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古玉馬雕除了佩戴享受之外,還有哪些更深層次的含義?

古玉馬雕除了佩戴享受之外,還有哪些更深層次的含義?

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在古人眼裏,馬文化和龍文化是並駕齊驅的。通過佛教的文化追尋,我們可以知道,最早關於馬的故事,是七千年前的伏羲文化時期。這個故事和伏羲先天八卦圖密切相關。

這個故事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這個故事講的是7000年前伏羲看到壹匹龍馬從黃河中浮出(這裏說的龍馬是龍馬身上的猛獸),河圖就畫在這匹龍馬的背上。河圖的出現,直接激發了太昊先賢繪制先天八卦的靈感。至於先天八卦圖的歷史意義,這裏就不贅述了(據說先天八卦圖中顯示的是天地的道理)。

淩家灘出土河圖洛書

龍馬最終成為中華文明中重要精神的代表,是中華文化傳奇的重要體現。其中,天道的自強不息是其精神實質,也正是由此,龍馬精神演變為以人性為君子之德。用龍馬來激勵人,激勵人來標榜人,足見龍馬之性對人性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皇帝和皇宮都用龍作為圖騰,龍可以升天,也可以落花流水,如果龍看不到盡頭就更美了。在市場上,馬的精神已經成為進取精神的象征,馬到成功之類的成語在市場上非常有用。所謂“龍騰田靜”和“馬躍興地”,不過是龍馬精神在官民之間的不同表現。

淩家灘出土河圖洛書

無論是從伏羲龍馬河圖的傳說,還是皇室象征龍的做法,還是大街小巷的愛馬習俗,都說明馬文化壹直是中華文化精髓的壹部分,它與中華民族壹起走過了五千年的歷史進程。歷史上有很多關於馬的故事,比如周穆王的八馬西遊記,梁武帝想養馬求良種求名馬,項羽和騅馬,關公和赤兔馬,劉備和露馬,唐太宗的昭陵六馬,李世民的伯樂和千裏馬,甚至《相馬》都成了專門的學術書籍。縱觀天下,沒有壹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愛馬!接下來,我們將重點討論名人和馬的故事。

書畫作品

第壹個名人和馬的故事無疑是周穆王。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個皇帝,西周在周穆王的治理下使大周更加輝煌。周在祖上的基礎上,能征善戰,打敗外強中幹的敵人,修補國內政治(打敗狗和榮、楚,平定國內諸侯之亂),擴大了疆域,穩定了國家。在這樣的文武基礎上,穆八軍西遊,讓西方列強的首領西王母頂禮膜拜。然而這位驍勇善戰的天子,卻是個愛馬的天子。歷史雖然抹殺了他壹生的功績,卻把他西遊記的故事壹代壹代傳了下去!

周穆王西部之旅

其次是漢武帝——漢武帝。漢武帝喜歡馬,但他的好馬並不完全是出於個人興趣,很大壹部分原因來自於敵人的威懾。他與父母不同,或者說他已經厭倦了父母對匈奴的謙恭。西漢歷史上,近百年懼怕匈奴的時候,剛烈的武帝爆發了。他舉全國之力訓練馬匹,任人唯賢,從而扭轉了匈奴的屢次進攻。此時,中國文化中的馬文化是民族昌盛的體現。

Xi梁武帝雕塑

兩千多年來,武將們都離不開馬,比如能扛鼎的武士項羽,胯下的黑馬,勇士關羽,還有他的赤兔馬,還有還未登基的秦王李世民,還有救了他壹命的六駿,劉備,盧馬。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戰馬,這樣的英雄,組合成歷史上精彩的篇章,在那個冷兵器時代,不知道有多少。這些驚人的成就。

現代戰爭中的騎兵

書畫作品

書畫作品

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自然會出現“凡是有英雄夢的人,幾乎都愛馬”的現象。當然,無論在古代還是今天,壹匹好馬不是奢侈品,但絕對是奢侈品!所以馬文化又多了壹項傳承。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以馬為創作題材的玉器,最早見於殷商時期,在歷代很少見到。

