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天下滕姓出滕州

天下滕姓出滕州

分類: 社會民生

問題描述:

大家又什麽意見啊

解析:

“ 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這是壹句流傳在山東、河北壹帶的民謠,是說這壹帶的人大都自稱是山西移民。其實,如今的魯南人並非全都來自山西,滕州市現有的1200多個自然村中,只有壹半(687個)是由明朝洪武年間移民新建起來的,另壹半還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不僅如此,滕州本地在兩千多年前還最早產生了幾大土著姓氏:滕姓、任姓、薛姓、倪姓、顏姓等,正如《百家姓》中“清河張隴西李”的“郡望”說法,滕州也成為這些姓氏最早的發源地和興盛地……

水有源、樹有根,中華民族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同時也是壹部部落、種族、家族、姓氏不斷延續流傳的歷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民族性格和習慣使我們的姓氏如同我們先天攜帶的生理基因壹樣,成為壹個民族、壹個群落、壹個家族代代相傳的符號標誌和血緣紐帶。“五百年前是壹家”、“同姓即本家”的說法,使中華民族有了先天的向心力、親和力和凝聚力!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研究這些,可以滿足海內外華人日益增強的“尋根”意識和“認祖”心理,客觀上解決壹下“我從哪裏來”的問題。筆者已在壹篇文章中考證過“任”姓的由來(天下“任”姓出自“造車鼻祖”奚仲故裏的山東省滕州市),今再探索壹番“滕”姓的根源由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時代,姓就被定為世襲,由父系傳遞,因此說,中國人的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世界其他地區從姓的產生到普遍使用僅有1000年的歷史,歐洲大陸普遍使用姓才是近400年間的事。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出自氏族的圖騰,最早起源於母系社會。姓和氏當初是分開的,宋代史學家鄭樵在其《通誌》壹書中說:“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夫人稱姓”;《左傳.隱公八年》中載:“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清顧炎武校“謚”為“氏”),因以為族。”這就是說,姓是根據出生的自然血統而來,氏是根據先人所受封的土地而獲得。宋朝劉恕《通鑒補記》註雲:“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可見姓和氏有著不同的起源、功能和作用,與中國古代的“裂土分封”制度相伴生。《荀子.儒效篇》中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壹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說的就是周朝初年“裂土分封”的事實。姓氏的合壹,是在秦滅六國以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姓和氏才統壹起來,正是秦漢之際,才奠定了中國漢族姓氏世代穩定的基礎。

我國當代所使用的姓氏大約有3000個。中國科學院根據國家統計局1982年人口普查抽樣調查資料及1970年《臺灣地區人口之姓氏分布》資料得出研究成果,排出了目前占全國人口99.4%的前500個姓氏的人口數量順序,前200個姓氏就占了目前全國人口的95%以上。除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前十位外,滕姓排在第210位左右,總人口也已百萬計。

滕姓在歷史上以開封、南陽為“郡望”,傳統的《百家姓》即註明“南陽郡”為滕姓郡望。大致是在漢代滕姓宗族以山東北海郡(今青州壹帶)為顯;漢末以後遷到河南南陽、開封、鄧州、西鄂壹帶,以南陽為望族;唐代以來又以浙江東陽(婺州)滕家壹枝獨秀;宋代東陽滕姓因宋末靖康戰亂而入閩遷吳,遂南北散播,東西遷徙,滕姓遍布全國各地……當代則以浙江、廣西、湖南、黑龍江、遼寧等地區分布較為集中。

滕州歷史久遠,7300年前就有東夷部落的北辛先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境內有“北辛文化”遺址),成為中華文明最古老的發祥地之壹。4000年前,正是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國語》中記載了黃帝之子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佶、繯、依,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這十二個姓實際上是黃帝部落的分族,其他的兒子因沒有實力建立起自己的氏族而不能有姓——這是姓為氏的支系的時代。

