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別的孩子能考第壹?”
當兒子出生時,劉繼榮和她的丈夫像世界上所有的父母壹樣,希望他們的孩子得到上帝的特別關註:他們在外表和智力方面都很出色,最好是神童。雖然他們給兒子取名“壹帆”,但他們真的希望他成為壹個“不平凡”的人。
然而,兒子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驚喜。每當親戚朋友聚會的時候,互相爭奪孩子似乎就是父母之間心照不宣的暗戰。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唱得好,跳得好,或者說壹口流利的英語...劉繼榮既羨慕又沮喪。有壹次她忍不住辛酸地對壹帆說:“兒子,妳怎麽不是神童?”蹲在地上玩玩具的壹帆頭也不擡地回答:“可是我爸爸不是牧師。”劉繼榮對他兒子明智的回答忍不住笑了。是的,我們是凡人。為什麽我們應該期待有壹個非凡的兒子?
然而,劉繼榮並沒有放棄把兒子培養成精英的夢想。她和老公的想法是壹樣的:先天不足,後天努力可以彌補。
進入小學後,壹帆快樂的童年走到了盡頭,每天都生活在各種限制下,比如每天聽兩遍英語,每天寫壹篇日記,每天讀壹篇文章,背壹首古詩。......
奶奶嚴格監督壹帆的飲食起居:適量進食,不多不少,註意營養。每天吃飯時經常掛在奶奶嘴邊的話是:“這個可以補充維生素,我鄰居上哈佛的哥哥經常吃。”“那可以補鈣補血,電視上那個科學家愛吃。”...但是,誰讓大家都很擔心,他總是在奶奶精心烹制的營養餐前不肯動筷子,或者在大人的不斷催促下像吞藥壹樣慢慢完成自己的進食任務。
學校組織了壹次郊遊,大家都興高采烈地收拾好自己想帶的東西。正在這時,爺爺壹臉嚴肅地走過來,把他叫到身邊說:“記住,春遊不要光玩,要聽老師的講解,記住那些景點相關的歷史知識,回來後做筆記,寫壹篇旅遊心得。”聽到這裏,壹凡的表情頓時沮喪起來。
春遊結束後,爸爸拿著兒子的遊記向劉繼榮抱怨:“妳是作家,為什麽妳兒子連最普通的遊記都寫不好?”
劉繼榮不止壹次和壹帆認真地交談,告訴別人他壹生中遭受的苦難是固定的。如果他年輕時多吃點苦,將來就能享受幸福了。相反,如果他現在不肯吃苦,長大後會吃更多的苦。她經常不耐煩的說:“不進前10就不要妳了!”或者“為什麽別人能考第壹?不行嗎?”每當這個時候,壹帆就像壹只受傷的小鳥,看著溫柔可愛的媽媽變成壹只可怕的老虎。
但是劉繼榮的責罵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結果。壹帆的數學作業還是很粗心,中文寫的總是不規範,英語單詞背了又忘...最讓她無奈和哭笑不得的是,壹帆的成績出奇的“穩定”,排名幾乎都在23左右,是個標準的壹般生。
“妳在金字塔下不快樂嗎?”
“每當妳能考個15,妳媽媽就獎勵妳1000元,妳可以買很多妳喜歡的漫畫書。”在他的兒子再次參加24個名額的考試後,劉繼榮別無選擇,只能花錢。而壹帆卻無動於衷,毫無興趣地說:“就算買了那些書,我也沒時間看。”的確,現在他的業余時間已經被各種輔導班和家教占據,根本沒有時間管自己。
劉繼榮不想讓壹帆有壹個快樂的童年。她溫柔地摟住兒子,輕聲說:“媽媽也知道妳辛苦,但是以後……”壹帆立刻掙脫她的懷抱,不耐煩地說:“我知道,我知道,那些話妳已經說過壹千遍了。但是媽媽,為什麽我要爬到金字塔的頂端呢?妳在下面不開心嗎?”劉繼榮被兒子的話弄得啞口無言。是的,以犧牲童年的快樂為代價爬到金字塔的頂端,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嗎?她確實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
雖然奶奶多年來壹直堅持營養飲食,但顯然,那些有益的東西並不能激發孩子的食欲。吃飯對壹帆來說是壹件痛苦的事情,他的身體並不比其他孩子強壯,反而比同齡的孩子小。上小學後,隨著學習壓力的劇增,壹帆的身體有點吃不消了。他厭食,失眠,感冒也成了家常便飯。壹家人坐在壹起,開始反思。劉繼榮深情地提出:“壹個人只有七歲,但我們卻貪戀他十七歲的頭腦和二十七歲的野心。我們祝願他壹夜成功。我們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
