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大界墓表文言文閱讀

大界墓表文言文閱讀

1. 文言文《範滂》閱讀答案

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厲②清節,為州裏所服。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

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解印綬去。

後詔三府掾屬③舉謠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尚書責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⑥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汙簡劄⑦哉! 以會日⑧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

吏不能詰。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

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道至縣,抱詔書,閉傳舍⑨,伏床而泣。

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

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滂曰:“滂死則禍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 註①汝南征羌:郡縣名。 ②厲:磨練。

③掾屬:下屬的官。 ④謠言:群眾反映官吏好壞的歌謠。

⑤猥:眾多。 ⑥叨穢:貪汙腐敗。

⑦簡劄:指奏章。 ⑧會日:指三公會議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⑨傳舍:驛舍,供外交使節和傳遞 *** 文書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7. 下列句中的“以”與“以會日迫促”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2分) A. 以土礫凸者為丘 B. 以其境過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 範滂年輕時就註重品德修養,受到州郡和鄉裏的欽佩。

冀州因災荒而動蕩,範滂被委任為清詔使。 B. 因為彈劾人數過多,範滂受到尚書的責備與懷疑,但範滂不為所屈,大義凜然地表示如檢舉失實,甘願接受死刑。

C. 範滂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曾主動上書揭發依仗權勢欺壓百姓的刺史、權豪。 D. 建寧二年,皇上下詔緝捕範滂等人。

督郵吳道和縣令郭揖的行為表現了對範滂的無比敬仰。 9.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詣獄 ⑷引與俱亡 10. 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解印綬去。

(2分) ⑵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汙簡劄哉!(2分) 參考答案:更多文章請參考 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 7.(2分)B(因為) 8.(2分)C(並非主動揭發,而是受詔奉命。) 9.(4分)①情緒激昂的樣子 ②原因,緣故 ③到,到……去 ④逃跑(每個1分) 10.(4分)⑴等他到冀州境內後,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汙受賄,聽說範滂來了,都自動辭官而去。

(2分)(臧汙、望風、解印綬)⑵我檢舉的,如果不是貪汙腐敗、奸邪殘暴,深深地禍害百姓的人,(我)難道會因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汙嗎?(3分)(舉、自、奸暴、豈、以、汙)。

2. 文言文連處士墓表翻譯 全文

連處士是應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裏,但是應山的人到現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導他們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親近朋友,恭敬嚴謹守禮謙讓並且溫和仁愛,壹定拿連處士作為榜樣。說:“做人象連公那樣,就足夠了!”那些鰥寡孤獨和遭遇荒年貧困饑餓的人,都說:“自從連公去世以後,我們這些人沒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來活命了,讓我們太遺憾了!”唉!連處士住在應山,沒有發布過什麽政令實施過什麽恩威來親近那裏的百姓,卻能讓人這樣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說的親身去做,無須多言自然能取信於人吧!

連處士,名舜賓,字輔之。他的祖先是閩地人,他的祖父連光裕曾經擔任過應山縣的縣令,後來又擔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從連光裕歸葬應山後,他們就把家安在了應山。處士年輕的時候曾應舉鄉試(《毛詩》是當時的考綱),沒有考中,並且他的父親連正因為有病臥床在家,連處士在他父親身邊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進取。父親去世後,家裏本來有很多錢財,都散發出去來周濟鄉鄰,拿學問來教導他的兩個兒子,說:“這兩個孩子才是我的財產啊!”年成不好,拿出壹萬斛谷去賣,因而市面上谷的價錢最終沒有上漲,連鄰近縣的百姓都依賴他。有壹個盜賊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緊急。盜賊走投無路,只好自己把牛給送了回來。處士為此很慚愧並道歉說: “麻煩妳送牛了。”贈送他很豐厚的禮物送走了他。曾經因為有事到信陽去,在西關遇到了盜賊。身邊的人告訴盜賊說這是連處士,盜賊說:“這人是壹位長者,不可以侵犯。”就離開了。

處士有個弟弟住在雲夢縣,(連處士)前去看望弟弟,(結果)得病死去了,(人們)把他的靈柩送回了應山。應山縣的人到距離縣城幾十裏外的地方去哭著迎接靈柩,很多人爭著擡著棺材回來。經過縣裏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並且罷市三天,說:“應該為連公舉辦喪事。”處士生四個孩子,叫連庶、連庠、連庸、連膺。以學問教導的兩個孩子後來都中了進士,現在連庶擔任壽春縣令,連庠擔任宜城縣令。

