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國產耳機中的最毒人聲,十三款黃鸝系列耳機的快樂分享

國產耳機中的最毒人聲,十三款黃鸝系列耳機的快樂分享

引子:

有句話老話怎麽說的,釣魚窮三年,玩鳥毀壹生;若是戀上鷹,含淚望天空;壹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

壹句話,所有興趣愛好的基礎就是金錢,富有富玩,窮有窮樂,都是玩家。

因為喜歡才會去玩,再從玩變成收集,不要問為什麽,就是很單純的,有時候自己都搞不清,這大概是每個玩家變成收集狂都有的毛病。

所以,有時候單獨聊壹個東西沒什麽意思,但是吧,妳說我有全套,我又有全系,那這就有那麽點說頭了。收集鳥塞,有時候就像開盲盒壹樣,妳永遠不知道下壹款塞子到底是什麽聲音。反正到目前為止吧,我算了加上下停產的鳥塞,到目前壹***13款,其中:

水黃鸝有兩款,普通版與HIFI版;

灰黃鸝有兩款,初版與紅藍碳纖維版;

黑黃鸝有兩款分別是普通版與Ltd版;

銀黃鸝有三款,初版、ACG版、JP版;

所以算起來,鳥塞系列的13款中,我也就灰黃鸝紅藍碳纖維版沒有入手,因為前者之鑒,灰黃鸝太吃折騰,我沒精力搗鼓它了。

那咱們大概就從鳥塞的發售順序來說吧,裏面涉及的聽感、分析都是個人喜好的主觀聽感,不含有任何客觀分析,妳要覺得對不上號也沒轍。我是個人不是機器,我能做的就是把我主觀上的感受說出來,客觀?別逗了。

對於黑黃鸝來說,2015年左右最牛逼的塞子除了定制裏的5way,也就AKG的K3003了。5way為什麽牛逼我倒是忘了,因為我沒有。K3003的牛逼壹個是價格,壹個是第壹款圈鐵,對吧,大家應該都無可厚非的了。黑黃鸝上市的時候也是國產裏第壹批圈鐵旗艦耳塞了。

黑黃鸝出來的時候,說實話,誰也沒想到老人家好好的播放器、耳放什麽的不做了,開始做耳塞來。然後聽完,第壹個概念就是,這音染真尼瑪重,這隔海相望的小鬼子盡然喜歡這重口味的調音?後來想想Fitear,想想早年的索尼,好像也就能理解了。

黃鸝的調音在鳥塞系列中是音染最重的壹款,而且針對性很強。如果妳聽流行人聲的話,它是同價位裏唯壹的選擇。所以黑黃鸝跟現在同價位的耳塞相比,並不是壹款註重刻畫細節的素質塞,我更覺得它是壹款註重人聲部分線條感與音樂整體音樂感的氛圍塞。這種體驗也就Fitera的togo334的極端調音應該可以撼動其在人聲中的地位。

黑黃鸝是屬於暖聲系底子的風格,如果前端也是暖系,就可能會顯得不夠清麗,穿透的感覺不會太突出。黑黃鸝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高頻在濃厚的中低頻表現下,顯得有點暗,但是就是這妖嬈的中頻人聲,特別是女聲,基本壹抓壹個準,就是這個味兒。

如果早幾年,那麽搭配黑黃鸝是個問題,但現在的播放器就很好辦了,近兩年的播放器大都追求均衡、素質、細節這類的走向,所以我個人覺得黑黃鸝搭配比起早幾年省心許多,但是依然沒辦法糾正其人聲偏科的走向。但既然都選擇聽音染的人聲了,幹嘛還要去糾正它呢?

中下,早期鳥塞系列的公模數據真的很壹般,相比山靈或者QDC的公模數據差了很多。

所以,我對黑黃鸝最終評價是,作為已經有壹副素質塞的情況下,還對人聲還想再妖嬈壹些的人購買,就當戒糖很久後偶爾來杯可樂的快樂補償。

我個人覺得灰黃鸝出來的時候是壹個矯枉過正的聲音,是對黑黃鸝過度修正的聲音。整體與黑黃鸝完全找不到相似的地方,妳甚至不會覺得灰黃鸝是黑黃鸝做減法的產物,完全就是獨立的聲音。哪怕在水黃鸝與銀鸝出現之時,都覺得灰黃鸝的調音與他們格格不入。

