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如何戒掉上癮的壞習慣?

如何戒掉上癮的壞習慣?

全網最硬核的戒掉壞習慣的方法!(建議收藏)

2019-10-04 12:00

作者:李小墨

來源: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9000字硬核長文,壹次性把行為轉變的底層原理講清楚,這套方法論適用於任何習慣的養成,並且保證講得不枯燥。我覺得我得到的東西,可以給我用壹輩子,希望也能幫到妳。

我寫了好幾天,能讀完不中途收藏了之的朋友,我們留言區匯合。

談到“習慣”這個詞,妳會有什麽反應?

在兩個月之前,我的反應是:“好煩”、“不想聽”、“別說教”、“妳無非想說壹些自我管理的陳詞濫調”。

我第壹次體驗到習慣的力量,完全是無心插柳。

我心血來潮開了壹個日記號,還心血來潮地立了壹個flag:如果我斷更的話,斷更壹天就罰自己給大家發壹個500塊錢的支付寶口令紅包。雖然500塊錢不算多,但是我不舍得白花掉500塊錢,結果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就養成了。

我驚喜地發現每天壹到晚上10點,我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推開,壹心壹意地坐在電腦面前寫日記。因為我需要在12點之前更新,如果遲於10點開始寫,我很可能會來不及。

除了刷牙,說實話,我從來沒體會過這種感覺,壹到點,就去做,不猶豫,不用做任何心理建設,不用說任何話來說服自己。每天寫壹篇文章,更是我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我才意識到,壹直以來,我都低估了習慣的力量,低估了習慣對人行為的控制能力。

所以我決定拋棄我自以為是的成見,開始用習慣來管理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的目標是,將對我最重要的幾件事、我需要不斷重復的幾個行為,比如閱讀、寫作、健身,通通習慣化。

為了更好地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行為,我圍繞“習慣”做了壹個小型的主題閱讀,其中《掌控習慣》這本書讓我非常驚喜。

尤其是它介紹的習慣培養的四大定律,幫我打破了“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做不到”的魔咒。

我第壹次知道:原來我們可以不逼迫自己,而是順應自己的天性的方式,用非常多聰明的辦法,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01

為什麽養成壹個壞習慣那麽容易,

養成壹個好習慣卻那麽難?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壞習慣沒有要求,沒有指標,不會伴隨任何心理壓力。妳會要求自己每天鍛煉壹個小時,閱讀50頁書,但是妳不會要求自己每天壹定要打兩個小時遊戲,賴床1個小時以上;

其次,壞習慣可以獲得即刻的快感,延遲的懲罰,比如過度玩手機,妳躲進手機裏,現實中的煩惱就暫時地忘了,可是浪費時間的懲罰卻要日積月累才會顯現。

好習慣不容易養成,因為它通常不會給妳立竿見影的回報。

就像健身減肥,妳不會跑幾天步,就瘦下來,妳需要堅持幾個月,才會有比較顯著的改變。讀書也壹樣,妳不會讀幾本書,就馬上如何如何,妳需要慢慢積累,厚積薄發,量變引起質變。

大自然裏有兩種動物,壹種是藍鯨,它壹天要吃掉幾噸的食物,有人說他吃壹口就是50萬卡路裏。

壹種動物是蠶,吐絲的那種蠶,它慢慢地吃壹片桑葉,壹口非常少,少到妳根本看不到他吃了什麽,可是過壹會兒妳再回來看,就會發現葉子缺了壹個大口,然後蠶也在這壹口壹口的進食中,慢慢長大,開始吐絲。

我們都想要鯨吞式的進步,恨不得短時間內突飛猛進,沒有耐心等待蠶食式的進步。

我們不太理會微小的變化,因為至少在當時看來,它們沒有什麽了不起的:

妳這個月是存了兩千塊錢,但是妳離買房的首付還差得很遠,妳連續壹個禮拜都去健身房,可是妳的身材卻沒有什麽變化,妳今天練習了壹個小時的英語口語,可是妳仍然沒有掌握這門語言。

妳讀了50頁的書,妳也沒有馬上變得見識深刻,談吐不凡,也沒有升職加薪,生活看起來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然後通常會發生什麽呢?

