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各音樂流派及說明?

各音樂流派及說明?

現代音樂的幾個流派在嶽麓版必修3的歷史教學中,在第十九課(音樂與美術中)提到了現代音樂的幾個流派,但這些名詞對我們歷史老師來說頗感生疏,今天特意整理,以供大家參考。 新古典主義音樂   第壹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音樂中壹方面出現了許多實驗性的流派和思潮(如意大利的“未來主義”、捷克作曲家A.哈巴的微分音音樂等),另壹方面壹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經歷了壹段較為穩定的風格發展過程。新的美學觀念和音樂思維層出不窮。從20年代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義可以說是影響面最大的壹種音樂流派。 表現主義音樂  表現主義與十二音音樂 緊跟在印象派之後產生的,在美學思想和創作技巧上都與印象派截然不同的,作為現代音樂的第壹個流派是表現主義音樂。表現主義是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出現於德國的壹種藝術流派,戰後在歐美風靡壹時。1911年活躍在德國的俄羅斯畫家В.康定斯基(1866~1944)與畫家F.馬爾克(1880~1916)、A.馬克(1887~1914)等創辦了《青騎士》雜誌,其中不僅刊載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繪畫,而且還發表了許多關於戲劇、繪畫、詩歌等方面有關表現主義的理論,其中亦有奧地利音樂家A.勛伯格的著作,從而掀起了表現主義運動。  發自繪畫方面的表現主義,其矛頭所向是印象主義的客觀性。他們認為藝術既不應該“描寫”,也不應該“象征”,而應該直接表現人類的精神與體驗,即藝術並非“描寫客觀眼前所見之物”,而是要“主觀地表現物體在我們眼睛中所出現的姿態”,也就是說要把作者的心靈世界、即所謂內在精神表現出來,而這種心靈世界和內在精神卻是和瘋狂、絕望、恐懼與焦灼不安等病態感情以及“人類的不可思議的命運”等結合在壹起。  具體音樂 concrete music  將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音響(包括樂音與噪  音)錄音,再通過音響機件予以加工合成的“音樂”。  屬現代派音樂的壹種。具體音樂的特點是將音樂的概念  擴大到包括壹切自然音響。最早的創始人是法國工程師  P.謝菲爾。1948年,他在法國國家廣播電臺實驗室進行  了實驗,所用的素材包括噪音、火車聲、人聲、打擊樂  聲及其他。謝菲爾將這些音響的錄音帶分別處理,通過  快速或慢速播放、倒放,加進回聲混響效果,又進行剪  接,除去不需要的部分,最後混錄成新的磁帶作為成品播  放。其早期作品有《鐵路練習曲》、《墨西哥之笛》等,  以後謝菲爾又與P.亨利合作有《單人交響曲》等(見現  代主義音樂)。  具體音樂出現以後,在法國、美國、德國、日本均  有人相繼仿效,較知名的有O.梅西昂、P.布萊茲、黛敏  郎等人。電子音樂興起後,具體音樂的特點(即在音樂  中使用噪音及自然音響)即被電子音樂所吸收,兩者的  差異只在於具體音樂使用自然音響,而電子音樂直接用電子器件將所需音響制作出來,在聽覺上難以區分。機遇音樂機遇音樂是現代作曲法的壹種。機遇音樂與原來的即興演奏保持淵源的聯系,但它在發展中走向了極端。機遇音樂可任意選擇某壹音樂素材,或者演奏記號,然後由壹位或數位演奏者不受任何法則限制地進行即興演奏。這種演奏往往造成獨壹無二的特色,只有通過錄音才能保留。在演奏中還可隨意加進詩歌朗誦、舞臺動作,甚至聽眾也可自發參與。它也常與電子音樂和電腦音樂相伴出現。斯托克豪森在1956年創作的《鋼琴曲之十壹》就是代表作之壹。它***有十九個片段,頒在壹張紙上,演奏家可以隨意演奏他看到的那壹部分。它還規定了六種變音方式,演奏家每段演奏選擇壹組用法,如此演奏三次之後,樂曲就結束了。他在1959年創作的“打擊樂循環”也具有這種特點。演奏者站在二十多只排成圓圈的打擊樂器中間,可以順時針方向演奏,也可以逆時針方向演奏。樂器圈上放著十六張標有特殊記號的譜子,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可以從任何壹點開始,順序奏完余下的譜子,當壹個周期以後重復起點時,樂曲就結束了。這種音樂的代表者還有凱基、費爾曼、奧斯汀。 偶然音樂 Aleatoric Musi。亦稱“不確定音樂”。音樂流派之壹。西方現代派音樂的壹種。以(美)約翰,凱奇為代表。特征是追求音的不固定 性(全部或部分不固定),它允許演奏者任意即興演奏,發出各種樂音與噪音,以尋求獲得偶然的音響效果。主要作品有凱奇於1951年制作的《想象中的風景第4號》、1954年制作的*4分33秒》(自稱“鋼琴曲”)、同年與人合作的鋼琴曲《34分26.776秒》,並設計了兩架經過加工的鋼琴,在琴弦內塞有螺絲釘、橡皮、木塊與玩具等雜物,以追求各種特殊的音響效果。偶然性音樂有許多種類型:有通過占蔔、擲骰子、丟硬幣等來確定作品的音高、節拍、音色、強度的;也有將地圖、星座圖等作為創作的依據等。 電子音樂 Electronic mrsic(英) 現代主義音樂流派之壹。指用電子計算機(也稱電子合成器)的技術手段編制“創作”出來的音樂。 它可以根據作者的控制與安排,通過各種復雜的電子儀器,進行無主題或無旋律的“自由創作與發揮”,加工處理成壹首電子音樂作品。也可將每壹個音分解為1/4音至1/12音,創編、演奏出普通樂器無法演奏的樂曲。它不僅可以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而且還能制造出大自然中所沒有的各種音響效果。如今也有把電子樂器演奏或伴奏的音樂稱“電子音樂”的。序列音樂 序列音樂 Serialism音樂流派之壹。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以奧國作曲家威伯恩及法國作 曲家梅西安為代表。特征為運用數學原理,將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各不相同的音按照順序記載安排,通過計算方法進行音樂創作,效果壹般是繁雜、混亂和難以理解。代表作品有威伯恩的《變奏曲》(作品第27號),梅西安的鋼琴曲《時值與力度的型式》、《節奏的音符群》,法國作曲家布理的樂曲《沒有主人的斧頭》等。亦有將“序列音樂”列為“十二音體系音樂”的壹種。60年代起,它又常與電子音樂相結合。

  • 上一篇:北京有哪些地方適合情侶遊玩的?
  • 下一篇:圓明園被毀引發的思考200-300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