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特有文字的靈活運用最終導致了中國文字遊戲的出現。在中國各種各樣的文字遊戲中,最引人入勝、最有趣的是謎語、對聯、詩歌、酒令、接龍、繞口令、對仗、歇後語等。有了這些文字遊戲,就誕生了有趣又家喻戶曉的故事,比如三難新郎官的藏頭詩,蘇氏兄妹百玩不厭的回文。
大部分文字遊戲與方塊字的結構無關,而是人們靈活運用壹些完整漢字的結果。然而,在中國的文字遊戲中,有壹種文字遊戲是通過增減單個漢字的筆畫來表達壹種獨特的情感——或表達壹種美好的願望和期望,或蘊含壹種深刻的哲學和教育,或誇大壹個獨特的環境,或寓言式地講述壹段歷史的故事,或含蓄地表達悲喜遺憾的感情,或公開表達願望、理想和興趣——而這種文字遊戲壹般都有自己特定的故事。因為這種文字遊戲通常只在壹個漢字上改壹筆,所以我稱之為多壹筆少壹筆的故事。我在國外旅遊的時候,稍微用心的收集了壹些。這裏有幾個享受的例子。
在江蘇吳江的古鎮同裏,有壹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園林。江南退思園有“三絕”三景,“雨中涼亭”是三絕之壹。這個雨中涼亭是建在水池上的小樓,像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南面是茂盛的香蕉和綠色的田野。中間有壹面巨大的鏡子,鏡子前有壹張小巧精致的湘妃榻,榻上放著斑竹制的席子,鏡旁左右各有壹幅對聯:植竹養魚之法,讀書織布之吉音。橫批是“雨涼”二字。問題是,橫批上的冷字不是二分水,而是三分水。明明是錯別字,還掛在名園百年,為什麽呢?其實這是壹個文字遊戲。妳想,在上面描述的這樣壹個環境裏,即使是炎炎夏日,無論是園主還是客人,如果下午躺在鏡子前側臥欣賞風景或者邀朋友小憩賞蓮,豈不是像躺在荷塘中央的碧波之上?或涼風習習於園中,或驟雨驟打芭蕉伴風抽打葦葉,人置身於珠玉盤的美韻中。在這樣的環境下,幹渴早已消失,暑氣消退,涼意滿滿。這種超乎尋常的涼意,比壹般意義上的涼意涼了很多倍,幾乎涼到心底。所以園藝的時候,有識之士真的很爽。
無獨有偶,常熟虞山風景區富水巖上的藏海寺墻上也有壹個三分水的爽字,寺左院墻上有“極爽”四個大字。由於之前在同裏遊泳,知道了三分水這個詞的意思,覺得大概也是這樣。經考證,確有其事。玉山的這塊富水巖很有淵源。懸崖上有兩座T型的“長壽橋”和“香花橋”飛過,橋下兩崖開闊,形成壹條陡峭險峻的山谷。每次雨後,河水都流入懸瀑。如果遇到西南風,水就倒流,像百萬顆珍珠漂浮在空中。即使是晴天,橋上仍有細雨蒙蒙的感覺,故稱“刷水清石”。明代沈勉《看水》雲:“奔泉去谷絕威武,飛白虹萬古長。千裏瑤花散,水簾吹崖風。”這些都說明富水巖是壹個非常幽靜涼爽的地方,富水巖上藏海寺的院墻上寫的三分水的清涼二字就是這壹場景的寫照。當然,藏海寺墻上的冷字“三分水”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蘊含著深刻的佛法:紅塵是熱鬧的,喧囂的,急躁的,功利的。只有當世間的男男女女進入這深山,只有當他們來到這古老的寺廟,只有當他們伴隨著這晨鐘和鼓點,只有當他們踩著這支香煙,他們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洗去世俗的煩惱,擁有塵世間不可能的東西。
