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條溪水,壹直在不停淙淙流淌,美的東西,都會和時間壹起行走。
美好的時光,會濃縮為 歷史 ,再遙遠的等待,只要堅持總會到來。美的東西,都會和時間壹起行走。
雲南多民族的文化構成了多元化發展的文化格局,呈現出不同的 銀器藝術文化 ,既有中原傳統文化的底蘊,又各具地域文化的風采,成為中國銀器藝術流派中獨樹壹幟的奇葩。
說到銀器,大多數人最初的記憶或者說印象可能來源於古代電視劇或電影裏可以試出飯菜是否有毒的銀針,如果妳仔細深究,銀器之於中國、之於雲南,不是可以輕描淡寫的事情。
銀之於雲南,就像它的雲,它的風,它的四季景色和眾多民族,是七彩之中的壹彩。
銀手鐲是雲南少女們最愛佩戴的飾物,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在自己的孫女外孫女們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的時候,總要翻箱倒櫃找出她們曾經佩戴的銀手鐲,用壹塊方細絨布輕輕擦拭,然後親手送給小輩們,那上面停留著她們美麗的少女時光,有她們曾經的歡樂和憂傷,有她們曾經的渴望和夢想。
雲南是銀器打造制作最早的發祥地之壹。
從 歷史 資料看,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雲南的土著民族就已經囊制作精美的銀器。此後,經歷了兩漢至唐宋的南昭大理國時期,雲南銀器工藝的加工已日臻成熟。
此後的各個時代乃至當代,雲南銀器作業長盛不衰,頗有問鼎中原之勢。
南詔國和大理國存在約五百多年,時代大體與唐宋帝國相始終,在雲南古代史料中這兩個國家被稱為“佛國”和“妙香國”。
由於佛教的盛行,遺留至今的佛教文物相當豐富,其中銀制品蔚為壯觀。最為典型的佼佼者就是大理三塔寺出土的 宋代銀鍍金翅鳥 。此鳥造型優美,展翅欲飛,頭頂有羽冠,頸羽和尾羽怒張呈火焰狀,尾羽上還綴著5粒水晶球。
(銀鍍金翅鳥)
在雲南還有與獨特的合金銅(即烏銅)相結合的 走金走銀工藝 。這種工藝與錯金錯銀不同的是要熱作,而不是冷作鑲嵌黏結。其特點不僅是與紋樣溝槽能完全吻合、堅牢,而且能把銀走入極細而不易鑲嵌的線槽之中,使圖案更為精細。
(烏銅走銀壺)
在雲南,大量銀的用途,主要是制造首飾、器皿及宗教器具。在南詔,大理國的貴族食器及生活用器大都以金銀器為主。
縱觀雲南銀器的使用發展過程,從品種門類上看,雲南各民族使用的銀器有: 碗、杯、盤、筷、壺、盒、煙鬥、煙槍、佛像、香爐、轉經筒、護生符、鏡框、金鋼杵、面具、刀鞘以及各種頭飾、胸飾、帽飾、衣飾、項圈、手環、手釧、腰帶、發簪、耳墜等......
純銀飾品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產品,許多工藝工序無法機械化取代,必須手工去操作,非常復雜。仔細說來,銀器的加工工序不止十三道。
設計-組裝-選材-熔煉-敲片錘揲-拉絲-制模-充模-鏨刻-金銀錯-熔化-組合焊接-清洗-打磨-拋光
每壹件純手工飾品都是加工師傅精雕細琢、潛心制作出來的。而手工的操作就賦予了其匠人的精、氣、神在裏面。 粗糙的手有溫度,柔軟的心有情懷。 所有有靈魂的藝術品,都不可能來自於冰冷的機器,更不可能來自於壹顆功利的心。
說到雲南銀器,就不得不說處在“ 歷史 文化名城”大理和“東巴文化發源地”麗江之間,大理州鶴慶縣城西北部鳳凰山腳下的 銀都水鄉——新華村 。
(銀都水鄉新華村)
蒼涼道勁的茶馬古道,成就了壹座村寨千年的銀飾之路。
新華村有悠久的民族手工藝品加工 歷史 。早在唐朝的南詔國時期,這裏就開始鍛制民間手工藝品,世代相傳,沿襲至今。
新華手藝人 歷史 上曾以 “鶴川匠人” 名揚海內外。
“雲天起雲鶴,大翼飛騰九萬裏;石寨開石門,小錘敲過壹千年” ,這是鶴慶新華村石寨子雄偉的門樓上的對聯。
千百年來,精美絕倫、豐富多樣、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和 歷史 文化價值的純手工打制銀器,就從這個村莊啟運,沿著曲折而遙遠的茶馬古道,壹直深入西藏、甘肅,遠涉印度、緬甸、尼泊爾等地。
如今,這個美麗的白族村落,雖然 旅遊 業的發展讓這個村子熱鬧起來,但是村民們的生活依然是安靜和傳統的。
空氣中常常傳來叮叮當當的錘打聲,從日落到深夜,經久不息。“小錘敲過壹千年”,是匠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
正是壹遍壹遍地推敲細節,在千錘百煉下,才成就了“小錘敲過1000年”的新華村,才有了“中國銀器看雲南,雲南銀器看鶴慶新華”的底氣,以及被授予 “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的傳奇大師 寸發標 和銀器鍛制技藝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母炳林 等17位新華匠人。
(新華村裏的世界級大師——寸發標)
(銀器鍛制技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母炳林)
......
銀從古到今壹直廣為盛用,雖然在價格上不如其他貴金屬,但其作用遠遠高於其他貴金屬。據醫書《本草綱目》中記載,銀具有 “安五臟、定心神、治驚悸、堅骨、鎮心、明目” 的功效。
因此古時候就有給小孩子佩戴銀鎖包、銀鐲子的習俗,銀有利於為小孩子排除胎毒,起到鎮靜安神、辟邪定驚的功效。這個習俗至今都廣為盛行。
曾有人誤解,雲南少數民族的財富都以全身上下穿金戴銀的方式來炫耀。誰能把財富背壹輩子,誰又能把財富擁有幾千年,他們展示的不是財富,是美,是精神。他們所披帶的是飽含民族追求、創造、信仰和寄托的美的信物。
銀作為財富終會被消耗、揮霍,只有代表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精神才能永恒。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