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墨水收藏史

墨水收藏史

我認識中日甲午戰爭史(標題:海洋研究所)研究者陳悅先生多年。因為誌趣相投,所以是知音。和許多歷史研究者壹樣,陳悅先生有收藏古董的好習慣,尤其註重收藏與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海軍歷史有關的文物。但由於他為人隨和低調,收藏也不太好展示。然而,前幾天,借著壹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無意中發現了壹個看起來非常不起眼的古董墨盒。它由柚木制成,通過旋轉木材工藝手工紡織而成。它的直徑是46毫米,高度是265,438+0毫米,全身都是深棕色。從做工來看,沒有什麽精美的。如果沒有盒蓋上的文字,這個墨盒可以說是壹件很普通的東西,但我卻被上面提到的20多個字震驚了——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墨盒背後,其實見證了甲午戰爭中壹段悲苦的歷史。陳悅先生收藏的舵柄墨盒上刻著“威海灣沈沒軍艦淶源號舵柄精選,海之秋,獅山人民共錄”的字樣,漆成綠色。文字的內容和這種清涼的淡綠色讓我覺得有些心酸,心裏的五味瓶突然被打翻了,壹瞬間百感交集——《威海灣沈沒軍艦淶源號舵柄選擇》清晰無誤。備胎舵是19年底軍艦露天甲板上必不可少的設施。說到這裏,壹艘中國軍艦的身影浮出了水面。舵桿彈殼是由遠處壹艘船的應急方向盤的手柄制成的。這艘戰艦是淶源號!大清帝國海軍“淶源”號!“淶源”號是清朝* * *於5438年6月+65438年9月+0885年8月通過駐德大使徐景成向德國火神造船廠訂購的兩艘“靖遠”級裝甲巡洋艦中的第二艘。它是由火神造船廠的總設計師魯道夫·哈克(被稱為海格國利在中國的總經理)設計的,是德國造船業自己建造的第壹型。在德國受到高度重視——甚至得到了著名的“鐵血首相”俾斯麥的特別指示:“按時、出色地執行中國的命令,意義重大。”在老總理的關心和詢問下,軍艦建造順利,“淶源”艦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9月2日下水。在加入了英國訂購建造的圓頂裝甲巡洋艦致遠艦、經遠艦和魚雷艇左毅號後,他們壹起返回了中國。654386543800年2月,北洋水師主力到達廈門,南下過冬,在那裏與北洋水師會合。該船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其主要火力是兩門威力巨大的克虜伯主炮,兩門高度為150 mm的克虜伯副炮,四門高度為700噸的克虜伯副炮。全艦官兵202至270人,唯壹的領隊(艦長)是福建閩侯人邱寶仁。淶源艦的唯壹管理者邱寶仁,不僅設法駕駛了淶源號快船,還拖著新買的魚雷艇,漂洋過海,行程數萬裏,壹人數人同時進行,而且沒有動用外國公司的保險費用,這在中國海軍是史無前例的,在外國也是罕見的。壹路上遇到大風大浪極其危險,而且真的很有勇氣和智慧,比壹起去接船的船員還要辛苦壹倍。“邱寶仁在回國途中的表現,以及他在《李文忠全集》第65卷所描述的大東溝海戰中的表現,都證明了邱寶仁不愧為壹個經驗豐富、勇敢能幹的軍官。淶源艦的“淶源”和“靖遠”兩個型號壹直被批評為裝甲巡洋艦,因為該級艦號稱擁有9.5英寸裝甲水線裝甲,可限制排水量2900噸,還有重型艦炮。這件盔甲高度很低。整個高度只有5ft 11 inch(約1.8m),高泉線只有1m多。如果是重載的話,整個裝甲帶會完全淹沒在水下,成為“水下裝甲”,根本保護不了吃水線以上的船體。另外,據說由於德國首次嘗試建造裝甲巡洋艦的經驗不足,這種裝甲堡壘由三段裝甲板組成,不采用相互咬合的制造工藝。所以戰時壹旦接頭中彈,裝甲帶就會漏氣甚至斷裂。因此,淶源號和姊妹艦靖遠號從誕生的那壹刻起就被後人貼上了“精品”的標簽,並與之前中國在德國訂購的圓頂裝甲巡洋艦“濟源號”所造成的有意或無意的並發癥聯系在壹起,得出了壹個結論:“德國人為德國探索發展造船技術買單,當”然而, 陳悅先生看了德國多特蒙德工業博物館館長埃克哈德·辛克爾先生帶來的靖遠級戰艦設計圖後得出結論,所謂靖遠級的缺陷遠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麽糟糕,所謂的“三段拼接法”很可能是因為德國人從定遠級裝甲艦開始就聽命於中國。 兩艘裝甲巡洋艦在大東溝海戰中的頑強表現,似乎也是對裝甲缺陷說法的有力回應。而且,作為總設計師,魯道夫·哈克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在國人對噸位、炮位、裝甲甚至建造預算近乎苛刻的要求下,設計出這樣壹艘戰艦是非常困難的。否則,兩艘軍艦不可能通過不再無知的中國的驗收。