奶奶還自我批評的說,昨天不管營養搭配,給壹帆做了他最愛吃的紅燒肉腳,壹帆居然壹口氣吃了四個。原來他不是厭食癥,只是平時的營養餐太壞了他的胃口。
家人經過慎重討論,決定不給壹帆壓力。“如果妳是個普通學生,妳就應該是個普通學生。這個世界上,總要有更多的人來做金字塔的根基,只要他開心就好。”他們把壹帆的輔導班退了,恢復了他的正常作息,給了他看電視和漫畫書的權利...但說實話,在劉繼榮的心裏,還是有壹點遺憾。如果可能,她還是希望壹帆能成為壹個很棒的人。
童年自由恢復沒多久,壹帆的學校又組織了壹次考試。起初,我擔心我的兒子會失去嚴格的控制,成績會下降,但令劉繼榮和他的妻子沮喪的是,我的兒子像往常壹樣在考試中獲得了第23名。“看來我們的兒子註定壹輩子平庸。”劉繼榮很無奈。
那天晚上,她意外地接到了兒子老師的電話。老師用疑惑的語氣說:“有壹件奇怪的事我想告訴妳。我從教30年,還是第壹次遇到這種事。語文試卷上有壹道附加題:妳最崇拜妳們班的哪位同學?請告訴我原因。除了妳兒子,班上所有的學生都寫了張伊凡的名字。原因很多:樂於助人,信守承諾,容易相處等。,而且大多樂觀幽默。許多學生甚至建議他當班長。妳兒子雖然成績壹般,但作為男人真的很優秀!”
那壹刻,電話另壹端的劉繼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驕傲和自豪。這時候她才意識到,當她不再執迷於卷子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偉大。
劉繼榮開始嘗試從其他角度重新審視兒子,從壹帆身上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優點。比如壹帆就很獨立。不久前,七歲的他居然體面地修好了壹個破抽屜。壹帆也很幽默,肚子裏總是有說不完的笑話,所以大家都喜歡和他玩;每當長輩準備幫助別人的時候,他都會主動去幫助。遇到比自己小的孩子,他會像大人壹樣照顧他們。和媽媽過馬路的時候,他會像個小男子漢壹樣,讓媽媽走在他的右邊,說:“媽媽近視,我千裏眼,我會保護妳的!”最讓劉繼榮感動的是壹次她和兒子去醫院驗血。當醫生宣布母子血型相同時,壹帆欣喜地歡呼:“太好了,如果媽媽以後需要輸血,可以用我的!”這種不經意的表達愛意的方式讓劉繼榮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就連附近的醫生和護士都羨慕她生了壹個好兒子。此時,劉繼榮終於接受了他的兒子只是壹個普通孩子的事實。
同時,她發現很多孩子和壹帆壹樣,並不想成為父母所期望的“天才”。有壹次在朋友聚會上,壹位長輩的小女兒,被問及長大後想做什麽時,天真地說長大後想當媽媽,當幼兒園老師,引得哄堂大笑。她爸媽不好意思地罵女兒,怎麽這麽沒誌氣。小女孩不得不害羞地把自己的理想換成“醫生”,成為“明星”,才被人稱贊。劉繼榮對此深受感動。回國後,他寫了壹篇題為《路邊的人鼓掌》的博文,發布在網上。文章中的“23號女孩”是壹個想做母親的小女孩和她不想爬上金字塔頂端的兒子張伊凡的結合體。
“為英雄鼓掌的人是幸福的。”
劉繼榮擔心兒子徹底解放後會走下坡路,但她驚喜地發現,事情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麽糟糕。
首先,奶奶不再按照天才食譜餵壹帆,而是按照孩子的口味安排飲食。壹個停用消食片,不用催著吃的,短短壹個月就胖了壹斤,很久都沒生病。
沒有額外的輔導和作業,壹帆對上課變得更加專註和感興趣。結果期末考試,我第壹次考了17。劉繼榮和她的丈夫拿著成績單不禁感嘆:有時候,如果妳放棄壹些,妳會得到更多。但現在他們的關註點不再是成績,而是放棄勸誡和壓抑的輕松家庭氛圍。
壹天早上,在打掃房間時,劉繼榮演奏了壹首鋼琴曲。原來,剛才還在屋裏上躥下跳的壹帆突然變得很安靜。他雙手托著下巴,聚精會神地聽著,直到歌曲結束。劉繼榮對兒子罕見的沈默感到非常好奇,開玩笑地問:“妳聽到了什麽?”
壹帆想了想,認真地回答道:“我感覺太陽在跳繩,在校園裏,冬青樹的葉子被照得紅紅的,好像在燃燒。”穿著肥大衣服的風呼嘯著穿過操場,在窗前奔跑..."