中國最古老的姓基本上都出自炎、黃二帝之後,黃帝打敗炎帝後率族東來,封其第十子於“滕”,是為4000年前後的黃帝之滕,這是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滕”之由來。黃帝第十子因封於滕地即為“滕氏”,明萬歷版《滕縣誌.卷六.封爵譜》中記載了壹位殷代的“滕伯”:“滕伯名文者,黃帝之後也。賢而有禮,為叔父服齊衰,君子稱之。”這說明早在夏商時代,滕地就建立起了滕氏方國!至於“滕”字,古為“塍”,即田埂,因滕與塍同音,古文中即以“塍”假借為“滕”。《說文解字》中載:“滕,水超湧也。從水,朕聲”,取泉水騰湧之義,由此也說明了滕州自古就是水足田廣、農業發達的膏腴之地。

到了距今3000多年前,這裏又成為商代氏族的搖籃。史載商朝始祖“契”的母親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詩經》中“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滕州亦被稱為“商源”!

到公元前10世紀,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其異母弟、周文王十四子“錯叔繡”於滕建立姬姓滕國,是為西周之滕,這是周代滕國的由來,錯叔繡成為滕國的第壹代國君。清道光版《滕縣誌.卷六.滕世家第壹》對此有詳細記載:

“滕叔繡者,周文王之庶子,而武王異母弟也。武王克商,封同姓之國四十人,兄弟之國十有五人,班宗彜作分器,於是封叔繡於滕,爵為侯。叔繡始居錯,故壹稱錯叔繡。自叔繡以下傳十余世無譜,至魯隱(公)時始見於《春秋》。”

滕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很是有名。《左傳》稱滕國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裏”,故而又稱“滕小國”。別看滕國小,但因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傳後裔,因而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左傳》中記載了壹個“滕薛爭長”的故事:魯隱公十壹年(公元前712年)春天,滕侯及其鄰國的薛侯都到魯國朝聘,兩位國王為上朝的排列順序發生了爭執。薛侯認為他先受封應當居長,滕侯卻以自己是“周之蔔正”,而薛是庶姓為由爭得了長位,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薛國。由此可以看出滕國在當時的影響和地位,這也應了魯南民間流傳的壹句俗語——“蘿蔔不大,長在了背(輩)上”!

滕國自第壹代國君錯叔繡始,在春秋戰國諸侯攻伐爭霸的混戰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歷三十壹世(壹說三十二世),這幾乎成為壹個小國求得長存自保的奇跡!滕國歷代國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子來到滕國,《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中對此多有記載,連孟子來滕國下榻的“上宮”目前還遺址尚存……滕國曾被孟子稱譽為“善國”,至今滕州城的南北主幹道就取名為“善國路”,滕州博物館裏陳列著近年來在滕州發掘出土的大量古滕國文物,如“滕侯鼎”、“滕公鬲”、“滕公簋”、“滕皇編鐘”等等,見證著古滕國的歷史和繁榮!

關於滕國的滅亡,壹說亡於齊,壹說宋,壹說越。《滕縣誌.滕世家》載:“(滕國)後竟為宋所滅,上距孟子時四十余年,周赧王之二十有九年也(公元前286年)。或曰越滅滕,或曰齊滅滕,自叔繡初封傳三十壹世,壹作三十二世。”滕國滅亡後,其王室後裔紛紛外逃,為了不忘國恥,永懷故土,遂以國為姓,改姓為“滕”,從此四處遷移,散居各方。如今,滕州本土反倒少有滕姓了,蓋因戰國末期滕國滅亡後滕國遺民避難外遷的結果。

為了查證這壹史實,筆者於2003年3月到北京國家圖書館查尋資料。《中華姓氏大典》中引證《通誌》介紹滕姓:“滕氏,文王第十四子叔繡後也。”唐代《元和姓纂》中載:“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後。滕失國,子孫以國為氏。”《中國家譜綜合目錄》中收集了七種滕氏家譜的存目,分別是:

(1)江蘇《朱方滕氏五修族譜》,六卷,滕世忠纂,民國八年(1919年)刻本,鎮江博物館藏;

(2)蘇州《吳門滕氏世略抄》,壹卷,滕文昭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寶山滕氏鉛印;

(3)浙江樂清《南陽滕氏宗譜》,清同治三年(1864年)木活字本,浙江臨海博物館藏;

(4)浙江蘭溪遊埠鄉《滕氏五聚堂宗譜》,五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木刻本;

