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哈尼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哈尼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元江哈尼族的壹個分支——諾美人的姑娘們,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會佩戴壹種叫做“披甲”的飾品,表示她已經長大成人,可以接受小夥子的愛了。

“排架”大約有壹英尺長。是由數十縷藍纓制成的特殊飾品,做工精細,造型別致大方。穿在身上,走路,隨著身體左右搖擺,讓諾美少女看起來更加婀娜多姿。“排架”除了用來裝飾,還因為諾美有壹個習俗:大姑娘如果不在胳膊後面戴壹個“排架”,會被視為粗魯不禮貌。

居住在金平的哈尼族有著獨特的婚俗。比如做紅娘就不容易。年輕人看中壹個女孩後,他的父母開始為兒子找兩個媒人。後來,這個人的父母買了壹個新的米筐,放了壹包煙、壹把新梳子和壹小把野麻。入夜後,媒人壹手拿著火把,壹手提著新米筐,來到女方家。按照習俗,媒人是不允許說話的。進門前,他咳嗽三聲告訴女方家人,然後把火熄滅,把米筐放在女方壁爐的烤盤上。兩個煤礦工人各自拿著壹個煙囪,在壁爐旁抽煙。吸了幾口後,把煙囪送到女方父母那裏抽,然後依次交給火塘邊的其他人。煙囪轉了兩圈後,媒人走了。第二天,公雞第壹次啼叫時,姑娘悄悄走進男方家,把媒人昨晚送來的米筐放回男方的烤盤上。第二天晚上,兩個媒人像前壹天晚上壹樣,把米筐拿到女方家。如果女方同意,就不把米籃寄回去,算是訂婚。如果女生第二天壹早還了米籃,說明女生拒絕了男生的愛。

姑娘出嫁,家裏會嫁個精致的提籃。

後葦以金竹為材料,上有24朵“大格阿依”(比約語“蕨花”)或八角花。這些花從正面或側面看都是立體的,栩栩如生。織好後的後筘要塗桐油,使其牢固美觀。

姑娘結婚那天,要把嶄新的被褥、衣服等嫁妝放在背上,壹路扛到婆家。從結婚那天起,這個背包就成了女孩子的生活日用品。不管是回娘家,還是走親戚,還是上街,都要背在背上,用來裝東西。

阿忠河壹帶的哈尼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有很多種民歌,尤其是民謠。

哈尼族人稱山歌為“阿茲”,唱為“古”,“阿茲古”是唱山歌的意思。

《Atz》沒有固定的歌詞,而是即興創作。所有的四季,農業生產,人文情懷,家鄉山水,還有青年男女尋找同伴朋友等等。,都是萬能的。它的旋律嘹亮、豪放、直白,帶著清新活潑的春日三月,或夏秋雲淡天高、微風宜人之時,悠揚清脆的“阿茨”聲此起彼伏,從回聲飄蕩的山谷裏,從潺潺的泉水邊,或在靜謐的叢林中草木蔥郁幽深的山坡上縈繞,似銀鈴搖曳,又似壹群蜜蜂采蜜。

由於哈尼族青年大多不識字,“阿茲”在他們的愛情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青年男女表達感情、尋找朋友、傾吐心聲的媒介。很多幸福家庭的恩愛夫妻都是通過“Atz”認識的。

因為《阿特茲》更多地反映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所以演唱的時間、地點、對象都很嚴格,不能在晚上、在屋裏、在村裏,也不能在同宗血親面前演唱。由此可以隱約看出哈尼族嚴格的氏族婚外制度的歷史遺留。

那種奇特的“離婚證”就是打飯的工具。不過,以前也是哈尼族的“離婚證”!

從前,生活在哀牢山區的哈尼族沒有辦理任何登記手續,他們的婚姻沒有法律保障。離婚的時候請證人,發現壹個鳥嘴。見證人把它放在大門的檻上,用斧子刀把它平均切成兩半,交給男女雙方保存,作為離婚的證據。如果雙方真的沒有感情,不能再在壹起生活了,那就毀掉壹半的收入。如果雙方因為父母、親戚或者其他方面的壓力而不得不離婚,那就把自己的半張嘴留好,等時機成熟了再拿出來,開開心心的結婚。

不空人的愛情和婚禮無論是在繁忙的播種和收獲季節,還是在砍柴和放牧的日常活動中,哈尼族不空青年男女都希望找到自己滿意的伴侶,他們把辛勤的勞動作為送給最心愛的人的珍貴禮物。

不空人的青年男女,通過勞動和交往,戀愛後,女方順手送給男方壹條自己織繡的布帶;男方送給女方壹頂有圖案的桐油帽作為雙方的信物。然後,男方父母請媒人給女方說親。要由男方的舅舅、寨子裏的長輩和媒人帶酒帶肉到女方家喝酒定親。在訂婚儀式上,邀請歌手演唱《拉扣杜》,表示從訂婚之日起,男女雙方均不允許第三者介入,違反者將受到譴責或懲罰。同時,雙方協商給予壹定彩禮作為結婚禮物。

女生要結婚,要提前通知好的女朋友,告訴她們自己會在某壹天結婚。結婚前三天,閨蜜邀請他們聚在壹起吃壹頓“沙尼”,就是大家把糯米、肉、菜聚在壹起,在嫁出去的姑娘家吃壹頓團圓飯。熟食要保密,不能讓男生知道。如果他們發現了,他們會把米拿走吃掉,他們還得再煮壹次。女生們在吃團圓飯的時候,那個搗亂的小夥子偷偷把燒著的幹辣椒放在墻洞裏,讓女生邊吃邊打噴嚏,把男生逗得哈哈大笑。

夜幕降臨,吃過飯的姑娘舍不得陪這個即將出嫁的姑娘,她們像哭壹樣唱著。新娘唱道:

我們壹起長大,

兩天後我們就要分開了。

我像壹只鳥,

怎樣才能飛離群體?

