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司馬光不僅砸壇子編史書,還鼓吹割地求和,被後人罵了幾千年。

司馬光不僅砸壇子編史書,還鼓吹割地求和,被後人罵了幾千年。

北宋著名宰相司馬光編撰的編年史《子同治鑒》成為後人研究歷史的重要參考。宋神宗稱之為“鑒於過去,我們有治理的資源”。“砸缸救小夥伴”的故事流傳千年,婦孺皆知。

但是,這個司馬光在歷史上是壹個毀譽參半的人。

因為反對“變法”,被維新派批判,棄之如履。死後還得演皇帝“挖墳切棺”的對齊。甚至有人說他是“最好偽裝的罪人,宋朝滅亡的禍根都是他埋下的”。

欣賞他的人說,他心裏永遠裝著老百姓,反對政改是對事不對人。雖然思想頑固守舊,但他心中有常人,說他是“忠義之士,充盈人間,穿越上古。”

為什麽愛他入骨恨他入骨?本文就來說說司馬光的AB面。

是善是惡,請讀者評論。

司馬光是官二代,出生於1019。他出生時,父親司馬池被任命為光山縣(今河南信陽光山)知縣。他六歲開始讀書寫字,七歲就能背誦《左氏春秋》,同時也能理解書的主旨。世界上第壹次認識司馬光是在他七歲的時候的壹件事——司馬光砸罐子。

司馬光砸罐子的故事家喻戶曉。在傳說中,他聰明而機警。作為壹個無助的孩子,他在危急時刻砸碎了罐子,救出了小夥伴。

古董收藏家馬未都認為司馬光並沒有真的砸罐子。原因是能裝下壹個小孩大小的水缸,宋代還沒造出來。另外,水箱內外有壹層堅硬的搪瓷,用小孩的力氣用石頭很難砸碎。

司馬光真正打碎的是裝滿水的骨灰盒。

其實史書上也說司馬光沒有砸缸。《宋史》記載:

壹群孩子在庭上玩耍,壹個爬骨灰盒,腳掉進水裏,大家棄之不顧。只要用石頭砸骨灰盒打碎,水就爆了,孩子就活了。

至於為什麽說骨灰盒是壇子,原因可能是後人覺得砸壇子比砸骨灰盒說起來容易。

“子同治劍”這個名字的由來,和“鑒於過去,有錢治道”是壹樣的。這本書其實是寫給帝王看的帝王書。

妳為什麽要寫這部傑作?直接原因是王安石在朝廷爭鬥中失利,被朝廷排擠,使他能夠騰出大量精力寫書。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司馬光以“無財政”、“無軍事訓練”為由,離京退守洛陽。在洛陽,他把自己的花園命名為“獨壹無二的天堂”。在接下來的十年裏,他對世界壹無所知,並有可能編纂紫同治劍。

經過不懈的努力,這部傑作於1084完成。

《子同治簡》是壹部編年巨著,記錄了戰國至五代1362年的歷史。

書中包含了朝代更替的因果脈絡,既有帝王將相的治國方略,也有聖賢的智慧結晶和為人處事之道。

曾國藩評價其為“震驚世界的聖賢之書”

毛澤東感慨地說: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十七遍了。每次看完都受益匪淺。難得的好書..."

時鐘被撥回1067。這壹年,年僅19的宋神宗繼承了王位。

面對大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血氣方剛的新皇帝想出了改革創新、富民強兵的主意。在參軍的韓偉的推薦下,時任翰林學士講師的王安石進入了宋神宗的視野。

得知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後,宋神宗決定任命他為謀士,並於第二年提拔他為宰相,開始進行改革工作。

為了表明自己的改革決心,王安石還發出了“天無絕人之畏,祖無絕法,人無絕言”的誓言。

任何壹種改革總是會遭到各種反對和阻撓,王安石變法也不例外。改革在實施過程中觸動了大地主和官商的利益,而這部新法的實施者在實施過程中故意曲解政策,導致新法在壹定程度上損害了民眾的利益。因此,改革雖然取得了壹定的成效,但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

為了讓變法進行的更順利,王安石在皇帝的默許下清洗朝中大臣,反對變法的都被利用。朝中大臣也圍繞是否支持變法分成兩派,這也為後期的派系鬥爭埋下了禍根。

比如在建議中,陸承惠痛斥變法十大錯誤,王安石唆使宗申貶他壹處;後來,程顥、、範等不支持政改的官員也被革職。

司馬光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邀遠離朝廷,定居洛陽。

就這樣,“王安石變法”逆流而上,斷斷續續堅持了十幾年。

1085年,宗申皇帝駕崩,哲宗繼位。在慈禧太後的監督下,司馬光被啟用為相。

由於對變法早有不滿,司馬光甫壹上臺就開始全面廢除王安石變法。

按照祖制,為了表示對先帝的尊重,繼位哲人要“三年不改父道”,司馬光勸太皇太後“太皇太後改母為子,而不是子為父。”這種方法繞過了祖先的法律體系,被最近的政治改革徹底廢除。

王安石在金陵,聽說他的政策都被廢除了。痛哭壹場後,那年他病倒了,死了。

司馬光也去世了,享年68歲。

王安石變法後,大宋的國力和軍事實力在宗申時期都得到了提升,在與西夏國的對抗中收復了大量土地。

熙寧五年(1072),七月,周琴(今甘肅天水)邊官王紹率軍大敗羌、西夏軍隊,取得了西河之戰的勝利,收復了西河、河合、洮河、岷、黨、陀五州,邊界延長了兩千多裏。

但司馬光上臺後,認為之前占領的土地是變法時采取的積極進攻戰略的成果,這是錯誤的。這些土地是“夏國舊地”,應該歸還夏國。據說占用土地是“贓物”,必須歸還。

這種說法按照今天的價值觀來判斷,完全是“處女母狗”派!

為了擋住昏厥的人群,他還編造了壹套說辭:如果那些土地不歸還,夏人就可以強行收回。這難道不是壹場戰爭,國家和人民的災難嗎?

這壹決定引發爭議不斷,樞密院主席當面指控司馬光叛國。駐守西北的官員孫露說:“如果蘭州被放棄,那麽西州就會有危險;西州若棄,則關中震動。”

看到大臣們堅決反對,司馬光最終選擇了妥協,但還是把安江、界路、浮圖、米脂四寨讓給了西夏。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嘗到甜頭的西夏國對大宋的騷擾越來越多,直到宋哲宗上臺後改革派張盾重新發動,張盾下令陜西數萬宋軍分兵五十余路進攻。與此同時,近70萬大軍集中在西夏東北邊境,分成30路進攻。近百軍多方出擊,西夏心服口服。從此西夏向大宋俯首稱臣。

因為痛恨司馬光的保守思想和“賣國”行為,行事極端的張盾甚至“誘騙”宋哲宗追封司馬光的謚號,“挖墳斬棺”。

1100年,哲宗駕崩,惠宗登頂,27年後,靖康革命,北宋滅亡。

明代學者陳汝琦對靖康之變作了壹番記述:“靖康之禍始於符節(王安石),但我認為其實始於軍師(司馬光)。非君真能害靖康,惹靖康者也實。”

可見司馬光誤解了國家。

  • 上一篇:五篇600字的摘要
  • 下一篇:後流行時代:事情發生了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