(5)浙江東陽《東陽滕氏宗譜》,二十卷,清滕廷鍾修,清光緒六年(1880年)活字本,有十二冊存美國;

(6)山東《泰安滕氏家譜》,壹冊,民國滕錫齡撰,民國十九年(1930年)抄本,泰安圖書館藏;

(7)湖北新洲滕榨村《滕氏宗譜》,民國滕練成修,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木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古籍珍本室僅藏壹本上文目錄中提到的《吳門滕氏世略抄》,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東吳滕文昭撰,序文中說:

“吾滕氏肇自姬周文王十四子叔繡封於滕,即今山東滕縣也。滕之有國始武王十三年乙卯,終敬王三十六年丁巳,凡六百三十九年。《孟子》七篇中頗著其行,然世次已弗能詳矣。子孫繁衍,以國為氏,秦漢之間氏族未著,源流亦弗甚彰,至後漢順帝時中郎將(滕)撫始以北海人顯,厥後文章功業炳耀史冊者代有其人,雖南北播遷,郡系不壹,而淵源固未嘗稍異也。今天下之滕可考者凡三:

壹曰北海之滕,始於中郎將(滕)撫,以文武才用顯於世。(漢)桓帝時京兆尹(滕)延以長者稱。孫權興,右司馬(滕)耽、(滕)胄兄弟渡江相從,功蓋壹時。自是大司馬(滕)胤、衛將軍(滕)牧踵貴於吳,北海之稱未改也。至晉武當侯(滕)修起於南陽,而北海之聲聞稍替矣。

二曰南陽之滕,始於孫皓。時廣州刺史(滕)修起南陽之西鄂,至晉為南安將軍,封武當侯;(滕)修之孫平南將軍(滕)含,(滕)含之弟交州刺史(滕)子豚,(滕)修之曾孫、龍驤將軍(滕)恬之,桓溫都護(滕)峻,宋秘書監(滕)演俱為西鄂人,故南陽之稱益著,蓋漢季渡而南,散居江左,其在南陽者,北海之流,而實江左之裔也。迄唐開元初國子司業公(滕)令琮以東陽著聞於世,江南漸顯,而江北難稽矣。

三曰東陽之滕,始於司業公(滕)令琮,起婺州之東陽,累葉同居,六傳後分三支,遞相遷徒,南至南海,北抵青齊,西極巴蜀,東流吳會,雖派系不壹,而皆導源於東陽。吾吳郡滕數典言祖,蓋亦始自東陽,以司業公為鼻祖,世系具載,譜牒歷歷可稽……”

這篇序文詳細論述了滕姓的起源由來、世系變遷及歷代分支,印證了滕姓家族與古滕國即今山東省滕州市的淵源關系。

為了進壹步查實滕姓的起源變遷,筆者又於2002年5月到上海圖書館查尋有關滕姓史料,《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收錄了目前上圖館藏的八種滕姓家譜,分別是:

(1)《滕氏六修宗譜》(福建建甌),民國21年(1932年)滕金泉等纂修,木活字本8冊;

(2)《滕氏宗譜》(江蘇無錫),清光緒七年(1881年)滕廷鍾等纂修,木活字本12冊;

(3)《南陽郡滕氏宗譜》(浙江湯溪),清同治十壹年(1872年)滕貴平等纂修,種德堂木活字本7冊;

(4)《南陽滕氏宗譜》(浙江湯溪),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滕春逵等纂修,種德堂木活字本9冊;

(5)《南陽滕氏宗譜》(浙江湯溪),民國十八年(1929年)種德堂木活字本2冊;

(6)《大塘滕氏宗譜》(浙江蘭溪),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滕玉珊纂修,錫類堂木活字本7冊;

(7)《讓長滕氏宗譜》,清朝崇本堂木活字本(已殘);

(8)《滕氏宗譜》,清朝秉德堂木活字本(已殘)。

上海圖書館館藏的8種滕氏家譜,因後兩部已殘未能查閱,三部“南陽滕氏宗譜”中選閱年代最早、存卷較為完整的清同治版,***查閱翻看了(1)、(2)、(3)、(6)四種。這些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滕姓家譜,雖各以某壹朝代、某壹地域的滕姓分支尊長為始遷祖,以下以“壹世”、“二世”、“三世”代代綿延嫡傳,然所有的滕氏家譜無不開宗明義,敘述“滕”姓由來“以國為姓”,起源於山東滕州的古“滕國”,公推滕國第壹代國君“叔繡”為最初始祖!