我們做了壹些改變,但是遲遲看不見期待中的效果,於是我們失去了改進的動力,退回到之前的慣常做法。

讀了幾本書,或者讀了壹兩個月的書,嗯,沒有什麽變化,那我就不讀了吧。我還是玩手機吧,我還是打遊戲吧,我還是追劇吧。

竹子在生長的前五年幾乎看不到,因為它在六周內向上猛躥90英尺之前壹直在地下建立四處蔓延的根系。習慣的培養也是類似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妳是感受不到它的影響的,直到有壹天,妳突破了臨界點,跨入新的境界。

其實在任何探索的早期和中期,通常都會有壹個不如意的低谷區。妳期望日新月異,收到立竿見影之效。但讓妳感到沮喪的是,在最初的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幾乎看不到任何明顯的變化。妳覺得壹切都在白費功夫。

只要白費功夫的想法,占了上風,我們就會輕而易舉地拋棄好習慣。

可是關鍵問題是,要想實現有意義的改變,習慣需要堅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突破無明顯變化的“潛能蓄積期”。在這個過程中,妳好像看不到任何進展,其實妳有進展,只不過是細微的進展,細微到妳感覺不到它的變化,可是妳因為這些細微的變化,已經慢慢地不壹樣了。

當妳最終突破潛能積蓄期,人們會稱之為壹夜之間的成功,因為外部世界只看得到最具戲劇性的爆發的壹瞬間,而無視之前厚積的漫長過程。

以上就是好習慣養成的難點,我們必須清醒意識到這壹點。

但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告訴大家:“妳要堅持,拿出妳的意誌力,堅持就是勝利。”這沒有意義,妳們關掉這篇文章,該是怎樣還是怎樣。

習慣養成的關鍵點就在於,要找到建設性的辦法,讓我們度過沒有明顯進展的“潛能積蓄期”。這才是這篇文章想提供的。

02

行為改變的四大定律

行為改變的四大定律是《掌控習慣》這本書最核心的概念。

這本書認為習慣的發生有四個階段:提示、渴求、反應、獎勵。

什麽意思呢?

我們先從普通的生活習慣開始講:

肚子餓得咕咕叫,這是得到提示,提示是觸發行為的信號,因為有提示,行為才會啟動;

妳想填飽肚子,這是產生渴求,妳當前的狀況與妳期待的狀況之間有差別,妳就會產生渴求。渴求本質是渴望內在狀態的改變,在這個案例裏是消除饑餓感,把自己從餓變成不餓。

妳點了壹份外賣,這是作出反應,反應是能滿足渴求的行為。

妳吃飽了,打了個飽嗝,非常滿足,這是獲得獎勵,獎勵是行為的結果,如果妳作出的反應沒有得到有獎賞價值的結果,這個行為就不會重復。

我記得我有壹年到雲南壹個小縣城住了壹段時間,有壹天我很餓,就習慣性地打開了外賣軟件,結果可選的外賣特別少,好不容易選了壹個雜牌的漢堡,結果等了壹個小時才到,壹個小時才到也就算了,東西已經冷了,冷了也就算了,東西還非常難吃,有壹種奇怪的味道。

我的反應沒有讓我的渴求得到滿足,所以在這個小縣城,我下次肚子餓的時候,就不會再點外賣了。因為沒有得到獎勵,點外賣這個行為就不會重復發生。

再舉壹個更常見的案例:

妳在工作或者學習中,遇到了難題,妳覺得很有壓力,心煩、焦慮的感覺浮上心頭,這種心煩和焦慮的感覺就是得到提示;

妳想擺脫這種心煩焦慮的感覺,想逃避壓力,這是產生渴求,渴求的本質是渴望內在狀態的改變,妳想擺脫焦慮,消除焦慮感。

妳打開了微博,刷熱門話題,刷熱門微博,這是作出反應,刷微博是妳逃避壓力的手段;

妳在新聞資訊、八卦娛樂、搞笑段子、心靈雞湯、精彩故事、漂亮圖片組成的信息流中,得到了放松,妳忘記了焦慮,這是獎勵。

因為得到了獎勵,以後這樣的行為還會不斷重復,只要妳感到壓力,覺得焦慮,為了消除這種感覺,妳會掏出手機,開始玩手機。焦慮、有壓力,和玩手機之間建立了聯系。

壹旦行為重復足夠多次,就會形成習慣。

那我們如何利用行為發生的過程,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呢?

