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疾病很常見,很難治愈,而且具有傳染性。是焦慮!
我們為所有未滿足的、未知的和未實現的事物焦慮。
網絡上每隔三五周就會出現大量的爆屏內容,但如果妳分類的話,妳會發現其中超過壹半的內容都深深地刻上了年輕人的焦慮。
而如果妳深入觀察,妳會發現,每隔幾個月、半年或壹年,同類型的內容就會再次爆發,永不停息。
焦慮有很多種。對於職場人來說,知識焦慮是最常見的壹種。
這個我有發言權,因為我很典型。
我之前訂閱了《經理人》雜誌,它的介紹是這樣的:“經理人提供世界領先的商業理念,新理論,新知識,對商業實踐有效的新思想”。
說實話,這只是壹個訂閱。後來我實際上根本沒看過這本雜誌。但是我當初為什麽會選擇點餐呢?
因為焦慮!
再比如,上次看微信收藏,發現收藏了無數篇,70%都沒有收藏意義,因為根本沒看。而且很大壹部分甚至在我讀完之前就已經收集好了。
但是我為什麽要收藏呢?
還是因為焦慮!
這種收藏行為會暫時緩解我的焦慮。當我收集的時候,我的大腦給我這樣壹個信息:
看,我很努力,學到了很好的知識。我今天表現不錯(其實我根本沒看)。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因為焦慮!每個人都有!
即使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也會說:“有時候我半夜醒來。這個時代發展太快,未知太多。”
戒驕戒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焦慮幾乎成了每個人的超級痛點,而且很難根治!
難怪創造了《奇緣說》神奇網綜的徐也說:
好的內容沒有秘密,
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焦慮而生的。
真的很徹底。那就換個角度想想。我們寫內容和文章的關鍵是什麽?
應該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現在這個信息井噴的時代,焦慮已經成為壹個不可忽視的巨大問題。誰能解決,誰就能贏得用戶的青睞!
比如新媒體會做什麽?需要什麽樣的內容?
每個人對內容的需求肯定是不壹樣的,但有三種內容是每個人基本都需要的:
1)每個人都需要專業知識、技能指導和實用內容。
任何壹個行業,任何壹種人,都有其相應的知識、技能、方法和實用建議。
比如“如何快速獲得感興趣公司的offer”“寫標題的六大套路”“輕松教妳解決電腦打不開的問題”...
2)每個人都需要能夠提供安慰、緩解壓力或者有助於表達甚至發泄情緒的內容。
因為現代人的社會和家庭壓力非常大,而且越來越大。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緒、情感或心理問題,積累在心裏,需要消化。
搞笑的內容也屬於這壹類,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忘記不開心。
3)第三是新聞熱點,行業資訊。
在這樣壹個信息傳播飛速發展的時代,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信息焦慮癥。
所以信息壹直是最重要的內容板塊。每個人都看新聞,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新聞。
熱點和熱點是信息的延伸,也是利用了信息焦慮。(壹天不看熱點我就感覺出來了)
總結壹下,用戶有“知識焦慮+情緒焦慮+信息焦慮”,非常焦慮。
既然大家對這三種內容都有很強的需求,那麽可以提供的內容就是:
?寫行業內幹貨和實用思路,並能提供技能指導。例如:
“2021年度熱門營銷日歷!包括熱點分析”
五個可以應用的醒目廣告文案技巧。
“做壹個微信官方賬號,如何做好系統內容的規劃?》
?寫情感心理有助於慰藉心靈。例如:
“管不住妳的嘴!是啊!是啊!影子!響!智慧!尚!是啊!》
"最近最喜歡的10句子副本"
?寫信息熱點可以緩解信息焦慮。例如:
《羅振宇2021》時間之友《新年致辭簡明》
聖誕文案精選來了!》
我們的內容主要是結合用戶自身定位,幫助用戶解決這三種焦慮問題。提供實用技能指導,幫助撫慰心靈,緩解信息焦慮。根據自身屬性,控制好三者的比例。
這樣的內容可能更容易生存,更受歡迎。
要知道,馬東團隊最擅長的就是做社交內容和新媒體內容,這也是他們的經驗總結。
但需要註意的是,好內容的核心是解決焦慮,而不是制造焦慮。
比如解釋壹個概念的時候,引入其他不熟悉的概念。雖然寫的比較深入,但是用戶閱讀起來也有壓力。
老賊在這裏也給妳三點建議:
1,描述細節,減少焦慮。
壹堆模糊抽象的信息很難讓用戶建立認知,更談不上產生信任感,但是詳細的描述就不壹樣了,可以幫助用戶將內容可視化,產生圖片。
而這些細節越多,就越能有畫面感。尤其是故事內容,其實大致思路都差不多吧?
