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英、德資本集團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津鎮鐵路(天津至鎮江)。清 *** 屈服於壓力,於1899年5月簽訂了借款草約,1908年簽訂了借款合同,並將津鎮鐵路更名為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全長 1009公裏,與京廣鐵路聯袂成為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其北段自京奉鐵路(北京至沈陽)天津總站(今北站)以南兩路接軌處起,至山東韓莊,長626公裏;其南段自韓莊至浦口,長383公裏。兩段分別於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開工,1911年9月接軌。1913年全線通車。
當時,津浦鐵路北段從設計線路的半截腰開始施工,即從今靜海良王莊向天津市內方向修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條鐵路天津起點的具體地址始終不能確定。於是,壹條不知具體起點方位的鐵路線,就在匆忙之中開工建造了。
後來,督辦鐵路大臣呂海寰派出調查員,經實地考察後,報送極有價值的壹份材料,稱:“(天津)河北趙家場後有空地二頃有余,地勢平坦,既無廬舍,又無墳墓,堪為建設總站之用。”於是,呂海寰拍板:津浦鐵路起點的始發站,就確定在河北趙家場進行建造。
所謂“河北趙家場”,實指今紅橋區北營門至南運河壹帶,由於當時南運河還未裁彎改直,而趙家場坐落在南運河北岸,舊稱“河北趙家場”,距今之天津西站約500米。於是,津浦鐵路北段的鋪軌施工方向遂向趙家場方向傾斜。後來,趙家場車站的標誌——壹座雍容巍峨的德式小洋樓高矗在周邊斜陽草樹、尋常巷陌的環境之中,宛如鶴立雞群,成為壹道綺麗的風景線。直至近百年後的今日,仍熠熠生輝,風采依然。
1910年12月14日,天津西站落成啟用。形成天津東、北、西三大站鼎足而立的格局。天津東站(1892建成)地處俄租界,毗鄰意租界,且與法租界隔海河相望。天津北站(1904建成)地處袁世凱精心打造的“北洋新區”,呈現出洋務運動興旺之情態。而環繞西站的,卻是草根階層原生態的生活氛圍。
1906年後,由比利時財團投資興建的天津有軌電車,紅牌、藍牌分別從北大關過東浮橋(今金湯橋)、萬國橋(今解放橋)直通東站。後增設的紫牌電車從金鋼橋通往北站。唯獨西站不通電車,趕火車的乘客乘有軌電車在西北角站下車後,再改乘三輪車或步行前往。
西站以東河北大街三條石壹帶,工廠作坊雲集,是天津工業發源地;西站以北旱橋、大紅橋壹帶,是天津通往冀中的內河碼頭;西站南部的西北角大夥巷壹帶,是天津老城以北下層市民生活的核心聚落。環繞西站地區這種生態狀況,幾乎百年不變,延續至今。
西站附近的河北大街、估衣街、針市街等處,在百年前曾是天津商業中心。而1900年庚子之亂(義和團事件、八國聯軍入侵)發生後,天津商業中心逐漸南移至日租界的旭街(今之百貨大樓附近的和平路與多倫道交匯處壹帶)和法租界的梨棧(今之勸業場附近的和平路與濱江道交匯處壹帶)。
庚子亂後,地處今紅橋區河北大街、估衣街、針市街壹帶原先繁華的商業鬧市,門可羅雀,形同死水。這種衰敗頹勢,不但令坐鎮天津的直隸總督撓頭,就連當地老住戶也對恢復往日繁華不抱希望。但津浦路的修建卻客觀上為這塊熱土的中興帶來壹線希望:如將趙家場後的空地開發利用,建成壹座新的大型火車站,舊時的繁華將有望逐漸恢復。事實證明:西站建成後,的確使式微沈寂的周邊地區逐漸恢復了生機。鐵路作為外來的強勢文化之壹,在繁榮交通的同時,使人的社會關系與思想觀念向現代化提升,客觀上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
這次西站的改造重建,新建起的壹條“地下直徑線”,將把西站與天津站連接起來,實質上形成壹座強強聯手的巨型車站。天津原有的不同城市區域氣質各異的生態將得以改變。同時,這種連接,將使西站周邊地區在經濟文化與城市風貌上全面升級,必將煥發新的青春。