連處士在天聖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慶歷二年某月的某壹天安葬在安陸蔽山的南坡。自從他死後到現在二十年了,那些認識連處士的應山縣老年人,還有那些曾經依賴連處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還健在;那些聽說過連處士為人做事的年輕人,離連處士的生活的年代還不算遠。如果再過三四代到了孫子曾孫子輩,關於連處士的傳聞,有時會有遺漏,那就恐怕應山的人不再能夠詳細了解連處士了。於是就在他的墓前樹碑刻文表彰他,來告訴後世的人。慶歷八年閏正月壹日,廬陵歐陽修記述。

3. 牟子才字薦叟文言文閱讀

牟子才,字薦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歲,淳化間盜起,舉家殲焉,惟壹姑未笄,以甕覆之,得免。子才少從其父客陳鹹,鹹張樂大宴,子才閉戶讀書若不聞,見者鹹異之。

學於魏了翁、楊子謨、虞剛簡,又從李方子,方子,朱熹門人也。嘉定十六年舉進士,對策詆丞相史彌遠,調嘉定府洪雅縣尉,監成都府榷茶司賣引所,辟四川提舉茶馬司準備差遣,使者魏泌眾人遇之,子才拂衣竟去,泌以書幣謝,不受。

改辟總領四川財賦所幹辦公事。詔李心傳即成都修《四朝會要》,辟兼檢閱文字。

制置司遣之文州,視王宣軍餉,鄧艾縋兵處也。道遇宣曰:“敵且壓境,宣已退矣,君毋庸往。”

子才不可,遂至州視軍慶而還。甫出境,文州陷。

辟知成都府溫江縣事,未上,連丁內外艱。時成都已破,遂盡室東下。

免喪,心傳方修《中興四朝國史》,請子才自助,擢史館檢閱。入對,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陳備邊三策。

理宗顧問甚悉,將下殿,復召與語。翼日,帝諭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

左丞相李宗勉擬秘書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遷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獨相,亟請外,通判吉州,轉通判衢州。

日食,詔求言,上封事萬言,極陳時政得失,且乞蚤定立太子。入為國子監主簿兼史館校勘,逾年,遷太常博士。

鄭清之再相,子才兩上封事,言今日有徽、欽時十證,又請為濟王立後,以回天怒。校書郎徐霖言諫議大夫鄭寀、臨安府尹趙與TP,不報,出關。

子才言:“陛下行霖言則霖留,不然則不留也。二人之中,寀尤 *** ,請先罷之。”

寀去。至若嵩之謀復相,清之誤引嵩之之黨別之傑***政,皆歷歷為上言之。

作書以孔光、張禹切責清之,清之復書愧謝。謁告還安吉州寓舍,遷秘書郎,屢辭,主管崇道觀。

逾年,遷著作佐郎,又辭。清之卒之明日,詔子才還朝,遷著作郎;左丞相謝方叔、右丞相吳潛交書道上意,趣行益急,乃至。

兼崇政殿說書,子才隨事奏陳,舉朝誦子才奏疏,皆曰:“有德之言也。”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兼權禮部郎官。

時修《四朝史》,乃復兼史館檢討。信州守徐謂禮奉行經界苛急,又以脊杖比校催科,饑民嘯聚為亂。

子才言於上,立罷經界,謫謂禮。浙東、福建九郡同日大水,子才言:“今日納私謁,溺近習,勞土木,庇小人,失人心,五者皆蹈宣和之失。

茍不恐懼修省,臣恐宣和京城之水將至矣。燮理陰陽,大臣之事,宜諭大臣息乖爭以召和氣,除壅蔽以通下情。

今遣使訪問水災,德至渥也,願出內帑振之。”又言:“君子難聚而易散,今聚者將散,其幾有十。”

又言:“謚以勸懲,當出自朝廷,毋待其家自請。” 左司徐霖言諫議大夫葉大有,帝大怒,逐霖,給事中趙汝騰繳之,徙它官。

汝騰即出關,子才上疏留之,大有遂劾汝騰。子才上疏訟汝騰誣及大有之欺,未幾,罷大有言職。

故事,早講講讀官皆在,晚講惟說書壹員,宰相懼子才言己,並晚講於早,自是不得獨對矣。遷軍器少監。

禦史蕭泰來劾高斯得、徐霖,右司李伯玉言泰來所劾不當,上切責伯玉,降兩官,罷。子才言:“陛下更化,召用諸賢,今汝騰、斯得、霖相繼劾去,伯玉又重獲罪,善人盡矣。”