所查四種家譜中,第(1)福建建甌本載其始遷祖是“平章公(滕緝齊)”,南宋德佑年間(1275年)入閩,自稱“郡系南陽,本鄧州內鄉縣”;“上祖隨駕南渡,蔔居建寧府甌邑禾供裏,子孫繁衍,遂分東、西房……”敘述滕姓由來時載“滕國厥後三十壹世,周赧王二十九年失國,子孫避地,遂以滕為姓”!該譜為明朝正德年間滕介石壹修,萬歷年間二修、三修,記載的主要是進入福建的滕姓分支。

另據浙江金華滕氏族人滕榮康提供的線索,稱“晚唐福建莆田人滕玄齡因子滕昭為浙江樂清縣丞,迎養在任,時世亂途梗,遂居樂清,是為浙南滕姓始祖。滕昭,生唐太和4年(公元830年),卒乾化2年(公元902年);第11世滕大沛,宋淳熙進士,授秘書郎,官至尚書右仆射;第12世滕處英,遷至永嘉,發成大族,浙南有滕姓聯誼會;第34世滕繼美(本人高祖父)兄弟,遷至蘭溪,已繁衍至幾百人……”由此可以看出滕氏宗族歷代遷徙的變遷。

第(2)江蘇無錫的東陽宗譜較為詳細完備和全面,以宋代滕甫(字元法,謚“少師章敏公”)為始遷祖,因滕甫任蘇州刺史而由東陽遷居蘇州,後到無錫:“始遷祖(滕)甫,宋季自東陽遷居蘇州,三傳至(滕)處厚,徙居晉陵,又三傳至(滕)武功,贅於無錫縣延祥鄉趙莊”。亦稱宗自南陽,上溯七世至唐代的滕餉,任婺州時始居東陽,再上溯四代至滕令琮。

該譜收錄了滕姓三十五世孫滕岱受父差遣,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670年)從無錫搭糧船經運河前來山東滕縣(今滕州)謁祖時寫的壹篇自序,雲“憑吊唏噓,淒然泣數行下”,成為滕姓子孫前來滕州尋根認祖的直接證據!

該譜還收錄了歷代文人高官為滕姓家譜所寫的序文及與滕姓名人的詩文書信,如唐代白居易為滕餉所寫的《贈滕庶子致仕居鄉》詩,中有“身著錦衣兒衣繡,東陽門外數滕家”壹句;另有劉禹錫、孟浩然、岑參等詩文;宋代則有楊萬裏、文天祥等為滕氏家譜寫的序文及範仲淹與滕宗諒(字子京)、蘇軾與滕甫(字元法)的信劄;明代有內閣首輔申時行所撰《滕氏族譜序》等,看出滕氏家族的千年興旺!

第(3)浙江湯溪的《南陽郡滕氏宗譜》以唐代的滕餉為始遷祖,因被賜第浙江東陽白沙溪而得名,後東陽更名為金華,亦稱婺州,白沙亦析屬湯溪。該家譜雖用“南陽”之名,只是指原來的“郡望”,實際已是浙江之譜了。蓋因漢末滕姓族人已由河南南陽、西鄂過江遷至江左壹帶,家譜堂號仍沿用舊名,乃是為了紀念祖先曾居之地,也是中國家譜標明“郡望”、記住“源頭”的傳統和習慣。

該譜附有滕姓初祖“叔繡公”的畫像,附《記》曰:

“夫滕,非吾故姓也,原本姬姓,周武王有天下,封文王第十四子叔繡於滕,後世即以國為姓,故滕氏之來自此公始。”

第(6)浙江蘭溪的《大塘滕氏宗譜》以宋朝尚書左丞“正獻公”父子為始遷祖,上溯到晉朝南陽的滕恬之為始祖,載“正獻公於宋建炎三年(1129年)為寇所迫,偕子宣義公奉宋康王(宋高宗趙構)南渡,居蘭溪,是為赤塘始祖”;“始祖正獻公父子,北宋末年隨駕南渡,蔔居蘭溪之赤塘,十世孫(滕)國手徙居大塘”,這是蘭溪滕姓的由來。曾代表宋朝出使金國的滕茂實就是這壹支的傳人。