2月4日,京滬高速鐵路天津西站正式動工建設,西站經歷了百年滄桑後迎來了壹次全新的變化。京津城際、京滬、津保、津秦四條高速鐵路將在新西站交會,鐵路、公交、地鐵、出租、長途客運將實現“零換乘”,地下直徑線將天津西站與天津站緊密相連,形成包括客運專線、快速鐵路、城市軌道和道路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新建天津西站鐵路客運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節點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天津市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按照建設方案,新西站占地面積約68萬平方米,站房主體結構為地上二層、地下三層,建築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車場總規模為24臺24線。
2.天津火車站有著怎樣的歷史1877年,為了供應北洋海軍、輪船招商局、天津機械局(兵工廠)需用的煤炭,李鴻章下令,成立開平煤礦公司,首次用機械在唐山開掘了第壹個豎井。
為了把煤運到最近的海口,公司請求修建壹條唐山到北塘的鐵路,然而遭到清 *** 的反對。開平煤礦公司只好申請把鐵路線縮短,僅修唐山到胥各莊(今豐南)壹段。
從胥各莊到閻莊(今寧河附近)則開掘運河,連接已有的薊運河,通至北塘海口。這個可笑又無奈的請求總算勉強被通過。
1880年10月正式開工,全長9.67公裏,1881年11月8日通車,命名“唐胥鐵路”。1887年唐胥鐵路延修至蘆臺,1888年展築至天津,全長130公裏,命名為“津唐鐵路”。
據史料記載:津唐鐵路,正線為單線運行,鋼軌采用每米24公斤輕軌(站線為18公斤),其軌距采用了世界“標準軌距”即兩軌間的距離為1.435米。天津火車站初建時站線為兩股(後擴建為九股,俗稱“下九股”)、“月臺”(月臺)壹處、簡陋公事房數間。
4年後,於1892年5月,將該站西移“半裏許”(約500余米)在季家樓、火神廟兩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建成了壹定規模的車站。移址後的車站,因地處海河東岸“老龍頭”地區(即原“馬家口”至“老龍頭渡口”今廣場橋至解放橋下遊壹帶)故俗稱“老龍頭”火車站;進入上世紀初,因“庚子兵變”車站被毀,翌年(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車站,命名為“天津紫站”,並在車站廣場中央構築“老龍頭”紀念碑壹座(後拆除)。
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為“天津東站”。為組織國際聯運業務,在第壹月臺裝設了上下行***用,進、出站信號機,並於1930年10月10日在第壹月臺(國際月臺)成功地開出了第壹列國際列車。
進入三四十年代,因“戰火”等因素,車站沒有較大的發展。 至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擴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車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39年來客運量急劇增長,日均辦理旅客人數達65000人次,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倍。
1987年,經市 *** 和鐵道部決定,並經國務院批準,天津鐵路樞紐改造工程被列為國家“七五”計畫重點工程。 於1987年4月15日開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 *** 同誌親自題寫了站名天津站,自此,天津東站更名為天津站。
作為樞紐改造“兩點(天津站、南倉),兩線(南曹聯絡線、北環復?)”之壹的天津站,同時啟用。
3.天津西站主站 樓的歷史背景天津西站始建於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開始運營。其哥特式標誌建築已成為天津市重點保護文物,歷經風雨變遷,依然保持著獨具特色的魅力,已經成為紅橋區的壹大景觀。