第壹,在“得到提示”環節,讓好習慣顯而易見,讓壞習慣脫離視線。

第二,在“產生渴求”環節,讓好習慣充滿吸引力,讓壞習慣缺乏吸引力。

第三,在“作出反應”環節,讓好習慣簡便易行,讓壞習慣難以施行;

第四,在“獲得獎勵”環節,讓好習慣帶來即時獎勵,讓壞習慣帶來即刻懲罰。

我們總體的思路就是,順應我們的內心需求,順應我們的思維習慣,重新來設計我們的行為。

具體怎麽做呢?

03

第壹定律:讓它顯而易見

首先,妳可以利用時間提示。給習慣劃出固定時段,到時間點就做。

比如我寫日記的習慣,每天壹到晚上十點,我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推開,坐到電腦面前開始寫日記。

晚上十點到十二點之間的兩個小時,是我固定用來寫日記、排版日記公眾號、推送日記的時間。

晚上十點鐘對我來說是壹個很強烈的提示。

好習慣通常都是壹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健身、讀書,如果妳不劃出固定時段,它們很容易被其他緊急的事情擠出日程表。

其次,捆綁已有的習慣,用老習慣提示新習慣

很多人因為各種不可抗因素做不到,精確地在某個時間段做某件事,那怎麽辦呢?

第二種提示是捆綁已有的習慣,利用老習慣來提示新習慣。

舉個例子,我們起床的時間常常不是固定的,但是我們刷牙總是跟在起床之後,或者早餐之前。

我們總要起床的,對不對,那我們只要把刷牙這件事和起床捆綁,我們壹起床,就馬上知道我們要去刷牙了。

新習慣也可以和老習慣捆綁。

以讀書為例,妳每天晚上會洗澡,洗澡完神清氣爽,妳可以把讀書和洗澡捆綁,規定自己洗完澡就看書;

或者妳每天傍晚都會遛狗,妳可以把讀書和遛狗捆綁,規定自己遛完狗就看書。

習慣捆綁和疊加,好處是:能更加自然地讓讀書融入妳的生活,成為妳的例行公事,時間上更加靈活;

第三個方法,改造環境,讓環境來提示。

我們總是容易高估意誌力和內在驅動力的作用,低估環境的作用,其實環境有時候更重要。

《掌控習慣》裏有個案例對我啟發非常大。

美國波士頓的馬薩諸塞克有個保健醫生,她成功改善了幾千名醫院員工和來訪者的飲食習慣,讓他們吃得更健康,但絲毫不用改變這些人的意誌力和原動力,她根本沒有去勸說這些人,她甚至提都沒提就改變了大家的飲食習慣。

她怎麽做到的呢?

通過改造環境。

比如她想讓大家喝瓶裝水,而不是蘇打水,她就把瓶裝水擺在最顯眼的點餐臺,每個點餐臺上都放上礦泉水。接下來的三個月,蘇打水銷量顯著下降,瓶裝水銷量顯著上升。

人們選擇產品不是因為它們是什麽,而是因為它們在那裏。

如果妳想養成讀書的習慣,就在家裏擺滿書,如果妳想養成健身的習慣,就讓妳的運動服、運動鞋、瑜伽墊之類的東西,出現在眼前。

要善用環境的影響力,比起增強心理動力和動用意誌力,環境的影響是沈默而強大的。

第四,通過地點提示,把地點和某個習慣結合起來。

在壹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指示失眠癥患者,只有在感到疲憊不堪的時候才上床睡覺,假如他們無法入睡,就去別的房間坐著,直到昏昏欲睡再回來。久而久之,這些失眠患者開始將他們的床和睡覺的行為聯系在壹起,當他們爬上床,就能很容易地入睡。

