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如何有效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如何有效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並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他們出於教育、研究和欣賞的目的,收集、保護、研究、傳播和展示人類及其環境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博物館作為向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公益性單位,具有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四大社會功能。本文將對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能對博物館的教育有所貢獻。

如今,中國的博物館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註冊博物館數量已經發展到3589家,並且每年還在以100左右的速度增長。但是,這裏要註意的不是數字,而是質量。如何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如何拉近與公眾的關系,如何讓博物館真正走進人們的精神生活,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註的。

首先,提高博物館講解服務的質量

講解工作可以說是博物館的重要窗口,是觀眾與展覽之間的橋梁。講解員在給觀眾講解時,不要只是教條式的背誦,這和用導學沒什麽區別。解釋的對象是人,所以要盡可能做到“以人為本”、“因人而異”。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根據受眾的實際需求,盡可能滿足受眾的需求。所謂“因人而異”,就是講解的內容和語言需要針對不同的受眾做相應的調整。比如,面對孩子時,要采用口語化、形象化的詞語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可以多問孩子壹些問題,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提高講解的質量。但如果遇到壹群專家觀眾,這種解釋方式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時候就要謹慎選詞,盡量使用規範、專業的解釋術語,註意觀察受眾感興趣的是什麽,這樣就可以展開、深化。當然,以上都必須建立在講述者對講解內容熟悉的基礎上,否則只能是“千篇壹律”的講解。同時,講解員也要面帶微笑,與聽眾進行眼神交流,讓對方感到被尊重,這樣講解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第二,加強多黨合作

應該改變“閉門造車”的傳統觀念,積極與多方合作,實現雙贏或多贏。

1.與學校簽訂* * *建設協議,利用博物館自身資源為學校提供有特色的活動。

比如把博物館作為校外課堂,讓學生來博物館上歷史課。單純的課本學習壹般都很枯燥。如果將課本內容與博物館豐富多彩的展覽相結合,再加上現場生動有趣的故事,學生就能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藝術人文的熏陶。相信這種獨特的歷史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還可以根據辦學特色和博物館現有資源,開發以博物館為實踐場所的校外實踐課程。比如與壹所以海洋教育為特色的中學合作,先通過老師了解學生的關註點和興趣點,在博物館裏找出與海洋相關的相關知識,再進行串聯拓展,總結出中日釣魚島之爭等熱點問題,制定幾個不同的參觀主題,每個主題有幾個議題要討論。學生可以分成幾個小組,然後自己在博物館裏參觀、尋找答案、討論。這樣學生就不會盲目參觀,而是有目的、帶著疑問去參觀。同時也教會了他們不要只追求標準答案,更多時候要努力思考。其實,博物館的教育目的不僅僅是“教”,更重要的是幫助觀眾主動“學”。

2.加強博物館之間的合作。

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這也適用於博物館。每個博物館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但如果能相互合作,共享資源,就能互惠互利,收獲更多的觀眾。

比如可以舉辦聯展。讓博物館始終有新穎豐富的展覽內容,讓觀眾經常領略到博物館千變萬化的展覽新氣象,從而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還可以聯合組織夏令營,利用彼此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活動。當然,除了合作,博物館也要多做學習交流,不斷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心得,從而更好地推動博物館教育。

3.加強與媒體的合作。

積極與各大媒體合作,通過媒體向公眾通報博物館的活動,提高社會知名度。需要註意的是,再好的活動,如果不廣泛宣傳,也只能是“自娛自樂”。雖然這麽說很功利,但“社會知名度”也是博物館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第三,積極開展博物館特色活動

壹個博物館能否持續吸引參觀者,取決於優秀的展覽和相應的配套活動,而活動的多樣性、特色性和創新性更值得關註。

其實這些都不難,有時候只需要壹點點改變就夠了。比如,與傳統的講解方式相比,我們發現“角色扮演情景講解”的效果更好。講解過程中,講解員會充當角色,穿著角色扮演的服裝帶觀眾參觀,並在途中與觀眾互動,提出問題供觀眾思考。這種方式往往更有吸引力,給人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升聽眾聽講解的興趣,尤其是親子家庭。

如果博物館有手工活動區,可以定期更換活動內容。可以根據節假日和博物館臨時展覽設置不同的主題活動,然後進行整合。比如我們圖書館專門針對親子家庭推出了“家庭日活動”。每逢周六或國慶,預約的親子家庭會在角色扮演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博物館,然後分組回答問題,最後根據當月主題開展不同的手工活動。活動壹經推出就廣受好評,現已成為我館的特色品牌活動之壹。當然,創新是沒有止境的。只有不斷推出更多更好的特色活動,才能不斷吸引觀眾。

  • 上一篇:鑱借伣寰俊鍚嶇殑鐧剧銆倈婚姻的真諦,知乎。
  • 下一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