為推進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加快天津西站改造擴建進度,紅橋區將於近日啟動益康裏地區拆遷工作,已完成房屋面積核量和需求資金測算,正在加緊制定合理可行的拆遷安置方案。至此,西站改造擴建工程已拉開序幕。
京滬高速鐵路正線全長約1318公裏,天津市境內總長128公裏,西站作為京滬高速鐵路天津市唯壹站場,此次改建占地面積頗大。據初步調查統計,西站地區總拆遷量達23萬平方米,涉及4100戶,11300多人口。其中,新建西站站場和鐵路線征地拆遷需占用紅橋區土地592.7畝,拆遷房屋面積155907.76平方米。為做好拆遷安置工作,加快西站改造擴建,紅橋區專門成立了拆遷指揮部,並及時與市交委、市鐵 *** 司、京滬高鐵項目西站建設指揮部深入溝通,力爭盡快實施拆遷改造工程。
4.天津西站的介紹天津西站,始建於1909年8月,位於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隸屬北京鐵路局管轄,現為壹等站。天津西站將京滬線、南倉聯絡線、天津西線、津霸客專線、京津聯絡線、津秦高速線交匯於此,是京滬高速鐵路上的五大始發車站之壹。天津西站在1910年12月14日啟用,站房由德國建築師設計,為磚紅色的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築。目前,天津西站老站房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的歷史風貌建築,也是這壹地區的地標性建築。天津西站自2009年起開始進行了擴建工程,建成現代化的新站房及前後廣場等配套工程。新天津西站已於2011年6月30日,與京滬高速鐵路同步投入使用。2015年9月1日起,天津西站實行全新旅客列車運行圖,天津西站將開行列車107列,較原圖增加4列。隨著2015年12月底津保高鐵的開通,天津西站將再增加圖定列車20對以上,充分緩解天津站的客運壓力,成為天津開往華東、華中、華南地區的高鐵始發站。
5.天津站的車站歷史天津站始建於1886年,1888年10月通車運營。
1892年在車站西約500米處另設客運站,當時稱老龍頭車站。1900年,車站毀於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戰火之中。
戰後重建了車站。1949年改為天津站。
天津站於1988年重建,是將舊稱老龍頭車站拆掉以後改建、擴建而成的。2007年1月15日開始再度進行改擴建,於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天津站是地處京山線、津浦線和京九線(聯絡線)三大幹線天津樞紐上的重要客運車站,也是天津市僅次於天津西站的第二大鐵路客運車站。 1877年,為了供應北洋海軍、輪船招商局、天津機械局(兵工廠)需用的煤炭,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下令,成立開平煤礦公司。
為了把煤運到最近的海口,煤礦公司請求修建壹條唐山到北塘的鐵路,然而遭到清 *** 的反對。開平煤礦公司只好申請把鐵路線縮短,僅修唐山到胥各莊(今豐南)壹段。
從胥各莊到閻莊(今寧河附近)則開掘運河,連接已有的薊運河,通至北塘海口。這個可笑又無奈的請求總算勉強被通過。
1880年10月中國第壹條鐵路——唐山礦井到胥各莊的鐵路正式開工,全長9.67公裏,1881年11月8日通車,命名“唐胥鐵路”。1887年(光緒十三年)唐胥鐵路延修至蘆臺,到1888年經漢沽、塘沽修到了天津,全長130公裏,命名為“津唐鐵路”。
據史料記載:津唐鐵路正線為單線運行,鋼軌采用每米24公斤輕軌(站線為18公斤),其軌距采用了世界“標準軌距”即兩軌間的距離為1.435米。天津火車站初建時站線為兩股(後擴建為九股,俗稱“下九股”)、“月臺”(站臺)壹處、簡陋公事房數間。
1888年(光緒十四年八月)天津火車站先建在海河東岸的旺道莊。車站運營之初的運轉、貨運和客運等部分同設於老龍頭貨場內。
