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李劼先生的總述。給妳壹個網址。
/f?kz=98905857只寫了壹半足夠讀懂紅樓夢了
面對壹部煌煌《紅樓夢》,每每陡生不知從何說起之感。這部偉大的巨著不僅具有《聖經》意味,而且具有莎士比亞的豐富性,並且還具有卡夫卡那樣的深度。就整個世界文化而言,此乃命運之作,而就其所屬的民族文化而言,她則是該文化的壹個精靈。人們過去雖然朦朦朧朧地感受到了她之於中國歷史的終結意味,但卻很少領略她之於中國歷史的開天辟地界分性質,也即是說,所謂中國歷史,就其文化意味而言,可簡明扼要地劃分為《紅樓夢》之前的歷史和《紅樓夢》之後的歷史。所謂之前的歷史,是帝王將相的歷史,是《資治通鑒》的歷史,是《三國演義》的歷史;所謂之後的歷史,則是大背於吾國吾民之傳統的歷史(此乃借用王國維所說),或者於破敗之中尋求新的生機的歷史。《紅樓夢》的問世,既標記著對以往歷史的顛覆,又標記著壹種人文精神的崛起。作為壹個曠古的文化靈魂,她照亮了昔日的興衰;作為壹則《城堡》式的寓言,她啟示了未來的存在。正如人們可以在世界文化的橫向座標上發現《紅樓夢》的文化命運之意味壹樣,人們可以在中國文化的縱向座標上領略這部巨著的神靈所在。?
按說《西遊記》也由石頭起筆,並由石猴而至美猴王,不無神靈之氣。然同為石頭,卻彼此相去甚遠;不僅習性不壹,而且頑氣迥異。石猴之石,誌在功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圭臬,故歷經稱王、造反、齊天大聖、佛指之鎮、唐僧招安,最後走上為人民服務的道路,成為西天取經馬前卒。而寶玉之石,卻崇尚無用,睥睨濁世;就其鐘鳴鼎食之家而言是個孽障,痛恨經濟仕途,立功揚名;而壹旦面對比他更無用的女孩,他馬上拜伏,悉心相向,極盡情種之致。同樣的孩提時代,在賈寶玉是壹片稚氣,並且經久不改;而在石猴子卻是壹腔熱血,壹會兒美猴王,壹會兒齊天大聖,最後又是孫悟空、孫行者。該行者悟是悟了,但卻沒有空,誠如《紅樓夢》所言:雲空未必空。因為《西遊記》所承繼的不是始源時代,而是孔孟老莊所奠定的文化傳統,或者修身養性,或者兼濟治平。修養是道德的修養,治平是武力的治平。內聖外王,此何空之有?以往的歷史似乎就是這麽寫下的,要麽是《三國演義》中的帝王將相,亂世英雄;要麽是《水滸傳》中的聚嘯山林,綠林好漢;成則為王敗則寇,如同壹張紙的兩個面,翻過來是王,翻過去是寇。王者需要道德神話,寇者訴諸暴力行動。在此似乎什麽都有,惟獨少了靈魂,諸如人的尊嚴、人格的崇高和人性的美麗等等。也許正因如此,《紅樓夢》才壹反以往的記敘,不是從歷史開始如《三國演義》,也不是從故事開始如《金瓶梅》,而直接從靈魂開始,從那塊靈石開始,這種寫張本身就意味著對歷史的顛覆。
因為從靈魂開始,所以功名在此不再成為生存原則。以往的歷史所看重的道德和暴力連同世故權術等等壹起被棄之如泥。相反,孩提時代的童稚和純真被奉如神明,就像通靈寶玉壹樣,壹旦有失,便會使主人公喪魂落魄,眼也直了,人也呆了,如同死人壹般。這是《西遊記》中的石猴想都想不到的人生境界。那個石猴為了獲取功名,扮演英雄,結果迷失了本性,喪失了自我,交出了或者說出賣了他的童稚和純真。這是壹個中國式的堂·吉訶德,他以犧牲本真自我的方式換取了壹番英雄事業,博取了人們的道德認同。與那位西班牙騎士不同的是,他的身份是個行者,並且不是手執長矛而是身攜金棒,不是騎著瘦馬而是在馬前馬後奔波忙碌。他雖然與堂·吉訶德同樣熱情可愛,但壹旦被作為某種道德楷模,卻讓人不寒而栗。相形之下,頑石形象讓人想起的卻不是昔日的榮耀,而是《紅樓夢》問世二百多年後的那個美國小男孩霍爾頓,《麥田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他和賈寶玉同樣地拒絕成人世界,拒絕為他們所置身的社會服務,從而守護著自身的靈魂。霍爾頓向往成為麥田守望者,守護著像他壹樣純真的孩子們;而賈寶玉則作為神瑛侍者,守護著壹群晶瑩清澈的女孩子。如果可以將《紅樓夢》比作壹部史詩的話,那麽其詩意就是這樣閃現出來的——不是成就功名,而是守護靈魂。
這樣的詩意和這樣的靈氣,源自《山海經》所描繪的蒼茫世界。在那裏暴力與權術無關,英雄與道德無涉。精衛填海,誇父追日,後羿張弓,刑天舞戚,樸素得如同《聖經》中的先知和聖徒。尤其是女媧補天,將耶和華般的神明形象直接訴諸了在男權世界視同草芥的女子。相形之下,後來的那些道德英雄顯得不無醜陋可笑,無論那個英雄被叫作關公、嶽飛,還是被稱為宋江、武松,還不算那些節婦烈女,其喜劇性壹如賈寶玉所言,壹聽到文死諫、武死戰便混鬧起來。我不知道為孔子所贊美的《詩經》始源到什麽時候,但可以肯定的是,《山海經》所記載的神話傳奇,其始源性遠在《詩經》之上,其中沒有絲毫暴力陰謀和道德汙染。也即是說,老子的權術,莊子的養身術,孔子的倫理道德和孟子的王道說教,相對於那些素樸初始的傳說,已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然而此後的中國文化由於這些學術和說教的陰雲籠罩,變得老謀深算,心智發達,卻情致衰退,靈氣全無。壹部《二十四史》,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王朝更叠,盜賊蜂起。相反,文化氣脈卻愈漸衰微,從諸子百家的爭相著書立說逐步敗退,直至乾嘉學派的考據註經,最終落入窮途末路,顯出末世景象。《紅樓夢》由此橫空出世,閱盡人間諸色;她超然卓立,慨然長嘯,其靈光所至,壹派初始性情。這不是壹次征戰,卻穿越了幾千年沈沈黑夜;這不是壹個論斷,卻道出了歷史人間的全部秘密。若要追溯其來歷,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女媧補天時代的那種混沌,而且還可以品味歷歷數千年的精神修煉。這種精神修煉簡而言之,我想可以歸結為漢唐之氣和宋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