再講壹個五臺山的事。在中國佛教第壹聖地五臺山上,有壹座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喇嘛廟,名為“菩薩頂”,是皇家寺廟。康熙皇帝曾五次參觀這座寺廟,乾隆皇帝曾六次參觀。菩薩頂山門外有水牌坊,有康熙皇帝題寫的四個字。這四個字就是“靈峰景區”。如果不仔細觀看,遊客是看不出這四個字有什麽異常的,但仔細欣賞後才會發現“鳳”字最下面的“鳳”字少了壹條橫線。又壹個錯別字,但是為什麽呢?是康熙帝因為水平差經常寫其他字嗎?康熙皇帝是不是寫錯了錯別字沒人敢指出來?當然不是。康熙帝的文采武藝和納諫的態度謙和,在歷代帝王中並不多見。有壹個悲傷的故事涉及到壹個王朝的神秘。據說清順治皇帝曾經因為得不到女人而在五臺山出家,把這麽壹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拱手讓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康熙長大了,當了壹個好皇帝。他想起了父親,多次以拜佛的名義去五臺山找父親。有壹次他看到壹個老和尚在菩薩頂上掃地。他覺得這個和尚壹定是他的父親,於是上前詢問他的名字。和尚說:“某僧不明”,康熙當即要了他的法號。和尚說:“法號是八叉”,等康熙反應過來,“八叉,上下八叉是父字”,老和尚早就不見了,找不到了。
這個文字遊戲看起來真的很慘淡。想想壹代帝王坐鎮天下,把壹桶山河治理得有聲有色,如畫,但連普通百姓都沒有天倫之樂可享,真是悲哀。有壹次下雨天來到菩薩頂上,扔下傘,靠在壹根石柱上,面對著水牌坊,盯著康熙的禦號,心裏充滿了起伏。
以下兩件事發生在山西平遙古城。平遙古城的孔廟非常了不起。建於唐代貞觀初年,其大成殿重建於晉代。至今還保存著原貌。是全國唯壹的宋金建築。在大成殿後墻中間的石灰圈上,書有壹個巨大的“逵”字,是宋代民族英雄墨寶,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它是晉商的發源地。壹般來說,平遙人讀書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做生意的需要。所以,在1773之前,平遙從未出過狀元。所以在墻上掛“逵”字的時候,平遙的長輩別有用心,故意把“逵”字去掉。先是嘲諷平遙狀元,可是幾千年來都沒有人拿過高中狀元。第二,力爭領先,壹舉奪冠。誰得了冠軍,誰就有權利在這裏補題,但非常遺憾的是,直到科舉制度結束,平遙依然得了頭獎。於是,這個無頭的“頭銜”成為了歷史記憶,經歷了科舉時代平遙人心中永恒的痛,成為了現代人來到平遙古城難以咀嚼的耐人尋味的故事。
平遙縣政府更是不同凡響。是中國最完整的封建縣衙,至今仍保持著明清的基本格局。整個建築遵循中國封建禮制,從主人到奴隸排列有序,正面朝前,背面睡,布局對稱,形成壹個有機整體。無論是建築的布局還是職能機構的設置,堪稱中國封建社會各級官員的縮影。平遙縣雅安二堂上有壹副對聯,很有意思:我因人民的命運而來,我將以壹顆清明的心,不負人民。
這幅對聯有意思的地方是“恥”字右邊的鬼字頭少了,“人”字右邊的斜鉤多了壹點。妳什麽意思?原來封建制度時期,官員講究壹個回避制度,官員在家鄉500裏之內不得為官。做這幅對聯的縣令認為,自己千裏迢迢來到平遙做官,壹定和平遙人有著密切的關系。他還認為做官自己要造福壹方,做壹個清官,多做壹些利國利民的大事,多給老百姓壹些愛,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好處。卸任後,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要盡量少愧疚。所以,上任之初,就要把這副對聯貼在日常辦公的門柱上,讓“恥”字少壹點,“民”字多壹點,意思是“為官壹任,少壹份愧疚,多壹份愛民”,以此警醒自己鞭撻自己的行為。今天我們當然無法考證做出這種聯想的縣令是否真的言行壹致,但這種用心應該是古今所有官員的恥辱。我也想過這個縣令可能是個好官,因為平遙古城很流行更多民間字的寫法。這個“錯別字”我在很多場合都見過,可見平遙人還是認得他的。如果不知道內情的人要指出這是錯別字,平遙人會嘲笑他不知道平遙的歷史軼事。
