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吳嶽秋人物簡介

吳嶽秋人物簡介

吳嶽秋

吳嶽秋,男,廣東人,字“聲宇”,號“萬荷堂”,嶺南畫派第三代畫家,恩師劉春草是嶺南畫派開派宗師陳樹人的唯壹弟子。

中文名:吳嶽秋

別名:字聲宇號“萬荷堂”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揭陽人

出生日期:1959年

職業:畫家

主要成就:劉春草吳嶽秋師生畫展

代表作品:《吳嶽秋畫集》

人物經歷

1956年出生於廣東省揭陽市,嶺南畫派畫家。

1992年畢業於天津神州書畫學院,是嶺南畫派著名畫家劉春草唯壹弟子。

2011年出版《吳嶽秋畫集》,同年10月18日作品參加劉春草北京政協禮堂畫展。2012年嶺南出版社出版《劉春草吳嶽秋師生畫集》,同年,吳嶽秋國畫作品由中國民航在全國機場貴賓廳發送;這壹年,他的荷花作品《荷花圖》、木棉作品《花冠群香》兩幅作品入選中國郵政明信片全國發行。

2013年10月30日,嶺南畫派著名畫家劉春草在廣東佛山竹園以傳統拜師儀式收下弟子吳嶽秋。是他嶺南畫派陳樹人這壹支脈傳承人確立的重要歷史時刻。在_訪中吳嶽秋告訴記者,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天給恩師劉春草奉茶時老師對他說的話。後來,吳嶽秋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那天,我就像壹個孩子在過新年時分得了壹塊糖,而這塊糖足以讓我甜壹輩子不忘,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榮幸。

這十年間,吳嶽秋每周要去竹園多次,向劉春草學習書法繪畫,二人情如父子,親如家人。回憶起和恩師劉春草相處的日子,吳嶽秋不禁潸然淚下。他說老人愛吃海鮮,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期間,因為不能說話,老人用畫板在白紙上畫出螃蟹和蝦,告訴吳嶽秋自己想吃海鮮了。老師常說“老吳,妳辦事,我很放心!”如今,這句話不時在耳邊響起。談及和老師的師生緣分,

《吳嶽秋畫集》出版,劉春草欣然題字作序。老人這樣回憶兩人的交往:吳嶽秋與我相識於祖國_城,他是潮汕揭陽人,說起來我萍居海外數十年,以推揚中華藝術為已任,所到處,有水的地方,便有華人,有華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華文化,舉凡教育慈善機構,便得潮汕人支持,壹壺茶,壹杯酒,兩句潮音歌曲,詩詞書畫,多是來自韓江流域。

東方的藝術與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氣於心間,筆墨藏於紙張文以載道。吳嶽秋的作品了無俗氣,山谷畫師說:“俗氣不可醫,稍落名利,則終身不能到藝術的彼岸。”我喜其誠,復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啟藝匙。他擅畫荷花靜直香遠,出汙泥而不染,正是從事藝術的人格觀,鍥而不舍的原則,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課勤習可以卓然大觀了。

書畫評論家伊諾在《路正根深的嶺南派畫家》評論中寫到:水清出芙蓉,禪心凝荷魂。壹字壹畫,壹言壹行,返歸自我,緣起這種感覺的人,這便是,“萬荷堂”主人吳嶽秋。

早年的吳嶽秋雲遊四海,尋師學畫,博眾家之長,走進自然感悟的天地。得到恩師劉春草真傳後,繪畫上再度飛躍;謙虛誠實的他不負恩師所望,通宵達旦,日夜苦練,潛心感悟,在畫壇獨領風騷!吳嶽秋的勤奮是記者在采訪中不曾多見的,作畫間隙休息時他會泡上壹壺好茶,聽聽音樂,和多多說說話。多多是恩師劉春草的愛犬,如今,壹直陪伴在他的身邊。

