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2、 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後裔。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
3、 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姓氏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間地。春秋時,沈國被蔡國滅掉後,季載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國,其孫沈尹戌,初隱居於零山,後仕楚為左司馬。尹戌之子沈諸梁,世襲作司馬,食采於葉(今河南葉縣)。秦時,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離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東漢時有沈戎舉家徙居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縣),此為沈姓南遷之始。魏晉南北朝是沈姓大舉南遷之時。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入閩開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居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隨同遷王。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後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8子,分居寧化、龍巖、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臺南縣善化鎮,為沈姓移居臺灣之始。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漳州、泉州及廣東沈氏,又有多支遷往臺灣,進而又移居海外。沈姓歷代是壹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姓氏名人
沈沖:南朝齊吳興武康人,字景綽。沈懷文子。仕宋,歷任撫軍正佐,兼記室。父懷文得罪被殺,與兄弟情哀貌苦,見者傷之,以此知名。歷官尋陽太守。齊武帝時,遷禦史中丞、五兵尚書。與兄沈淡、沈淵名譽有優劣,世號為「腰鼓兄弟」。卒年五十壹。謚恭。
沈約: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他首創「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聽,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學史上是壹個重要的創新。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今天的國語註音符號,就是以《四聲譜》演變而來的。
沈亞之:唐吳興人,字賢。初至長安,與李賀結交。憲宗元和十年第進士。為秘書省正字。穆宗長慶中,補櫟陽令。後累遷殿中丞禦史內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為判官。耆罷,亦貶南康尉。官終郢州掾。以文詞得名,嘗遊韓愈門下。作傳奇小說《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等。有集。
沈既濟:唐代文學家,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撰有《建中實錄》10卷及傳奇小說《枕中記》《任氏傳》等。《枕中記》中記述了盧生在邯鄲住旅館的時候,借道士呂翁的枕頭用,夢到自己登科當了丞相,非常榮華,醒來店主所蒸發黃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貴功名不過是做了壹個夢而已。這就是「黃梁夢」的出處。明代湯顯祖寫的雜劇《邯鄲記》即以它為題材寫成的。
沈□期:唐朝詩人,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他與同時代的宋之問均為宮廷詩夫。世人稱為「沈宋」。他擅長七言詩,形式上講究聲律,屬對精密,但缺乏內容。沈□期的詩對律詩的定型有壹定影響。
沈括:北宋科學家、政治家,錢塘人。他勤於鉆研,精通天文、歷法、數學及醫學,並對物理學和地質學方面的某些規律和現象有較科學的認識。他晚年住在夢溪園(今江蘇鎮江東郊),將平生研究成果及見聞撰成《夢溪筆談》30卷。該書詳細記錄了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還首先提出了石油的命名。《夢溪筆談》對研究北宋社會狀況極有價值。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長洲人(今江蘇省吳縣),明代畫家。博覽群書,文學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遊,字仿黃庭堅。擅畫山水,多江南山川、園林景物,師法董源、巨然、黃工望。兼工花卉、鳥獸、人物。詩文俱佳,與唐寅、文征明、仇英並稱「明之四大家」。
評論 | 2 3
2013-09-23 15:25熱心網友 最快回答
沈 約: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他首創“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聽,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學史上是壹個重要的創新。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今天的國語註音符號,就是以《四聲譜》演變而來的。
沈 括: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學家,他所著《夢溪筆談》記載了其在天文、數學、礦業、醫藥、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為後世科學進壹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本人是壹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著有《良方》、《長興集》等傳世。
沈 周:明代畫家。博覽群書,文學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遊,字仿黃庭堅。擅畫山水,多江南山川、園林景物,師法董源、巨然、黃工望。兼工花卉、鳥獸、人物。為明代吳門畫派四家之壹。為人耿直,不應科舉,長期從事繪畫和詩文創作。名重於明代中葉畫壇,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著有《石田集》、《江南春詞》、《石田詩鈔》、《石田雜記》等。
沈 和:字和甫,杭州人,戲曲作家。能詞翰,善談謔,兼明音律。《錄鬼簿》載:“後居江州(九江),近年方卒,江西稱為蠻子關漢卿者是也。”著雜劇《祈甘雨貨郎朱蛇記》、《徐駙馬樂昌分鏡記》、《鄭玉蛾燕山逢故人》、《鬧法場郭興何楊》、《歡喜冤家》等五種。以上種種元曲的問世,不僅繁榮了江西的雜劇活動,而且因其內容大多為歷史題材,對明代弋陽腔連臺本戲的形成和發展均產生了壹定影響。所作雜劇時人稱為“蠻子關漢卿”。
沈 仕:字懋學(1488-1565),又字子登,號青門山人,明代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散曲家、畫家,能詩,善畫花鳥山水。其散曲多描寫艷情及享樂生活,內容庸俗。當時稱為“青門體”。著有散曲集《唾窗絨》等。
沈 璟:明代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戲曲理論家,戲曲作家,曾官至吏部員外郎,光祿寺丞等職。致力戲曲聲律研究,形成“吳江派”,沈氏壹族從事詞曲研究,創作***延衍11代17人,蔚然大觀。
沈 鵬: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於江蘇江陰。幼年始習字畫。入大學後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委員會顧問等。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書體兼及隸、楷多種面貌,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著作有《書畫評論》、《沈鵬書畫談》、《三余吟草》、《當代書法家精品訂·沈鵬卷》、《草書千字文》等。主持和手編的書刊達500種以上。
沈法興:隋末唐初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出身於江南世家,任吳興郡守,打著為楊廣報仇的旗號聚眾造反,靠著家族的號召力,短時間內就發展到七萬余人,並占領了江都南方重鎮毗陵。杜伏威據厲陽,李子通據海陵,沈法興據毗陵,三大勢力都對江都虎視眈眈,後為李子通擊敗。