而那些精彩的,扣人心弦的故事,真的是感人至深的細節。
在阿城的處女作《棋王》中,描述“棋王”壹生吃飯時的樣子時,有這樣壹段話:
拿到飯後,我馬上開始吃。我吃得很快,喉嚨縮了壹下,臉上全是筋。
我常常會突然停下來,小心翼翼地用整個食指把嘴上或下巴上的米粒和湯油花往嘴裏塞。
如果有壹粒米掉在衣服上,馬上按下去,放進嘴裏。
壹個沒按住,飯就從衣服上掉下來了,馬上停止動腳,轉到上半身去找。
如果這個時候他和我的目光相遇,他會放慢腳步。
吃完後,他吸起兩筷子,把飯盒裝滿水,先吸起最上面壹層油花,然後帶著安全到達對岸的神色啜飲。
這其實是壹個簡單的壹個人吃飯的場景,但是阿城沒有用形容詞。他不停地描述人物的細節,卻給妳強烈的畫面感。
妳看到的是壹個很餓的人,吃的很仔細。不拖沓,整個人的形象呼之欲出。沒有閱讀障礙的感覺。
2.創造場景減少焦慮。
我們總說好的內容要喚起用戶的記憶,引起用戶的歌唱,引爆用戶的情緒。......
這其實是為了喚起用戶內心深處熟悉的場景。有場景就有畫面,大部分的回憶都會被激發出來。
是發生在特定時空的壹系列具體的生活畫面或情緒。可能是大學畢業時的聚會,也可能是大城市夜晚含淚的鄉愁。......
場景內容的創建就是為用戶創建壹個場景聯想,讓用戶接觸到場景。我們不想處處講道理。原因太多,用戶就沒有感覺,焦慮得不到解決。
比如這張民生信用卡,就和學生大學生活的細節有關。就是這些東西打動了人。
那再見了。
20平米的青春,1/4的友情,
淩晨兩點還醒著的人的低語,
壹升混合著喜悅和悲傷的淚水。
謝謝妳和我住在壹個擁擠的地方。
當我賺到足夠的錢租下整棟房子時,
請妳們三個來我家,
再吃飲水機裏的火鍋。
3.把熟悉的事情聯系起來,減少不熟悉的焦慮。
我們的大腦是聯想記憶,而且非常擅長聯想記憶。
對於壹個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的人來說,大量的描述性語言讓人完全抓不住頭腦,但是聯系到對方已經明白的東西(基本模型)就容易多了。
所以對用戶來說,壹個簡單易用的竅門就是用用戶已經明白的東西來解釋目前未知的東西。很難去嘗試。
索尼還有壹個創意廣告,就是把優盤的存儲功能和過去的光盤連接起來:壹個小小的優盤抵得上壹堆光盤,壹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記住,好內容的核心是解決焦慮,而不是制造焦慮。
如果妳先制造焦慮來引起人們的興趣,那麽妳也要在內容中壹步步解決這種焦慮(給出建議或解決方案)。不要把洞挖得太大,妳自己填不了。
* * *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