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告誡人們不要太貪心的文言文

告誡人們不要太貪心的文言文

1. 告誡別人不要貪心的詞語

欲速不達、矯枉過正、知足常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壹、欲速不達

白話釋義: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朝代:春秋

出處:《論語·子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翻譯: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只看見小的利益則成不了大事。

作者:多人所作

二、矯枉過正

白話釋義:把彎曲的東西扭直,結果過了頭,又歪向另壹方。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朝代:南宋

出處:《後漢書·仲長統傳》:“則復入於矯枉過正之檢。”

翻譯: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作者:範曄

三、知足常樂

白話釋義: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朝代:先秦

出處:·《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譯:最大的禍就是不知足,所以應該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

作者:李耳

四、過猶不及

白話釋義:指事情做得過分了,就像做得不夠壹樣,都是不好的。猶:如,同。不及:不足。

朝代:春秋

出處:《論語·先進》:“過猶不及。”

翻譯:指事情做得過分了,就像做得不夠壹樣,都是不好的。

作者:多人所作

五、物極必反

白話釋義: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朝代:秦

出處:《呂氏春秋·博誌》:“全則必缺,極則必反。”

翻譯:太過完美的東西必然會有缺點,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作者:呂不韋

2. 孔子的名句關於告誡人不要貪心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意思是:聰明而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而不以為羞恥。

這句話表明,要想獲得真知,好學和善問缺壹不可,而要做到這兩點,都需要有謙虛的態度。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意思是:有德者心地平坦寬廣,無德者卻經常局促憂郁。

小不忍則亂大謀 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意思是: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 人生態度 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

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於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乎?繹之為貴。

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論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3. 赤壁賦中告誡人們不能有絲毫的貪心的句子

《赤壁賦》分《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作者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寫作背景《赤壁賦》寫於蘇軾壹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壹——被貶謫黃州期間。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禦史彈劾,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幾經重辟”,慘遭折磨。

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壹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壹篇為《前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告誡人們不能有絲毫的貪心的句子“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

意思是“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壹分壹毫也不能求取。”。

  • 上一篇:6歲男孩的心理特征
  • 下一篇:唐禹哲派了什麽特別調查組?有哪些歌曲?妳拍過哪些場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