因為他們的大腦認識到,那個房間不是玩手機,看電視,或者盯著時間苦熬的地方,而僅僅是睡覺的地方。

這就是我們大腦工作的方式,我們會在心理上,把習慣分配給他們各自發生的地方,比如臥室是睡覺的,健身房是健身的。

我們怎麽利用這壹點呢?我們應該給我們的好習慣安排專門的地點。

如果妳習慣電子閱讀,最好另外買壹個kindle或者平板專門用來閱讀。

不要把好習慣的地點和環境,和做其他事情的地點和環境混合。因為壹旦妳開始混合不同的習慣,那些比較容易實行的習慣就會占上風。

如果妳的手機既用來打遊戲,也用來讀書,打遊戲很容易就占了上風這樣壹來,妳讀書的環境就變成了壹個充滿其他誘惑的環境,而拒絕誘惑,抵抗幹擾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我們要主動遠離誘惑。

我們再來分析壹下刷牙這個習慣,我們每天刷牙,何時、何地、刷牙的步驟都顯而易見,所以這個習慣很容易被觸發。我們要讓好習慣,很容易被觸發和啟動,就要讓何時何地、如何做,全部都顯而易見。

對立的狀態是什麽樣的呢?

何時、何地、如何做,都是懸而未決的,所以好習慣不會穩定在妳的生活裏發生。讓好習慣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讀書這件事穩定地在妳的生活裏發生。

04

第二定律:讓它充滿吸引力

讓好習慣在妳的生活裏顯而易見,這只是第壹步,第二步,我們要讓它對妳充滿吸引力,否則就算在妳的生活裏顯而易見,妳也會視而不見。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裏面的區別了。

我大學的時候在武漢念書,武漢有兩個特色的小吃,壹個是熱幹面,壹個是鴨脖,這兩個東西不僅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而且當地人非常喜歡吃。

可是熱幹面,我吃壹次,就決定再也不吃了,因為不對我的胃口,我覺得那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面。所以無論熱幹面在我生活裏多麽頻繁地出現,多麽地顯而易見,我都視而不見。

而鴨脖就不壹樣了,周黑鴨或者精武鴨脖,我吃壹次之後就愛上它了,那種和室友在宿舍裏壹起吃,然後辣得在宿舍裏吸氣跳腳的感覺太爽了。每次我看到別人吃,或者路過他們的店鋪,我會特別特別想吃。所以隔三差五就要買來吃。

鴨脖對我充滿吸引力,熱幹面對我毫無吸引力,我會對鴨脖產生渴望,但是我永遠不會對熱幹面產生渴望。

那是不是說顯而易見不重要呢,不是,後來我到海口工作,海南人的口味特別清淡,我天天都看不到周黑鴨和精武鴨脖,漸漸就沒有買它們吃的習慣了,我甚至連辣都戒了。

那如何讓好習慣,變成我們生活裏的鴨脖,而不是熱幹面呢?

首先,要讓它變成壹件愉快的、有趣的事,而不是壹件苦差。

拿學英語來說,大學壹個老師孩子在英國留學,他說他兒子學英語,沒有死記硬背單詞那壹套,就是看英文版《哈利波特》學起來的。想想我們學母語,從來也都是在文章裏學詞語,哪有專門背詞語和成語的。

按字母順序或者亂序背單詞,無論有用沒用,都把學語言變成壹件苦差,這種學法根本就是不得其法。

其次,把好習慣和最重要的生活目標結合起來。

這句話換壹個說法可能更恰當:圍繞著最重要的生活目標,建立好習慣。

妳看別人每天背單詞,妳也每天背單詞,可是人家學英語是考雅思出國留學,是剛需,而在妳的未來規劃裏壓根用不上英語,英語對妳來說不是剛需,學了是沒什麽壞處,可是與妳最重要的生活目標無關,所以對妳沒有那麽強的吸引力。