在南京,有壹處古跡叫朝天宮,是明朝建都南京後修建的,作為宮廷舉行盛大儀式前練習宮廷禮儀的場所。也是官僚攻璽、文武百官學習拜見皇帝禮儀的地方。清代改為文廟,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博物院。天宮裏有壹座池畔,在池畔北面的小廣場上,宮墻東西兩側各有壹座牌坊和壹座拱門。牌坊上有磚,東刻“德培天地”四字,西刻“道觀古今”。這八個字是清代著名學者曾國藩寫的。第二次參觀天宮的時候,在“淩杏門”標誌樓下休息了壹下。沒想到,我發現“德培天地”這兩個字居然是兩個錯別字,右半個字中間沒有十字,而左半個字的酉字多了壹個十字。原來曾老師給這個字打了個十字。
我覺得像曾國藩這樣的人題詞是不可能寫錯別字的,尤其是在孔廟這樣神聖莊嚴的牌坊上。肯定是另有所指,了解之後才是真的。原來“德配天地”壹詞出自《莊子·田字方》:孔子以德配天地,卻還虛情假意地說些修身養性的話。意思是道德高尚宏偉,可以媲美天地。曾國藩認為,人的心性修養,也就是對道德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德性與天地的匹配,只是士人壹生的追求目標。所以,人要永遠謙虛,永遠不要自滿,誰也不能說自己高尚賢惠。所以,他打算把壹個德性的橫字寫進配套的字裏,以此來鼓勵讀書人永遠不要滿足於德性的養成和德性的追求,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老夫子曾經說過。即使在今天,它的意義仍然是巨大的!
古徽州的文化博大精深,像這樣意味深長的文字遊戲還有很多。果然在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和偉人故裏績溪都有所發現。西遞古村壹處名為“瑞玉亭”的普通古民居的廳堂裏有這樣壹副對聯:每壹次的幸福都來自於辛苦,不如多受點苦。
原來,這是壹副極其普通的對聯,是壹個普通商人經商十年的心得,是壹句作為家訓教育後人的警句。但這位徽商在這副對聯的字上壹劃,意境和神韻立刻就不壹樣了。徽商故意把對聯上半部的“快”字右半部拼錯,少了壹條豎線,寫成了主人,在“信”字下半部加了壹條橫線。徽商還把對聯下半部的“多”字拼錯了,晚字上半部省略了壹點,在“奎”字上加了壹條橫線。這是什麽意思?細品之下知其深意,原來這位徽商是在教育後人: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經商從政,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少享受,多付出,所以少寫“快”字,多加“信”字。同時,他也不忘告訴後人,壹個人不僅要肯吃苦,還要肯吃虧。他要方便自己,就要方便別人。所以他故意省略了“多”字,在“失”字上加了破折號。這樣的良苦用心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與古徽州地區和徽商的形成有關,本文不再贅述。
此外,在胡總書記的祖居地績溪龍川,胡氏宗祠內有壹口有趣的銅鐘,被稱為“中華第壹祠”。這個銅鐘不是很大,但是上面刻著“國泰民安”幾個字。原來在廟祠堂裏鑄鐘祈福是很常見的,刻有“國泰民安”、“六畜興旺”等字樣。說到“人”字,下面的“人”多壹點。
龍川的人告訴我,我們的祖先開始關心國家和人民。他們希望當權者給予黎巴嫩人民更多,索取更少,如果國家少收稅,人民會得到更多的好處。因此,“國家”壹詞不得不減少,“人民”壹詞當然要多壹點。我們胡的祖先是許多官員。因為這個祖訓,他們都做了利國利民的清官好官。我心裏突然壹動。近年來,中央政府出臺了壹些惠民政策,甚至免除了千年不變的地租和皇糧(農業稅)。這個靈感會不會和胡祠堂的銅鐘有關?
中國的文字遊戲真的很耐人尋味,隨便幾個或多或少筆畫的故事就讓我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