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被稱為“韓”的詩人有哪些?

被稱為“韓”的詩人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自不必說,是唐河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韓(768 ~ 824)。自稱郡王昌黎,世稱漢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蘇軾稱他為宋代“八代文學之衰”,明人稱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劉漢”。被譽為“文宗偉人”、“文宗百代”,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世說》等。

晚唐詩人韓和是中國的壹位詩人。字至堯,號功至光,別號東郎,號玉山樵。京兆萬年(今陜西Xi安附近)人。10歲即興詩。龍濟元年(889年)開始進士,曾出左河擔任我幕府。回朝後拜左接遺體,遷左諫大夫。後來因為感動權臣朱溫,貶了司馬周浦,於是棄官南下。在此期間,唐朝曾兩次下令讓他復職,這是不應該的。

在韓我的詩中,最有價值的是感時詩。它們幾乎以編年史的形式再現了唐朝衰亡的景象。作者喜歡用近體的形式寫時事,尤其是七律,編年與敘事相結合,用規範的作品和切割,帶有沈郁頓挫的味道,善於把感覺蒼涼的意境放在清麗飄逸的詞章中,哀婉而溫柔,柔中帶剛。他的作品多是描寫上層社會的政治動蕩,很少有人觸及民生疾苦。但在藝術上,缺少了杜甫偉大的筆力和李商隱深刻精妙的思想,有時難免會出現膚淺細膩的想法。

韓沃的山水抒情詩,構思巧妙,筆法精湛。而且最大的特點是從風景畫面中融入了生活體驗感,即風景抒情,無跡可尋。七律《惜花》寫的是悲傷和痛苦,被認為隱藏了亡國之恨。有些山水詩,如《醉酒》《野塘》等,描繪物象,手法簡單,構圖清晰,色彩清淡,猶如詩意的水墨畫。至於“從沙縣到尤溪縣,泉州軍到後,各村皆空,因有絕技”,反映了農村混亂潰敗的景象,是時事與歷史之筆的結合。

韓沃的《香集》以細膩的筆調描寫了男女之間的愛情。這個壹直評價不壹。現存明代吉谷館刻本《韓內韓別集》1卷,補遺1卷。此外,還有傳世的《元雜誌》三卷和《齊家閣》1卷。

宋代詩人韓元吉和韓元吉(1118 ~ 1187)是南宋時期的詩人。不怪這個詞,不。南澗。開封邱勇(今河南省開封市)出生於許昌(今河南省)。宋南遷後,居信州上饒(今江西)。紹興二十八年(1158)為建安縣令。龍興,官至官臣。大道九年(1173),禮部尚書,出使晉國。惜春初,兩次出守梧州,壹次出守建寧。晉朝後,任潁川郡公,卻因封南澗翁而歸新州南澗。他壹生交遊甚廣,與陸遊、朱、辛棄疾、等同時代的獲獎者和愛國誌士交好,並有多首詩詞傳唱。他的兒子韓(1159 ~ 1224)中間名,在當代也很有名,成就略遜於他的父親。韓元吉的詩多表現山林之趣,如何心郎的《柳早青》、《雲淡秋色》、《病情壞》等。著有《全健集》、《全健日記》、《南澗A&B稿》、《南澗詩集》。有80多個字。

韓元吉是當時的知名人物,黃□稱他為“壹代文、政、文之冠”(《中興以來優秀詞選》)。《四庫全書總目》說是“詩風、體例,皆有歐蘇遺風,未受南宋影響”。他不喜歡混有“俗”的“光鮮”詩詞。他曾自己作詞“寧為俗所焚”(《魏嬌集序》),匯編成冊1卷,名為《魏嬌集》。現有80個單詞。其詞常流露出“神州地沈之慷慨”(黃燎原《燎原詩話》)。他對北方十分眷戀,曾在詞中寫道:“夢繞神州歸”(【水調頭】《看地》);“中原在哪裏?雲重目望”(【水調頭】《雨花臺》)。他不忘北伐抗金,多次寫及《雞啼舞》、《樂龔燕跑》。時常有英雄遲暮,壹事無成的感嘆。他的詞風蒼勁豪放,與辛棄疾十分接近。陸遊稱贊他的作品“落筆自然,不雕也。”。如先秦之書,元氣滿滿(《祭韓無咎》)。也有很美的作品,比如《柳州松頭》《東風有意》。

元吉是韓隱的學生。韓隱的老師程頤去世後,韓隱聚集在羅鐘講學。靖康二年(1127),宋朝廷聽聞的名聲,曾召其入京,韓不肯久留。宋廷稱他為“河靜處士”。

元極繼承了韓隱的學風,踏實肯幹。在任建安,我在知縣的時候,由於政府開支大,稅收少,鑒於福建沿海產鹽,閩北山區賣鹽,就開始買賣鹽,獲利彌補開支,不增加人民負擔。他被任命為建寧知府時,是“壹個有尊嚴、有獻身精神的學校”。重視政教懶惰,民風淳樸。

建寧府是閩北的活動中心,連接著江西和浙江。自漢代惠濟南設校尉以來,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乃至南宋,至今已逾千年,無記載可考。元吉認真考察山川之情,賬目之繁,政教之得失,撰寫了《建寧郡誌》,共四十八卷。後來清遠重修,明代弘治、嘉靖、萬歷重修,甚至清代康熙編纂的《建安、甌寧年譜》,都是以此稿為藍本。18 (1929)年,根據《建安、甌寧年譜》重修《建甌縣誌》。建甌的野心始於元吉。