劉繼榮被她兒子的回答驚呆了。她沒想到,蕭壹凡能從音樂中聽出如此細膩的感情。在此之前,她曾強迫兒子學習音樂,並刻意培養他的音樂細胞,希望他成為未來的莫紮特和貝多芬,但她總是對牛彈琴。這真的是我說的:我用心種花,卻不想種。劉繼榮有著復雜的感情。
真心愛上音樂後,壹帆主動提出去輔導班學鋼琴。劉繼榮感到欣慰,但也告誡兒子:音樂是美妙的,它能把人們的心靈變成花園。學習音樂,就像園丁壹樣,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汗水。壹凡認真聽完,點點頭。之後,他開始學鋼琴。不管那些琶音、波音和傾斜音彈起來有多難,他從不抱怨,而是樂在其中。
除了音樂,劉繼榮壹直希望他的兒子能寫壹篇好文章。而壹直被爺爺逼著寫遊記,寫自己經歷的壹帆,卻始終對寫作不感興趣,始終沒有開始理解。劉繼榮壹直強迫他的兒子多寫多練,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大部分交上來的文章都是敷衍了事。
劉繼榮不再強迫壹帆寫日記和閱讀,但突然發現兒子偷偷寫文章,不斷在網上投稿。壹天,壹帆興奮地向他們宣布,他的壹篇文章被壹家兒童刊物錄用了!
“編輯說寫得很精彩,相當不錯。”壹帆得意地說,原來他媽媽經常發表文章,所以他下定決心要和她比壹比。剛開始的時候,我怕自己寫不好會被人嘲笑,所以不敢告訴任何人。
從那以後,壹帆每天都盼著雜誌社寄樣品過來,可是什麽都沒有發生。最後在網上看到編輯留言說他的稿子還沒定稿。壹凡很受打擊,躲在房間裏偷偷哭泣。劉繼榮拿著壹盒他兒子夢寐以求的漫畫書敲他的門,告訴他這是壹個獎品,不是失敗獎。壹凡立刻停止了悲傷,驚訝地睜開眼睛。這時,劉繼榮真誠地對壹帆說:“我要獎勵妳,因為妳勇敢地向媽媽挑戰,勤勤懇懇地練習寫作,妳的作文取得了這麽大的進步,兒子,我真為妳驕傲!”壹張陰沈的臉突然放晴了。
第二天放學後,壹帆高興地對劉繼榮說,大家都羨慕他有這麽酷的媽媽,甚至給孩子們發了失敗獎。從此,壹帆寫作更加認真刻苦,很快就出版了第壹部小說。
2012年,劉繼榮父子聯手出版了壹本名為《我們必須互相服從》的書,收集了22個母子之間的真實故事。他們拋開了母子原有角色的包袱,真誠地談論著學習、誌向、朋友、愛情和生活。通過傾聽兒童的真實,劉繼榮在兒子的愛和寬容中重新發現了母親角色的內涵,並知道如何從壹個新的角度對待兒童。在寫這本書之前,壹帆曾經焦慮地問媽媽,“我會拖累妳嗎,我會讓妳失望嗎,我會不會……”劉繼榮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只是輕輕地握著他的手。
在書的開頭,張伊凡寫道:也許人們不讀中等大小的文本。我的意思是,人們可能希望看到壹個年輕天才的經歷,比如五歲就能上大學,九歲寫程序,十二歲就名揚天下。每個人都想知道超人形成的秘密,然後復制。但我還是想鼓起勇氣告訴妳,有人需要成為英雄,有人需要為英雄鼓掌,而我想成為那個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因為鼓掌也很重要。
該書壹上市,立即在臺灣省引起轟動。與此同時,劉繼榮最初在博客中發布的文章《路邊鼓掌的男人》也被搜索出來,同時走紅,引發無數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思考。記者蜂擁而入。采訪中,劉繼榮告訴記者,故事中的兩個原型還是中等生,上自己喜歡的學校,交可以同甘共苦的朋友。雖然學習的時候偶爾偷懶,但是不感興趣。善待人和事。值得慶幸的是,有時候,他們會熱情地為別人鼓掌,有時候,他們會得到所有人的掌聲。正如劉繼榮在他的博文中所說,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年輕時渴望成為英雄,但最終卻成了煙花紅塵中的普通人。如果我們健康,如果我們快樂,如果我們不違背自己的意願,為什麽不做壹個善良的普通人呢?
那就是所有臺灣省作家的育兒經:所有為坐在路邊的男人鼓掌的內容。想了解更多,請收藏。
掌聲臺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