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哈蘇的分類

哈蘇的分類

第壹,早期的F系列相機第二,超廣角S系列相機

三、500系列“骨幹”503型

四。500系列中的EL類型

五、500系列“樹枝”C型

六、新的2000系列

七、哈蘇的200系列

八、特殊用途相機和最新的35 mm雙攝像頭早期的F系列相機。

1948 10 10月6日是哈蘇最難忘的壹天。這壹天,首款哈蘇中畫幅單反相機1600F在美國紐約上市。哈蘇首創的組合式結構,快門速度高達1/1600秒,吸引了人們的贊嘆。1600F采用金屬簾式快門,拉出機身右側旋鈕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調節快門速度,向內收起和向前轉動時快門上弦聯動。(可拆卸背部和機身的連接點是齒輪連接)鏡頭和機身連接環之間沒有機械接觸。需要全開光圈對焦,否則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需要將光圈縮小到預設的數值,否則會曝光過度。1600F的缺陷很明顯,尤其是高速快門精度不高。維克多是壹個有成就的攝影師,自然明白這些缺陷會帶來什麽。許多年來,他致力於改進。1953生產的最高快門速度1000F降低到1/1000秒,快門速度旋轉調節由雙向改為單向,大大提高了快門精度和快門旋鈕的耐用性。超廣角S系列相機

單反相機廣角鏡頭的像差和畸變校正是壹個技術難題。當時由於非球面技術不發達,光學矯正遇到了更大的限制。而哈蘇則另辟蹊徑,采用旁軸取景,舍棄反光板,讓鏡頭後鏡頭組可以更靠近焦平面,畸變校正效果非常理想。1954哈蘇發布了基於該技術的SWA廣角相機。這款近軸視角,機身非常短的相機,將壹個視角非常寬的38 mm鏡頭固定在機身上(相當於135相機22 mm左右的焦距)。SWA的成像特別明銳,分辨率高,無線性變形,層次感豐富,畫質可以媲美4×5座機的廣角鏡頭。SWA相機在1954科隆攝影器材博覽會上壹炮而紅,成為新聞媒體的焦點。SWA的C鏡頭在1982改成了CF鏡頭,頂級改成了取景器,修改後叫SWC/M。後來最新款叫903SWC,價格高達46000人民幣。這是哈蘇唯壹壹款帶固定鏡頭的中畫幅相機。500系列“骨幹”503型

1957是哈蘇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哈蘇500系列首款相機500C率先采用了鏡間葉片快門,自動收縮光圈鏡頭。雖然最高快門速度從1000F的1/1000秒降低到1/500秒,但快門精度和快門壽命都有明顯提升。相比之前1600F的1/30秒同步,第壹次全範圍的flash同步真的是質的飛躍。值得壹提的是,首創的鏡間快門自動收縮光圈鏡頭,這是中畫幅相機制造技術的壹次革命,擺脫了對焦、拍攝的繁瑣操作程序。500C開創了500 classic系列,這是哈蘇占領中畫幅相機灘頭陣地的重要歷史轉折點,它讓哈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平心而論,500C還是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取景器不夠亮;當焦距長於150 mm時,取景器無法顯示整個圖像等。,但這些都是瑕疵。1970 500C/M機型,對焦屏改為可更換;1982 CF鏡頭取代了C鏡頭,讓500系列更加成熟。1988的503CX取代了500 c/m,這是500系列最重要的中堅力量——503系列的第壹代相機。503CX首次采用了“鏡後對焦調平的閃光曝光系統”(TTL),並引入了美能達的Acute Matte-D對焦屏技術,使取景器更加明亮。同時,專業的閃光燈Proflas結合503CX使得哈蘇機械相機的適用範圍更加廣泛。503CX繼續改進,1994 503系列第二代型號503 CXⅰ問世,特點如下:

1,增加了快門鍵的直徑,手感更柔順,手震感更小。取消503CX的快速鎖定按鈕,避免在操作過程中意外鎖定快門。

2.改進繞線搖把,將503CX的I型前進搖把改為可拆卸的E型搖把(這是重點,503CX我可以安裝1996生產的附件CW繞線器,503cx不能)。

3.機身底座的改進。503 CXⅰⅰ的機身座增加了壹個3/8英寸的螺絲孔,具有對各種三腳架的適應性。並且在底部加了壹個塑料托盤,防止機身受損。

4.503CX機身增加的擴展塢可以容納6×4.5和全景擋板。

哈蘇公司在1996推出了503CW,它的出現讓503系列完全成熟。該機首次采用滑鏡系統(GMS)。快門每上壹次發條,反光鏡在回落的過程中會向下滑動3 mm左右,這樣在使用焦距大於150 mm的鏡頭或者使用延長環和皮腔的情況下,取景器可以完整顯示整個圖像。503CW配備了同時推出的CW繞線機,有以下拍攝模式:S-單拍;C-每秒0.8幀的連拍;M-多次曝光;遙控射擊。10米範圍內的紅外遙控對於微距攝影來說非常實用,是對機械相機的開創性改進。503CW還具有預升降反光鏡的功能,在使用RC模式時特別方便實用。配備CW卷片器後,手持拍攝時,由於右手握重,同壹只手的食指松開快門,減少了松開快門的手震感。隨著CW型絡筒機的發展,503系列達到了頂峰。500系列中的EL類型

就機械相機而言,電動過片確實有壹定的實用價值。比如可以讓拍攝者充分關註被攝主體的不斷變化,爭取時機抓住精彩瞬間。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哈蘇就致力於這壹領域的發展。經過幾次測試,第壹個500EL在1965上線。500EL是在500C的基礎上,配有連體電動卷膜電機,實現每秒1.2張的自動過膜。500EL的發射立即吸引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註意,後來被選為太空模型。除了哈蘇可靠的性能和出色的畫質,EL機型更適合戴著厚手套的宇航員。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之旅。載入人類史書的宇航員登月照片,是哈蘇500EL/70相機拍攝的傑作。

1971生產的500EL/M,對焦屏可更換;1984中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的553ELX換成了美能達銳霧對焦屏,加大的反光板(不同於GMS)讓取景器在裝上長焦鏡頭的情況下完整顯示整個圖像。1996,CW電動卷片機上市後,503CX和503CW都可以配CW卷片機實現電動卷片,但比553ELX每秒慢0.4幀,EL系列的優勢正在喪失。哈蘇不忍其滅亡,推出了555ELD,可以代替數碼背,帶哈蘇IR遙控器,可以遠程拍攝。哈蘇555ELD順應了數碼攝影的發展趨勢,EL系列再次引起攝影界的關註。500系列“行李箱”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的500C/M變化不大,但分支了——503 CX是“升級版”,501C是同級別的改進版(1994生產)。與500C/M相比,501C的機身沒有上弦/快門釋放指示窗。快門前進曲柄為I型不可拆卸式,無法適應CW卷線器(這可能是哈蘇刻意設置的“值得”評級)。501C最新版本為501CM,采用滑鏡系統,套機頭部為CB頭,在鏡頭組上比CF鏡頭略簡單,省略了“F”塊,但哈蘇公司聲稱“CB系列鏡頭相當於CFI和CFE系列鏡頭,各種素質都由CF鏡頭提升,使用了葉片式鏡頭間快門。”501CM相比503CW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個哈蘇中畫幅系統中性價比最高的相機,曾被評為全球十大性價比極佳相機之壹。新的2000系列