淶源艦原圖1894大東溝海戰中,淶源與帝國巨蛋巡洋艦靖遠號組成小分隊,列為北洋艦隊隊列右翼,互為犄角,配合靖遠號、致遠號等軍艦主動出擊,切斷日船隊列,重創日船。多虧了管道長邱寶仁和二副謝(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的父親)全艦官兵與90攝氏度的高溫頑強搏鬥,才使軍艦轉了彎。在日軍高爆炮彈造成的火焰毒害下,整艘軍艦的上甲板和軍官艙上方的木質部分幾乎被燒光,只剩下變形的鋼鐵骨架。然而,經過官兵們的頑強搶救,這艘身受重傷的軍艦仍然能夠駛回旅順基地,引起了海內外的驚嘆。當這艘風洞中布滿彈孔的傷痕累累的軍艦在噴著煙塵、破口還在噝噝作響的時候,跌跌撞撞地駛入港灣——人們對裝甲巡洋艦的強大生存能力和中國海軍官兵的勇敢頑強印象深刻——“當我們從遠方駛回旅順時,中西方所有人都看到它身受重傷,安全返航,這並不奇怪。“謝,前淶源艦大副,左為長女(冰心)。黃海海戰後,受傷最重的淶源艦被優先送往碼頭修理,但因旅順基地修理能力不足、遼東戰局惡化、旅順大量維修人員逃亡等原因,壹直遲遲未能修復。1895年,淶源艦參加了劉公島畔的威海保衛戰。在南浜炮臺群爭奪戰最激烈的時刻,淶源、定遠等戰船炮擊日軍剛剛占領的摩天嶺炮臺,殺死了日軍11旅的昌達寺少將安春,拿下了北洋水師的陣地。少將·亞蘇朱庫·奧西軍裝上留下的彈孔是最終殺死他的傷口。1895年2月6日淩晨,日本聯合艦隊魚雷艇隊在重創定遠後,於夜間再次向威海灣發起攻擊。黑暗中,“淶源”艦遭到日軍魚雷艇“小鷹”號的攻擊,兩枚魚雷接連擊中“淶源”號左舷,在吃水線以下造成直徑分別為4米和1米的破口,兩個破口相距僅半米。吃水線下沒有裝甲保護,船內部結構之前已經嚴重受損的“來源”號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沈重的打擊,也等不及和她壹起浴血奮戰的官兵來救她了。隨著壹聲巨大的嘆息,滿目瘡痍的船身向右壹拐,露出了紅色的船底,最後整艘船傾覆在海裏,以幾乎和她姐姐靜園壹樣的姿態結束。由於災難來得太快,“淶源”艦上的官兵來不及逃生,大部分隨軍艦葬身海底。據目睹保衛戰的北洋水師陸回憶,當時只有開敞甲板上的管帶邱寶仁、司機二副謝等50多人落水獲救。甲午戰爭後,邱冠岱心灰意冷,回到家鄉,再也沒有回到海軍。但後世有傳言說他“遠攻不回”(姚希光《東方軍務略》)。邱寶仁受了100多年的委屈。壹張親筆信給了邱寶仁壹個大屎盆子。在當時海軍“禦敵不力”的普遍輿論下,在沒有對戰敗原因進行技術解釋的情況下,壹些瑣碎的細節甚至毫無根據的猜測被廣泛接受。因此,沒有經歷過大東溝海戰和劉公島保衛戰的姚希光,僅憑“聽證”就判定邱寶仁管事,並很快被定罪。但歷史是由當事人的第壹手敘述來證實的,否則最多是坊間的小道消息,沒有可信價值。所以,我相信秋官領導的冤獄最終會被徹底平反——邱寶仁領導的孫子邱士奇先生這樣回憶他的祖父:每次回憶這段歷史,我都在想,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我有那麽勇敢嗎?但畢竟歷史不會回頭,中國也不是那個時候的中國。我很慶幸生活在這樣壹個時代。今天,我看著平靜祥和的威海灣。壹切還是那麽美好,但熟悉甲午戰爭歷史的人都知道,平靜的海面下埋藏著壹個百年之謎,那就是甲午沈船的歸宿。多年來,壹般認為包括“淶源”號在內的北洋水師大部分沈船仍完全處於水下,因此近年來打撈的呼聲很高。然而,這件文物的出現,就像壹個信號,打開了歷史不為人知的壹角。根據日軍檔案的片段,實際上日軍在占領威海期間,對沈沒在威海灣的“淶源”艦殘骸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性打撈。這時,淶源號船的應急方向盤被當時在威海的日本人打撈並獲得(由於打撈工作不僅由日本軍方進行,而且當時在威海的日本民間組織也進行了打撈工作,所以淶源號的應急方向盤要麽由日本軍方打撈並拍賣給民間人士,要麽由民間漁民直接打撈)。1899年,方向盤的持有者截取了舵柄上的壹塊材料,制成了這個墨盒(根據埃克哈德·辛克爾先生帶來的“靖遠”級戰艦圖紙,應急方向盤舵柄的直徑正好是46毫米),並在墨盒上寫下了“海中之秋”的字樣(1899年是己亥年)。剩下的應急方向盤和從船上拆下來的所有東西現在都下落不明,只剩下這個墨盒。在與陳悅先生的交談中,我了解到,由於方向盤墨盒的繼承者不知道這件文物的價值,所以它被流傳了幾次,並在2009年的壹次拍賣中出現。陳悅先生得知後,立即委托他在日本的朋友參與拍賣,盡管期間他被幾個日本人養大。因為,用陳先生自己的話來說,這個東西不是墨盒,而是歷史的見證,是壹艘中國軍艦的遺跡!壹個老兵的遺骸!威海古船廠廠長2065 438+00 . 8 . 8撰寫。
  • 上一篇:算命的入門書籍有哪些?
  • 下一篇:電腦沒聲音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