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如何評價費孝通的《鄉土中國》?

如何評價費孝通的《鄉土中國》?

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是壹本好書,是社會學的經典入門。七八十年後,書中對鄉村社會的觀點和分析依然具有穿透力。讀完這本書,讀者應該對中國社會的農村性質有了更深的認識,認識到從基層來說,中國社會就是農村。

這本書很薄,全文只有7萬字。正如作者在序言和後記中提到的,這本文集收錄的十四篇論文,是我40年代末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和雲南大學講授的“鄉村社會學”課程的壹部分。這本小冊子不是對特定社會的描述,而是從特定社會中提煉出來的壹些概念。

這裏所說的鄉土中國,並不是中國社會的具體素描,而是包含在中國具體的傳統基層社會中的壹個獨特的體系,主導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排除其他制度對中國社會也有同樣的影響,那些影響也可以在中國基層社會發揮作用。清楚地理解我的鄉村社會概念有助於我們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概念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工具。

1.鄉土性:鄉土社會的“鄉土性”有三個特點:農村人離不開土壤、流動性和熟人社會。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鄉村社會是法治社會。

在社會學中,我們經常區分兩種不同的社會,壹種是沒有特定目的但共同成長的社會,另壹種是為了完成壹項任務而聯合起來的社會。用塗爾幹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統壹”,後者是“機械的統壹”。前者是gemeinschaft,後者是法制社會。熟悉感是壹種來自時間、多方面、頻繁接觸的親切感。這種感覺是無數次小摩擦的結果。

在壹個熟悉的社會裏,我們會在不超過規則的情況下,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和法律保障的自由是不壹樣的。規則不是法律,而是習俗。來自普通是發自內心的。換句話說,社會和個人在這裏是聯系在壹起的。“我們都是熟人。只是打個招呼。還需要多說嗎?”這樣的話已經成為我們現代社會的壹個障礙。

現代社會是壹個陌生人的社會,每個人都不知道每個人的底細,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就算怕什麽都不說,也要畫個賭簽。法律就是這樣產生的。法律不可能發生在鄉村社會。

這是農村的壹個特點。因為只有直接依賴於土壤的生命才會像植物壹樣在壹個地方生根發芽,而在小地方生根發芽的人,才能在漫長的時間裏從容地熟悉每個人的生活,就像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壹樣。陌生人聽不懂寶寶說的話,但媽媽聽得很清楚,也能聽出文字和聲音表達的意思。

2.在農村寫作:當地人可能缺乏現代社會的“知識”,但不是“智力”,現代社會的人也沒有掌握當地人的“知識”。

鄉下人在城裏人眼裏是“笨”的。當然,我們記得許多提倡農村工作的朋友,他們把無知與疾病和貧困聯系在壹起,認為這是中國農村的壹種癥狀。看來我們對疾病和貧窮還是有客觀標準的,但是說農村人“傻”的依據是什麽?當鄉下人在路上聽到身後的汽車不斷鳴笛時,他慌了。他沒有躲東躲西。司機拉了剎車車,探出玻璃窗,朝老人吐了口唾沫:“傻逼!”

如果這是愚蠢,那他們就真的冤枉了。有壹次帶學生下鄉,那裏有包子,壹個小姐裝成專家說:“今年麥子長這麽高了。”。旁邊的鄉下朋友沒有吐槽她,只是微微壹笑,不妨翻譯成“傻逼”。鄉下人沒見過城裏的世面,所以不知道怎麽對付汽車。那是知識問題,不是智力問題,也就是說城裏人到了農村連狗都不會趕。

如果不承認去郊遊的女士聽到狗叫就是“傻逼”,自然沒有理由說農村人不知道“靠左走”或“靠右走”的方向經常因為“傻逼”而改變。傻子在哪裏?

第三,“重寫文字下鄉”:不能因為當地人不會用文字,就批評他們愚蠢。根本原因是當地人用“語言”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用文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上生活。

生活在鄉村社會的人所需的記憶範圍與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不同。農村社會是壹個非常穩定的社會。我已經說過了,靠臟兮兮乞討為生的人,總是搬不動的。生在這個地方的人會在這個地方成長,直到死去。

在這個社會中,語言足以在幾代人之間傳遞經驗。當壹個人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他當然可以向比他大的人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因為大家都在同樣的環境下,走著同樣的路,他先走,妳後走;後走的人踩著先走的人的腳印,口口相傳,不會有遺漏。哪裏需要文字?時間上沒有阻隔,而且很緊。所有的文化都可以由父母教給孩子。

四、“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指由血緣、地緣關系決定的差序關系。中國人特有的“私”的個性,造就了中國特有的“差序格局”。

