲”窗。據李莊《張氏宗譜》記載,這座張家祠堂裏的每扇窗門,雕刻工價都要14兩紋銀,相當於清朝壹個正壹品官員的壹月俸銀。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時也為這樣精湛的建築藝術而贊嘆,曾將張家祠百鶴窗、文昌宮、奎星閣、禹王廟九龍碑並稱為“李莊四絕”。 值得壹提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的數千箱珍貴文物曾歷經艱辛轉運來李莊,就 李莊古鎮
放置在張家祠內保存,長達五六年之久。這期間,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館、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同濟大學等十多家國家級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紛紛遷駐李莊,知名專家學者雲集,使這裏成了抗戰後方的文化中心之壹。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莊寫下了他的名著《中國建築史》,張家祠內也舉辦過包括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內的多次文物展覽。
禹王宮
現名慧光寺,建於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壹主壹次兩個四合院構成。主院有山門、戲樓、正殿、後殿、魁星閣及廂房等建築,其山門、戲樓均為重檐歇山式頂,檐下飾如意鬥拱,整個建築氣勢恢宏。大山門上面原贊頌大禹治水的匾額和兩邊的石刻對聯,撰、書均出自前清翰林-——李莊人張松睛之手。寺內的戲臺,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戲臺之壹,戲臺臺基上有單鉤欄古代戲劇故事浮雕。1942年5月國立同濟大學35周年校慶就在這裏召開,同濟大學和江安國立劇專在這裏聯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宮是李莊現存最大的清代建築,這裏的九龍石碑遠近聞名。
九龍碑
九龍石碑位於慧光寺內,高2.7米,寬1.3米,雕刻有九條穿梭遨遊於雲海中的神龍,除正中的壹條外,其余八條均呈對稱狀分布的左右兩邊,每條龍均可從中仔細分辨出頭、身、尾,龍口中 李莊古鎮
還含有壹顆可以轉動而不脫出的寶珠。寓意為大禹和河之龍制服,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從此沒有水澇災害,造福萬民、二說有九州江山壹統之意。
東嶽廟
李莊古鎮內又壹著名古建築,曾經是同濟大學工學部所在地。
魁星閣
魁星閣位於李莊鎮尾長江之濱凸出部位,建於清光緒年間早期,為全木結構通高三層建築。魁星閣位處江邊,上下航行的船只10裏開外即可看見,因此它具有導航的作用。魁星閣曾被梁思成贊為“是上海到宜賓二千多公裏長江江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
旋螺殿
旋螺殿位於李莊鎮鎮北2.5公裏外的石牛山上。該殿建於明萬歷24年(1596年),通高25米,呈八角形,進深、面闊均為8米。外為三重檐,內實二層,青色筒瓦,塑八條垂脊,垂脊上各置垂獸和走獸。屋面坡度平緩,寶頂及八個翼角的起翹均不甚高,比例勻稱,線條柔和,風格獨特,造型奇麗。內部結構設計匠心獨運,巧妙地運用力學原理進行支撐。其主要特點:梁架采用擡梁支住法,較之壹般同 李莊古鎮
類型古建築用層層爬梁重疊而上者,顯得異常洗煉,鬥拱結構,三檐即有三種樣式,而同壹檐中,格式又略有區別,與宋、清兩代官式結構迥異;頂部藻井,八面均用鬥拱疊架成網目狀花紋,並向右轉至頂,形如旋螺,高敞奇麗,上下三層找不到壹根釘子,卻異常牢固。 梁思成在李莊時,曾贊譽李莊的民俗建築,說有“李莊四絕”:壹)奎星閣,是上海到宜賓二千多公裏長江江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二)禹王宮內的九龍石碑,猶如故宮太和殿前九龍石那樣“可貴王冠”上的“明珠”;(三)張家祠的百鶴祥雲窗,用整塊楠木雕成,四周有鏤空的祥雲襯托,上有兩只仙鶴,每扇窗上形態各異,造型優美;(四)旋螺殿,在鎮南石牛山上,是明代萬歷年間的雄偉建築,特點是不用壹顆鐵釘,是榫逗鬥拱全木結構。梁思成多次去考察,贊譽道“:其梁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他還把這民間工匠巧手創造中的力學原理,借鑒、傳承和創造性地運用到1945年他參加聯合國會議大廈頂部的設計中,並以之作為他寫於李莊的《中國建築史》中的古建築實例。這是對李莊民俗建築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創新從遺產中得到了滋養;遺產在創新中延長了生命的光輝。兩者在新時代獲得了雙贏, 李莊古鎮
產生了新的生命力。
祖師殿
祖師殿是當年同濟醫學院所在地。進入小巷深處驀然看到壹扇高大的門宇,旁邊壹棵老榆樹,綠葉婆娑。進去就是四、五座乒乓球桌大小的石臺,座落在雜草中。當年同濟師生就在此解剖屍體。曾經有位老鄉爬到祖師殿看到下面的屍體,嚇得滾下來。然後便傳開同濟師生吃人的謠言。為了平息謠言,傅斯年決心舉辦壹次科普展覽。又由於當時整個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都遷過來了,所以最後辦了無數的展覽。展覽轟動四方,重慶的大小名流都來參觀。想想看,有壹天把臺灣故宮博物院裏的東西都拿出來展覽,會是怎麽樣的盛事吧。
栗峰山莊
梁思成還把李莊鎮西南約公裏的栗峰山莊(板栗坳)說成川南民居的精品經典之作。這 李莊古鎮
個山莊,現已敗落;若能修復和革新其規模、氣勢、文化內涵,不亞於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宜賓江安夕佳山莊。當年的科普展覽就是在此舉辦的。山莊十分優美,內有浮雕石刻,瓦當有精美做工;彩繪的麒麟、蝙蝠、喜鵲等寓意福祿壽喜,也是民俗中可貴的審美文化。
古街巷
李莊作為歷史文化名鎮,至今完整保存著18條明清古街巷。這些街巷道路皆由條形或方形石板鋪砌而成,兩邊壹般留有壹米寬的石階。街巷的名稱多根據其位置、特征或集中從事某壹商賈活動而命名。如羊街,古時為牛羊的交易市場。席子巷,則是壹條過去為前店後廠加工和銷售草席而得名的小巷,這條建於清代初年的小巷長60米,寬不過2.5米,兩邊均為木結構、青瓦頂的二層民居。平日,席子巷十分靜謐清閑,只有三兩婦女、老人和孩子坐在石階上靜靜地玩耍。席子巷是李莊古街巷的代表。
四合院
從高處放眼望去,李莊的房子近乎清壹色青磚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連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積約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積由數百至數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說是李莊四合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鋪有條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統,主要功能是采光、休閑和洗 李莊古鎮
晾衣物;有的還修有栽種花草的臺圃。
老酒窖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莊古鎮上,至今還保留著好幾家老酒廠、老酒窖。宜賓地區釀酒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名酒“五糧液”就出產於此,造酒業在這裏十分普及和興盛。這些老酒廠雖歷經幾百年滄桑,但仍保留著醇厚的傳統釀酒工藝原貌。 李莊老酒廠是廠長周正紅祖輩幾代人經營起來的,廠裏的釀酒工都是李莊鎮人,別看他們大多是30來歲的壯漢,但從事釀酒的年頭已有壹二十年了。他們每天勞作在酒窖裏,默默無聞地制作著高粱白酒,並在當地銷售,並不與宜賓聲名顯赫的“五糧液”名酒爭風。當然,他們每天也有自己的樂趣,勞作之余美美地喝上幾兩自己釀造的高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