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隴長於隴,爾來已有二十年矣,卻有壹種不知甘肅真面目的感覺,對甘肅的了解也只有從書本、傳聞中知曉,不曾真正的全方位的了解甘肅。此番有幸參觀甘肅省博物館,內心潮坪澎湃。甘博坐落於西站附近:外觀宏偉、氣勢磅礴,屹然臨架於繁華的西站,門前傲然挺立著“甘肅省博物館”幾個輝宏的大字。
博物館博物館,還真夠博的。先說說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絲綢之路”吧。怎麽說呢,也許有些外國人不知道甘肅,但他壹定知道會寧;也許有些外國人不知道會寧,我堅信他壹定知道在某個地方有個路叫“絲綢之路”。甘博內形象化的絲綢之路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集光電、動畫、聲等於壹體。啟動開關,蜿蜒曲折的綿延數千裏的絲綢之路就跳動了起來:陣陣駝鈴、狂風肆虐、人聲潮起潮落,想壹想,我們的古人就往來於此間溝通著東西的文化、科技、軍事。譜寫著壹道又壹道的絲綢文明、華夏文明。
博者,廣博、博深也!輝宏、舉世矚目的絲綢文明告壹段落,映入眼簾的彩陶文明。說道陶,文明多會想到景德鎮的“唐三彩”,而忽略了發源於我們甘肅的馬家窯彩陶——彩陶藝術的巔峰。馬家窯彩陶的花紋是似橢圓而非橢圓的尖形紋,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半山彩陶(發現於甘肅),它的花紋是水波紋。館內還再現了我們古人做陶的工藝流程,栩栩如生。看看我們的彩陶、看看工藝流程,妳就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古人:應運低下的生產力,卻造出了如此精湛、輝宏的工藝,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悠悠華夏文明綿延數千裏,而這壹階段的文明就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聽狂風在呼嘯,浩瀚的大漠綿延數千裏無邊無際,我們走進了古代軍事。在這裏沒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卻有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殘海(想象,甘博內可能不是這個。)大漠上呼嘯的狂風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遠古時代:無邊的大漠上屹然無數烽火臺。可悲可嘆的周幽王啊,“烽火戲諸侯,贏得美人笑”。唉!無奈啊,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又是誰說的女色不入兒郎。這就是歷史、這就是文明,亙古至今,有忠於事業者也有忠於生活者,人之願也,不可強!華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對老者的懷念,我們為之立墓看看這些輝宏磅礴的墓吧。無數金美德陪葬品,顯示了身份與地位。生前歲擁有百萬,死後能帶走壹分壹文嗎?百萬、億萬之翁又怎樣,多少帝王(人家是皇帝,整個天下都是他的)的雕欄玉砌湮沒在歷史的風雨中,在歲月的長河中銷聲匿跡。我們的文明,我們的文化,就這樣茍延殘喘的延續著,直到永遠·······
廣博的博物館中有著無數的古玩器械,有的精美絕倫有的隨便壹般化。有佛的化身———佛經;有書法竹筒;還有冰河時代的霸主—恐龍。歷史古物應有盡有、無奇不有,只有妳沒見過的,沒有妳見不到。悠悠甘肅文明之多,盡列其中。
觀博物館有壹看驚醒夢中人的感覺,恍若間夢遊遠古:神奇的四大發明;精明的鉆木取火;精湛的彩陶文化;精美的絲綢。遊牧、農耕文明不斷興起並發展,幾千年的智慧,幾千年的積累,幾千年的文明鑄就了今天的“零八奧運”,“壹零世博”。展望未來。遙望昔日,今天的博物管換回來的記憶,每壹件文物都是標誌;每壹件文物都訴說著壹個動人的故事。千年的文明史我們取不盡的財富;千年的文化史我們智慧的根源。
探索過去,實踐今天,***創明天!
參觀甘肅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2期末考試結束後,我迎來了暑假。在暑假中我參觀了位於甘肅省蘭州市七裏河區的甘肅省博物館。
下了出租車,壹陣清風便拂過臉龐,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雄偉壯觀的甘肅省博物館。淡褐色的大理石墻壁,讓人感覺到壹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定睛壹看,“甘肅省博物館”六個大字鐫刻在熠熠閃光的大理石碑。
在樓前留了影之後,我就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大廳。
大廳寬敞而視野開闊,又不覺得單調,給人壹種簡單素雅的感覺。上了二樓,進入的第壹個展廳,展出的展品都是有關絲綢之路的。在這裏,軍事和文化,被分成了兩個展區。
在軍事展區中,我看到了在古代被造出的弩機、箭。他們依然是“英姿不減當年”。這些老古董,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睢陽造箭,它出土於內蒙古額濟納旗渠候宮。
接著我又進入了介紹文絲綢之路化與歷史的壹角。我對古代樂器最感興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古琴和豎箜篌。古琴又名綠綺、絲桐、瑤琴,它的音色純正,多是用於配樂,可是現在對於古琴既特殊而又復雜的彈奏指法,能夠流暢地演奏古琴的樂手已經愈來愈少;而豎箜篌並不是我國的傳統樂器,是從遙遠美索不達米亞的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境內的,由此可以看出,絲綢之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當我的心思還停留在那神秘的絲路花語之中,不知不覺之間,我又步入了古生物化石展廳,在這裏,我了解到了古生物化石總***有著5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性飛躍,那就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這裏,我目睹了恐龍的英姿,以及由化石所敘述給我們的壹些很久很久以前故事。最令我驚嘆的還是出土於甘肅慶陽的黃河古象化石,它雖然早已成為了壹片殘骸,但那遲到了46億年的咆哮即使是在此刻我也聽得清清楚楚。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有關彩陶和海洋生物化石的展廳,那各式各樣的化石以及瓦罐,使得我目不暇接。
臨近中午,我們離開了博物館。這次的甘肅省博物館之行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也讓我更加熱愛我的多姿多彩、美麗的祖國!
參觀甘肅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3去安陽參觀了殷墟歷史博物館有感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壹帶,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博物館於2005年3月動工,9.25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建成彌補了殷墟壹直以來都沒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個博物館分為5個展廳向我們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廳 ;2、青銅廳; 3、玉器廳 ;4、文字廳 ;5、特別展廳—司母戊鼎真品展示! 整個博物館只有兩件是復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這次去安陽,看到了博物館裏的各種出土文物,使我開闊了眼界,歷史悠久的古文化遺產,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實物去研究,參觀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遺憾,壹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響,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同國家的收藏家和美術愛好者;二是提醒參觀者,這些流失到異國他鄉的殷墟文物,仍需國人掛懷這件展品很遺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沒看到蓋 。 安陽,駐足殷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看著那些文物,似乎觸到了他們的脈搏,聽到了他們的呼吸。
真為祖國有這麽璀璨的文化而驕傲,更為有幸親眼目睹而自豪 此次殷墟之行,我們的收獲都是超長的頻多。當我們置身於殷墟博物館時,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還有歷史塵埃,聽到的不只是專業講解,還有心潮起伏。設計者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歷史,感悟藝術,作為遊客的我們則聽到了來自先人的呼喚,內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襲上心頭,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歷史與藝術的結合終究是壹種絕世的驚艷,此刻,我們感覺同三千年前那個謎壹樣的時代貼得很近,很近,這便是殷墟博物館最大的魅力所在!
這次旅遊,我也跟著妳們再壹次領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