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像壹條矯健的巨龍,蜿蜒曲折,蹲伏在中華大地上。萬裏長城,雄偉壯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築工程,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
萬裏長城東起河北省山海關,西至甘肅省嘉峪關。它橫跨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寧夏、陜西、甘肅七個省、市、自治區,蜿蜒曲折6700公裏,面積約1.3萬裏,被稱為“萬裏長城”。當人們提到長城時,他們經常把它與秦始皇聯系在壹起。事實上,在秦朝之前的戰國時期,燕、趙、魏、秦、漢等許多諸侯國都在修築長城以防禦對方。後來秦始皇統壹“六國”後,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將各諸侯國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成為萬裏之長的雄偉長城,這也可以說是秦始皇統壹後的壹項重大軍事防禦措施。但在秦朝以後的很多朝代,長城壹直持續修建到明朝。可以說,萬裏長城這壹偉大工程終於在明末完成,形成了今天長城的規模和面貌。
長城最突出的特點是穿越高山、沙漠、草原、懸崖,隨山勢起伏而建。由於地勢險峻,它像壹條飛翔的東方巨龍屹立不倒。萬裏長城之間,每隔壹段距離就修建了無數的瞭望塔、烽火臺、關隘和方城。城墻上也建有很多兩層的堡壘。上層頂部是平臺,四周有嬰兒床和觀察孔,方便觀察和攻擊。下層有壹個小磚房,士兵可以住在裏面,儲備食物和武器。長城內外群山之間的制高點上有許多烽火臺。這是用來傳遞軍事信息的。每當敵人進攻時,烽火臺白天用煙點燃,晚上用火點燃,這樣壹個個傳下去,即使遠在千裏之外,消息也能很快傳到京城。長城的另壹個特點是每10公裏建壹座關城。關城口的大小取決於地形危險程度和軍事重要性。其中著名的關城有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雁門關、嘉峪關等。例如,居庸關建在北京西北50公裏處。它建在長約20公裏的深山峽谷中。地勢險要,有“壹人守之,萬人不得”之勢。它是古代北京的西北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在居庸關的中心,還有壹個漢白玉的平臺,叫雲臺。原來雲臺上建有三座石塔,建於元代,現已被毀。雲臺下有壹個六角形的門洞。門口兩側的石壁上,雕刻著四大天王和許多造型精美的佛像。四大天王看起來目光炯炯,充滿力量。門口有大量的石像,還有漢文、西夏文、藏文雕刻的佛經。這些雕像和石雕也是元代雕刻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壹部分,海拔1000多米,地勢險峻。由於八達嶺長城段特別險峻雄偉,又離北京很近,解放後又進行了修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已成為海內外人士的熱門旅遊景點。
當妳登上八達嶺長城最高的烽火臺時,遠遠望去,蜿蜒的長城像壹條飛龍,攀山遊向遠方的地平線;妳看長城的堡壘,壹個接著壹個,壹堵接著壹堵,壹望無際,浩浩蕩蕩。看到如此壯麗的場面,壹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又高又長的長城建在高山峭壁上,施工難度難以想象。這時候妳可能會想:我們空手爬長城會覺得很辛苦,那麽在古代沒有任何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我們是怎麽建造出如此雄偉的長城的呢?難怪人們稱贊長城是人類活動的奇跡,是人類文明史上的豐碑,是中華民族智慧、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征。因此,長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項目。