除兼侍立修註官,力辭。行都大火,子才應詔上封事,言甚切直,兼直舍人院。

會泰來亦遷起居郎,恥與泰來同列,七疏力辭,上為出泰來,而子才亦請去不已,曰:“泰來既去,臣豈得獨留。”上不允。

又言:“蜀當以嘉、渝、夔三城為要,欲保夔則巴、蓬之間不可無屯以控扼之,欲保渝則利、閬之間不可無屯以遏截之,欲守嘉則潼、遂之間不可無屯以掎角之,屯必萬人而後可。”升兼侍講。

禦史徐經孫劾府尹厲文翁,不報,出關,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紹興府,又繳其命。

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詞,子才曰:“故事,文書行不過百刻。”即為書行,以為敘復地。

帝曰:“謫詞皆褒語,可更之。”子才不奉詔,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斷,詞不可改。

丞相欲改則自改之。”乃已。

淮東制置使賈似道以海州之捷,子才草獎諭詔,第述軍容之盛,不言其功,且語多戒敕,似道不樂。又言:“全蜀盛時,官軍七八萬人,通忠義為十四萬,今官軍不過五萬而已,宜招新軍三萬,並撫慰田、楊二家,使歲以兵來助。

如此則蜀猶可保,不則不出三年,蜀必亡矣。”湯漢、黃蛻召試學士院,子才發策,蛻譽嵩之,罷蛻正字去。

遷起居郎,言:“外郡以進奉易富貴,左右以土木蠱上心,小人以嘩競朋比陷君子,此天災所以數見也。” 明堂禮成,帝將幸西太乙宮款謝,實欲遊西湖爾,子才力諫止。

皇子冠,面諭作樂章,禮部言:“古者適子壹醮無樂,庶子三醮有樂,用樂非是。”子才言:“嫡庶之分,特以所立之地不同,非適專用醴,庶專用醮也。

樂章乃學士院故事,況面諭臣,不敢不作。”詔從之。

又言:“首蜀尾吳,幾二萬裏。今兩淮惟賈似道、荊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可為寒心。”

謂:“宜於合肥別立淮西制置司、江淮別立荊湖制置司,且於漣、楚、光、黃、均、房、巴、閬、綿、劍要害之郡,或築城、或增戍以守之。”似道聞之,怒曰:“是欲削吾地也。”

正月望,召妓入禁中,子才言:“此皆董宋臣輩壞陛下素履。”權。

4. 高崇文文言文閱讀翻譯

《舊唐書·高崇文傳》原文及翻譯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樸厚寡言,少從平盧軍。貞元中,隨韓全義鎮長武城,治軍有聲。

五年夏,吐蕃三萬寇寧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戰於佛堂原,大破之,死者過半。韓全義入覲,崇文掌行營節度留務,遷兼禦史中丞。

十四年,為長武城使,積粟練兵,軍聲大振。永貞元年冬,劉辟阻兵,朝議討伐,宰臣杜黃裳以為獨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檢校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充左神策行營節度使,兼統左右神策、奉天麟遊諸鎮兵以討辟。時宿將專征者甚眾,人人自謂當選,及詔出大驚。

崇文在長武城,練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長武,卯時宣命,而辰時出師五千,器用無闕者。

軍至興元,軍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斬之以徇。西從閬中入,遂卻劍門之師,解梓潼之圍,賊將邢泚遁歸。

屯軍梓州,因拜崇文為東川節度使。先是,劉辟攻陷東川,擒節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歸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敗軍失守,遂斬之。

城以成都北壹百五十裏有鹿頭山,扼兩川之要,辟築城以守,又連八柵,張掎角之勢以拒王師。是日,破賊二萬於鹿頭城下,大雨如註,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於萬勝堆。堆在鹿頭之東,使驍將高霞寓親鼓,士扳緣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連登,奪其堆,燒其柵,柵中之賊殲焉。