沈慶之:字弘先,南北朝時期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宋朝著名將領、太尉,封始興郡公,曾在婁湖(今江蘇省南京市)廣置田產。沈慶之從小就非常會打仗,常常打勝仗回來,後來他被封為“建武將軍”,專門負責防守邊疆。
沈亞之:唐代吳興人,文學家,元和進士,善文辭,且能詩,為李商隱所推許。有作品《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沈下賢集》等傳世。
沈佺期:河南省內黃人。唐代著名詩人,擅長七言詩,詞藻華麗,律體嚴謹,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館直學士。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
沈既濟:唐代文學家,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市)人,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撰有《建中實錄》10卷及傳奇小說《枕中記》《任氏傳》等。其《枕中記》中記述了盧生在邯鄲住旅館的時候,借道士呂翁的枕頭用,夢到自己登科當了丞相,非常榮華,醒來店主所蒸發黃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貴功名不過是做了壹個夢而已。這就是“黃梁夢”的出處。明代湯顯祖寫的雜劇《邯鄲記》即以它為題材寫成的。
沈傳師:字子言,唐代蘇州(今屬江蘇省)人,書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書法。唐德宗貞元(785-805)末舉進士,歷太子校書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湖南觀察使。寶歷元年(825年)入拜尚書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長文《續書斷》把它和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等並列為妙品。宋歐陽修《六壹題跋》雲:“傳師書非壹體,放逸可愛。”宋代米芾對他人的書法很少許可,但對沈傳師極為推崇。說沈的書法“如龍遊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虛。”人稱中唐以後沈書最佳,米芾自稱學大書以沈傳師為主。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其“善楷、隸、行、草,以書自名”。傳世書跡有《羅池廟碑》、《遊道林嶽麓寺詩》、《柳州石井銘》等。今存正書《羅池廟碑》拓本。
沈欽韓:字文起,號小宛,原籍浙江省潮州(今吳興),史學家,文學家,學問淵博,精史地之學,長於訓詁考證。資秉極敏,而勤學甚至。家綦貧,書值千錢即無力購致,假之藏書家,計日以還,輒寫其要,遂淹通群經。尤長《禮》與《春秋》,熟於諸史誌,旁及百家,故記,官書,野乘,古今專集,匯集,類抄,劄記,究其條緒,悉歸於統。故所為制舉文,沈博怪瑋,常人不能解。
沈德潛:江蘇長州人,清朝詩人,他主張作詩應符合理學原理,為擬古詩派代表,其作品《唐詩別裁》、《古詩源》為研究古詩發展的重要著作。
沈永年:字青原,江蘇省華亭人,清代畫家,所畫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鈞儒:浙江嘉興人,早年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多次組織群眾運動,為“七君子”之壹,解放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為我國的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沈雁冰:筆名矛盾,浙江桐鄉人,著名革命文學家,中***黨員,早年參加文學革命運動,解放後歷任我國文化部門重要職務。他先後創作了《子夜》、《蝕》、《虹》、《春蠶》、《林家鋪子》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中國人民解放軍沈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沈啟賢少將
沈啟賢(1912-——),陜西省漢陰縣人。1930年參加西北軍。1936年由西北軍起義參加陜南抗日義勇軍第1軍,任參謀長。1937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任第15軍團警衛團參謀長。1937年加入中國***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教導營營長,新編第4旅參謀長,新四軍第3師10旅29團團長,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第壹支隊支隊長,新四軍第3師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吉江軍區參謀長,北滿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獨立第5師師長,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2縱隊36師師長,第四野戰軍49軍147師師長,145師師長。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9軍參謀長,誌願軍空軍參謀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空軍系副主任、主任,空軍學院副院長。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沈鴻林少將
沈鴻林(1910-——),山東省菏澤縣人。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闖關東,在山海關附近被東北軍抓兵,在110師4旅53團3營1連當兵,1931年當了班長。1935年在陜西與紅軍作戰時被俘,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壹方面軍2師2團2連班長。參加了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長,新四軍獨立旅2團營長,山東軍區第1師2團參謀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補充團團長,第四野戰軍42軍155師465團團長。參加了保衛四平和三下江南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55師副師長,中南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參謀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誌願軍鐵路工程9師師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214師師長,鐵道兵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副指揮兼工程部部長,大興安嶺指揮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荊江分洪和海南島國防工程建設。為大興安嶺林區建設做出了貢獻。後任鐵道兵學校校長,鐵道兵技術學校顧問。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八壹獎章、二級獨 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沈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沈濱義中將
沈濱義(1944.12-——),浙江省義烏縣人。1964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6年12月加入中國***產黨。
1965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快艇電航兵。1969年4月後任海軍快艇艇長、副中隊長、中隊長、副大隊長。1975年3月入軍政大學軍事系學習。1978年2月後任海軍快艇支隊參謀長、副支隊長、支隊長。1980年9月入海軍學院合成指揮班學習。1983年8月任海軍赴孟加拉國軍事學裝備專家組組長。1985年8月任海軍福建基地參謀長。1987年9月入**基本系學習。1989年10月任海軍東海艦隊副參謀長。1991年8月任海軍上海基地司令員。1993年3月任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助理,1994年12月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1999年12月任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大校軍銜,1990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1996年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