在我嘗試通過換耳塞套、換線的壹些操作後,我最後放棄了。灰黃鸝的調音就是黑黃鸝的反面,壹個極陽,壹個極陰。所以在灰黃鸝那個時代,很多人都很難接受灰黃鸝調音冷,人聲薄,高頻刺激的特點。使得喜歡聽人聲的覺得人聲不潤,聽樂器又覺得聲音厚度有所欠缺。

它的中頻有些偏薄,所以人聲的表現上是傾向於年輕化的流行女聲,加上高頻是比較細,聽古典是不錯的,但是在聽小提琴協奏這種有小提琴獨奏的曲子時會暴露壹些問題,高頻的延展不夠,導致在聽單獨的小提琴時會覺得小提琴缺乏了壹些感情,顯得有些硬硬的。

把灰黃鸝的聲音放在現在來說,也是壹款比較另類的聲音。如果在更換了Final的E套與歐亞德的102SSC這款線基的升級線後。低頻量少與中頻薄的問題會有不錯的正向改觀。灰黃鸝它的聲場比較舒服,壹種寬松的聲場,所以對於弦樂在高音上的表現,線條感很強,但也就僅限於此了,所以中頻的密度表現不是灰黃鸝的特長,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灰黃鸝的壹個短板。

灰黃鸝比較吃搭配,無論是耳塞套還是升級線,所以如果妳想讓灰黃鸝作為壹款雜食耳塞的話,那麽耳塞套與升級線可以參考我說的Final的E套與歐亞德102SSC這款線基,然後搭配壹款暖聲的前端,如果能搞到便攜的電子管放就更好了。至於搭配現時的播放器,我就真不知道會怎樣了,因為灰黃鸝早已被我放生了。

中,跟黑黃鸝大差不差。

對於新版的紅藍碳纖維灰黃鸝的聲音我不知道是什麽感覺,因為沒聽,沒買過,所以灰黃鸝這段都是早期銀色面板的感覺。灰黃鸝這塊吧,其實也沒什麽可以再說的了。

論顏值來說,鳥塞全系裏面黑黃鸝Ltd最好看了,藍色的腔體還帶星光閃閃。所以“藍鳥”也就是這麽來的。不過黑黃鸝Ltd的腔體跟黑黃鸝壹樣,又厚又大。就藍鳥上市的價格也是屬於旗艦價格了,比起黑黃鸝貴很多,不過包裝也在那,反正就是好看,聲音也確實是我目前對鳥塞中最滿意的第二款塞子。

其實如果藍鳥不停產的話,完全可以當做黑黃鸝的正常版本。所以有興趣的可以去閑魚找找,看了下價格,挺香的。

對於Ltd來說,壹耳朵黑黃鸝的風格,女聲還是壹如既往的甜、潤,但相比黑黃鸝的甜、膩,人聲上就舒服許多了。Ltd有著普通版所沒有的通透及層次感,整體音染降低很多,不管是因為要對市場意見做出回應,還是基於老人家完善產品的執念,Ltd在樂器和人聲表現都更加具體且清晰,假如黑黃鸝是春天午後的陽光,使人溫暖欲睡,那麽Ltd就是初秋的壹陣涼風,讓妳神清氣爽。

相比黑黃鸝,Ltd表現女聲的柔美非常到位,屬於壹種耐聽型的耳塞,黑黃鸝聽上去人聲的顆粒感有點重,感覺奶油味裏面的奶味實在太濃了,而且低頻實在太厚了,對於王菲的《天使》來說不像LTD版本那麽通透,缺少壹絲空靈的感覺。所以黑黃鸝Ltd相比黑黃鸝更可以表現壹些我制類的曲目。低頻部分也較黑黃鸝在質感上優化了不少,聽上去不是那麽肥厚的感覺了。

黑黃鸝Ltd搭配其實很簡單,只要妳不是追求非要用音染人聲的塞子聽古典,基本對於任何前端都很搭。換線不如換套吧,早起的鳥塞對於套子帶來的優化比線更敏感。

中,跟黑黃鸝公模數據壹樣(有個奇怪,日版黑黃鸝Ltd的公模尺寸很小,跟銀鸝JP版壹樣大小)

所以如果不介意二手,藍鳥很適合收條二手來玩,聲音放到現在來說都是非常舒服的人聲塞,但又不像黑黃鸝那麽妖艷厚重。同時呢,也能兼顧壹些樂器獨奏,個人感覺聽琵琶跟吉他的音色比較漂亮。

如果嚴謹的來說,初版銀鸝與現在的JP版銀鸝聲音差別還是挺明顯的,不僅僅是調音上的差異,腔體上的變化也是明顯的。JP版也是因為試聽之後發現比初版的聲音適應面更加廣,而且聲音更加的寬松,更別提人聲多了壹些音染,聽上去不像初版那麽犀利了。