第三,利用他人對我們的影響。

雖然我們嘴裏都喊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我們是群體動物,非常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尤其是受那些我們欣賞、我們羨慕、我們仰望、我們認為非常成功的人的影響。

有時候壹件事對我們壹下子充滿吸引力,沒有其他原因,就是我們的偶像和榜樣是這麽做的。

壹個勵誌成為暢銷小說家、以斯蒂芬·金為偶像的年輕人,看到他在《寫作這回事》裏表示“寫作的金牌定律是多讀多寫”,除了寫作,他隨時隨地在讀書,那讀書這件事,對這位有抱負的年輕人就可能立刻充滿吸引力。

05

第三定律:讓它簡便易行

人有壹種壓倒壹切的行為傾向:怎麽省事怎麽做。因為人性就是貪圖安逸的。

如果面前放著兩種選擇,人們會自然地傾向於需要更小工作量的那個,更簡單更不費力的那個。

如果我們想養成好習慣,必須讓它簡便易行。

第壹個辦法是,利用兩分鐘法則停止拖延。

保持壹個習慣,最難的是開始,萬事開頭難,最怕的就是拖延著不開始。壹旦開始我們就會順著往下做。

《掌控習慣》裏有個故事對我非常有啟發。

有壹個非常成功的舞蹈家,每天早晨她要到健身房鍛煉兩個小時,但是她給自己定的習慣不是說我要去健身房做兩個小時的運動,而是叫出租車。每天早晨她醒來,換了衣服,就會打電話叫個出租車,告訴自己要去91街和第壹大道交叉路口的壹家健身房。

養成早起叫出租車的習慣,比養成我要健身兩個小時的習慣,無論聽起來,還是執行起來都輕松多了。可是只要叫了出租車,就壹定會到健身房,那健身兩個小時就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其實真正決定我們行為的,就是壹些做選擇的時刻。

習慣其實是切入點,而不是終點。

養成壹個習慣有壹個秘訣,關註行為的前兩分鐘,找到這個習慣的門戶習慣。

什麽叫門戶習慣呢?就是只要執行門戶習慣,就會展開妳真正想要的行為。重點不是做壹件事,重點是把握壹件事的萌芽。

比如叫出租車是門戶習慣,健身兩小時是真正想要的行為。

用這樣的思路,把“每晚睡前閱讀”變成“讀壹頁”,“做30分鐘瑜伽”變成“拿出我的瑜伽墊”,“跑3公裏”變成“穿上我的跑鞋”。

有人可能說了,我肯定不會只想讀壹頁書,或者坐到書桌上翻開書,這不是自我欺騙嗎?

這不是自我欺騙,而是循序漸進。我們以2分鐘的門戶習慣起步,並不代表我們永遠只做兩分鐘的事。

不要指望,壹開始就能養成壹個完美的習慣。我們的策略是,以門戶習慣起步,慢慢地增加難度。

第二個辦法,是做好準備工作,使接下來的動作簡單易行。

我有壹個習慣,每天晚上用完書桌,會收拾好書桌,擺上我的閱讀架,攤開我明天早上要看的書,以及我看書要用的筆和便簽。

這個動作非常簡單,只需要壹兩分鐘,但是卻大大降低我堅持閱讀的難度。因為壹切都準備就緒,只要到特定的時間,我就坐到桌子上去,就可以開始讀書。

最怕什麽呢,最怕妳要讀書了,可是妳要先收拾亂七八糟的桌子,要到處找筆。

做好空間的準備工作,可以使習慣非常容易展開。

最後要註意的是,盡量避免高阻力,高誘惑的環境,警惕壞習慣驅逐好習慣。

人都是好逸惡勞的,妳現在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妳有兩個選擇,壹個是讀書,需要妳專註,妳要去理解和記憶,妳要付出努力,壹個是玩手機,妳不用動腦子,只要癱在沙發上看就行。

