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周傑倫的《娘子》裏唱:
“壹壺好酒,再來壹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
我說店小二,三兩銀夠不夠?”
如今,周董早娶上了娘子,但這個問題,卻似乎還沒有人回答他。
三兩銀子,到底夠不夠呢?
壹個銅錢、壹兩銀子、壹兩黃金,在古代到底折合多少人民幣?咱們先來了解壹下中國歷史上,貨幣的發展歷程。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因為後來需求量越來越大,又開始出現了銅貝。
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壹中國後,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
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秦·半兩
到了漢代,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壹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壹管理。
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壹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壹鑄造“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背祥雲紋錢說完錢幣,再說銀子。
咱們都常常看到古裝劇裏,百姓使用銀兩(銀錠)作為交易貨幣。
事實上銀兩(銀錠)是在明代才開始實行使的。
唐宋金時期是以銀鋌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幣,銀鋌因其形狀類似豬的腎臟,地方百姓俗稱“豬腰銀”。
清代廣東“粵海關鹹豐九年”十兩砝碼銀錠
清代雲南“福盛廣記匯號紋銀”五兩牌坊銀錠
說完了白銀,再來說說黃金。
今年7月的時候,我們古物獵人拍出了壹張帶有“南元足金”款識的南宋金葉子。
南宋時,因為中國南北分裂,金朝和南宋之間貿易往來中黃金白銀比較常見。從北方過來的土豪們不帶銅錢,而帶壹堆金葉子和銀子,到了南宋後再換成銅錢使用。
金葉子因為質地柔軟,還可以折疊甚至剪切,方便找零,而受到歡迎。
那次拍賣見識了之後,我才知道金葉子其實並不是葉子形狀的,而是書頁狀。
因此,我也做了壹些功課。現在出土的壹些標明“十分金”的南宋金葉子,四張可以折在壹起,重量正好是38-39克,接近南宋時的壹兩。
這樣更方便了,四張金葉子就是壹兩金子,分割開每張就是二錢五分。
據說按照南宋的物價換算,這壹張,雖然不夠在樊樓那種宋朝頂級消費場所消費,但找家不錯的客棧,不用工作就這樣悠閑的過上幾個月中產的生活,是壹點問題都沒有的~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不過大多是以銅錢、白銀 、黃金作為基礎單位。
而他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壹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按國際上的金價浮動,“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壹番,達到1:20。”
那壹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代的多少錢呢?我們不如以米價作參考來計算壹下。
或許因為流年收成的變化,和農業發展的變化,這個計算結果並不能完全當真,但不論時代變化,米總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
先說唐代,據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壹鬥米5文錢,壹鬥米約12.5斤,夠普通的小兩口吃上壹周的樣子。
通常壹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壹貫),就可以買200鬥米,也就是2500斤。
以今天壹般米價2.5元壹斤計算,壹兩銀子相當於今天人民幣6250元的購買力。
而到了宋代,根據《宋史職官誌》“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假定壹兩銀子也是折壹貫錢,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041元左右。
北宋 “崇寧通寶”鐵母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故事背景是南宋。文中有描述,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壹頓“***是壹十九兩七錢四分。”
若按這個價格計算,那麽郭靖請黃蓉吃得這壹頓大約相當於人民幣兩萬多塊錢,可以說是宋朝《小時代》了。
史載明朝萬歷年間,壹兩銀子可以購買壹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壹石約為188.8斤大米,二石就是377.6斤。按現在的米價來計算,明朝壹兩銀子約相當於人民幣944元。
值得壹提的是,電視劇裏皇帝都喜歡動不動就上次黃金萬兩。但事實上,萬歷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白銀,就這,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咱們許多現代人對於古代銀錢的認知,都來自於各種古裝劇或是小說等文藝作品。
比如某部劇裏,打壹壺酒十兩銀子,吃壹碗面三兩銀子,壹個知府少爺被綁架要求壹千萬兩銀子......
這麽算來,實在是有些奢侈到荒唐了。
再回到周董的那首歌,三兩銀子夠不夠壹壺好酒,再來壹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
當然,這個還要考慮當時的肉價酒價,但我覺得三兩銀的預算,除開饑荒之年,應該還是綽綽有余的。
都說銅臭,但誰不喜歡錢呢?
千載春秋,萬般情懷,盡在方孔之間。
馬未都先生曾說過:錢幣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直接折射,中國銅錢造就中國財富,使中國避開了像歐洲那樣,長達近千年的中世紀黑暗。
研究古人的錢,也就是從另壹個角度,讀了壹遍柴米油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