紫禁城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壹組紅墻黃琉璃瓦的宮殿,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北京紫禁城。紫禁城,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6年)。經歷了24位皇帝的施政和居住,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在過去,這座宮殿屬於封建帝王的宮殿,但現在它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博物館,稱為故宮博物院,是國內外遊客參觀和遊覽的著名名勝。
故宮從天安門廣場和端門開始,沿著筆直的道路壹路前行。不遠處是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午門也叫五鳳樓。故宮東、南、西、北各有城門,南有午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北有神武門。在紫禁城的四個角落裏,有壹座造型奇特的角樓。整個皇城是壹個長方形的城市,周圍是長約3公裏的宮墻,周圍是寬52米的護城河,形成壹個壁壘森嚴的壯觀城堡。故宮宮殿眾多,布局嚴謹,造型各異。各類宮殿約890座,房屋654.38+0.87萬間,建築面積約654.38+0.5萬平方米。
午門之後,故宮的中心是太和門。這裏有紫禁城的三個著名的大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個大廳矗立在兩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基座分三層,每層邊緣都有漢白玉欄桿環繞。欄桿上刻著龍鳳,基座的四個角上凸出許多白玉龍頭,這是基座的排水處。每當下雨的時候,水就會從水龍頭裏流出來,就像成千上萬的水龍頭在噴水壹樣。景觀優美,是中國古代建築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所有的宮殿都可以分為兩個建築,前面是“外院”,後面是“內院”。外院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為主,兩側有文華、吳穎兩殿,是皇帝主持朝政、召見大臣的主要場所。故宮以幹青宮、交泰宮、坤寧宮為主,東西六宮為兩翼。它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他的皇後和王子生活和玩耍的地方。
外院太和殿位於紫禁城的中心,建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宮殿寬28米,長63米,占地約2370平方米。它是紫禁城裏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最大的木廳。藍天下,金色陽光照耀下的琉璃瓦屋頂格外輝煌。
太和殿前有12紅柱,殿內有粉金漆木柱,殿頂有金漆大藻井。殿中央有壹個兩米高的紅漆木平臺,上面是用金線和金漆雕刻的寶座,後面是雕龍的屏風;皇帝坐在寶座上,顯示了天子的威嚴和“金殿”的豪華。太和殿的金鎖窗、紅漆門與漢白玉臺相互輝映,色彩絢麗,氣勢磅礴,令人印象深刻。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壹個亭子狀的方形大廳,屋頂鍍金。殿內有兩條八人擡於肩上的龍,是皇帝在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接受禮官祭拜的地方。有時皇帝也會在這裏讀奏章和道賀。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是皇帝設宴、科舉的地方;在清朝,它也在新年前夕在這裏舉行,當時皇帝為他的大臣們舉行了壹次盛大的宴會。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宮殿分布廣泛,巍然屹立,顯示了皇權的威嚴。
