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大明五彩瓷是怎麽發展的?

大明五彩瓷是怎麽發展的?

明代以後,中國的陶瓷生產悄悄地發生了壹個轉變,由生產素瓷為主轉入以生產彩瓷為主。

五彩瓷可以分為青花五彩和純釉上五彩兩種。青花五彩瓷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畫出所繪圖案的藍彩部分,罩釉燒成,再在其余部分各按所需繪彩,復入彩爐二次燒成。釉上加彩也是瓷器的主要裝飾技法之壹,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好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後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釉上釉下彩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瑯彩等,在這些彩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彩瓷和粉彩瓷。

釉上彩繪瓷發端於北齊,成熟的器物始見於唐代長沙窯,宋代磁州窯又將這壹工藝技術發揚光大。金元兩朝磁州窯紅綠彩開創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五彩瓷的制作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壹直發展到其後的清代康雍乾三朝。故有大明五彩瓷、康熙五彩瓷之說。

五彩即多彩之意,非必定五色,但紅、綠、黃三色必不可缺,色彩艷麗,紋飾繁復,聞名於嘉靖,登峰造極於清康熙年間,五彩瓷中的精品有“大明五彩”和“康熙五彩”兩大類。

大明五彩瓷是景德鎮在青花瓷(青花鬥彩)的基礎上分離出來的,同時還發展了鬥彩瓷、素三彩、紅綠彩瓷、金彩瓷等。裝飾的紋樣、表現的主題、繪制的手段、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等都空前豐富。由於青花瓷“有美艷與素雅兼收的藝術效果和優良傳統,而且壹經燒成,永不褪色,精粗瓷器都能應用,因此,在明代三百年間的瓷器制作中,仍居於主流地位”,形成青花、五彩爭奇鬥艷。

青花五彩在明成化年間就已取得了很高的聲譽。青花五彩在構圖方面以圖案花紋滿密取勝,在用彩方面,則以紅、淡綠、深綠、黃、褐、紫及釉下彩青花的藍色為主,尤其突出紅色,顏色濃艷,刻意追求華麗效果。從嘉靖年間開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藝到萬歷年間發展成熟,聲譽日隆。由於大量出口國外,“大明五彩”早巳為世界各國的中國瓷器迷所熟知。

大明五彩常見的器型有瓶、尊、碗、盞、盤、碟、壺、罐、缸、敦、簏盒、鼎爐等,以及各種玩物和文具。其中敦為各式坐敦,景德鎮俗語又稱“涼敦”,是當時講究人家夏天坐的凳子;簏盒則是用瓷做成的各種胭脂盒、粉盒、印泥盒、顏料盒等;鼎爐,原為古代早期的炊具和盛器,後發展為禮器或陳設器,其中的香爐用於焚香;玩物和文具包括圍棋、象棋、屏風、帽筒、筆架、筆筒、硯滴、硯臺、筆管、筆洗等。圖案紋飾以龍鳳花草為主並有嬰戲、八仙、百鹿等畫面。從當時流行的器物中,我們可以看到,陶瓷產品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大明五彩的裝飾風格除深受同時期青花瓷的影響外,還因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絲綢生產發展的高峰期,錦緞中常見的團花裝飾、重疊式的錦上添花裝飾、錦上開光裝飾等,亦被工匠們吸收,同樣形成了五彩瓷裝飾的標誌性特點之壹。

此外,明代版畫造型的嚴謹、排線的講究、點和線的疏密組合、陰陽效果等手法的使用,都被運用在五彩瓷中,五彩瓷又具有了線條剛勁有力、色彩強烈明快的特點。木版年畫中的小說戲曲、話本評傳、史書、地方誌及著名畫家的畫冊、各種畫譜等等,也成了五彩瓷的表現題材。五彩瓷在構圖上出現了整幅畫面,舒展而意境深遠。

康熙時期,五彩較明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康熙五彩瓷的壹個重大突破是表現色彩的更加豐富,釉上藍彩代替了嘉萬五彩中的青花並發明了黑彩等,不再用青花代替藍色。五彩器由在青花器上彩繪,改為直接在白瓷釉上彩繪,其藍彩燒成的色調,濃艷程度超過了青花。而此時的黑彩有黑漆的光澤,襯托在五彩的畫面中,更加強了繪畫的效果。結合這種工藝,陶工們以當時的木刻版畫和年畫、各種插圖、繡像、畫譜等為藍本,創五彩琵琶尊作出了令人贊嘆的康熙五彩瓷。

