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行政區劃的設立始於夏朝。商代發展到泰、蜀、成、狗等國。周朝以馮、高為中心,周圍有葛、秦等國。350年前,秦孝公遷都鹹陽,在秦國建立了郡縣制。秦統壹後,設都城鹹陽,有文史,整個關中地區都是民選的。秦末,項羽分為雍、翟、賽三國,名曰“三秦”。市區西屬永,東屬賽。西漢在關中設荊趙胤、左鳳儀、右扶風三郡,號“三輔”。這座城市屬於扶風縣和鳳儀縣,今天的長武地區屬於尚軍縣。東漢王朝遷至有扶風縣統治李壞(今興平市東南)。三國魏時屬扶風、新平(郡治漆縣,今賓縣西)和鳳儀縣,西晉屬扶風永州(郡治池陽,今涇陽縣西北)、石屏(郡治)、新平和安定縣。前秦在長陵建立鹹陽郡。北朝時,屬永州鹹陽、安定、北地三縣。唐朝屬於京兆府和益州。五代分屬京兆府、耀州、贛州、泰州。宋屬京兆府、耀州、益州、益州。黃金屬於京兆府路上清遠的京兆府、贛州、耀州、春州。元屬陜西省中書省豐原路,及所屬省直屬耀州、贛州、益州。明清時期分屬安州、甘州、太州。民國初屬陜西關中路,後屬第十、二、七、九行政監察區,北部屬陜甘寧邊區關中區。建國初屬三元、獻縣、鹹陽三區,1950年並入鹹陽各區,1953年撤銷鹹陽各區,191年遷址,1968年改為地區。1983 10撤銷地區,設立鹹陽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鹹陽市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緯107° 39′—109° 11′與34° 9′—35° 34′之間。南北長117-119km,東西寬65-106 km。東接渭南、銅川,南接Xi,西接寶雞、楊淩,北接甘肅慶陽、平涼。轄興平市、秦都、濰城區和武功、贛縣、禮泉、涇陽、三原、永壽、賓縣、長武、旬邑、淳化縣。總面積10196平方公裏,人口483萬。每平方公裏土地473人,人口密度較高。
該市位於渭河地塹盆地中部,北鄰鄂爾多斯地臺,南接秦嶺地槽。地貌類型為層狀河流階地和黃土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狀。主要河流渭河自西向東流經市南區,涇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形成涇河和渭河兩大水系。峨眉山、北鐘山、九丈山、五峰山等東西向山脈貫穿中部,將城市分為南部的關中平原和北部的黃土高原兩個自然區域。南部地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主要的糧油種植基地。北方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溫差大,冬春略長,是畜牧業和林果業的主要基地。北部地下地質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常斌煤帶總儲量約6543.8+0.5億噸,是發展能源工業的有利條件。
鹹陽位於中國領土的心臟,中國人民和國家的起源就在涇陽縣。有中國西北最大的國際機場——西安鹹陽機場,有隴海藍欣鐵路,有貫穿東西半球的亞歐大陸橋,有連接西安鹹陽與寶雞、延安的高速公路,有漢唐墓旅遊專線。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任何希望壹睹中國古代文明風采的遊客,壹定不能來這裏。正如央視評價鹹陽的魅力,“鹹陽這個中國疆域的中心城市,早在漢唐時期就完成了城市性格的塑造,先人開創的周秦輝煌延續到後來的漢唐魅力。鹹陽人熱情淳樸,知書達理,崇尚壹字九句,維護了城市的王者風範。”不登萬裏長城,就沒來過中國。不看漢唐陵,就沒來過鹹陽。只有真正理解了“渭河貫穿京城,宛若天人;南過橋,法牽牛”是秦帝國中樞建設的指導方針。只有了解秦人都城設計中“天人合壹”的思想和神雄大氣的博大胸懷,才能探尋中國古代文明的歷史源頭。秦漢帝國的崛起和建立,堪比世界西方的羅馬帝國。如果說古希臘羅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寶貴遺產,那麽秦漢文化就是東方文明的寶貴財富。要領略東方文明的深刻內涵,就要親臨鹹陽原畔的古幽之地。