故宮前面是幹青宮,是皇帝的臥室,也是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廟裏還有壹個金寶座,皇帝可以在這裏舉行朝廷大典,宣讀奏章,介紹官員。寶座上方懸掛著“公正光明”的金匾。清朝從雍正開始,為了緩和諸侯之間爭奪皇位,提前寫好聖旨,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等皇帝駕崩後再取出打開,宣布交給誰。幹青宮的後面是交泰宮,皇帝在這裏慶祝他的生日和接受大臣們的禮物。乾隆十三年(1748),這裏還收藏了25枚代表封建皇權的珍貴印章。交泰宮後是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清代改為皇帝的婚房或祭祀神靈的地方。故宮中的幹青、交泰、坤寧三宮為“後三宮”,布局與前三殿基本相同,只是減少了嚴肅的氣氛,建築上的彩繪圖案也有所改變。前三殿以龍為主,後三殿增加鳳凰圖案,如雙鳳朝陽、龍鳳吉祥、鳳牡丹等。東西六宮是皇帝嬪妃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宮六院”。現在它已經成為壹個古代藝術作品的展廳,集中展示宮中收藏的珍貴繪畫、陶瓷、青銅器、手工藝品等。
故宮不僅是壹座宏偉的古代宮殿建築,也是古代文物的寶庫。現在故宮是故宮博物院,院內各種文物90多萬件,主要有繪畫、書法、雕塑、青銅器、陶瓷、刺繡、織錦等。明清兩代的原物有900多萬件,是研究中國歷史的寶貴財富和無價之寶。比如畫館裏有大量的古代名畫。隋、唐、宋、元至明清的宮廷和民間畫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稀世珍寶。陶瓷博物館五彩斑斕,美不勝收,出土了許多各代的陶瓷珍品,如商周的原始瓷器、漢代的陶器、唐代的三彩陶馬駱駝、宋代的青瓷白瓷、元明清的彩瓷等,生動地反映了中國陶瓷發展史。珍寶館真的像壹個寶庫,各種寶石,閃閃發光的金銀器皿,珍珠翡翠,黃金鳳冠和象牙玉雕,各種珍寶舉世無雙;最突出的是有壹尊重達5000公斤的多塔玉雕,世所罕見,價值連城。看到這樣的文物,能讓人真正了解古代中國的燦爛文化,了解我們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力。中國人民是勤勞智慧的人民,他們為世界創造了許多奇跡,為人類做出了寶貴貢獻。他們值得驕傲,值得珍惜,值得發揚。
安徽黃山
黃山,位於長江下遊和安徽省南部,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區。黃山,群峰秀麗,行雲流水,聞名天下,尤以松、石、雲、泉著稱,被譽為神州大地上的“黃山奇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作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的評價,意思是遊遍泰山、華山、衡山等五大名山後,不會再看別的山;如果妳去過黃山,那就不必去五嶽了。壹位外國朋友遊過黃山後,對它的景色贊不絕口:“黃山的景色天下第壹。”
黃山面積遼闊,方圓面積約150平方公裏。這裏,峰重疊,峰相連;著名的蓮花峰、天都峰和光明頂,高聳入雲,矗立在黃山的中部,是黃山風景區的三大主峰。這些山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山峰陡峭,山巒高聳。三大主峰周圍有千峰萬谷,著名景點130余處,包括兩湖、三瀑、十二泉、二十潭、二十四溪、七十二峰。黃山風景區,群峰挺拔,怪石千姿百態,泉池相連,爭奇鬥艷;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創造了黃山獨特迷人的奇觀。這裏“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為四絕,被稱為“黃山四絕”。