玉雕馬

以馬為題材的玉器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殷代玉雕馬很少見,但各有特色。殷商時期的玉雕馬與殷商時期的鹿、兔是壹樣的。它們的身體比較小而扁平,馬的身上沒有任何紋飾。所用的玉料都是片狀的,刻有凹版紋。馬的形狀壹般是睜著眼睛的,眼睛是殷商時期特有的。尾巴下垂,馬身中部會刻有凸脊,頸部刻有剛毛。屬於觀賞玉,有齒孔,壹般位於馬頭後部。

商代的玉馬

與殷商時期相比,兩周時期的玉馬數量更為稀少,但在雕刻技術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商代已經從片雕發展到圓雕。西周時,玉馬壹般是站著的。目前,它的眼睛和鼻子被拉長了。脖子上刻著鬃毛。腹肌略鼓,臀腹緊實圓潤。在馬體表面,會用雙鉤凹版技術雕刻出卷雲紋作為裝飾。

玉雕馬上封存。

出土文物只有壹件戰國時期的玉馬。玉馬是由壹個圓雕雕刻而成的。它的嘴微微張開,鼻子目前露在外面,耳朵向前豎起作為警告標誌,尾巴下垂並在末端打結,鬃毛用脖子後面的條狀脊表示,充滿光亮,前腳直立,後腳微微彎曲。它腳下的壹個長方形平座支撐著四只腳,把它們連成壹個裝置。

白雪覆蓋的山脈

漢代是古代玉馬生產史上的重要時期,玉馬數量眾多,造型多樣。主要有兩種造型,壹種是全臥姿造型,壹種是仙女奔馬造型。這壹時期,受“龍馬”“天馬”文化的影響,玉馬會有羽毛翅膀。在馬頭上,五官會用淺浮雕表現出來,逼真,用手觸摸會有雕刻形成的梭角感。大多昂首向前,嘴張得大大的,露出牙齒(這個形象很像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在馬的頸部,會用多條平行的短線來代表鬃毛,馬尾會翹起,尾尖下垂。四條腿有的跪著或蹲著,有的跑著。

玉雕獸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禦馬的表現形式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我們以宋代為例。宋代是繼漢代禦馬之後的又壹繁榮時期,數量眾多,制作精美。而尤馬的興盛時期,符合歷史,與漢、宋等漢政權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威脅有很大關系。

商代玉兔

整個宋代的玉馬風格都是很寫實的,所以宋代玉馬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在宋代,玉馬通常雕刻有橄欖形的眼睛和微微張開的嘴,並用許多精細的平行弧線來代表鬃毛和尾巴之間的毛發。另外,宋代的玉馬都是圓雕,造型比較溫順。跳來跳去的玉馬很少,以跪臥為主(筆者推測這與宋代的文化繁榮有很大關系,因為在宋代,文人是社會的主要掌權者,所以原本代表武力和軍權的馬也是有文化的,這種現象表現在玉馬的雕刻上,就變成了跪臥)。所以宋代禦馬的整體風格是天真爛漫,十分可愛,充滿了文人的細膩溫情。

玉沃瑪

元明時期的玉馬基本沿襲了宋代的風格,唯壹的變化就是除了豎雕、件雕之外,還會應用壹種全新的雕刻手法——立體雕刻。此外,元代的玉馬在雕刻內容上更為豐富,如“牧人”、“即刻封侯”等。在具體形式上,鬃毛從平行的弧形演變成多分束,馬頭開始向後看向前看。明代玉馬的造型繼承了元代的傳統做法,沒有明顯的變化。

玉雕馬

清代的玉馬中,除了獨立馬的題材外,開始出現騎馬賞景的人的玉雕,清代的玉馬精細而傳神。雕刻的重點從馬變成了人或馬飾品的雕刻。清代的玉馬、圓雕馬多為肥馬。容器形狀中隱含的吉祥已成為馬的主要使命。最常見的主題是“率先垂範”和“壹舉成功”。

飲馬

總之,馬文化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雖然玉雕馬在唐代並不多見,但唐代的“三色馬”絕對是馬文化藝術品中的極品!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馬不僅是古代先進生產力和交通工具的代名詞,更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和尚武精神的體現!

  • 上一篇:祁家通背拳壹路拆拳
  • 下一篇:政府是否應該為美術館提供資金支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