初版銀鸝最大的特點就是中高頻、高頻部分給人壹種淩厲的感覺,但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似乎黑黃鸝的那種妖嬈、厚重的中頻太過突出,所以後續的黃鸝都開始收斂。但妳就覺得壹下子讓人覺得不夠味了。所以初版銀鸝於JP版其實最大的不同就是三頻上的變化,後者更趨於好聽,前者則追求細節、素質表現。

聲音上面吧,就把初版跟JP版壹起說說吧。雖然初版沒得賣了,但是鹹魚還是能有好價可撿的。初版跟JP版的差異還是挺大的,銀鸝的高頻,怎麽說呢,初版的高頻就像沒有加柔光板的射燈,而JP版就像加了柔光板後,更自然,不生硬的感覺;在中頻部分,銀鸝JP的厚度也有所增加。也就是這樣的改變,使得JP版整體上比銀鸝的聽感要寬松,柔和許多,聲音的侵略性不是那麽強烈了。

我覺得銀黃鸝JP在大編制器樂的表現能力方面不是所擅長的。雖然它的聲場確實相比初版銀鸝要大壹些,而且對於不同樂器的呈現也很精細,但相比銀黃鸝初版來說,少了壹點貴氣,或者說那種光澤感。但如果是單就人聲來說,銀黃鸝JP就比初版再中頻上對於人聲的刻畫就更突出壹些了,結像感更好,歌手的位置也更貼耳了。

銀鸝JP我在手上發現換上朱鸝的線然後配上DPS-L2的聲音應該是最好的組合了,也試過搭配P6P、M15/17、RS6,但聽感上綜合來說,在素質、音樂性、寬松這三個層面上搭配DPS-L2聽流行,特別是壹些舒緩的流行老歌很有感覺,暖暖的,緩緩的。雖然素質上相比P6P跟M15要弱上壹些,但舒服,平和。

中上,銀鸝跟銀鸝JP的腔體小了、薄了很多,所以比起黑黃鸝就舒服很多了。

銀鸝的總結來說,我喜歡JP版的聲音,相比手上的初版真的舒服好聽許多,同時中高頻的音染多了那麽壹些,聽上去就很舒服。最後,不管是初版還是JP版,其實都不算鳥塞裏人聲最好的塞子,但算適應面最全的塞子。

水黃鸝我有兩條,壹條HIFI版自己接手機跟ipad聽書用,普通版則是媳婦用作聽課的專用配塞,為此還給她做成了紅色定制版。

水黃鸝其實就是壹款味道塞,素質在現在的價位檔也不是特別突出的。對於千元塞我個人覺得聽感要勝過素質,只有好聽了才有可能進壹步發燒下去嗎。

對於水黃鸝來說,老人家鳥塞的外觀終於開始好看起來了。其實不管是普通班的水黃鸝還是HIFI版,顏值相比黑、灰、銀來說都是轉變的開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黃鸝系列也分成了兩條路,壹條繼續走音染,壹條走相對的中正。

對於水黃鸝普通版與HIFI版上,聲音的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對於人聲有很高要求的人來說,普通版的人聲不算貼耳,人聲厚度也是有所欠缺,HIFI版低頻上兩者差不多的聽感,而在中高頻上的表現HIFI比普通版能量更多壹些,這也是HIFI版比普通版解析更好壹些的原因所在。

所以水黃鸝普通版通用性相較於HIFI版更好壹些,當然就素質上來說,HIFI版更強壹些,但其實千元耳塞聽上去的感覺也都大差不差,只要調音不是太奇葩就行。

我覺得如果聽聽流行的話,手機直推其實挺好的,如果玩蘋果無損,那配個單端小尾巴就足夠了,水黃鸝真不怎麽吃前端。換線來說,千元塞不如玩玩耳塞套相比升級線更有性價比了。

中上,後期的鳥塞公模數據好了不少了,但還不算最好的。

我絕對對於千元入門的塞子來說,人聲結像是否清晰,是否貼耳是很多普通人看中的。所以就像水黃鸝HIFI版這類,偏重中頻密度,高頻又具有通透感,而且人聲要貼耳!貼耳!不喜歡那些器樂向的凹中頻聲音的孩子們,妳們有救了。

山鸝,別看是靜電混合單元,但與中正真的不沾邊,我個人感覺山鸝的音染全都集中在了至少是3K-6KHz這個頻段上。為什麽?因為我有次安靜的聽雙簧管的時候發現山鸝的音色跟我平時聽鄰居小孩練習時聽到的完全不壹樣。簡單說就是相比真實狀態下的音色,山鸝下的雙簧管更清亮、清脆壹些。