爬黃山南麓的玉屏塔,沿山路往上爬,路過慈光閣,再往上走半山寺,壹個“第壹眼”就能看到玉屏塔;我在文殊洞和玉屏樓旁的懸崖邊上,看到了壹個體態優美、古樸蒼勁的千年古松。它就是馳名中外的黃山迎客松。它像壹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有力的“手臂”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是黃山美麗的象征。像黃山這樣的奇松,在其他名山中並不多見,但在黃山這樣奇特的古松中卻不少。黃山有十大名松,如牛鼻山腳下的蒲團松,密密麻麻,特別像和尚打坐的墊子,可以盤腿坐在上面。信峰初的黑虎松,樹幹挺拔,枝葉繁茂,傲然挺立在山間,宛如壹只黑虎的化身;臥龍松緊挨著書案峰,臥在石墻上,長著飽滿的犄角,看上去就像壹條即將飛翔的巨龍...還有許多著名的奇松,如姊妹松、客松、福建松、團結松等,象征團結友愛;象征剛毅勇敢的海松、霸王松;以珍禽異獸之名的鳳凰松、麒麟松、龍爪松等等。這些奇松不僅造型優美,而且大多懸掛、矗立在奇峰怪石之上。每當壹陣風吹來,樹搖影動,“風如簫,松濤似海”給黃山風景區帶來了壹種獨特的美。
黃山除了奇松就是奇石。有人說黃山是奇峰怪石的世界。從半山寺向東攀登,可以看到天都峰,它是三大主峰之壹。海拔1810米,險峻高聳。峰頂有壹塊巨石,初看像公雞。據說叫“金雞叫天門”。繼續往前爬,就到了盤龍坡,回頭看。天都峰上的“大公雞”不見了,卻變成了五個牽著手的老人,叫“天庭五老人”。原來黃山的怪石是向不同的方向變化的,也就是說,當遊客從不同的角度看這些巨大的巖石時,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所以“怪石”被稱為壹絕。黃山的奇石、怪石、靈石遍布山峰、山坡、峽谷。黃山的巖石因為長期風化,形狀各異,或圓且直,或縱橫破碎。它們的形狀多種多樣,如鋼筆、竹筍、刀、森林等。,而且它們像人物,像鳥獸,像雕塑,充滿了樂趣。
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玉屏樓,站在文殊臺,放眼望去。東面是天都峰和耿雲峰,北面是蓮花峰和蓮心峰。四周峰巒相對,山中雲霧浮動,峰巒時隱時現。景色奇妙而壯觀。如果妳去黃山,妳必須到達天都峰。常說“不登天都峰,則空無壹人”。攀登天都峰最驚險的壹段,叫“鯽魚背”,是懸崖上的壹個缺口,寬度只有壹米左右,而且是壹個長達10多米的山峰。像壹條大鯽魚露出水面的背部,背部兩側是深淵。登上天都峰,走過這道石坎,難免會有些惶恐。爬到天都峰,看到了上山的小路,就像懸崖上掛著的繩梯。遠眺群山,千峰美景,雲山相連,江河壹線。這的確是壹個奇跡。
蓮花峰矗立在黃山最高峰天都峰的北面,海拔1.873米。它的主峰突出,被周圍的山峰包圍。從遠處看,它像壹朵盛開的蓮花。蓮花峰以北是光明頂,海拔1841米。它是黃山三大主峰之壹,是觀賞日出和雲海的勝地。從山頂望去,我看到了雲霧。整個山區就像壹片汪洋大海,只有壹些高山的山頂暴露在雲海之上,就像大海中的島嶼。這是天海。如果早上在山頂看日出,景色很壯觀,只看到那天墻上壹抹玫瑰色的晨曦,很快就金黃了,壹輪紅日從山峰上緩緩升起,染紅了茫茫雲海,把沈甸甸的秀峰變成了紅色。雲海無邊無際,美麗多變,是黃山雲海的獨特奇觀。黃山雲海浩瀚,“五海”相連,遍布前後山。白鵝嶺以東是東海,從東海門可以看到。丹霞峰和飛來峰的西面是西海,可以在北海賓館的排雲閣上觀賞。天都峰和蓮花峰以南是南海,可以在玉屏樓觀看。丹霞峰、獅子峰、石心峰以北是北海,可以在涼臺上觀賞。光明頂的東南方是天海,最佳觀賞地點當然是光明頂。
黃山的松石奇觀並不陌生,主要是泉、瀑、潭、溪之美。只要進入黃山的懷抱,泉水小溪隨處可見。有些泉水突然從高山和巖壁之間流出,形成瀑布,壹瀉千裏。著名的瀑布有百丈瀑布、九龍瀑布和人字形瀑布。山泉從紫雲峰、天都峰流出,沖向百丈崖,形成百丈瀑布。在香爐峰和羅漢峰之間,瀑布以10%的速度下落,每次下落都會落入壹池。瀑布九條,如九條白龍,氣勢磅礴,故稱九龍瀑布。紫雲峰與朱砂峰之間,清泉在左右兩側壁上傾瀉而下,形成人字形瀑布,故稱人字形瀑布。
