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古玉,沁色、包漿、器形和紋飾特點等是判斷其年份的重要依據。
文化期玉鉞 有白灰沁 朱砂沁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而這種文化差異會導致,出土文物的造型和紋飾產生很大的變化。而不同的地域會導致出土文物的沁色有不同的地域差異。所以我們就可以解釋即使是同壹時期,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文化期表現的更為突出,通過對史前出土文物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文化期的每壹個地域的出土文物都會有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時期、地域玉質不同的蟬沁色也不同
很多好古者都有這樣的壹個***識,古玉之美,貴在有沁。所以我們不可避免的就說壹下玉器的沁色。雖然沁色的研究探討已經成為了壹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我們依然要談沁色,因為沁色對於古玉鑒定的影響太大了。
齊家文化時期有霧化沁的素面玉璧
就古玉的沁色而言,古玉的沁色乃是自然的恩賜,是歲月流轉的見證。在古玉表層沁色濃淡、淺薄、大小、深厚之間,古玉的沁色形成的圖像總是讓人意外連連;在古玉沁色濃凝淡勻的圖像上,古玉似乎在通過這些沁色訴說著千百年前其原主人生前的恩怨情仇。總之,玩古玉的人不玩沁,就猶如雨過天晴後沒有彩虹壹樣,雖給人以清新,卻少了絢麗與驚喜,讓人心存遺憾。與此同時筆者在此再次強調,切莫以沁玉為病玉,對於壹個好古玉的人來說,古玉無沁才真正地使人惱火。
沁色斑斕的商周玉器
在談完對古玉沁色的看法之後,我覺得有必要談壹下古玉受沁的過程,古玉受沁是壹種動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古玉埋藏的環境、溫度、濕度、外圍物質無不因時而變。古玉在這種環境中雖百年,五百年,壹千年,不位移,但者絲毫不會影響玉器表面的受沁。受沁狀態卻截然不同。在此我想要澄清壹下石灰沁,其實石灰沁並不只是白色,據出土文物觀察可知,石灰沁玉器,可致玉器表層呈現黃色、肉色、紅色、褐色、黑色,亦可使諸色匯集,而這壹系列的沁色與時間的長短、玉器玉質的密度高低、玉器陰陽各面的小環境,古人的切割琢磨制作工藝有很大的關系。
商周時期的玉戈
在收藏界所謂的“沁生色,色生光,光生氣,氣生神。”的說道很是有科學道理可循,這句話既簡單又生動的描繪了古玉受沁的過程,並且言簡意賅的講解了玉器鑒定的幾個方面。總而言之古玉之沁,是集自然之靈氣,借時光之醞釀,采地穴之風水,自然而生,光氣活現,人文浸潤,其神韻非常,表層有沁色處古樸滄桑,無沁色處溫潤如嬰兒之肌膚。故而凡是古玉真品,因為保存條件的緣故,玉器表面可以沒有沁色,但不可以沒有溫潤的光氣,人文神韻的浸潤和天地精華等要素。今天人雖然可以采用老的玉料仿造古玉的形狀、工紋,但很難仿其沁色;即使用化學藥水侵蝕,高溫高壓的催化仿出了以假亂真的沁,卻很難突光氣和神韻的統壹。因此古玉鑒定,能看出形狀、玉料、工紋這是初學者的基本功;能看懂沁色的人就足以稱其為高手;而那些能夠辨識光氣、神韻的鑒定者方才是古玉研究鑒定的方家。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龍佩
在講到沁色時必然要提及“黑漆古”亦或是“水銀沁”。在此筆者要陳述壹點,黑漆古與水銀沁雖然很是相似,但也有相當的界限,因此黑漆古未必是水銀沁。眾所周知水銀作為壹種液體狀金屬,它的顏色呈銀白色,容易揮發,且揮發成氣體後對人體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古人因為處於防盜的考慮,會在墓室之中灑下大量的水銀,這種防盜方式運用最為典型的便是秦始皇兵馬俑。在考古發掘中發現古墓中灑有水銀的墓穴,其墓主人的骨骸呈黑色,這是水銀揮發附著在股海之上的壹種中毒之表現。
石家河文化時期的玉神人
當然水銀附著在玉器表面時,因為玉器的密度比較大的緣故,所以水銀未必能夠與玉器相融能通,更不可能出現如人骨中毒那樣的顏色變化。從考古發掘來看,古代墓葬中使用水銀防盜的很多,但黑漆古的玉器很難見到(而那些有所謂的黑漆古的玉器,壹般都是玉料原有的皮子亦或是某種化學反應的結果),水銀沁的玉器更是難見其例。所以黑漆古即為水銀沁需待考證也。
此漢代玉璧右邊白色上的黑點疑似水銀沁
說完器物的沁色,我們來探討壹下玉器的器形和紋飾。關於玉器的器形和紋飾有壹點可以非常肯定,那就是它們是壹種同壹時代的產物,當然那些“老料新工”玉器除外。關於這壹點很玩收藏的人都明白,但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的認識玉器器形和紋飾方面的時代性,筆者就舉壹個非常易懂的例子,其實關於器形和紋飾的時代性就像200年以前,清人的裝扮是長袍馬褂大辮子,很少有西裝革履的打扮,即使有西裝革履的出現,那也是留洋回來的,在茫茫眾生中也算例外,所以玉器的器形和紋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就非常具有時代性。
文化期有朱砂沁的玉神人紋佩
商代玉鳥
其次,筆者就目前猖獗的文物造假講解幾點,現代的玉器造假幾乎都是參照圖錄上的器形和紋飾所為。如果妳單純的從器形和紋飾去推斷,是非常缺乏說服力的,因為以現代的雕刻工具完全可以雕刻出比古玉更加精美的紋飾和器形。如果妳不懂得壹些古玉入土埋藏特征的規律和古代因為文化因素影響下產生獨特的紋飾,以及受限於生產力水平的玉器加工工藝痕跡特征的話,那麽吃藥、打眼,也是必然的結果。器形和紋飾,雖然能夠對斷定古玉的年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依然難以突破判別古玉新老的魔咒,換言之紋飾與器形對判斷玉器的新老起不到決定作用,而只是有壹些輔助作用。
現代玉雕雖采用溫潤的和田玉但泛有賊光
所以,我們不要隨意拿先人留給我們的壹些有待考證的結論,作為鑒定古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比如水銀沁是水銀造成,紅沁是血液或朱砂造成,等等。因為當時先人們獲取知識有限,對古玉研究的認知能力有限,古人很難用科學的手段解釋玉器上面存在的壹些現象,所以先人留給我們很多經驗性的東西,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驗證這些理論是否成立,是否正確,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古玉的細節圖
時間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正應了壹句古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同樣,“盤摸百件古玉,真贗不辨自明”。
雕琢精美的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