我們說它是公有的,幾乎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都有權利但沒有義務。小到兩三戶人家共用壹個院子,公共* * *的樓道裏照例堆滿了灰塵,院子裏長滿了雜草。誰也不想明明白白拉出來,上廁所更是難上加難。誰也不願意多管閑事,誰不喜歡,誰就得白白為別人服務,得不到感謝。所以就像格雷厄姆的公法,劣幣驅逐良幣,公共道德在這裏被自私趕走。

我們社會最重要的血緣關系就是扔石頭形成同心圓和漣漪的屬性。親屬關系是壹種基於出生和婚姻事實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形成的網絡中,我們總能推而廣之,囊括無窮無盡的人,過去、現在、未來的人物。我們說,有壹桌三千裏,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做之者,正謂其廣大。

這個網絡就像壹張蜘蛛網,有壹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它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壹張由血緣關系傳播的網,但沒有壹張網覆蓋的是同壹批人。壹個社會的人可以用同壹個系統來記住自己的親人,但只能用這個系統。

系統是壹個抽象的模式,或者說是壹個與範疇相關的概念。當我們用這個系統來識別特定的親戚朋友時,每個人的識別都是不壹樣的。我們在血緣體系中都有父母,但我父母不是妳的。再者,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可以有完全相同的親戚。這兩兄弟當然有相同的父母,但各自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在我們農村社會,不僅是血緣關系,還有地緣關系。現代保甲制度是壹種集團模式,但它與傳統結構不相容。傳統結構中,各家以自己的位置為中心,圍繞自己的位置畫壹個圈。這個圈就是鄰居。有喜事要請酒,有寶寶要送紅雞蛋,有喪事要出來幫忙擡棺材。是生活中的互助組織。

但這不是壹個固定的群體,而是壹個範圍。範圍也取決於中心的實力。有實力的家庭的街坊可以遍布全村,窮人家的街坊只有兩三個鄰居。這和我們家的圈子差不多。比如賈家的大觀園,妳可以和表妹林黛玉,姨媽薛寶釵住在壹起。後來多了,凡是吸引親戚的事情都可以容忍。

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就有這種伸縮能力。在農村,家庭可以很小,但當涉及到富有的地主和官僚時,他們可以像壹個小國家壹樣大。中國的人們對世界的冷漠特別敏感,正是因為這個靈活的社交圈會隨著中央權力的變化而變化。壹旦了解了可以釋放、收集、擴展和收縮的社會範圍,就可以理解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私人問題。

我常常覺得:“在中國的傳統社會,壹個人可以為了自己犧牲家庭,為了家庭犧牲黨,為了黨犧牲國家,為了國家犧牲世界。”這正符合《大學》:“古欲明明優於天下,先治國;如果妳想治理妳的國家,妳應該首先把妳的家人聚在壹起;欲與家人和睦,先修身,修身而後家人和睦,家人和睦,國家和睦天下。”

從組織上來說,它們是有聯系的,但區別只是內向和外向,以及積極和消極的說法。妳可以為了自己犧牲家人,為了家人犧牲家人。這是壹個事實上的公式。在這個公式中,如果妳說他是私有的?他不能承認,因為當他犧牲家庭的時候,他可以為了家庭,這對他來說是公開的。當他犧牲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小集團謀取利益和權利時,他也是為了公眾,為了小集團的公眾。

五、“維持私德”:無數個人關系達成的網絡中的倫理,維持著差序格局。

從自身向外推形成的社會範圍是壹種個人聯系,每壹根繩子都由壹個道德元素維系。社會範圍從自身推,在推的過程中有各種路線,最基本的是親戚:父母、同胞,匹配的道德元素是孝、孝。孝也是仁的基礎。

推對方路線的是朋友,匹配的是忠誠。是對別人不忠誠嗎?交友不可信是真的嗎?主是信實的,沒有朋友的,比自己還不如。孔子曾總結:弟子進則孝,出則孝。他們真誠守信,無時無刻不愛著人,卻又善良。

六、“家庭”:家庭不僅包括生殖功能,還包括政治、經濟、宗教等復雜功能。

形式的不同也導致了性質的變化。家庭雖然包含了繁衍的功能,但並不局限於繁衍的功能。人類學認為,宗族是壹種商業組織,擴大了就可以成為部落。宗族和部落被賦予了政治、經濟、宗教等復雜的功能。我們家就是這樣。我的假設是,中國的鄉村社會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親族倫理形成共同體,辦各種事業,使這個基本的家變成了宗族。

壹方面,我們可以說,在中國的鄉村社會中,無論政治、經濟、宗教等職能都可以由家庭來承擔;另壹方面,可以說,為了經營這許多生意,家庭結構不能局限於父母和子女的小組合,而必須擴大。

