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鄭的架勢
有立式、圓盤式、跪式、坐式等,壹般是坐式。
彈箏的坐姿:箏放在琴架或琴桌上,琴凳放在箏的右側(即琴頭附近)。坐姿時,身體靠近箏的右端,距箏約15 cm。腿在箏架下自然分開,腳在前。上身挺直,雙臂放松,手肘彎在箏弦上,手腕放松,手指自然展開,頭微垂,儀態自然大方。
手打箏
彈古箏強調的是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時雙手自然下垂的輕松手型。根據演奏的需要,大手指微微展開,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這種放松的自然手型,不僅在靜態中展現,在演奏的過程中也有所呈現;它不僅是右手彈奏弦樂的基本形式。也是左手壓弦和彈弦的基本形式。
彈性弦位置
右手掃弦的位置距離前梁3 cm,這是初學者的基本掃弦位置。最佳接觸點是發音弦的八分之壹處(從前梁到箏柱)。這正好是本地音第三個八度的泛音位置。這個位置純凈響亮,是基礎音質的最佳彈撥點。由於箏柱的排列和琴弦的長短不同,八分之壹最佳撥弦點的變化比較大,撥弦的音域也比較大。演奏過程中選擇不同的音色(明暗、剛柔),會使弦段位置的活動範圍更大。
在基本功訓練中,要掌握彈奏琴弦的基本位置和最佳位置,學會在不同的琴弦上選擇不同的音色,豐富自己的表現手段。壹般來說,前梁附近發音明亮,音質生硬;箏柱近半部音色較暗,發音柔和。我們可以根據音樂演奏的需要進行不同的變化,避免在壹個點上演奏琴弦的僵硬位置。
和弦位置
空靈是鄭的特色。左手壓弦的適當位置對技巧的表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理想的壓弦位置是距箏柱左側約16 cm,根據箏弦的張力和左手的適度伸展來確定。我們常見的不合適的姿勢往往在20 cm以上。因為越靠近箏柱,琴弦的張力越大,琴弦壓不緊;離箏柱越遠,弦越軟,壓弦的張力越小。有些古箏演奏者為了更容易按滑音,左手伸得很遠,所以按弦的位置就變了。左手過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負擔,演奏形式變得不自然,滑行經常碰到面板。壹些常見的箏的左面板上有許多指甲印,這是由於琴弦位置不當造成的。在基礎訓練中,要註意左手壓弦位置的準確性和自由度,使左手技巧得到充分的發揮。
彈性弦線法
箏有兩種基本的演奏方法:夾法和提法。
夾式法:指弦彈奏方向是從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45度,藍色厚實,音質飽滿。演奏時,往往將無名指自然地放在箏弦上,使手得到支撐,手形自然放松。夾法是初學者彈奏古箏的基本方法,也是傳統技法的基本方法。
拾音方法:指彈弦方向從斜底到斜頂,45度角,發音清晰,音質幹凈。玩的時候經常沒有支撐,掛手。基礎訓練時手形不要緊張,但仍需保持手罰的自然放松。提舉法是快速練習的重要方法。
除了這兩種基本的彈弦方法之外,觸弦的深度、觸弦角度的調整、觸弦的速度和力度的不同,都給箏的發音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在基礎訓練中,要學會掌握不同的彈弦方法,學會調整觸弦的角度、力度和速度,並自如地運用到音樂演奏中。
和弦方法
左手壓弦法是通過壓弦來控制箏弦的張力和音高,右手彈弦後改變余音,達到“以弦取韻”、“以韻補聲”的目的。
壓弦要領:放松肩臂,自然屈肘,手腕與手背平行,食指和中指自然放在箏的弦上,指尖壓弦,食、中指指尖壓弦。千萬不要壓手腕。
傳統技術
右手傳統技法主要指大、中、食三指的運用。無論是撐、劈、勾、挑、抹、挑、捏、轉、搖,其核心原理都是:以大拇指為軸的五聲音階系列八度以內勾法為特征的技術規律(大拇指向外指稱為“撐”,中指向內指稱為“勾”,與民間勾法稱為“勾”)。無論是啟蒙初學者,還是典型的箏曲流派,彈奏琴弦的位置都是大、中指的八度——大手指是彈奏旋律的主指,食指在大、中指八度以內的四根箏弦上運動,這是傳統右手技法的主要特點。
傳統左手技法以唱、揉、按為特征,以押韻、簡音為主要特征,技法的各種變化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現手段。首先要掌握陰、揉、滑等基本概念的表現手法,然後要掌握具有地方風格和特色的特殊表現手法。
現代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箏的技法廣泛借鑒和吸收其他樂器的技巧來豐富自己的表現手段。從雙手演奏到特殊聲音的表現,從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的編排到特殊音階的編排,鄭的演奏能力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根據旋律的規律編排指法序列的“指法”,適用於特殊的音樂序列和快速變化的旋律。“指序撥弦”使撥弦的手指不局限於右手的大、中、食指,而是雙手十指,強調手指功能和手指獨立性,撥弦法是主要的撥弦方法。這進壹步發展了鄭的技法。