70年代,相機開始向電子化方向發展。為了適應新的歷史潮流,哈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同時又不願意放棄原創設計的理念。1977公布的2000FC就是這樣壹款“矛盾”的機型——雖然增加了1/2000秒的電子對焦快門,但基本框架還是壹樣的:沒有內置測光和自動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是金屬簾式百葉窗在裝卸背部時容易損壞起皺。(今天的基輔88也有這個問題。)哈蘇在接到用戶投訴後很快做出了改進。2000FC/M是後來推出的改進型。別出心裁的設計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機身從背部移開的瞬間,卷簾會自動縮回到機身內,保護窗簾不受損傷。

2000系列的主要優勢還是來自於配套的鏡頭。當時卡爾蔡司配的叫“F”的鏡頭都是全新設計的,有光圈更大的優勢(除了片頭,比同型號的“C”鏡頭大)。同時,2000型兼容C系列鏡頭。後來2003FCW只在上弦手柄上加了壹個電動螺旋槳,2000款的開發就結束了。哈蘇的200系列

經過model 2000的探索,哈蘇在相機電子化方面積累了初步經驗,為真正的電子化奠定了基礎。205TCC是哈蘇電控焦平面的第壹代頂級相機。為了配合各種操控,機身、鏡頭、背部都是全新的設計。新設計的鏡頭有壹個內置的測光數據庫,接口處有四個電子觸點,用於信息交換。205TCC及其附件標有雙藍線,由TCC識別。205TCC的快門速度為16秒到1/2000秒,極為精準。點測光的讀取面積為整個圖像面積的1%,光敏傳感器完全不受外界雜散光的幹擾。計量系統的讀數範圍為20EV光值。205TCC有多種曝光模式,其中壹些可以單獨編程。它有自動曝光模式,分析明暗對比模式和區域測光模式——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相機的可選快門速度和自動曝光進行預設。手動調節,也與計量系統相連。同時,205TCC可適配哈蘇F型電動卷膜機,實現每秒1.3張的自動過膜。

201F是200系列最簡單的型號,最高快門速度1/1000秒。沒有內部測光和自動曝光。唯壹的優點是可以使用大光圈鏡頭,可以安裝F型電動卷片機。203FE還有區域計量系統,機身價格比FCC低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中性價比最高的相機。與哈蘇203FE相比,主要區別是最高快門速度從203FE的1/2000秒降低到1/1000秒。202FA承諾以低廉的價格提供比之前哈蘇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頂級相機。與第壹代頂配機205TCC相比,其顯著進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程序化測光區域定位、程序化閃光輸出、程序化自動圍電膠片曝光。變量(附加F型卷繞器)是1/4齒輪。

205FCC的快門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提高到34分鐘-1/2000秒;在自動曝光模式下,最長曝光時間為90秒。新的自拍器集成了鏡子的預提升功能,並在使用C或CF或CFI鏡頭時指示測光數據。曝光表可以將快門速度控制在90秒-1/2000秒的範圍內,輕按快門按鈕即可存儲當前曝光值。

205FCC堪稱全能。它的分區測光非常實用。分區法測光功能是通過1%點測光測出任意壹個部位的讀數,鎖定,即顯示為中灰色區域,再通過壹個按鈕調至任意壹個部位,就可以得出該部位在分區法中應該屬於哪個區域,利用不同的模式進行光圈優先的自動曝光。205FCC擴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現代,操作更方便。專用攝像頭和最新的35毫米雙攝像頭

哈蘇的配套鏡頭有CFI 120mm f/4和CF135mm f/4兩個微距鏡頭,可以拍攝大到1:1的圖像,但是景深的限制限制了它的應用,尤其是廣告攝影。於是哈蘇在1995推出了專用中畫幅相機FlexBody。

FlexBody的機身配備了可伸縮的皮腔,適配鏡頭為哈蘇原裝鏡間葉片快門鏡頭(C、CF、CB、CFI、CFE),同時還適配了哈蘇原裝配件。機身重量為1400g。對於哈蘇相機的老客戶,買個機身就行了。

