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的6月5438+01,現在,我終於願做壹只候鳥,飛向第七屆烏鎮戲劇節的舞臺。
烏鎮充滿了江南水鄉的柔情,而烏鎮戲劇節則近乎夢幻和幼稚。十天裏,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表演團體和戲迷們從四面八方飛到這座江南小城,以戲劇愛好者的身份集中在28部戲劇中遊蕩。白天,逃離生活的追夢男女混雜在行色匆匆的遊客中;夜深了,更多的追夢人湧出,入戲了,入戲了,入戲了...太深了。
戲劇節期間,烏鎮的夜,是水鄉的溫柔,是中國文藝的默默無聞,周五中午下課後,匆匆趕往機場,傍晚飛往杭州,迎著夕陽踏著夜色走上高速公路抵達烏鎮。
21:00,《局外人》被安排在大劇院序廳外,我們見到了賴聲川。當我們還在猶豫的時候,其他觀眾上前合影。工作人員笑著勸阻“大家主要是來看劇的”,賴導卻說“沒事,沒事”,還附和我壹句“我們來自拍吧”,留下了我在戲劇節的第壹張照片。
這時候外面的人開始檢票了,我們並入了錄取隊伍。突然,壹個女生問我前面的壹個小男生:“妳就是昨天參加遺忘四川比賽的那個嗎?”背影變成冰冷的側臉:“是的。”很快他就安靜地低頭看手機,跨過門檻,成為今晚的普通觀眾。
由於時間限制,今年的首屆烏鎮戲劇節只選取了《局外人》、《等待戈多》、《特洛伊女人》三部劇,力求在最少的時間裏接觸到最多的經典。然而,令我感到慚愧的是,我原本打算在出發前仔細研究壹下原著,但是我太忙了,沒有完成工作,所以我看到了它...不得不說,如果對原著沒有壹定的了解,現場很難理解壹些劇的設計和寓意,這也提醒我明年壹定要看完原著再看劇,才能達到最佳的欣賞效果。
《局外人》是法國作家加繆的代表作,我認為是三部劇中最好的壹部。演出地點在烏鎮大劇院序廳,場地容納的觀眾很少,感覺觀眾與劇場空間關系更密切;舞臺和觀眾倒置的方式對於我這樣的劇白來說是壹種全新的體驗,所以我在欣賞這部劇的時候會不斷思考這個設定,我會更多的參與到揣摩劇情當中。
劇中對原著的還原非常到位,幾個關鍵場景都非常有表現力,比如默索對母親葬禮的反應,瑪麗對送披薩和默索重逢的反應,默索幾次說“什麽都可以做”以示作為局外人冷漠的態度,默索在獄中的場景都將作品中“局外人”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其既有被時代困住的被束縛者的參與感,又緊跟現實。
另外,非常值得壹提的是,男主趙陽在表演過程中很絕望,尤其是壹邊說白話壹邊脫衣服慢慢疊好;脫下褲子疊好;然後穿著全黑內衣走上臺表演。不得不說,六塊腹肌在視覺上太漂亮了,整體緊繃的姿勢很有力量,特別搶眼。他壹開口,觀眾們就有點靜止了——期待他震撼人心的話語,更期待這樣打扮的“局外人”會如何迎接自己的命運。
壹般來說,近乎全裸的表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色情,但趙陽用相當投入且符合主角氣質的“正”避免了這種傾向。觀眾在欣賞完整部劇後,當然驚嘆於肉體的美味,但劇情的互證和戲劇的張力,卻讓人覺得很沈浸,覺得別扭,不禁心情沈重。誰是“局外人”?為什麽“外人”要讓“外人”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如何理解現實和存在?這是壹個悖論,還是壹個真正的荒謬?這些令人費解的哲學問題,恰恰是壹般思維難以觸及的最深處。對於有追求的人來說,認真、努力、拼命地過好這段時間,意義重大。
《特洛伊婦女》是我第壹次欣賞和感受希臘的聲學表演,它是在水上劇院上演的。在80分鐘的劇中,水劇場由晴轉暮,與幾盞黃色聚光燈遙相呼應,與跌宕起伏的劇情交織在壹起,烘托出悲涼的氣氛。