黃山因其美麗的風景而被稱為“四大奇觀”。有人總結為:峰巒險峻摩天大樓,雲碧輝煌,氣象萬千;青峰蔥郁茂密,形態各異;煙雲飄渺,起伏浩瀚如海;巧奪天工的石頭散落壹地,栩栩如生;流動的泉水常年噴湧,無色無味,可飲可浴。有人說黃山之美勝於名山。它集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恒山的煙雲、廬山的瀑布、雁蕩山的怪石、桂林山水之美於壹體。它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名山,也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勝地。
避暑聖地
避暑山莊,又稱熱河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它地勢很高,被群山環繞,氣候宜人。它是清朝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宮殿。承德南臨北京,北接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意義。還擁有草原、河流、峽谷、溫泉等有利的地理條件,是清朝聯絡北蒙古等少數民族各部首領、鞏固北方邊防、皇室在北方巡邏狩獵的最理想之地。所以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這裏修建了熱河宮,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才完工。熱河宮占地約564萬平方米,建築110余座,城墻蜿蜒起伏達10公裏。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熱河宮依山傍水,山巒起伏,草木蔥郁,宮殿樓閣,湖泊沼澤星羅棋布。風景非常迷人。這座宮殿規模宏大、面積廣闊、工藝精湛,是中國最著名、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因為這裏六月沒有酷暑,九月刮起了大風,清朝康熙皇帝就在正殿前的午門寫下了“避暑山莊”的名字。
避暑山莊的整個建築群分為宮殿區、園林景區和外八廟三部分。宮殿區主要包括東南部的四組宮殿:鞏崢、宋鶴齋、萬和宋風和東方。正殿是清朝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與北京故宮的模式頗為相似。這個大廳全是楠木做的,沒有畫。滿堂飄香,堂前庭院有高聳的古松,更顯雄偉。清朝皇帝在別墅下榻時,接待各少數民族的王公、各國使節,以及其他重要的儀式,都在這裏舉行。正宮之後,內廷是皇帝的寢宮,其主體建築是“煙霧樓”。共有七個大廳,寬敞明亮,內部布局精致豐富。每當春夏之交或雨過天晴時,煙波浩渺,沁人心脾;所以康熙稱贊別墅“環境優美,十裏平湖,令人心曠神怡”。宋鶴齋在正殿東側,是皇太後和嬪妃的寢宮;這裏的宮殿主要有門殿、宋鶴齋、遂城殿、樂壽殿、長垣樓等。,自成體系,但規模比正殿小。松鶴齋背後是萬和松風。主宮北側,主要由萬和松風、鑒識齋、景家室、頤和書房等組成。是宮殿區最早的壹級建築。這裏的建築布局靈活,具有南方園林的特點,周圍有很多古松,所以才有這個稱號。萬和宋風是主殿,風景秀麗。康熙、乾隆有時在此宣讀奏章,召見文武百官,或飽覽湖光山色、美景。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長江垂直切割南北巫山山脈形成的高山峽谷。它起於四川奉節縣白帝城,止於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200多公裏,是中國著名的長江峽谷景觀。自西向東分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個峽谷,故名“三峽”。長江三峽兩岸山高谷深,懸崖峭壁,河流湍急,山峰秀麗,雲雨多變,是聞名中外的峽谷風景區。長江三峽可以說是大自然在江山上創造的壹種奇特的美。它集泰山的雄偉、華山的嚴謹、黃山的神奇、廬山的變化於壹身,以山川壯麗、峰林幽深而聞名於中國。