女朋友唱:

女孩總是在長大後結婚,

這是妳生活的樂趣。

雖然妳要去遠方,

我們把妳牢牢地記在心裏。

婚禮前壹天,男女雙方的親戚朋友都要被請到男女雙方的寨子裏。在男女雙方的宅邸前,支起四根樹枝,上面鋪著金竹制成的大竹條,做成以綠葉為墻的“綠棚”。“綠棚”前種了兩根樹枝,上面掛了兩枝白栗子。不空稱白栗樹為吉祥樹,懸掛它象征好運和滿屋子都是孩子。朋友和親戚在“綠色小屋”裏玩得很開心。

結婚那天,男方去女方家接親戚。接新娘的人要邀請三對年輕夫婦,三四個姑娘,壹個小夥子,還有叔叔阿姨,媒人,奇數個壹起去。敲芒鑼,吹嗩吶,帶壹對繡得很漂亮的腰帶,壹個方木箱,壹個平底筐。籃子裏裝滿了釀好的米酒和糯米糕。壹路吹打,喜氣洋洋。到了女方寨子,要盡情地吹,以示迎親隊伍到了,讓女方趕緊準備好。女方家聽到鑼鼓嗩吶聲,急忙跑到村子附近的大路口,用紅白絲線綁在路兩邊擋住,砍下壹根香蕉放在路中間,撒上廚房灰和粗糠讓參加婚禮的客人踩,表示有飯吃,有衣穿,萬事如意。

來拜堂的客人,除了阿娘,只能在“綠棚”下喝茶休息,不準進屋。阿娘拿出雙方原本約定的彩禮,讓女方長輩清點,收下。然後,把糍粑和酒放在女方父母的枕頭上,以示對老婦人的尊敬。除了新娘的姑姑和姑父坐在正房,所有新娘家招待的客人都坐在“綠棚”裏。宴席上壹定要有壹碗燉雞和壹對完整的雞頭雞爪。雞頭雞腳是獻給男方的姨媽姨夫長輩的。

吃完飯,女方家的人是男方家的5倍多。除了女方家的母親、叔叔、哥哥,其余都是三親六親,女孩的女朋友。新娘的家人把嫁妝、食物和貴重的珠寶放在男方提的大木箱裏,把準備好的巴贊放在男方提的籃子裏。壹切都準備好了,就在她要離開的時候,新娘突然不見了。新娘的閨蜜們明明知道女孩藏在哪裏,卻板著臉。當他們終於找到新娘時,他們把她拖回來打扮。新娘雖然心裏知道自己要嫁給心愛的愛人,卻拒絕打扮,故意衣冠不整,哭著要結婚。

當新娘被找到,進入父母家,新郎會跪在公公婆婆面前,祝酒,然後走到新娘身邊,深情地握著她的手,表示該開始了。

在歡快的敲打聲中,如繁星捧月,大家簇擁著新娘,來到新郎的寨子。這時,歡送會停下來,請新娘的姑姑幫她打扮,戴上項圈和手鐲,系上最精致的腰帶。新娘打扮完畢後,所有為新娘送行的人都要將新娘圍在中央,邊走邊防備貪玩的男生“侵犯”。年輕、吵鬧的男孩們過去常常在必經之路撒上橄欖,或者用腐爛的泥糊來滑路面。他們在等著新娘或者送行的人不小心摔倒,把人打個倒栽蔥,他們很開心。男孩子們壹找到新娘,就在自己帥氣的臉上抹上泥巴,逗得客人們哈哈大笑。

晚上,青年男女聚集在壁爐周圍,燃燒著熊熊的柴火,歌手們在歡樂的氣氛中演唱《哈巴歌》,描寫了不空人民“創造世界”、“勞動創業”和美麗動人的愛情傳說。人們經常沈迷於這些古老的故事直到天亮。

結婚典禮的第三天早上,客人們被送走了。新郎家門前,擺著豐盛的酒席,壹大碗菜,壹大碗吐司。年輕的男孩和女孩,敲鼓,敲鑼,高興地跳舞。人們興高采烈,載歌載舞,舉杯為親人送行。人們在說“哦-嗬!哦,嗬!”喊叫聲中,舞蹈更加熱烈,醇香的米酒越來越有力量。有些人大口喝下壹碗酒。咚咚的鼓聲,鑼鼓喧天,伴隨著扭扭捏捏、鼓舞人心的歡快舞蹈,送著親人穿過叢林,登上大山,消失在遠方。

  • 上一篇:反瓊瑤小說
  • 下一篇:復制的快捷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