FlexBody可以控制景深,移動軸15度,但移動軸後,由於鏡頭像場不足(主要是邊緣遠離中心),畫面畫質難以保持。所以哈蘇公司在1997推出了專用相機的改良ArcBody,搭配4×5英寸工作室的Rodenstein鏡頭,解決了這個問題。ArcBody的機身可以適配哈蘇的背部和取景器,但是前框的四爪卡口使得原配鏡頭無法搭載ArcBody。

ArcBody適配的鏡頭都配備了鏡間快門,快門速度1-1/500秒,B門和T門。壹個穩定的紅色電纜釋放固定在鏡頭上。配合哈蘇PME90,可以增加ArcBody所缺乏的內部測光功能。與FlexBody相比,ArcBody在移軸15度後依然擁有出色的畫質,但與哈蘇原裝配套鏡頭不兼容,大大降低了其適用範圍,成為更“專業”的專用相機。

哈蘇寬畫幅雙系統相機Xpen於1998在科隆世界攝影器材博覽會上首發。它是哈蘇的第壹臺35mm旁軸相機,很快再次在專業市場引起轟動。筆者曾經寫過文章《雙系統相機新概念》介紹這款相機,這裏就不贅述了。

哈蘇相機經過半個世紀的演繹,最終形成了上述系列。至今仍在生產以下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廣角、特殊用途和寬範圍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蘇還有兩臺從事測量攝影的相機:哈蘇MKWE和MK70。哈蘇擁有全球最大最全的中畫幅相機系統,占據了中畫幅相機的半壁江山。

維克多·哈蘇於1978年去世,但以他命名的相機王國仍在發展壯大。2013年6月,哈蘇進壹步拓展產品類型,推出了“Lunar”系列——壹款融合了先進技術、意大利設計和極致奢華的消費級相機。

在威尼斯(意大利)附近的哈蘇設計中心(Hasselblad Design Center)工作的工程師和設計師致力於開發壹種結合了精致技術和獨特個性化細節的相機模型。設計團隊以世界上最吸引人的超級跑車、最奢華的腕表和壹級方程式技術為靈感,通力合作,打造了月球模型,融合了意大利設計和瑞典卓越品質,讓人屏息凝神。

充滿懷舊氣息的哈蘇Lunar,散發著500C C的優雅氣質,除了賦予老款著名的鍍鉻邊框,還抹去了所有棱角,呈現流暢的線條。Lunar是相機美學成就,無論是視覺還是觸覺都無可挑剔。人體工程學元素加上恰到好處的重量和出色的設計讓人無法抗拒。沿襲傳統制作工藝的Lunar,采用手工制作的木質原型,功能規格自然無與倫比。然而,這個模型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其創造性的材料應用。Lunar推出了五款特色手柄設計,都是用最貴最有觸感的材料,人工制作而成。愛性感簡約風格的可以選擇輕薄結實的碳纖維設計。

至於那些追求獨特性的人,天然的意大利純木設計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新寵,有橄欖木和桃木兩種選擇,都是未染色的啞光設計。此外,Lunar還提供豪華車內飾常見的托斯卡納真皮材質,有黑色和棕色兩種。金屬材料是銅和鈦。

作為壹款傑出的先鋒車型,Lunar可以根據客戶的生活方式、需求和品味進行定制,享受個性化豪車、遊艇般的驚喜體驗。相機可以用黃金或鉑金精心制作,也可以雕刻甚至鑲嵌寶石。

壹款來自相機行業龍頭的全新機型,功能當然領先壹步。哈蘇攜Lunar進軍可換式無反光鏡相機市場,不僅融合了該類型相機領導品牌索尼的技術,而且擁有大量功能,旨在打造完美的照片質量,為用戶帶來無窮樂趣。

月球標準型號相機售價5000歐元(扣除關稅和關稅後),將在全球指定零售商和高端精品店銷售。

  • 上一篇:產後傷口護理圖片
  • 下一篇:NBA球星的投籃熱圖,都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