1892年(光緒十八年)在旺道莊西側“半裏許”(該站西約500余米),在季家樓、火神廟兩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又興建了新設客運站,包括花車房、機車房、候車房、公事房、站臺等建築。這就是俗稱的“老龍頭車站”。
移址後的車站,因地處海河東岸“老龍頭”地區(即原“馬家口”至“老龍頭渡口”今廣場橋至解放橋下遊壹帶)故俗稱“老龍頭”火車站;奠定了天津作為重要鐵路樞紐的地位。後來成了京山與津浦兩大鐵路幹線的交匯點。
1900年“庚子兵變”(光緒二十六年)車站被毀,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車站,命名為“天津紫站”,並在車站廣場中央構築“老龍頭”紀念碑壹座(後拆除)。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為“天津東站”。
為組織國際聯運業務,在第壹站臺裝設了上下行***用,進、出站信號機,並於1930年10月10日在第壹站臺(國際站臺)成功地開出了第壹列國際列車。在“老龍頭”車站曾見證過兩次中國人民反擊外國侵軍的場面。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時,在車站第壹月臺上,義和團阻擊了英國海軍中將百摩爾率領的4列北上軍車。在反擊沙俄軍占領老龍頭車站的戰鬥中,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曹福田各率軍團,還有“紅燈照”和清軍董福祥部隊壹起,猛攻沙俄侵略軍。
坐落在三岔河口的水師營炮臺也炮擊老龍頭車站敵軍,打得侵略者在站房上“皆掛白旗”。老龍頭車站也成廢墟,後來才重建。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天津站又成為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軍交鋒的戰場。寧殿武指揮的保安壹中隊全殲了駐守車站的日軍壹小隊。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因戰火等因素,天津車站沒有較大的發展。民國時期曾被作為特等站。
1988年10月1日,新建的天津站竣工啟用了。高大的主站樓房和矗立在在樓頂高66米的圓柱形鐘樓,雄偉挺拔,面臨海河。
左側有天津郵政大樓,右側是銷售百貨精品的龍門大廈。主站房廣場前是海河及橫跨海河的解放橋,以及對岸的高樓大廈。
天津站在昔日老龍頭車站基礎上,再次改建、擴建,總建築面積達62674平方米,客運車場有6個旅客站臺,接發客車數量由原來的46對增加到95對。候車能力增加到1萬人。
站房和橋梁工程結構堅固,工程總體布局得當。采用高架候車,上進下出,南北兩面開口的設計方案,流程合理,便於旅客疏散。
立面設計簡樸、明快,外表美觀,富有民族特色。進站口是圓形大廳,廳的穹窿頂部繪畫著精美的精衛填海油畫。
站內設施先進,配套齊全,有現代化的電視問詢、計算機售票、檢票、電子顯示牌等八大電子服務系統。是最好的現代化火車站之壹。
6.天津西站主樓(老候車樓)是什麽風格的建築天津西站位於紅橋區西站前街,始建於1909年8月,1910 年12月14日投入運營,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與中國第壹條南北 大動脈津浦鐵路北段工程同期建設,是繼天津東站、北站之後 的天津第三大火車站。
天津西站主樓(老候車樓)設計圖紙來自德國,是全國鐵 路樞紐站中修建最早、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哥特式建築。 該建築為磚木混合結構、帶半地下室的三層建築,坐北朝南, 建築面積2058平方米,東西長37。
24米,南北寬31。42米,高 約25米。
正立面中部前突,呈“凸”字形。入口門廊立面間有 4根圓形立柱,具有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兩側階梯走道、瓶式護欄,均為青石構築。
樓體為木結構建築,但墻面卻是清 水磚墻,窗套、立柱、花飾及人口臺階均為石材。墻體以紅磚 砌築,長方形窗,窗套上口有人字形或連弧線腳花飾。