以點為線的“抖指法”是現代音樂的重要表現手段之壹,它使旋轉連貫流暢,加強了力度,拓寬了表現範圍,賦予了現代音樂新的表現意義。
抖指——壹種古箏演奏技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連續快速地向內、向外撥動琴弦,以達到連貫的音色。近年來,隨著演奏技巧的不斷發展和對音樂表現力的要求,指法得到了進壹步的創新,衍生出了以指法為基礎的多種演奏形式,如八度擺動、二指擺動、掃擺、扣擺、多指掃擺等。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抖指法和彈奏要領:
[拇指顫抖]
大拇指抖音是最常用的壹種手指抖音,是用大拇指交替不斷地支撐和劈開琴弦。根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不同的學習階段,也可以將拇指的晃動分為四種類型:
1,腕抖——食指輕捏大指,掌根輕壓錢月山下琴頭為支點,以腕為軸帶動手指。手不要握得太緊或開得太大,需要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拇指的力度來調節手指抖動的音量。這種手指抖動適合初學者。
2.抖樁——和抖腕的基本要領是壹致的,不同的是不是用整個手腕支撐,而是用要彈的弦的前梁底部的小指支撐。玩的時候要註意放低手腕。在最初的練習中,大拇指劈開時,需要擊打在下面的弦上才能起到穩定的作用。握指時需要壹點力但不需要依靠琴弦,會影響指法的靈活性。
3.腕掛擺法——指法在前兩種指法的基礎上進壹步解放了。掛腕揮桿不需要任何支撐,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來完成。這種指法擺脫了打樁的限制,可以完成從錢月山到院子裏任何地方的音色要求,如遊走搖擺。
4、快劈搖——用大拇指的指關節撥弦,即以拇指與手掌的關節為動點帶動整個手指運動。演奏時,所有手指完全放松,保持演奏時自然放松的手型。這種搖法壹般在快速或長時間彈奏長音符時使用打樁(打樁壹般用無名指進行);當演奏壹些持續時間變化很短的音符時,您不需要下註。很難快速搖動拇指。前三種拇指抖動主要是靠手腕的力量來完成的,這種抖動是靠拇指關節的力量來完成的。流暢的發揮需要壹些努力。
大拇指抖音可以分階段練習,比如壹開始每根弦抖四個音,然後逐漸增加到八個音和十六個音,直到可以連續、均勻、快速地彈奏大拇指抖音(除了快速劈叉抖音外,大拇指通常抖到劈頭)。彈奏時,指甲觸弦的角度、深度以及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手指的音色和音量。
[食指搖動]
食指通過連續交替地擦拭和撥弄來向內和向外撥動琴弦。彈奏時,大拇指應輕捏食指指甲底部第壹關節處,可穩定食指,增加輔助力量;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放松,演奏時不需要粘小指或食指。可以將手掌輕輕放在山外的箏頭上,也可以用懸腕的方法來搖動,使力量通過大臂傳到前臂,帶動手腕搖動,形成指尖的密集彈撥。此時食指本身的主動力較小,主要起到控制觸弦深度和角度的作用。在旋律和長音符中,食指搖動和拇指搖動壹樣常見。
[兩個手指顫抖]
大拇指和食指通過劈、擦、托的方式,同時連續地由內向外交替撥拉。雙指揮桿壹般采用懸腕揮桿法。大拇指和食指保持三度或接近三度的和弦位置,手指關節自然彎曲保持不動,其他三指自然放松,彈奏時由手腕的力量帶動。兩指搖動也可以用大拇指和中指來完成。用食指輕輕捏大拇指,控制大拇指的穩定性和力度。中指和大拇指保持在三度或接近三度的和弦位置。它是在大拇指懸腕晃動的基礎上,加上中指,完成壹個連續和弦的效果。但是難度增加了很多,需要經常練習。雙指搖也是少數人用食指和中指玩的。
[扣扣]
右手彈弦時,左手拇指緊緊壓在發音弦上或用食指、大拇指輕輕捏弦,根據樂曲要求在前梁與碼之間左右移動。屈曲主要用於音樂中渲染氣氛或模擬風(如音樂《臺風》)。
[掃]
中指在八度內快速掃弦,大指搖指的手法。掃的時候是以搖為基礎的,所以壹定要先練習搖,然後有節奏的加上中指掃(也就是中指快速彈兩弦以上),然後在練習中逐漸增加掃的速度和壹致性。
[多指掃動]
多指掃和我們平時玩的掃不壹樣。不是基於手腕的擺動(因為手腕的擺動是用食指握住拇指來控制和輔助的)。多指掃是在快速劈揮的基礎上進行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時還需要無名指,輪流掃弦,與拇指的擺動相結合。這種指法很難,所以很少用。
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