所以靜電單元加上這種中高頻音色音染的調音,山鸝的線條感非常的明晰,而且對於壹些高頻解析上反應的細節表現也確實很突出。可以說,山鸝對於聲音表現,不僅做到了"清晰"的細節表現,還具有了"質感"和"特色"的表現,讓聲音更富於多層次的表現力。

山鸝與銀鸝從聲音表現來看就是兩種聲音。壹開始我以為山鸝會是銀鸝的替代,結果自己買了之後發現山鸝就是另壹個路子的調音,如果按鳥塞系列的人聲塞標準來看,山鸝身上黑黃鸝的影子更多壹些,更像是融合了銀鸝與黑黃鸝的綜合體,又像黑黃鸝Ltd的高素質、高解析版本。

如果黑黃鸝是惠妮特休斯頓這樣的音色,黑黃鸝Ltd是花蝴蝶,山鸝就是席琳迪昂。

如果偶爾用手機直推或者小尾巴來推山鸝,我覺得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我覺得山鸝還是挺適合壹些HUFI聽感的前端,比如MOJO或者ZX505這種聽上去雖然素質差點,但是樂感比較舒服的前端。升級線的話,其實山鸝挺適合銀鸝JP的這根線還有初版銀鸝的那根油浸單晶銀線的,這兩個線在低頻上帶來的增強比較好。

中上 ,基本從水黃鸝開始,鳥塞系列的公模數據都壹樣了。

我覺得,山鸝以舒緩流行人聲類音樂和我制純音樂壹類最為擅長。特別是在人聲和弦樂音色和質感的處理上,非常的細膩柔和。而山鸝與銀鸝是屬於比較明確的定位吧,壹個走音染,壹個走音色。

其實當到看到白黃鸝的時候,我的心境已經有所不同了。突發奇想的就冒出了把鳥塞給收集齊全的想法。當然了,這時候朱鸝也早壹點上市裏,但是4W多的價格,多少心裏還是有點不爽。白鸝應該是鳥塞裏面最騷的壹款了,我實在駕馭不住,最後給媳婦用了,她老大人聽完跟我說比她那個定制聲音好聽多了(這能不好聽嗎,也比那水黃鸝貴多了啊)

老人家官方說白鸝跟黑黃鸝是壹樣的單元結構,讓我不禁瞎想了壹下,莫非就是黑黃鸝Ltd的換殼、換線版?畢竟黑黃鸝Ltd不是停產了嗎,但實際聽完我覺得這貨跟黑黃鸝、黑黃鸝Ltd沒有半毛錢的關系,聲音上也找不到太多的相似度。

其實如果聽完鳥塞全系,妳就能發現鳥塞的聲音從黑黃鸝開始的濃郁、妖嬈逐漸的變成淡雅、清晰,雖然也有這壹些音染,但跟像榭蘭圖或者IE800s的中正還真挨不著關系的。所以聲音風格上來說,黑黃鸝是厚重,黑黃鸝LTD是重,白鸝就是輕了,但這個僅限於黑鸝系列上的感覺,白鸝整體聲音與山鸝的清透,銀鸝的亮透是不壹樣的。

所以聽慣黑鸝或者LTD的人聽白鸝會覺得完全跟黑鸝系列搭不上關系,反而有種山鸝簡版感受。 在鳥塞裏面,我覺得白鸝是真正的適合百搭、雜食的聲音,白鸝也是鳥塞裏面更偏重場面刻畫的第二款塞子。

這個給不出太多的經驗了,我聽完壹個月後就直接交接給老婆大人了,她老人家反正都是接著MBP聽課用,偶爾聽聽音樂,她覺得好就行,反正我也沒少挨罵。

中上,其實黃鸝從水黃鸝開始,公模數據明顯就好很多了,腔體小、薄了之後對於小耳朵的人來說就不想黑黃鸝那樣尷尬了。

在沒朱鸝之前,白鸝應該鳥塞裏面味道與素質能融合在壹起,同時音樂適應面更廣的型號了,在鳥塞中更為全面均衡,同時聽感上也更趨於直白的感覺。

入手這貨完全就是好奇,妳說鳥塞裏面不是圈鐵就是動鐵的,突然來個純動圈是不是很有意思。先不管聲音怎麽樣,就這外觀,我就覺得可以納入我的收藏集裏面了,而且也不貴,沒什麽大不了的。說實話,銅黃鸝的外觀與佩戴是我覺得鳥塞裏面最好的了。