《飲流齋說瓷》認為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康熙五彩不但官窯器工細。民窯器也不遜色。《陶雅》說:“康熙彩畫手精妙,宮窯人物以耕織圖為最佳,其余龍鳳番蓮之屬,規矩準繩,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貨之奇詭者。蓋客貨所畫多系怪獸老樹,用筆散於恣肆。”(“客貨”即出賣的民窯器)康熙五彩常用彩料有紅、黃、綠、藍、黑、紫等,各色均有時代特征。紅彩,色調鮮亮紅潤,並閃現出五光十色的光暈,這種紅彩,有別於明代的棗紅色。黃彩,為深淺不壹的蜜蠟黃。紫彩,多見葡萄紫,也見茄皮色者。綠彩,有墨綠、黑綠、苦綠、瓜綠、大綠、水綠等多種色調,其特點是色濃泛黑,有別明代綠中閃黃現象。黑彩,漆黑光亮,濃重沈著,多用於勾勒輪廓和點染局部,為新創色調。藍彩,艷麗醒目,多繪山石,使陡壁生輝,代替明代的青花色調。總之,康熙五彩鬥改明代以青花相配色的青花五彩風格而改由白瓷為地直接為五彩為主的五彩風格並創造了多種品種。康熙五彩見有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紅地五彩、藍地五彩、墨地五彩、雪花藍地五彩、哥釉五彩等。器類十分豐富。

康熙時期,民窯瓷的大件產品較多,尤其是琢器,如尊、觚、魚缸等,尺寸之大勝於明代嘉靖、萬歷時期,碩大的體積喚起了壹種力量上的美感。陽剛的造型與明朗艷麗的五彩裝飾融為壹體,恰恰反映著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享年最長的康熙王朝上升、張揚的時代精神。

清代的五彩瓷,不僅在工藝手段、成型方法、繪畫手法上有所創新,同時在表現的題材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康熙皇帝尊崇儒家,強調以德治國,以禮化民,這與中國的傳統思想壹脈相承。所謂“成教化,助人倫”的藝術功用在這壹時期的瓷器上表現得較為明確,如表現忠君思想的《三國演義》、《水滸傳》、《嶽飛傳》、《昭君出塞》等戰爭故事場面,即民間所說的“刀馬人”,常以大幅圖畫出現在五彩瓷的裝飾上,氣勢恢宏、動作精彩誇張,不僅在國內受到人們的喜愛,也備受當時西洋畫家的青睞。另壹類則是反映文人學士生活和愛好的畫面,如“羲之愛鵝”、“東坡愛硯”,“淵明愛菊”、“茂叔愛蓮”、“竹林七賢”、“歲寒三友”、“秋聲賦圖”、“米芾拜石”等。再就是象征多子多孫的“榴開百子”的石榴圖案;象征多子、多福、多壽的由石榴、佛手、桃子組成的圖案;還有“望子成龍”、“麒麟送子”、“子孫滿堂”等祈福的吉祥圖案。而官窯人物以勸勉農桑、獎勵耕織的“耕織圖”為最佳。

康熙三十年(1691)後,由於廣開科舉,弘揚漢文化,瓷器上開始大量地書寫詩文詞賦,壹些“狀元過街”、“獨占鰲頭”、“東坡題詩”之類的題字畫面,書法工整、布局嚴謹。這類以文字為主題的陶瓷後來被視做清代陶瓷裝飾的壹個典型特點。

目前所見最早的青花五彩瓷產生於宣德時期,但很少見,西藏薩迦寺有收藏。嘉靖、萬歷時期五彩器物比較多見,而且出現了大的罐、瓶類,胎骨變厚。與成化彩瓷迥然不同的是,色彩除釉下藍色外,還有釉上紅、綠、黑、孔雀藍、紫、褐、赭等色和金彩。常見圖案內容有蓮池鴛鴦、鳳穿花、花卉奇石、嬰戲、雲龍、雲鳳、雲鶴、天馬、道教吉祥圖案等。

嘉靖至明末清初,民窯也大量生產五彩瓷器。它們的特點是胎質較粗,釉層較厚,有時有失透現象。常見器型多為碗、盤、瓶、罐,圖案內容比官窯豐富,有神獸、色藻紋、蓮池水族紋、嬰戲、小說故事、花木奇石、人物山水等,回風粗放,生活氣息濃郁。但色彩不如官窯齊全,主要是紅、綠、藍、黃四種顏色,尤以紅、綠色為多,有些器物還沒有釉下青花。日本仿制了不少晚明五彩瓷器,有些在圖案、畫風上很相似。但日本瓷胎釉過細,與明末胎釉,特別是民窯瓷器胎釉顯然有別。

五彩瓷,以其清新明快、富麗典準的特點,備受收藏界的青睞。

  • 上一篇:埃及神話中有哪些神?
  • 下一篇:軼事和有趣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