妳會選哪個?很少有人能抵禦手機的誘惑,就算抵禦住了,抗拒誘惑的過程也是壹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不需要花精力抵禦誘惑。

06

第四定律:讓它帶來即時獎勵

壹個行為的結果,有獎賞價值,我們才會去重復這個行為。

所謂的養成好習慣,就是讓那件事不斷被重復執行,戒掉壞習慣,就是讓那件事不再被重復執行。

這壹條,我們是從行為的結果上做文章。

人的行為邏輯,概括起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重復有回報的行為,避免受懲罰的動作。

但是回報有兩種:延遲回報和即時回報;

懲罰也有兩種:延遲懲罰和即時懲罰。

我們的祖先原本是遊蕩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猿人,在任意壹天,他們的大多數決定都會立竿見影,吃什麽,去哪裏找水源,怎麽躲開捕食者。所以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關註眼下或不久的將來。這樣的生活被科學家們稱為即時回報的環境,妳的行為會立即產生明白無誤的結果。

而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我們今天做出的許多選擇並不會讓我們立即受益,妳工作做得好,年終才會拿到獎金,壹兩年才會升職,妳今天開始鍛煉,明年才能瘦下來,妳今天開始讀書,可能三五年後才能感受到顯而易見的影響。這樣的生活被科學家稱為延遲回報的環境,妳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預期的回報。

問題就出在這裏,我們的大腦並沒有在延遲回報的環境中進化,和20萬年前的晚期智人壹樣,我們偏愛快速回報,而不是長期回報,我們害怕即刻懲罰,而不是延遲懲罰。

我們吃零食或者其他美食,食欲的立即滿足,這是快速回報,我們很喜歡,漫長健身之後的好身材,這是長期回報,我們難堅持;

碰到玻璃杯裏的開水,我們被燙了,這是即刻懲罰,我們會小心避免這樣的事再次發生,抽煙幾十年之後,肺才會病變到身體不適的地步,這是延遲懲罰,所以人很難戒煙。

好習慣常常是延遲回報的事,但是我們不能光指望長期的回報。我們應該順應我們的天性和進化本能,給好習慣創造出即時回報、即時滿足,給壞習慣創造出即時懲罰。

那如何才能創造出即刻滿足呢?

書裏介紹了兩種方法:

壹種用視覺化的“習慣追蹤法”,追蹤自己的習慣。

這個方法我深有體會,因為這是我多年來運用在讀書這件事上的方法,我在墻上貼壹張很大的紙,用“正字計數法”來追蹤我讀過的書,每讀完壹本書,我就用粗筆給“正字”增添壹個筆畫,然後用細筆在這個筆畫上面標註書名和讀完的日期,寫完壹個“正”再寫另壹個“正”,每增添壹個筆畫,我都非常有成就感。

壹個是“永不間斷”原則。

前段時間,有個粉絲找我聊天,說自己很有失敗感,她的原話是:“感覺自己到這麽大好像都沒有能堅持做壹件事情,讓自己覺得特別驕傲。”

壹直堅持壹件事是會給壹個人帶來非常強勁的自信的,因為妳對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豪,對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感。

所以我的建議是:設立壹個“永不間斷”的原則。

美國喜劇演員傑裏·宋飛,就是用這種方法來保持寫笑話的習慣,他給自己定的目標僅僅是:“永不間斷”,堅持每天都寫笑話。

他關註的不是某個笑話的好壞,也不是有沒有靈感,而是專註於天天這麽做。

我第壹次體會到這件事的好處,是寫日記。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我開了壹個日記的公眾號用來分享我每天的思考,我立了壹個永不斷更的flag,我發現永不間斷這件事,本身就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成就感。

永不間斷原則,有什麽註意事項呢?妳要評估自己的能力,不要設立壹個不切實際、很難達到的目標,否則連續的失敗只會讓妳感到沮喪;其次允許自己偶爾劃水,因為糟糕的堅持也好過放棄。

07

戒掉壞習慣,

就和養成好習慣反著來

之前我們已經總結過思路:

在“得到提示”環節,讓好習慣顯而易見,讓壞習慣脫離視線。

在“產生渴求”環節,讓好習慣充滿吸引力,讓壞習慣缺乏吸引力。

在“作出反應”環節,讓好習慣簡便易行,讓壞習慣難以施行;

在“獲得獎勵”環節,讓好習慣帶來即時獎勵,讓壞習慣帶來即刻懲罰。

但是因為篇幅的原因,我沒有展開講如何戒掉壞習慣。

我以戒手機為例,說明壹下如何運用四大行為定律戒掉壞習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過自己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之前我也沒有留意,後來發現手機有壹個自帶的屏幕使用時間統計,不看不知道,壹看嚇壹跳。

七天,我平均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間是7小時54分鐘,平均每天拿起手機的次數是73次,除去睡眠時間8個小時,平均到剩下的16個小時裏,我每個小時拿起手機的次數是4.5次,意味著我平均每13分鐘就要拿起手機壹次。

我意識到,影響我工作效率的罪魁禍首就是手機上癮癥,所以我下了很大的力氣戒手機。我的目標是,把每天手機屏幕的使用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

首先,在得到提示環節,讓它脫離視線。

我把所有手機APP的通知都關了。各大APP都不遺余力地搶奪用戶的註意力資源,資訊通知以及提示音是他們提升用戶粘性的辦法,我們要反其道行之;

每天需要專心的時候,我會把手機關機,並藏在我視線看不到的地方;

其次,在產生渴求環節,讓它失去吸引力。

我把用來娛樂放松、特別吃時間的APP全部卸載,最吃我時間的是微博、知乎、B站、抖音以及各大視頻APP。手機對我就沒有那麽大的吸引力了。

我頻繁使用手機還有兩種更深的心理需求,壹種是對反饋的關註,我不停查看手機,是想看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留言、粉絲的增長等反饋性信息;另壹種是對壓力的逃避,壹旦我工作遇到難題或者時間變得緊張,我就會感到焦慮,為了躲避這種焦慮,我會通過玩手機獲得暫時的安寧。

我需要找到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就是暫停去小小地運動或者冥想壹下。有了替代方案,玩手機就不是唯壹的方案,它的吸引力也進壹步降低。

第三,作出反應環節,讓它難以施行。

關機、放遠、卸載常用娛樂軟件,如果需要用就要跑到隔壁房間、開機、重新下載軟件,這些步驟都太麻煩了,我經常就會因此作罷。

第四,“獲得獎勵”環節,讓它帶來即刻懲罰。

過長時間使用手機的懲罰是延遲的,所以我引入公開監督和懲罰。我每天截屏屏幕使用時間發朋友圈,如果壹天結束,手機使用時間沒有控制在3小時以內,我就給第6個點贊的朋友私發100元紅包。

我的戒手機效果非常好,每天屏幕使用時間經常控制在2小時以內。這是我自我管理的杠桿點,我的工作效率因此大幅度提高。

總結:

我在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的過程中,總聽到壹種調調:“能堅持就是能堅持,不能堅持就是不能堅持,整這些表面的東西是沒用的。”

請不要受這種說法的影響,因為事情並不是他們說的那樣。從零開始,養成好習慣也好,戒掉壞習慣也好,都是需要努力去達成的東西。聰明的人,會找到聰明的辦法,來塑造和管理自己的行為。

我知道,每個人想要養成的好習慣,和想要戒掉的壞習慣是不盡相同的,每個人的性格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具體的執行階段,方法也是不盡相同的,但不變的是四大行為定律,肯動腦筋的人,壹定可以在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發展出無窮多的聰明的辦法。

戒掉壹個壞習慣,壹個癮,大概需要三個月。 戒掉壞習慣首先妳得先培養壹個好習慣,壹個用來代替這個壞習慣的愛好,不然在妳戒這個壞習慣的時候,

  • 上一篇:女生戴什麽石頭手鏈好
  • 下一篇:姓氏的古代起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