而且壹切政治、經濟、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長期的連續性,這個基本共同體絕不能像西方家庭那樣是暫時的。家庭必須是連續的,不因個人的成長而分裂,不因個人的死亡而終結,所以家庭的性質就變成了家庭。宗族是長期的,就像我們家壹樣。將我們的社區稱為小家庭也顯示了這種長期性,與家庭的臨時性形成對比。

中國的家是商業機構,家的大小取決於生意的大小。生意小的話,夫妻合作就夠了,這個家可以小如壹家;如果事業對夫妻雙方來說都太大,兄弟叔伯都可以聚在壹家。這表明,在我們的農村社會中,家庭的規模差異可能非常大。但是,無論大小如何不同,結構原則上都是壹致的、單線的差序格局。

七、“男女有別”:在中國的鄉村社會,家庭是壹個連續的商業共同體,其主軸是父子之間,婆媳之間。

對於兩性之間的感情,中國人是特別矜持和矜持的,紀律把外遇排除在外。愛的精神不可能存在於鄉村社會,因為鄉村社會不需要新的社會關系,更害怕舊的社會關系被破壞。在鄉村社會中,男女之間的關系必須有壹種安排,這樣他們之間就不會有激動人心的感情。

愛情是壹次冒險,壹次對未知的探索。這和友情不壹樣。友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停止理解,但愛情是壹種追求。這種嘗試不是出於實用目的,而是生命體驗的創造,也可以說是生命意義的創造,但不是經濟生產,也不是事業。愛情的堅持要靠創新,不斷克服障礙,不斷發現障礙。我們要的是這個過程,不是這個過程的結果。

從結果來看,可以什麽都沒有。不僅沒有成績,還會讓社會關系不穩定,讓依靠社會關系的商家無法頂級盈利運營。根據現代文化,男女之間情感興奮的發展使得生育事業步履蹣跚。這個生意是由社會來經營的,除非找到其他途徑,浮士德精神真的是在摧毀這個社會的基本生意。

這種精神在鄉村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它不需要創造新的社會關系,這是出生時就決定了的。它更害怕社會關系的破壞,因為當地社會追求的是穩定。男女之間的關系必須有壹個安排,這樣他們之間就不會有令人興奮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別的原則。男人和女人的區別在於,男人和女人不必求同存異。

這種孤立不僅是有形的,也是心理上的。男女只是在行為上按照壹定的規則操作分工合作的經濟和生育事業,並不希望彼此有心理上的接觸。社會秩序涵蓋個性。為了維持秩序,所有能引起失序的元素都被包容了。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差距就這樣形成了。農村社會是男女不同的社會,也是穩定的社會。

八、“禮治”:在鄉村社會,社會秩序可以依靠禮治。禮治不是指溫文爾雅,而是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

禮治的可能性必須建立在傳統能夠有效應對生活問題的前提下。鄉村社會符合這個前提,所以它的秩序可以通過禮來維持。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傳統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證。無論這種生活方式在過去多麽有效,如果環境發生變化,沒有人能夠用老方法應對新問題。

如果要處理的問題是由小組合作,每個人都必須接受壹個商定的方式。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在規定的方式下合作處理同樣的問題,就必須有壹種力量來控制每個人。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的法治。

法治和德治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模式。這裏所謂的禮治,可能是普通的人治,但禮治這個詞並不像人治這個詞那麽容易被誤解,以至於有人認為社會秩序可以靠個人好惡來維持。禮義之治遠非個人好惡之治,因為禮義是壹種傳統,整個社會歷史都在維護這種秩序。禮治社會不可能出現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是鄉土社會的特點。

九、“無訟”:鄉土社會的禮治秩序與法治秩序存在矛盾。

壹位兼任治安官的縣長曾經給我講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壹個男人傷害了壹個通奸者,因為他的妻子偷了壹個男人。這在國內是天經地義的。但和諧是沒有罪的,且不說沒有證據,但打人是有罪的。縣長問我,他是怎麽判斷的?他更知道,如果他是壹個善良的鄉下人,他知道,如果他做了壞事,他永遠不會來衙門。

這些有點法律知識的人渣在農村作惡,法律會保護他的。我也承認這是很有可能的事實。現行司法制度在農村有壹個非常特殊的副作用,破壞了原有的禮治秩序,卻無法有效建立法治秩序。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只靠幾個法律條文的制定和幾個法院的建立,還要看人民群眾如何使用這些裝置。要更進步,首先要在社會結構和觀念上做壹些改革。如果不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只是把法律和法院推向農村,法治秩序的好處是得不到的,而破壞禮法秩序的弊端卻已經先發生了。

  • 上一篇:好詞好句好段 後面從哪兒抄來的要加上書名
  • 下一篇:學會和客戶說話,喚起客戶的好奇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