2013年1月16日,“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劉春草、吳嶽秋師生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辦。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為畫展題詞,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為畫展題詞並作序。廣東省廣東畫院黨委書記致辭,此次展覽引起媒體廣泛關註,展覽***展出70多幅劉春草、吳嶽秋的新作。專家評價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的劉春草教授雖然年近九十,作品依然大氣雄渾,意趣高妙,形成了“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鮮明精神風骨;其徒弟吳嶽秋的作品也讓廣大觀眾驚喜,他的木棉、荷花系列作品色彩絢麗,筆墨老辣,畫風灑脫飄逸,傳承了劉春草教授的藝術特點並形成了新時代風格。在場的收藏家無不認為,近年來嶺南畫派畫家作品收藏前景喜人,吳嶽秋的作品將成為收藏家的新寵。

2013年10月吳嶽秋的荷花作品《出汙泥而不染》榮獲首屆澳門國際荷花展二等獎,後該作品被澳門“賞心堂”收藏。2014年4月,吳嶽秋應邀參加“中澳投資2014重慶臨空旅遊文化商貿合作論壇”,他的作品《松青峻嶺通雲氣》作為國禮贈送澳大利亞代表團,為澳方商務部收藏。如今,吳嶽秋為聯合國創作的《南國木棉圖》正在創作中。

墨韻生輝,大家氣象,品高淡雅,隱者之風。這是記者對吳嶽秋的評價。

風格與特色

在吳嶽秋的作品中荷花、木棉、牡丹、山川、松樹常常是其最擅長的。吳嶽秋喜歡荷花、欣賞荷花、畫荷花,畫得如癡如醉。他說畫家要有潔凈的靈魂,慈悲的心,這樣才能出好的作品。書畫同源,畫品如人品,通過作品可以看得藝術家的修為。

吳嶽秋說,作為嶺南畫派的傳承人,嶺南畫派傳統的撞水撞粉重渲染的技法將隨著發展而創新;自己畫筆下的錦繡畫卷,源於祖國在我心中。

作品發表

作品發表於廣東電視周報,揭陽日報,汕頭日報,中國書畫報和藝術報等。入編書籍《中國書畫家作品大觀》,《清風墨韻》,《中國書畫家名鑒》,《中國青年書畫家》,《中國當代書畫家》。

社會活動

1995年國畫作品《荷塘_趣》獲“金剛杯”全國書畫大賽最隹創作獎;

2000年國畫作品《朝陽》入選廣東省美協主辦群藝館書畫大賽;

2001年《清氣圖》獲廣東省監察紀檢書畫大賽優秀獎;

2003年《生命的韻律》入選廣東省美協主辦群藝館書畫大賽;

2011年出版《吳嶽秋畫集》,同年其作品與恩師劉春草在北京政協禮堂連展;

2012年由嶺南出版社出版《劉春草、吳嶽秋師生畫集》;

2013年1月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辦“劉春草、吳嶽秋師生畫展”;作品《木棉》、《荷花》由中國郵政明信片全國發行;

2013年1月16日,“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劉春草、吳嶽秋師生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辦;

2013年6月出版第四冊《劉春草吳嶽秋師生畫集》;

2013年10月吳嶽秋的荷花作品《出汙泥而不染》榮獲澳門首屆國際荷花展二等獎;

2014年春節吳嶽秋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畫家通過廣東衛視向全國人民賀歲拜年;

2014年參加中澳投資重慶臨空旅遊文化商貿合作論壇,中方將其作品《松青峻嶺通雲氣》贈與澳方收藏;

2015年其國畫作品《木棉花圖》在深圳被第68屆聯合國聯大主席約翰·威廉·阿什收藏;

2015年5月個人畫展在意大利米蘭國際藝術中心舉辦受到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的大力支持;國畫作品《孔雀圖》被聖馬力諾總統姜·弗朗哥·泰倫齊收藏;國畫作品《魚鷹圖》被意中基金會總理事LuiniAIcide收藏。

他人評價

嶺南畫派大師劉春草:《吳嶽秋畫集》序言

吳嶽秋與我相識於祖國_城,他是潮汕揭陽人,說起來我萍居海外數十年,以推揚中華藝術為已任,所到處,有水的地方,便有華人,有華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華文化,舉凡教育慈善基構,便得潮汕人支持,壹壺茶,壹杯酒,兩句潮音歌曲,詩詞書畫,多是來自韓江流域。