對照以上幾種滕姓家譜大宗世系,可印證前文《吳門滕氏世略抄》中所敘東陽之滕的世系沿革,該文中提到“東陽之滕始於司業公(滕)令琮,六傳後分三支”,江蘇無錫譜和浙江東陽譜的前幾輩大致重合,為:滕令琮——→滕翼——→滕伉——→滕蓋——→滕餉,滕餉生三子,分別是長子滕遂、次子滕邁、三子滕邈。老大滕遂後人滕綬壹支復遷至浙江東陽;老二滕邁後人滕繳六傳到滕甫,後遷至江蘇無錫,成為無錫始遷祖;老三滕邈壹支六傳到滕宗諒(滕子京)……

自此可以使江南的浙江、江蘇、福建等幾地的滕姓家譜大宗世系基本統壹吻合起來,時間跨度由唐、宋壹直到延續到明、清和當今,由此更可以理出滕氏宗族兩千多年來遷徙變遷的大致線索和軌跡:西周時滕姓初祖叔繡受封立國;春秋戰國時滕氏宗族因國、因地而得姓興盛壹時;滕滅國後初遷到山東東部的北海,興盛於漢代;漢末戰亂二遷到河南南陽壹帶,興盛於兩晉南北朝;唐初三遷到浙江東陽,興盛於唐代;宋代滕甫又四遷到江蘇蘇州、無錫壹帶,興盛於宋代;宋末元兵南侵滕氏宗族又逃難入閩入湘入鄂入桂……遂南北遷徙,散居各地……從目前所能查到的全國各地的滕姓家譜看,滕氏宗族不管如何分散,但在漫長的歷史中其宗族譜系的大致脈絡和淵源流變卻基本明晰有序,正如蘭溪《大塘滕氏宗譜》所說:“滕氏宗派無壹非滕侯遺裔……迄今無二滕”!

《中國家譜綜合目錄》中提到湖北新洲鳳凰鄉滕榨村《滕氏宗譜》,因北京國家圖書館並未收藏,筆者又於2002年5月專程趕往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鄉(現為李集鎮)滕榨村尋訪。幸運的是,在滕榨村滕氏傳人滕良斌家裏找到了新老兩套《滕氏宗譜》,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忠直堂老本錄道光乙酉年(1825年)《滕氏鼎伯公分支譜原序》中說:

“滕之得姓受氏也遠矣。始發源於姬,後以國為氏,歷朝以來,系派多出南陽……我滕氏肇始以來,遙遙世胄,淵源上自周……寄諸楚北,溯其源則由叔繡公受封侯爵,數百年分茅胙土,代有賢君,其後以國為氏,簪纓縉笏者悉難仆數……”

——該譜以明朝進士、永樂年間任湖北黃州宰的滕碧宵為壹世祖,延續至今歷經600多年已傳二十六世。家譜中詳細列出了自滕碧宵以下26代的延續傳承和輩分用字,為:“碧谷月大侖、天開運熙隆、尚雲希鼎天、國正大光明、有賢良相家、本裕慶榮華、祚興全忠義、書田後遠遐。”目前湖北滕碧宵壹支已傳至第26代“本”字輩……

山東電視臺著名編導滕永平曾提供壹些線索,提到膠東(古為“北海郡”,今山東青州、萊州壹帶)滕姓較多,目前萊州市就有個“滕家鄉”,還提到“騰”姓、“滕叔”、“滕繡”其實也是“滕”姓,都是當年滕國遺民滅國後為逃避追殺而改字。他還在給滕州的壹封信中這樣寫到:“滕國是滕氏後裔的祖國,幾千年來,滕氏子孫壹直在尋找祖國,最後也沒能落葉歸根!”