鹹陽作為中國文物資源最大的城市之壹,以豐富的文物和獨特的文物收藏而聞名於世。其主要特點是:壹是數量多、種類多、檔次高。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106處,其中古遺址825處,古墓葬783座,古建築93處,石窟寺19處,石刻2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42處,其他文物92處。18全國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0余處。全市各級文博機構共收藏瓷器、玉器、青銅器、金銀、石器、壁畫等可移動文物5.5萬余件。如淳化縣石家園出土的西周鼎,高122 cm,重226 kg,是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的圓形鼎。晉天元皇太後墓出土,與毛陵墓同葬,是國寶級文物。二是等級高的墓多。據文物部門調查,境內共有27座墓葬,葬有28位皇帝。這些陵墓周圍還有大量的陪葬墓,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所有這些陵墓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其中以西漢帝陵和唐代帝陵最為集中和壯觀。西漢11位皇帝都葬在鹹陽平原。從西到東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陵、哀帝夷陵、惠帝安陵、高帝長陵、景帝陽陵。其間,還有500多座王公貴族和皇帝的陵墓。唐代18座皇陵,有壹半位於鹹陽,橫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四縣。大部分建在山上,有很多陪葬墓。自西向東依次為唐高祖獻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莊玲、唐德宗崇陵、唐玄宗淩鎮陵、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唐熙宗景陵、唐高宗和周武則天葬的幹陵。其中昭陵占地30多萬畝,墓葬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三是古遺址、古建築多,內涵豐富,保存完好。尹家村遺址位於秦都區西南部,是陜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原始村落遺址,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昭若寺大雄寶殿,位於長武縣,是全國公認的僅存的三大唐代寶殿之壹。四是時代和地域特征鮮明,序列性強。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雕、玉雕,唐代的石雕、三采俑、墓室壁畫,構成了完整的時代特征;以秦鹹陽城遺址為代表的文化區,以長陵、茂陵為代表的漢文化區,以昭陵、乾陵為代表的唐文化區,構成了各種地域特色。五是石文化數量多,品位高。漢武帝毛陵陪葬墓之壹霍去病墓前,有漢代大型石刻16件,其中國寶12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始證明,《踏馬匈奴》被收入歷史教科書。唐太宗昭陵石刻的傑出代表——“昭陵六馬”馳名中外。作為中國三大碑林之壹,昭陵碑林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甘陵地面上有124處石刻,其中無字碑、描述聖碑碑、第六十壹王客像等都很有名。陜西省最大的石窟寺賓縣大佛寺,以其巨大的體量和雄偉的氣勢,堪稱石雕藝術的傑作。
秦人遷都鹹陽至今已有2350多年。從古至今,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出現了無數部威武神奇的歷史劇,湧現了無數的主角英雄。勤勞勇敢、富有創造力的鹹陽人民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從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改革運動——“商鞅變法”到盛唐時期的“馬尾事件”;從三原學派的先生們復興管雪,到維新思想家劉谷雨掀起理學的帷幕;從鮮為人知的世世代代埋藏在地下的浪漫墓誌銘,到活躍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上的昆侖人物;從於右任領導荊到人民解放革命戰爭的最後勝利,這壹波又壹波的歷史事件和浪漫主義人物,都值得我們歌頌和紀念。
世事變遷,今日輝煌。穿越歷史的長河隧道,今天的鹹陽人民正弘揚漢唐精神,與古都安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經濟合作,為加快區域經濟壹體化步伐,實現建設安-鹹陽都市圈的宏偉構想而不懈努力。相信鹹陽的未來會更好。(摘自《鹹陽簡史》,作者張士民是鹹陽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編、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