多坡房 頂,牛舌形瓦,中部築方形二層塔樓,設老虎窗。樓內有候車 大廳和各種輔助房間,設施完備,寬敞明亮,裝修豪華典雅, 具有德國中古時代的別墅風貌。
西站主樓作為天津市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歷經百年滄桑,依然獨具魅力。 2009年為配合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和天津西站改擴建工程, 西站主樓向東南方向整體水平遷移了 米,其中向南135米,再向東40米,同時整體擡升了 2。
5米。2011年6月,隨著西站 改擴建工程的完成,該樓將建成鐵路博物館,收集並收藏我國 百年鐵路發展的相關實物、照片等珍貴歷史資料。
7.天津南市食品街的歷史天津食品街建成於l984年
高約數丈的灰色圍墻,把食品街圍成壹個正正方方的四方形,城內十字交叉的兩條大街,把食品街均分為四個分區,沿街設有上下三層店鋪。第二層由環繞全街的平臺式回廊相貫通,形成壹個立體、開放、方便的服務區。底層多是經營各色地方風味的小吃,五湖四海的絕技都在此占地擺攤,競相獻藝。地道的風味茶場,隨著電視連續劇《龍嘴大茶壺》的播出,名噪四海,吸引了不少遊客。看著祖傳幾代的馬記茶場師傅沖水時獨特而優美的姿勢,細品著熱氣騰騰的茶湯,真是壹種地方文化的享受。來自魯迅家鄉的鹹亨酒店,店堂布置講究、文雅,懸掛的“太白遺風”匾額,配有“紹興美酒名揚四海,古越烹調香飄九州”的對聯,飄溢著濃厚的紹興鄉土氣息,使妳仿佛已聞到醇厚的酒香,嘗到魚嫩肉鮮的佳肴。上層則是壹家家風味正宗、名聲遐邇的飯莊。“得月樓”是蘇州風味的飯莊,正宗的名菜“松鼠黃魚”、“得月雞”……其烹飪手藝的高超,味道的醇正,真可與蘇州觀前街的名廚高手相媲美。隔壁的“華林酒家”,是山東風味的酒樓,不但菜做得好,服務也極為熱情。天津食品的“三絕”—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大麻花,始終是本地和外地遊客競買的熱門貨,往往要排起長長的隊伍。此外,天津崩豆張、果仁張的食品也很有特色,他們炸、崩、烤的各種幹果仁、豆類,不僅香口,而且還可以治病,具有降血壓、降膽固醇等多種功能。
街中店鋪的門前,大都懸掛碩大的金字招牌,多出自名家之手。象“芝蘭齋糕幹店”,出自愛新覺羅·溥佐之手;“津湘飯莊”,是朱學範大筆揮就……高懸的字畫,使整個店鋪棚頂生色,滿堂生輝。這壹切都把飲食與文化緊緊相連,使食品街也變成了壹條文化街。
入夜,晚風習習,二層迥廊上百盞路燈齊明,大小酒樓、飯莊的燈光招牌齊放異彩。輕柔的音樂,迷人的夜景,使妳恍恍惚惚進入了仙境壹般。
天津南市食品街為市 *** 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之壹,始建於壹九八四年,百日建成,於壹九八五年初開業。天津食品街坐落於市中心繁華的南市商業區,東鄰和平路商業街,西靠南市旅館街和服裝街,北面與古文化街和鼓樓隔街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天津食品街集餐飲、購物、旅遊、娛樂為壹體,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餐飲集中地,壹九 *** 被天津市 *** 命名為津門十景之壹。漫步食品街,幾十家餐館、酒樓、小吃店、食品店鱗次櫛比,佳肴美食薈萃壹堂。上百種天津地方小吃和國內風味小吃比比皆是,各種名特優新食品店應有盡有。天津食品街以其獨特的建築風貌,精美的風味食品,良好的服務給來訪的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津食品街位於天津和平區南市商圈中心地帶,距鐵路天津東站兩公裏,天津西站2.2公裏,距天津機場17公裏。它位於天津市區內環線內側,其周邊福安大街、南門外大街、榮業大街、南馬路,都是城市主幹道,東端與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入口相接。未來天津將規劃七條地鐵線,西馬路1號線(在建)、南馬路2號線、東馬路4號線,呈半合圍狀態,將食品街等觀光旅遊區圍合壹體,形成眾心捧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