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圜錢的歷史

圜錢的歷史

魏國所鑄錢幣的***同特點是穿孔小,壹般在0.7厘米左右,形體較大,壹般不小於4厘米,無廓,背平素,無文,形制古拙,面文多鑄有壹個字,也有四字的,如垣(山西垣曲西,戰國魏邑)、***(河南輝縣,戰國魏邑)、屯赤金(山西鹽池東北,戰國魏邑)等圜錢,都是魏國鑄幣,也是魏受到秦幣影響而出現的新幣。

圓孔圜錢的***同特點是穿孔較大,約0.9-1.4厘米,錢直徑3.2-3.6厘米,鑄造工整,有的有外廓,面文鑄有地名,多是被秦國占領的趙、魏城邑。

藺和離石都是戰國時趙國的屬地。離石即今山西的離石縣,藺在今離石縣西,也稱藺陽邑,兩地相距很近,趙在這兩地都鑄過紀地的圜錢。

圜錢是戰國中晚期的青銅鑄幣,是壹種進步的鑄幣形式。最早的圜錢產生在政治經濟制度較為先進的魏國。如面文“垣”、“***”字等。這種形式的錢幣,比起“布幣”、“刀幣”來便於攜帶,也便於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它的出現在錢幣興起上就有了壹種新的鑄幣體系,在戰國時期為各國先後所仿鑄。先是趙國、秦國仿鑄,後有齊國、燕國仿鑄。圜錢迄今發現有十余種,藺、離石圜錢屬趙。藺和離石地區是秦國、趙國、魏國爭奪之地。戰國大部分時期內,這兩地都屬趙,但也壹再為秦所占。

史書記載,在趙成侯、趙肅侯至趙武靈王統治時期,秦國屢次攻擊藺和離石。《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成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51年),“秦攻我藺”。又載:趙肅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28年),“張儀相秦。趙疵與秦戰。敗,秦殺疵河西,取我藺、離石。”再後又記載:趙武靈王十三年(公元前313年),“秦拔我藺,虜將軍趙莊。”可見這個地區戰爭之頻繁。

在趙武靈王十三年秦攻藺時,正當秦惠文王十二年。《史記·六國年表》說:“樗裏子擊藺陽,虜趙將。”《史記·秦本紀》也記載:“庶長疾攻趙,虜趙將莊。”這兩處記載與上述趙武靈王十三年秦攻藺都說的是同壹事件,只是《史記·秦本紀》未提“擊藺陽”而已。

藺、離石因為距秦很近,因此壹再受秦國的攻擊和占領,差不多十幾年就有壹次。秦國在軍事上的不斷攻占,必然會對商貿活動產生影響。因此,也可以說藺、離石兩種圜錢是在直接受秦國圜錢的影響下鑄行的。也有人認為,它們是在公元前228年秦將破趙軍、入邯鄲、趙亡後所鑄。

趙國本來是刀、布幣並行的地區,曾出有“尖足布”、“方足布”、“圓肩圓足布”和幾種直刀。藺和離石兩種圜錢的形制——圓形圓孔,有外廓,也表現出嬗變於趙鑄的“圓肩圓足布”。

趙國的布、刀、圜錢都有帶“藺”字的。但是藺布較多,刀和圜錢則罕有。藺字,在布、刀、圜錢上都寫作“焛”,這個字在金文簡書和其他先秦文字中未見。錢幣上卻保留了此字,值得註意。 關於“藺”字圜錢,過去錢幣界有壹段遺聞。民國八、九年時,錢幣學家鄭家相在直隸省(今河北省)財政廳任職,寓居天津,與錢幣收藏家方若來往較密。有壹次鄭家相在壹個古玩店鋪裏,見到壹枚藺字圜錢,銹色已無,文字也不清晰。店主要價20元,鄭家相還價,用10元錢購得。他問店主:方若先生是否見過此錢?店主答:他早見過,但不願意購買,否則,10元妳怎能買。第二天,鄭家相持錢去見方若。問他,見過此錢沒有?方說:我見過,是偽品,不然我早就買了。鄭家相說:我看此錢,綠色雖無,但銅色甚古。文字雖不清晰,但精神尚在,決非好事者能偽作。方若不信。過了壹個月,方若去北京,回來時,得藺字錢左右文各壹枚。訪鄭家相時,說,為此兩枚錢花了600元,叫賣主敲了竹杠。問鄭:妳那壹品還在嗎?可以拿出來比較壹下。鄭家相揀出那枚藺字錢壹看,與方若得的那壹枚字在右者雖有精粗之別,而制作工藝則相同。這樣,才斷定鄭家相的那壹枚也非贗品。

藺、離石兩圜錢,顯然比藺、離石布錢鑄行得晚,除離石沒有方足小布外,藺字在“方足”、“尖足”、“圓足”、“平首布”錢中都有,而以“方足”、“尖足小布”為最多。藺、離石圓足布錢為趙國邊邑所鑄,後被魏占有,所以又鑄行了方足小布,後被秦占領,先出現藺、離石圓足布,後鑄圓錢。藺與離石圜錢迄今發現不多,說明這種圜錢鑄行的時間短暫,並且在布錢之後鑄造。

與藺、離石圜錢相近的還有皮氏(本屬魏邑,公元前270年被秦占)、平原(河南濟源西北,本屬魏邑,大概公元前242年秦建東郡時已歸秦)、濟陰(公元前290年魏獻河東400裏,濟陰歸秦,公元前257年魏國的信陵君與趙得勝,收復河東,秦再度取河東已在戰國末年)、封坪(今陜西浦縣境,本屬魏邑,與洛陽同時歸秦,鑄此錢應在戰國末年,沒過多久就停鑄了,所以後世遺存極少)、武安(河南武安西南,公元前259年秦派王義攻取,武安入秦)、黍垣壹釿、漆垣壹釿(為壹地所鑄。戰國時漆垣為魏國的西河之外,公元前296年,齊韓魏聯軍攻秦,秦還魏河外二地。公元前290年,魏又獻秦河東地400裏,漆垣又入秦)等圓孔圜錢。

圜錢中還有安臧錢,安臧圜錢可能是受秦影響或秦占領王畿後出現的錢幣。此外尚有西周、東周兩種圓孔圜錢,錢直徑2.5厘米,為戰國時的小國東西周所鑄,也可能是秦吞並東西周以後出現的地方錢幣。

從以上論述的情況來看,有幾種跡象值得註意:壹、除魏國的垣、***字圜錢外,其余的圓孔圜錢均在戰國末壹二十年內鑄行。二、上述圜錢上的文字多為城名,多在黃河中流以東的汾水流域,黃河以西的洛河流域,以及黃河以南的伊洛河流域,恰是當年秦和周王畿及趙、魏接觸的地帶,看來在這個時候趙國已經把中山國占領。三、上列圜錢除垣、***兩種圜錢外,其余很稀少,有的迄今還是孤品,可見距離秦國統壹六國改革幣制的時間不會很長。四、出土最多的是垣、***字兩種圜錢,特別以垣字圜錢出土居多。圜錢總的出土量很少,在戰國時期的幣制中,僅是壹個小小的體系,,但它是戰國中期以後各地經濟聯系更為緊密、商品交換更為頻繁、貨幣日趨統壹的主要發展標誌,它也是壹種承上啟下的重要的貨幣形式。 銅錢- 鐵錢 - 銀幣 - 金幣 - 玉幣 - 陶幣 - 貝幣 - 皮幣

  • 上一篇:四個系列的第壹版
  • 下一篇:用300字左右講壹個關於牛頓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