吳嶽秋便是生長於韓江流域了。東方的藝術與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氣於心間,雅雋的筆墨表現在紙素裏,文以載道,吳嶽秋的作品了有俗氣,山谷畫師說:“俗氣不可醫,稍落名利,則終身不能到藝術的彼岸。”我喜其誠,復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啟藝匙。他擅畫荷花靜直香遠,出汙泥而不染,正是從事藝術的人格觀,鍥而不舍的原則,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課勤習可以卓然大觀了。

吳嶽秋擬東南亞旅遊,故撰數言以壯其行,讀書行路,是畫人應循的道徑,願勉之。

袁玉江:讀吳嶽秋先生近作有感

吳嶽秋,是嶺南畫派第二代國畫大師劉春草先生的高足。2009年11,我在佛山有緣結識劉春草先生,並應邀為先生寫了《高士放歌亦無聲》壹文。時至今天我還被劉春草的藝術感染著。

世上萬事均姻緣而生。前幾天吳嶽秋來訪,品茶論道之余流露出要我為他的畫集作序之意,我欣然答應。原因有二:壹是我對他老師的藝術意猶未盡,想再次品讀劉氏畫風的藝術魅力;二是嶽秋深得老師真傳,也想探其玄妙。

嶽秋自幼酷愛繪畫,青年時代當過舞臺美術設計,有著良好的造型能力和紮實的傳統功底。他曾雲遊四方,拜師學藝,立博眾長;采風訪賢,貼近自然,感悟天地。嶽秋繪畫上的大飛躍,大轉變是拜師劉門之後。古人雲“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樸素謙和的嶽秋不師望,十幾年的艱苦磨練,潛心悟道,終於得師真傳,獨領壹技風騷。

嶽秋作品中蘊藏著嶺南畫派血脈。秉承著劉氏藝術風采,強烈的書寫意味,彰顯著正宗中國畫風骨。“筆意縱橫,參於造化”,“默契天真,冥周物理”,以墨為主,墨彩並飾,白粉點精,妙處橫生,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嶽秋正步入藝術的成熟期,也是歷史大師成功的必經之路——取得在“臨摹亂真”的修養期。“臨摹”得於手,“亂真”得於心,神玄妙,心手法。嶽秋與其師不二,已入得境界!當今很多聰慧之士不重視此道,另辟新境,然而,大都無功而返,最後以“亂式”歸終。

“創新”是歷代文人墨客和有誌之士的最高追求。

其實“創新”只有壹條路可走,那就是“文化基因”的改變。血脈基因無法改變,文化基因卻因人之不同,教育不同,對傳統文化和自然大象的取舍不同,而各自改變著。然而,這些高人“天有大美而不言”,成了隱者。嶽秋用自己特殊的人生經歷,艱難的用壹顆寂寞之後已經不再寂寞的心,在鋪滿荊棘的路上,改變著自己的文化基因。這就是成就大師的“必經之地”。探索以修養為北鬥,叛逆以傳統為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創新”就是癡人說夢。嶽秋路正根深。

很多人認為:用毛筆在宣紙上畫畫的人,就是中國畫畫家,這就是非常不準確的!中國畫區別於西畫和其他畫種的壹個核心就是中國畫的“筆墨意境”,這個“筆墨意境”的核心就是“線”,這個“線”的核心就是書法筆意的再生和演變。嶽秋作品中線的組合、構成、穿插、點面處理,墨復彩,彩疊墨無不體現了強烈的書法筆意。

中國畫的大氣象是壹種精神,壹種情懷,壹種修養,壹種天賜。另類、誇張、用筆用墨的極端行為,都不是大氣象。方寸之間盡展萬千氣象,壹點筆墨氣吞山河是中國畫的大氣象。嶽秋緊追劉師,繼承和發揚著中國畫的大寫意精神。這是藝術的生命之氣,是天地之間的元氣。

嶽秋以後的路還很長,筆下自然顯露出很多新的筆墨語言。這是傳承有序的新生命。血脈,文化兩大基因必將鑄成嶽秋自己的藝術風格。

伊諾:路正根深的嶺南派畫家

水清出芙蓉,禪心凝荷魂。壹字壹畫,壹言壹行,這是來自於靈魂深處的本真,忽然間伴著血液在冉冉飛升,飛向無際的蒼穹。那純粹的超塵的感覺使我內心更加寧靜和諧。感謝使我返歸自我,緣起這種感覺的人,這便是,“萬荷堂”主人吳嶽秋。

吳嶽秋曾雲遊四海,尋師學畫。博眾家之長,走進自然感悟天地。吳嶽秋非常珍視這些足跡,因為其中飽含了他的辛酸和喜悅!得到恩師劉春草的真傳,繪畫上再度飛躍。謙虛誠實的吳嶽秋不負恩師所望,通宵達旦,日夜苦練,潛心感悟,已在畫壇獨領風騷!