就題材而言,該劇相當經典。特洛伊之戰和海倫的故事不僅是眾所周知的希臘神話之壹,也是希臘三大悲劇之壹的歐裏庇得斯的著名作品。以前我給學生講中西神話對比的時候,也是以此為範本,來解釋雙方戰爭神話的異同,從而突出他們的個人主義和上帝的“人性”。但這部劇顯然和觀眾有壹定的距離:壹是基本不用麥克風的希臘真人原聲在水上劇場真的很壹般,要求所有觀眾都相當安靜,周圍的風不能太大;二是大家聽不懂希臘語,需要現場雙語字幕翻譯的幫助。但是,這個中文翻譯明顯不專業。眾所周知,希臘神話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各種奇奇怪怪的名字。在特洛伊女人的故事中,有阿喀琉斯、阿伽門農和赫克托爾三位大家熟知的將軍,以及他們的配偶和子女的許多名字,所以在翻譯時要特別註意壹致性。為什麽同壹個人壹會兒不用壹個希臘名字,壹會兒用壹個羅馬名字(比如大家熟知的維納斯阿佛洛狄忒),讓人壹頭霧水?我是中文系畢業,認真學外國文學,都覺得有點暈,更別說其他業余觀眾了。許多人真的無法忍受中途離開...我不得不說這很遺憾。
選擇水劇場來上演希臘原聲是壹個非常好的嘗試。場景的布置也相當希臘古典,內容應該是悲傷的。它照顧到了海濱,全黑的服裝,赤腳表演,特洛伊女王坐在中間被鞋子包圍...我充分認識到其氣氛的突出特點,但我感到遺憾的是,它未能充分展示其基本魅力。
看完《特洛伊女人》,我走過大街小巷,嘗了幾口小吃,然後趕去趕20點的《等待戈多》。這次《等待戈多》沒有搶到票,而是加了壹點價格買黃牛,也許是因為“價格高”,所以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但是看完之後,真的覺得差不多有意思了。
《等待戈多》是愛爾蘭現代主義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著名作品。原著晦澀難懂,大部分人第壹次看的時候都覺得很迷茫。畢業多年,我再也沒有看過課文,走進劇場的時候有點忐忑不安。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易黎明的戲劇工作室顯然在再創作中融入了更多“接地氣”的中國元素,從拿著京片子的演員到表演中的十點“走樣”,再到很多融入熱點的段子,讓該劇出現了壹種“笑點不斷”的效果(尤其是坐在旁邊的壹對情侶,男生笑到座位都在顫抖),讓我壹時不知說什麽好...也是在討論人的存在和價值。不管怎麽解釋,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哲學的,也是嚴肅的。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刻意“玩梗”,用調侃的方式表達。在我看來,觀眾的笑聲與主題的嚴肅性是格格不入的。再者,由於放映時間較晚(20:00),放映時間較長(兩幕***180分鐘,幕間休息時間15分鐘),觀眾狀態不佳,觀眾席出現了十余次手機“巨響”。大概率是觀眾睡著了,沒把手機拿穩,真的真的影響了觀影體驗,也影響了。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表演場景的設定很獨特。舞臺用真實的沙子鋪成,幾塊插在土裏的玻璃和鏡子相互錯落,營造出多維空間的印象,與該劇本身內容中“審視自己,觀察自己,尋找真實的自己”的意圖不謀而合。鏡子產生折射和反射,而玻璃乍壹看是透明的,人徜徉在其中,如同迷茫,思考著存在與虛無。“樹”以鏡面貼紙的形式呈現,平面與立體交錯。演員方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個幸運的男孩和通知我的小男孩,但大家都很努力,用很大的力氣和激情滿地打滾。