動圈的魅力壹言難盡,最成熟的設計,意味著其中可以千變萬化。壹來素質上可以通過不同的振膜材質、線圈、磁鐵質量來分出高下,二來調音上可以通過腔體、導管、阻尼、分頻電路以及耳套、線材等對高中低三頻作調整。如果非要找出動圈的***同特色,我的結論是沒有。

銅黃鸝這款動圈塞聲音吧,應該是鳥塞裏面最平淡的壹個聲音了,表現最好的是低頻,是非常動圈化的特點,沒有像如今很多想要刻意做出特色的動圈那樣搞成“模仿動鐵”的生硬,總體寬松、溫暖、深刻、有肉感。

中頻和高頻有得有失,得在於雜食性平衡性較好,沒有明顯的缺點;失在於少了獨有的音染特色,不會給人太多的驚艷感,鳥塞獨有的中頻“辨識度”少了不少。

銅黃鸝我覺得完成度是比較高的,所以對於換線可以不用太在意去考慮,原線即可。耳塞套的話,還是以矽膠套為主吧,如果壹定要有推薦的話,上個雙節套吧,可以降低壹下部分錄音中齒音的問題。前端啥的,我覺得搭配上DTR1是個不錯的選擇,有著飽滿溫暖的氛圍跟濃郁厚重的聲音,反正就是HUFI起來很好聽。

上,鳥塞裏面公模數據最好的了。

銅鸝我覺得在眾多動圈塞子裏的特點不夠明細,可能也是因為少了鳥塞特有的音染。不過這樣也好,好不容易多了壹款沒什麽太重音染的雜食耳塞了,我覺得這個在鳥塞裏面就是很獨特的性格了。

這貨反正我是跟媳婦磨了大半年終於搞定了。所以,等妳們結婚十年之後就知道,結了婚的男人,口袋裏能屬於自己的錢實在是少的可憐。

有人肯定會說4W多朱鸝腦子有問題,我覺得吧——有錢難買我樂意。好與不好,心態放開點就行,妳覺得不好,我覺得好就行,反正這價格說實話,也不是很多人咬牙就能買得對吧。

朱鸝的聲音,我相信肯定有人是試聽過的,有人說朱鸝中正,我覺得這個就是個人感覺吧。就我自己感覺,可以算是山鸝+銀鸝JP的融合加強版,屬於中高頻、高頻有增加音染的,是壹種讓音色聽起來更靚麗、空靈、穿透力?反正就是樂器表現上朱鸝的音色確實很牛批了。

朱鸝應該是鳥塞裏目前為止將音樂性與素質結合最完美的塞子了,細節很多,但有時候妳就會被音樂裏面某壹個細節給帶著走了,這種感覺是我原來在JH13上曾經擁有過的感覺。聲音的完成度來說,素質來說,差不多也就是極限了,也差不多就是個頭了,後面還能做出多高素質的?

壹開始不明白有朱鸝的人為什麽要換線,直到我自己嘗試了之後發現原配的PW線並不算能真正發揮朱鸝全部實力的壹條線,只能說是能平均發揮特點的壹條線,有點像限制器的壹個概念吧。

中上,畢竟朱鸝的單元配置還是比較多的,雖然腔體很小,但是原線比較粗硬,這個稍微有點壓力。

朱鸝,不怎麽好總結,這玩意也不是爛大街的白菜對吧。真要買,整個2手不帶線的多香。還有今年的黑五外網有過超低價,不過只有壹條的限量,那時候能搶到也是賺的了。

鳥塞全系大概也就這麽著吧,沒什麽客觀的可說,主要發現沒辦法客觀。聲音這東西,咱又不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人士,談什麽客觀,那不如就主觀聊聊了,我壹普通聽歌的聊客觀我覺得我還是算了吧。

如果說鳥塞裏面我最不喜歡的,第壹必然是灰黃鸝了;第二就是黑黃鸝。這倆就是兩個極端,冰火兩重天,都太過了我覺得。聲音如果說最耐聽的,我最喜歡的應該是黑黃鸝Ltd,聲音是真的舒服。至於山鸝、白鸝、銅鸝、水鸝也都有自己的特點,喜歡,但說不上像Ltd那樣十分喜歡。至於朱鸝嗎,等我換裝了金殼後就是真的萬分喜歡了。

  • 上一篇:古錢幣收藏問答的目錄
  • 下一篇:BLACKPINK被嘲諷拍封面“打假現場”?網友:韓國雜誌,妳沒心沒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