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勇敢,壹往無前,而往往事與願違。
比如,親戚朋友來家裏了,媽媽讓平時在家又唱又跳的孩子給叔叔阿姨唱個歌或者跳個舞,而孩子扭扭捏捏不願上前壹步;
再比如,帶孩子去商場遊樂場,看見有的孩子在搭建的空中攀巖塔上行走自如,給孩子買了票,孩子死活不敢上去,媽媽既心疼票錢,又嘆息自己的孩子怎麽這麽膽小,要是勇敢壹點,該多好啊!
上面兩個情景,家有孩子的媽媽們是不是遇到過?不管孩子是3歲,5歲,還是7歲,他們總會有壹些地方,讓自己感到對孩子教育上深深的挫敗感。
我女兒壹年級,上個周四是2020年最後壹天課,上午上課,下午元旦聯歡表演,在自己班裏舉行。女兒在那前幾天,就給我說她們有聯歡活動,說自己不想去表演,我也沒當回事。
後來等她們班級群發出了聯歡會節目單,我才發現,女兒真的壹個節目也沒報名。單子上有11個表演節目,有獨唱,合唱,獨舞,詩歌朗誦,還有魔術,全班51位學生,有壹半的人都參與進來了。
看到這些節目單,我對女兒沒有參加表示很不理解,有些埋怨她怎麽不參加任何壹個。她給出的理由是: 不想表演,不想化妝,不知道報什麽 。
聽了她的理由,我氣不打壹處來,她說她以後要當歌手,現在就害怕在眾人面前表演,以後別說歌手,就算是在別人面前大聲說話可能都沒有勇氣;她還說她以後要當架子鼓手,沒有壹項拿得出手的才藝,這條路恐怕很難走出來。
女兒從小是個愛嘗試新事物的孩子,在家裏我對她的限制很少,也幾乎很少對她有言語上的打擊,為什麽會這樣呢?
當看到上海市楊浦區少體校跳水隊的小隊員的表現,我有些釋然。
這個小隊員叫蔣翹楚,她的爸爸媽媽肯定特別希望她能事事永爭第壹,才給她取這個名字吧。小翹楚今年5歲,上個月剛剛加入到隊裏訓練。在第壹次參加跳水練習時,在站臺上站了10幾分鐘,終於鼓起勇氣,跳了下去。
她小小的身體在站臺上手足無措,害怕的樣子,讓人覺得很萌又很心疼。 後來她描述自己的心情,說自己當時很害怕,下壹次會慢慢克服。
網友對這個小姑娘都豎起了大拇指,並說“ 勇敢從來不是無所畏懼,而是面對恐懼,選擇勝利” 。5歲的孩子,在很多媽媽眼裏,還是個寶寶,而小翹楚,已經學會了面對人生第壹課。
每壹個媽媽在遇到孩子因為膽怯而不敢去做壹些看似簡單的事情時,可以試試下面三個方法。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教會孩子勇敢,父母首先得是勇於進取的人。
人在童年時,受父母的影響最多最深刻。 比如我小時候,父母說蛇是壹種可怕的東西,從那時起,我就害怕蛇這種動物。
不管是塑料蛇,玩具蛇,書上的圖片上的蛇,我壹看見,馬上就會像觸電般跳起來跑開,甚至在別人談論時,只要壹聯想到蛇的樣子,我就會全身發麻。
直到現在是兩個女孩的媽媽,我也是談蛇色變。
這壹點,我做得非常不好,因為我的兩個女兒雖然沒有如我般怕蛇,但她們每次翻看動物百科全書時,看到無脊椎動物或者軟體動物時,會壹邊看壹邊驚叫著跑開,然後又會跑回去看。我在想,如果我遇見害怕的事情,能鎮靜壹點,不表現出害怕的樣子,也許她們對於壹些事物不會有恐懼的心理吧。
以後我會盡量避免在她們面前,表現出害怕的樣子。因為,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遇事鎮靜從容,是壹個人的優秀品質。
克裏斯多福.孟在他的書《親密關系》中說, 幼兒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珍.尼爾森在她的書《正面教育》中說, 當小孩的歸屬感和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她就會覺得沮喪,每個孩子感到沮喪的程度不同,但都會導致他們做出某種偏差行為。
孩子勇敢去挑戰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不斷地鍛煉,這背後,需要的是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引導。
我見過壹個奶奶帶著孩子上幼兒園,中途孩子跑著時摔了壹跤,孩子爬起來哭了。這時奶奶跑上前去,打了孩子兩下,說“跑那麽快幹什麽?自己摔著了還哭!”孩子哭得更厲害了。這哭聲裏,壹定有更多的是委屈。
孩子摔倒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摔疼了哭也是本能,如果壹味地責怪孩子,那麽孩子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找不到認同感,會越來越沮喪。以後讓他再去做壹些難壹點的事情,恐怕就心存恐懼無法邁出這壹步。
每壹個孩子都害怕打針,不僅僅是因為打針疼,還因為是對未知的恐懼。就像跳水小隊員小翹楚壹樣,在跳水前由於害怕,在跳臺上雙手環抱著自己哭壹樣。對未知的恐懼,會讓孩子不敢挑戰自己。
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在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提到了自己女兒圓圓打針時,她是如何引導的。
當圓圓問媽媽“打針疼不疼呀?”媽媽微笑著平淡地說:“哦,有點疼,不過疼得不厲害,就像妳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個屁墩兒壹樣。”圓圓聽了,憂慮有所減緩。最後她很配合打針,完成任務。
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強,不要以為他小,就用哄騙的方式,讓孩子去承擔壹些他未經歷過的事。給他說清楚,具象化地告訴他前因後果,他會變得越來越樂意去接受新的事物和挑戰。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把他當成大人壹樣平等地聊天,告知他壹切,他感覺到了父母的耐心和自己的重要性。
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心理接受能力壹定比其他孩子要強。當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麽,有父母托底,他壹定能勇往無前。
前兩天在小區遇見壹位媽媽帶著幼兒園的兒子在噴泉廣場玩,孩子想和其他小孩壹起去幹了的池子裏玩,但他又不敢跳下去。
他媽媽在旁邊說,兒子,妳要勇敢壹點,不要等著媽媽抱妳下去,妳看別的小朋友都下去了......
十分鐘過去了,孩子還是沒敢跳下去,最後媽媽心有不甘地喋喋不休說著孩子,帶著兒子回家了。
如果這位媽媽帶著孩子讀過壹些關於建立孩子勇氣的繪本或者故事,上幼兒園的孩子膽子壹定大很多。
小寶寶可以讀《小熊寶寶》、《湯姆的故事》、《壹條聰明的魚》等等繪本,稍大的孩子,可以買《我有戰勝困難的勇氣》等等書來看看。
通過故事的方式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更容易理解並效仿。 繪本和故事的魔力就是這麽大。
從跳水小隊員的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出,每壹個孩子都會害怕未知的東西,但他壹定會有自己的方式,去化解難題。這之前,是爸爸和媽媽給他足夠強的安全感和耐心引導。
您覺得呢?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