宋先平元年(998),建州人曾劍鋒為皇室造錢。引北港河水入獄鑄錢。紹興二十六年(1156),鑄造停止,水道堵塞,水池幹涸。元吉到了,在北港種了1.5萬棵樹。過了府衙,開了北園,溪水改道入大池。池旁建有亭子,意為“覆蓋夏紫島”,並建有五仙堂,位於今天的資治街。韓元吉被調走後,“民甚懷。”他的作品包括《楊桐故事集》、《南澗甲乙手稿》和《交尾集》。韓元吉撰寫的《南澗甲乙抄本》70卷已失傳,此傳為永樂大典清人所編。有15卷,詩6卷,詞1卷。有“五英殿聚珍版系列”和“系列集成”。□村系列收錄南澗詩歌1卷。

主要歌詞

水調歌頭(晚霞淡芳草)(古已流傳)(今日俄重)(桂花滿花)(月照多景)(河路下雨)

念奴嬌(去年秋半)(最早的朋友)(湖光山色泥影)(春來離別)

滿江紅(當梅花)(孤獨的山城)(繞河)

醉了下來(樓底鼓)(菊花又折了)

於美人(西風落高覽路)(登上古騷人事)(煙雲停)(上諭催春昨夜到)

菩薩蠻(暮春風雨)(江南雪中花如玉)(薄雲卷雨涼陣)(梧桐葉秋色蕭瑟)

抱怨自己的感受(當秘密沒有公開的時候)

好事多磨近(華屋翠雲深)(秋滿芙蓉)(寧碧老塘頭)

秦樓月(鶯是沈默的)

西江月(壹度難過節)(山路黑雨)

浪淘沙(欣賞地上的殘紅)

臨江仙(記得那年的告別夜)

唐五代詩人韓逸,生於南陽(今河南南陽),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他是“大理十大人才”之壹。天寶十三年(754),考中科舉。寶應曾在幕府侯任職,是我軍駐自清公使,後隨侯回朝鮮,在長安生活了十年。建安中年時,因詩《寒食記》受到賞識,被提升為中書舍人。韓逸的詩筆法清淡,風景獨特,在當時廣為傳誦。詩多以送別曲寫,如《韓君平詩》、《全唐詩》,其中錄有其詩三卷。

[編輯此段]名詩

詩如下:

冷食

暮春時節,長安城內處處歌舞,落花無數,寒食節的東風吹在皇家園林的柳樹上。

夜幕降臨了,宮殿裏忙著點蠟燭,煙霧飄到了王子和侯爵的房子裏。

晚春的長安,絮花滿天飛,寒食節的風吹著禦花園的樹枝。夜幕降臨時,宮殿裏忙著分發蠟燭,濃煙滾滾湧入王公貴族的家中。

簡要分析:這首詩含蓄抒情。前兩句描繪的是落花飛舞,楊柳搖曳的北京晚春景色。用“飛”字寫花,用“斜”字寫柳,極為巧妙生動。最後兩句寫的是寒食節宮廷生活的壹個小插曲,挺有意思的。

在蘇什伊的山裏

雲不* *此山齊,山淡而望失。

黎明時分,月牙兒飛向高樹,秋夜的銀河遙對幾座山峰之西。

刻在流浪精靈的神廟裏。

剛看到仙臺五塔,雨初雨落寒。

蕭山翠色偏遠地區的秦樹,漢宮鐵砧的聲音新聞冷秋來。

稀疏的松影拂過戶外的講壇,青草的芳香開了壹個小洞。

為什麽要尋找天堂的天堂,世界上有壹個美麗的桃花源。

簡要分析: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藝術再現,表達了詩人心境的空靈和出世的想法。

再次見到妳

半身倒影竹輕聞語,單手揭開簾子,微微轉身。

這種意義應該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感情上不可能浪漫。

再次見到妳

桃花臉薄難掩淚,柳眉長易感悲。

我沒有當面笑,只是幾次擡頭低頭。

再次見到妳

霧是內袖玉冠,半似感羞,半似忍寒。

不要輕易嘆氣,要轉身彈起眼淚。

想想看

雙門裏的玉堂前,有壹個下午的冷食。

我太想念那個人了,他垂下雙手,拒絕蕩秋千。

張臺柳

章太炎,章太炎,[1]過去的青青[2]現在還在嗎?

就算長條看起來是舊的,也要爬上去掰別人的手。

給…作註解

【1】張臺:建於戰國時期陜西省長安縣舊城西南。舞臺下有張臺街。

[2]:青青:外表柔軟。《采薇詩》:“昔我不在,柳依依。”

簡要分析:

這是某人送的詩。劉是韓藝的藝妓,兩人關系很好。後來作者出去做官了。由於時局動蕩,他又不敢盡早帶她走,只好暫時離開劉在北京的家,約好到達後去接她。但是他連續三年放我鴿子。於是我寫了這首《張太六》,送給劉。

羽毛男孩的旅行(選擇壹項)

千彩玉齊樂,綠絲的末端繡著豬鬃。

鞭曉出漳臺路,枝葉春裝柳風。

註解《林玉少年行旅》原是樂府雜曲歌賦的壹個老標題,名稱多樣,詩風各異,均出自東漢辛延年《林玉郎》。這首詩雖取老題,卻采用了七言絕句的格律。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至於現代詩人韓,百度上有成堆的地方。真的要承認韓寒也是著名詩人,沒有出路。

  • 上一篇:國風插畫教程——用什麽軟件畫出這種類似中國風的插畫設計,之後該怎麽做?
  • 下一篇:崇明春節旅遊指南崇明旅遊指南壹日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