長江三峽之首瞿塘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這個峽谷大約8公裏長。又深又窄,最窄的地方只有幾十米。它是長江航道上最狹窄也是最危險的壹段。奉節古稱夔州。有諸葛孔明的“八陣圖”,有劉備的永安宮,有公孫述的皇帝白蒂城。峽口崖的崖壁上,有“夔門天下第壹”五個大字,十分醒目,展現了這裏的奇景。當船隨著江浪沖出奉節時,船上的人仿佛站在水面上,有壹種“峰巒連天,舟楫出洞”的感覺。瞿塘峽的主要景觀有:粉墻石雕、倒掛僧人和孟良天梯。“汾壁石雕”在孟良天梯旁,水平延伸超過100米,高數十米。從宋代開始就有名人題寫,各種線條、楷書、官印,風格各異。其中南宋趙公朔所作的《宋中興聖德頌》端莊凝重,距今已有800多年,具有文物價值。孟良體以東,倒掛僧是壹個倒掛的鐘乳石,上面長滿了青藤、小樹和雜草。從遠處看,就像壹個被繩子綁著的光頭和尚。根據傳說,他被叛徒潘仁美派去看守楊繼業的遺體,被孟良抓住並處以絞刑。孟良提位於峽谷南岸白巖山的陡壁上,直通山腰。經考證,是宋代以後瞿塘峽鐵索橋的遺址。
從瞿塘峽起,有巫峽,西起巫山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官渡口,橫跨川鄂邊界40多公裏。它是三峽最長、最整齊、最深、最美麗的壹段,也被稱為“大峽谷”。峽谷兩岸,峰巒突起,怪石嶙峋,懸崖鱗次櫛比,峽谷幽深,雲霧漸消,是三峽最壯美的壹段。如果說瞿塘峽像壹個“險關”,那麽巫峽就像壹條蜿蜒幽深的自然景觀長廊。巫峽兩岸青山環繞,群峰如屏。有時山在眼前,“疑石無道”,有時峰回路轉,“雲裏有山”。這個峽谷最著名的景觀是巫山十二峰。巫山十二峰全部由石灰巖構成,高出江面1000多米,屹立在峽江南北兩岸。它以各種方式引人入勝。石灰巖被溶解和侵蝕後,人們根據山峰的形狀給它們起了壹個直觀的名字,如王霞峰、薊縣峰、江北岸的聖泉峰和南岸的翠屏峰、封飛峰和何炬峰,其中王霞峰是十二峰中最高最漂亮的。仰望峰頂,其上突出的石柱宛如婀娜多姿的仙女,這就是“神女峰”。關於神女峰,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我想象的是早上行動,黃昏下雨的巫山女神;這方面也有很多傳說和神話。相傳有壹個關於“神女航海”的故事。故事說:古時候,王母娘娘的小女兒姚姬來到巫山,看到壹群龍在天空中爭鬥,騷擾百姓;於是她停下來用她的劍殺死了龍,以拯救人民免受傷害。後來,她派人幫助大禹挖三峽,疏浚河道,親自來到這裏指導船只。最後她留在了三峽,成了神女峰。俯視江面,她總是第壹個迎接朝霞,最後壹個看到晚霞歸來。所以神女峰也叫王霞峰。在武俠景觀中,有雞峰山下的孔明碑和金山下的秋楓亭,每壹處景觀都有壹個民間故事。
從巫峽往下是西陵峽,西起秭歸香溪口,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75公裏,是三峽最後壹峽。西陵峽可分為兩部分,西部主要包括寶劍峽、牛幹馬飛峽和孔令峽,東部包括鄧英峽(嶽明峽)和黃茅峽(宜昌峽)。西陵峽的寬度自西向東不壹,往往是寬峽窄峽,差不多壹半;峽江暗礁灘多,水流洶湧,以灘多水急著稱。綠灘、放流灘和孔令灘相連。這些危險的海灘有的是從兩邊落下的巖石,有的是山洪沖下來的沙礫。在險灘處,水沸而驚心動魄,所以有“西陵灘厚而厚,灘皆鬼”之說。路過此處的行人多是貪圖幽深秀麗的巫峽那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壯美,這為三峽的壯麗景色增添了許多奇特險峻的景觀,但也會對船只的航行造成諸多阻礙,因此要更加小心謹慎,確保航行安全。西陵峽還有很多景觀傳說。比如峽谷裏的湘西,據說是王昭君故裏的水,說“昭君住在水邊,在溪裏洗手,溪香。”三鬥坪南岸的黃牛巖前,有黃陵廟(原名黃牛廟),建於春秋時期。據說是為了紀念神牛幫助大禹開河治水的功勛而建的。寺內的雕梁畫柱、黃色華容柱,是三峽罕見的壯麗景觀。在西陵峽的入口處,西陵山上有壹個歷史悠久的“三遊洞”,是峽谷中著名的洞穴之壹。唐代詩人白居易帶著弟弟遊覽此地,然後兩人各寫壹首詩,寫在洞內的石壁上。白居易還為此寫了壹部《三孔遊序》,後被稱為《前三遊》。北宋時,蘇軾父子也曾來此遊覽,每人寫了壹首詩,寫在洞內石壁上。人們把他們的父子遊稱為“後三遊”。“三友洞”是壹個石灰巖洞。有許多天然石筍、石柱、石床等。有的被石頭砸中,發出鐘聲或鼓聲,形成了“天鐘、地鼓、編鐘”三種獨特的景觀。明代白居易的《三遊洞序》刻在石碑上,至今還留在那裏。