吳嶽秋與荷有著等同的血脈“結修根於重壤,泛清流而濯莖”他喜歡荷欣賞荷研究荷畫荷,畫得如癡如醉,鋪天蓋地。在世界的汙水中,畫家筆下的蓮荷在塵埃之中冉冉升起,清漣挺拔,既有高雅的意境,又有裊娜的斑斕。吳嶽秋恪守著英雄心境,詩人情懷,更有壹朵朵盛開的天地良心。吳嶽秋做事為人以荷為鏡,灑脫澄明,像壹顆清純的蓮子,在歲月的圖畫上,寫上飽滿的心智,追崇恩師的慈善奉獻壹方弱土。他恩師心靈的大無畏,助人為樂的精神,感染著吳嶽秋濃厚的誌向,讓人感動和佩服。感動他的善良,佩服他能看透人世真偽,將理想中的美好付諸實踐,像壹朵綻放的荷花“抱性壹何潔”,卓然地吐露著人生的清芬。

古人曾說“其為人也多文,不曉畫都寡矣”繪畫要註入思想,感情,形式,體悟。吳嶽秋畫荷獨有個性,追求在立意,達意,抒情的基礎上創新求異,意在追求荷趣荷神,表達對荷花的寓意悠遠的高尚情結,從而賦予荷花以超凡禪意之靜美!

吳嶽秋置身藝海,漫漫路途中沿著自己的方向在走。這超凡脫俗的境界成為壹種無盡的向往和孜孜追求,成為完美自身實現自我的努力方向。為自己的理想而盡情展現它而帶給我們美的思考和奮發的精神,讓我們感悟到很多東西,總是在觸目的霎那迎接著壹個個詩畫般的美。這是壹位藝術家,畫品、人品、藝品、文品俱佳的表現,吳嶽秋熟諳了關於禪的諸多理念,通讀了美的許多哲學。在意象和物象皆出自嶺南畫派的同時融進了對於筆墨的再理解和再運用,植根在這壹厚重的土壤裏,通過自己的創意,得到了驕人的成績,確為壹大家也!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吳嶽秋在繪畫的路上,堅實行走,使自己心明如鏡,能夠照見美好事物,照亮美麗色彩。

新聞報道

南方日報:1月16日,為期壹周的“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劉春草、吳嶽秋

師生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辦。本次展覽會***展出了70多幅劉春草、吳嶽秋的近年最新作品。

作為嶺南畫派第三代傳人劉春草教授雖然年近九十,但近年創作的作品依然大氣雄渾,意趣高妙,很好地繼承了嶺南畫派的傳統,並形成了“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鮮明精神風骨。劉春草作品已被廣泛收藏,其中《天下第壹峰》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尼加拿瀑布》被澳洲西澳藝術館收藏;《萬般千帆歸祖國》被香港駐軍收藏。

吳嶽秋先生作品也讓廣大觀眾驚喜。他的木棉、荷花系列作品色彩絢麗,筆墨老辣,傳承了劉春草老師的藝術特點並形成了絢麗熱烈的新時代韻味。原廣東省老省長盧瑞華為本次畫展題詞,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為畫展題詞並作序。

在場的業內藏家認為,近年來嶺南畫派作品收藏前景喜人。廣東僑鑫在2011年首屆藝術品拍賣會推出500幅珍貴書畫,其中,“嶺南畫派各時期代表人物傳世精華”系列引人矚目。此場拍賣中,不少嶺南畫派的佳作以高價拍出,有的成交價甚至以高出起拍價10多倍。至今嘉德拍賣等國內知名競拍機構也多次組織嶺南畫派作品的拍賣會,2012年秋拍中更是被稱為“價格窪地”,在書畫作品中逆勢飄紅。

  • 上一篇:可愛又沙雕的土味愛情故事表情包
  • 下一篇:八月生日的朋友圈文案(100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