說到滕姓的名人,除《吳門滕氏世略抄》及其他幾種滕氏家譜提到的外,見於正史並能相互印證的有:《孟子》中有滕更;《漢書》中提到九江郡尉滕撫;《三國誌》中有滕胄、滕胤;《晉書》中有滕牧、滕修;《南史》中有滕曇恭;唐末五代時有著名花鳥畫家滕昌佑;《宋史》中有滕甫、滕宗諒。這個滕宗諒即是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中提到的那個“謫守巴陵郡”的“滕子京”,與範仲淹是同科進士,千古名文《嶽陽樓記》就是範仲淹應滕子京之約而寫出的!南宋末年有“三滕”,即滕茂實、滕祺、滕承陶,出使金國被擄而堅貞不屈,成為當時的“民族英雄”……現當代則有祖籍湖南麻陽的革命先驅滕代遠, ***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國家教委原主任滕藤,著名電影導演滕文驥,音樂家滕矢初等等……

至今,滕州市姜屯鎮境內尚有滕國故城遺址和古滕國貴族墓地,在今滕州市城區西南七公裏處,南瀕荊河,北望龍山,酈道元《水經註》記此古城“城周二十裏,內有子城”,如今尚存內、外城墻殘跡,內城(子城)城墻略呈方形,周長2公裏許,高出地面3米多,圍護著如今的滕城村。內城東北隅尚存文公古臺,“古滕八景”之壹,相傳是滕國宮殿遺基。臺前兩株古槐蒼勁參天,至今仍生機盎然。

1991年滕州市重修了文公臺,新建滕文公樓,增設了碑林,中國書協原副主席、滕州籍著名書畫家王學仲教授題寫了“為善興滕”的匾額。文公臺不僅是古滕國僅存的地面建築,而且還是滕氏家族留在故國的唯壹紀念和標誌,某種程度上說還是天下滕姓的宗祠和祖居!正是在這裏,滕姓族人的最初祖先落地生根,立國傳位,創造出了輝煌的古滕文明!滕國故城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成為滕州市的旅遊景點,文公樓內布有“滕國史跡展”及滕文公會見孟子蠟像展等。

文公臺側門有幅對聯: “古跡近荊流,曾向高臺懷世子。

遺封源叔繡,莫將飛閣誤滕王。”

上聯中的“世子”即滕文公,是後世的滕州人懷念滕文公的德政;下聯中的“莫將飛閣誤滕王”之說,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於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受封來到山東滕縣(今滕州)任“滕王”之事。唐代“滕王”李元嬰後被貶到江西南昌,修建了那座著名的滕王閣,王勃壹篇《滕王閣序》更使之名傳千古,“滕王”之名也被李元嬰帶到了江西南昌,後又帶到四川閬中……但此“滕王”已非彼“滕王”,雖都源自滕州,卻已相隔了千年!該句意在點出唐代的李姓“滕王”與古滕國的歷代“滕王”的區別,不致混淆。

1997年,滕州電視臺攝制了電視紀錄片《滕州故事》,介紹了古滕國的過去和現在。片子在中央電視臺海外頻道播出後,引來壹位美國電視編導詹妮弗?凱斯通的關註,她說:

“另壹段很精彩的節目中講的是山東省滕州。我覺得片子的制作者很好地將關於古代滕國的知識和今天蓬勃發展的滕州介紹融合在了壹起。陶器碎片和古城墻被有效的加以利用,拉近了古滕國人和今日滕州居民間的距離……使我獲得了充分的有關滕州的歷史、變遷和這個城市產業的知識。”

——摘自《第四屆國務院“金橋獎”(影視)頒獎暨研討會材料匯編》

明代南京刑部尚書王士貞寫有《過滕城》壹詩:

“齊楚今何在?滕猶舊國名。

浮雲雙戰地,落日壹空城……”

如今,文公臺前兩棵古槐依然根深葉茂,見證著古滕國及滕氏家族的千年興衰……

滕姓根源在何處?文公臺前古槐樹!散居各地的滕姓宗族,滕州境內的滕國故城裏有著妳們的根!

古滕國第壹代國君、滕姓最初始祖叔繡像

  • 上一篇:哪有代表五行的五個龍紋圖案呀?
  • 下一篇:孫中山去世後,開始用水晶棺材,最後改成了銅棺材。四年後他才被埋葬。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