遂據堆下瞰鹿頭城,城中人物可數。凡八大戰皆大捷,賊搖心矣。

八月,阿跌光顏與崇文約,到行營愆壹日。懼誅,乃深入以自贖,故軍於鹿頭西大河之口,以斷賊糧道,賊大駭。

是日,賊綿江柵將李文悅以三千人歸順,尋而鹿頭將仇良輔舉城降者眾二萬。辟之男方叔、子婿蘇強,先監良輔軍,是日械系送京師,降卒投戈面縛者彌十數裏,遂長驅而直指成都。

德陽等縣城皆鎮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師無留行。辟大懼,以親兵及逆黨盧文若賫重寶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賂,且將啟之。崇文遣高霞寓、酈定進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於湧湍之中。西蜀平,乃檻辟送京師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師入成都,介士屯於大逵,軍令嚴肅,珍寶山積,市井不移,無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賊將邢泚以兵二萬為鹿頭之援,既降又貳,斬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門請命,崇文條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檢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管內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雲南安撫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實封三百戶,詔刻石紀功於鹿頭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厭大府案牘諮稟之繁,且以優富之地,無所陳力,乞居塞上以扞邊戍,懇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寧慶三州節度觀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統。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舉而自隨,蜀都壹罄。以不習朝儀,憚於入覲,優詔令便道之鎮。

居三年,大修戎備。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廢朝三日,贈司徒,謚曰威武,配享憲宗廟庭。

譯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於幽州,他淳樸寬厚少話語,年輕時參加過平盧軍。

貞元中,跟隨韓全義安定長武城,治軍很有聲望。貞元五年的夏天,三萬吐蕃軍侵犯寧州,高崇文率領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寧州,與吐蕃軍在佛堂原大戰,大敗了吐蕃軍,使敵方死者超過壹半。

韓全義到朝廷去朝見皇帝,崇文便主管行營節度的政務,而後又被任命兼任禦史中丞。貞元十四年,崇文擔任長武城的使者,囤積糧食勤加練兵,使得軍隊的名聲大大地提高。

永貞元年的冬天,劉辟仗恃著軍隊造反,朝堂討論去討伐他,宰相杜黃裳認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這件事,便能夠辦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給高崇文檢校工部尚書的官職,兼任禦使大夫,又擔任左神策行營節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遊說各鎮的軍隊來討伐劉辟。

當時經驗豐富的專門征討叛軍的將領很多,他們人人都說自己應當被選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來都大大地驚訝了。高崇文在長武城時,訓練了五千士兵,平常便嚴陣以待好像敵人要到了壹般。

等到這時,宦官使臣到了長武,卯時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時就能率五千軍隊出發,兵器用品都不缺少。軍隊到了興元,軍中有損失旅舍食物的行為,高崇文把這些人殺了來巡行示眾。

高崇文率軍走西邊從閬中進入,成功擊退劍門的敵軍,解了對梓潼的包圍,犯上作亂的賊人將領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軍隊駐紮在梓州,朝廷於是授予他官職東川節度使。

在此以前,劉辟攻陷東川,捉住了節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於是李辟讓李康返回請求能夠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過,崇文因為李康使軍隊打了敗仗讓東川失守,於是斬殺了他。成都北面壹百五十裏處有壹座鹿頭山,據守著兩川重要的地方,劉辟修築城墻來防守,又連接了八座營寨,陳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勢來抵禦朝廷的軍隊。

這壹天,高崇文在鹿頭城下打敗了兩萬犯上作亂的賊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壹樣,沒能夠成功進入鹿頭城,於是中止了進攻。第二天,又在堆打敗了千萬的敵軍取得勝利。

堆在鹿頭城的東面,高崇文派遣驍勇的將領高霞寓親自擊鼓,士兵們攀援而上,箭石如雨壹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連續攀登,終於奪下了堆,燒毀了他們的營寨,營寨中。

5. 文言文閱讀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

溫公(司馬光,字君實,著有《資治通鑒》)說:“將軍們所談論的未必是有關謀反的事;他們果真有造反的念頭,張良也不會等到高祖詢問才說。張良只因高祖初即帝位,便以個人的愛憎行賞論罪,造成諸臣不安,所以才忠言勸諫,改變高祖的作風。”

袁了凡說:“張良為雍齒遊說,造成高祖對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後三大功臣遭到誅殺,未嘗不是張良的壹句話所種下的禍根。由前者看張良是忠臣,由後者看張良是禍首。我認為劉邦以平民稱帝建立漢朝,所有的大臣都是當年並肩征戰的夥伴,若人心不安必會謀反,高祖所憂慮的也在此。張良借高祖問話道破高祖心意,所以高祖能輕易接受張良的建議,平息群臣的疑慮,不能不說張良的計謀高明。至於說日後韓信等功臣的被殺,又豈是張良能事先預料的呢?”

  • 上一篇:墨田的職業是什麽?
  • 下一篇:壹個女人重生靠賭石發家的小說。女方家裏很窮,親戚也看不上,類似雲家重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