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將在西陵峽中部的三鬥坪開工建設。設計壩高1.85米,預計正常蓄水位1.75米,上遊沿岸河段水位將提高35-95米。大壩建成後,將出現壹個高峽平湖,寬1 km,庫長600 km,總水面面積約600平方公裏,成為中國中部的人造“地中海”。那時,過去的巖石、激流、氣泡、急流都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壹個高峽、壹個平湖,充滿了煙和浪,高聳入雲的山峰、湖光山色,以及更加壯觀的景色。
杭州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的西部,因此而得名。西湖,原名習字湖和錢塘湖,自宋代以來壹直被稱為西湖。杭州西湖三面環山,壹面臨城。景區可達50平方公裏,但西湖水面只有6平方公裏,湖岸周長約15公裏。蘇堤和白堤把湖分成五個湖:外湖、裏湖、月湖、西麗和小南。西湖中有四個島嶼:孤山、胡鑫亭、周曉穎和阮公墩。所以人們經常用“壹山兩堤四島五湖”來概括西湖的景色。其實西湖的名勝古跡很多,大概40處左右,僅重點名勝就有30多處。西湖的景區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景區,分別是西湖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西湖區自古以來就有傳統的著名景觀:蘇堤肖春、六郎文英、屈原風荷、平湖秋月、三潭銀月、雷峰落日、南屏晚鐘、斷橋殘雪、雙峰、華鋼觀魚等等。
蘇堤,俗稱蘇公堤,南起南屏路,北接屈原豐和,橫貫湖區南北,全長2.8公裏;走在堤上看春曉,西湖在霧中醒來,鳥語花香,意境動人,故稱“蘇堤春曉”,為西湖之首。西湖東南岸金門與清波門之間的湖濱地帶,是南宋皇家園林。花園裏有柳橋,湖邊種了許多柳樹。柳枝如綠簾,春風拂動,如碧波蕩漾,柳陰深處傳來黃鸝的叫聲,故名“柳浪聞鶯”。現在已經擴建成公園了,裏面種了垂柳,花木,中央還有壹片櫻花和海棠。風景獨特。位於虹橋西北,蘇堤,紅椿橋以南,有壹個釀酒曲院,裏面種著蓮藕。春末夏初,荷花盛開,清香四溢。“荷花映日異”,故名“屈原風荷”。當平靜的風來臨時,遊客似乎進入了壹個涼爽的世界。位於白堤西端,三面環水,背靠孤山。明月當空的秋夜,湖面平靜如鏡,故名“平湖秋月”;有壹句古詩說:“萬青湖如陸地之長,四月秋最佳。”在周曉穎島南湖的水面上,有三座造型獨特的小石塔。這些寶塔大約有2米高。這些寶塔是中空的,周圍有洞。如果在月夜的佛塔中點燃蠟燭,會倒映在水中,形成“天上明月照,湖中影三”的景象。風景很美。雷峰塔也叫黃飛塔。在西湖南岸的趙茜山上,每當太陽從西邊落下時,古老的七級雷峰塔就被稱為“雷峰趙茜”,它在山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具有獨特的魅力。據民間傳說,白蛇被和尚法海壓制在這座塔下,這座塔於1924年9月25日倒塌。南屏山腳下的凈慈寺是西湖四大叢林寺院之壹。每當有晚禱時,寺廟的鐘聲便從四面八方響起,故名“南屏夜鐘”,回味怡人,啟迪人心。斷橋又叫段橋。這座橋位於李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壹端連接環湖北路,另壹端連接白堤。每當開始下雪時,橋拱頂上的雪首先融化。從遠處看,好像橋斷了,好像橋和堤斷開了。這就是“碎雪”;根據傳說,白蛇和徐賢曾經在這座橋上相遇。環繞西湖南北的是南峰和北峰。兩座山峰遙遙相對。在茫茫雲海中,隱約可見峰頂,仿佛峰頂插在雲海中,稱為“雙峰插雲”。西湖蘇堤英波橋和索蘭橋之間的綠洲上,是湖區最大的公園。公園裏有許多景點,如紅魚塘、牡丹園、草坪和花港。公園內植物種類繁多,四季有花,是壹個花、港、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