我覺得戲劇確實是壹種很矛盾的藝術,壹方面它真的是“春雪”,形式和類型多種多樣。很多時候需要觀眾有壹定的審美和文學鑒賞能力才能理解其精妙之處,這在壹定程度上把觀眾拒之門外;因為這是很多專業人士潛心研究的領域,有時候我這樣的外行也會“嚇得不敢出聲”,覺得自己的見解太淺薄,不夠人道。但烏鎮戲劇節這樣的嘗試,確實是期待戲劇走下神壇,成為“下裏巴人”可以接觸和欣賞的精神支柱。因此,劇作家們在壹定程度上對其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改編,期望它貼近生活,受到大眾的歡迎。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會“摔得太慘”,變得迎合、庸俗,這不是我們喜歡的。
我們要明白,戲劇的呈現不僅僅是演員的事,還要靠觀眾的配合。如果觀眾能提前做足功課,那麽《特洛伊女人》中途離場的觀眾可能會少壹些;如果《等待戈多》的演出沒有十幾次突然的手機掉在腳下的聲音,那麽我的觀劇體驗可能不會那麽差;作為壹個中文系畢業生,壹個高中語文老師,如果能提前研究原著,作為壹個“半專業”的人,勉強能對戲劇的內容和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戲劇的欣賞,不是導演和演員99步走來找我,而是我只坐在觀眾席裏,而是雙方走50步,最後站在同壹個舞臺上。
看完《等待戈多》已經將近晚上11點了,我在11 -3上的戲劇節“閃電俠”就要結束了。我不想就這樣離開,於是開始和朋友在夜色中漫遊烏鎮。
白天走在每壹條擁擠的巷子裏,現在都空無壹人,行人大多是剛下班的戲劇節工作人員,討論著去哪裏吃喝;
走過國樂劇場,門口的黑板上寫著明天的小鎮對話會有壹位“神秘嘉賓”。我研究的時候,身後飄來幾個字:“明天鎮上對話的神秘嘉賓是誰?”“何炅。”;
走過壹面貼滿28部邀劇海報的斑駁墻壁,夜色中依然明亮;
彎彎曲曲的河邊的房屋早已點起了燈,淡淡的影子在溫柔的水中蕩漾,這是烏鎮最可愛的時刻。
街道兩旁的民宿都用木板封起來了,但100戲劇大師的海報依然逆風獵獵,陪我踏上這永無止境的歸途;
最後,我們來到了黃磊的酒吧。許多將繼續為明天的閉幕式工作的年輕男女互相問候,享受最後的夜晚。在沒有雞尾酒供應,又不想喝紅酒的時候,我點了兩杯奶茶,靜靜地坐在黑暗裏,吹著略帶寒意的風,聽著小橋流水。
回來後,我總說戲劇節期間的烏鎮文泰太浪漫,太符合我的氣質。以後每年都會來~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要把看到的都寫下來。日程繁忙,周末只能匆匆忙忙寫,筆談,存回憶。
原來烏鎮戲劇節總是有始有終,下壹年的時間和主題都是在閉幕式上宣布的,所以...2020年6月烏鎮見。
PS:除了開頭和結尾兩張烏鎮戲劇節官方圖,其他圖片均為自拍,禁止二變二。感謝您對個人作品權益的保護!
參加別人的婚禮,要給新婚夫婦送上自己的祝福。來看看我為新婚夫婦整理推薦的祝福話語吧。歡迎收藏使用。
美好的句子1許願的婚禮期待著漫長而無止境的婚姻,計算出來的價格不斷上漲。
願妳的家庭成為教會復興的偉大力量;也成為了社會國家的壹大貢獻!
恭喜恭喜恭喜,激情的年紀,激情的夏天,火熱的婚禮;我會給妳我所有真誠的禮包。愛情像蜂蜜壹樣甜。我們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