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INFP 文森特-梵高

INFP 文森特-梵高

最近去了多倫多的梵高沈浸藝術展,就來縷壹下這個承前啟後被世人頂禮膜拜的畫家的壹生;

梵高的nb之處

承前啟後 :繼古典主義的寫實,印象派(莫奈為代表)強調光影色彩變化,梵高作為後印象派代表承前啟後,獨特筆觸用色明艷自成壹派啟發後人;

表達情感 :通過描繪客觀現實來表達主觀感受,人們可以從他的畫中想象和感受他的情感:悲傷,癲狂,孤獨,快樂,悲憫,愛,希望,狂熱,平靜。。。

文森特的性格 MBTI

如果文森特測個MBTI,我覺得他應該是個INFP;INFP的性格是叫做“幻想家”或者“哲學家”;

1 富有同情心、理解力,對於別人的情感很敏感;當然太敏感也容易會過於為對方著想,反而讓對方覺得受不了。

代表作《吃土豆的人》

2 投身信仰註重意義,有濃重的理想化色彩和完美主義的傾向;不對世俗妥協,因為內心中存在著壹個更完美的世界,INFP對現實世界往往是很失望。

3想象力豐富,愛做白日夢,比較容易沈溺於幻想;代表作《星空》

這些性格特點在他人生選擇上和後來的畫作中都有體現;

文森特的生平?

1853年文森特出生於荷蘭的壹個正教會家庭,父親是壹個聲望很高的牧師,弟弟西奧比他小4歲;西奧在經濟和精神壹直支持他畫畫,西奧也在文森特去世後壹年相繼去世,文森特畫作信件由西奧妻子整理才讓世人看到;

文森特從小學習沒有很好,16歲到23歲跟著叔叔在海牙的壹個藝術品經銷商裏做文員,跟世俗商業理念沖突,最終被解聘;

23歲到28歲零星嘗試其他工作,早期對宗教的狂熱,後來學習成為了壹名傳教師,搬去比利時的礦場貧窮地區傳福音;與教會理念不和,最終沒能當成傳教士;

27歲才開始畫畫,他把所有狂熱和理想都投入在畫畫上,到他37歲去世,十年光景,他畫了900幅繪畫和1100幅素描和速寫***2000幅畫,窮困潦倒被父母嫌棄壹直靠弟弟接濟;生前只賣出1幅畫,不被世人認可;

37歲去世,1853-1890,在他去世之前精神已經不穩定了,有人說他的精神狀態的不穩定成就了他的畫,那幅最有名《星空》就出自他在精神病院的時,從幾平米房子的鐵柵欄/小窗望向窗外畫的;

文森特的畫 ?

32歲,他畫了吃土豆的人;在礦產,勞動的窮苦人民,當時歐洲福利制度還不完善,工人每天工作甚至長達14個小時,做著危險的工作卻食不果腹,分個土豆充滿了窘況無力和絕望;文森特作為壹個處於社會更高階級的人,他看到了這些被當時社會制度折磨受苦的群體,他願意跟礦工同吃同住,蹲下來去感受他們的困境,展現了他對眾生的憐憫(這可能也源於他畢生熱忠於聖經,其中的神愛世人的大愛);

33歲,在巴黎繼續學習畫畫,認識了其他印象派畫家,受蒙蒂切利作品影響,使用更光明的色調從而帶來更大膽的視覺沖擊; 受日本浮世繪和版畫影響,畫山畫水畫花畫女人畫自然,他在信裏說日本浮世繪讓他很快樂,也許對遠方國度臆想讓他能夠短暫的逃離由現實與理想的鴻溝帶來的痛苦;

35歲 他與其他印象派畫家理念不合分道揚鑣,從巴黎南下搬去法國阿爾勒,搬進了黃房子(壹個旅店);之後為了好友高更的到來,他畫了向日葵系列(***11幅畫)畫給高更,給他裝飾房間;高更也畫了正在畫向日葵的梵高,可見他們當時同居的“蜜月期” 是很甜蜜的;

36歲 因為性格/繪畫創作理念沖突,他們激烈爭吵,高更離開了文森特;而在高更離開後,文森特精神奔潰了,他割下了自己耳朵;之後他輾轉在精神病院和黃房子之間;

熱烈瘋狂日子中的短暫平靜:這幅畫是文森特侄子出生,他送給弟弟西奧和嫂子喬的禮物;杏仁樹在春天早早開花是新生命的象征;小侄子也被取名為文森特;因為西奧說希望這個孩子能像哥哥文森特壹樣堅定和勇敢。1890年,文森特生命最後壹年,精神已經不太穩定了,他短暫放下自我的絕望,對新生充滿祝福和希寄;

37歲 7月他在麥田腹部中槍;但沒人知道他是否是自殺和具體發生了什麽; 開槍之後沒多久他不治去世;

星空畫於是1890年,是文森特生命最後壹年,透過精神病院的小窗,他看到了美的世界, 村莊寧靜,教堂佇立,橄欖樹直插雲霄,還有星空,這樣的星空比平時我們看到星空是否多了些夢幻,炙熱,和瘋狂;

世人追求的金錢,地位,家庭,朋友,文森特基本都寥寥慘淡,加上性格自卑,悲天憫人,扭曲,受精神折磨,現實慘淡人生如暗夜漆黑;想要擁抱和愛所有人,卻與整個社會的格格不入,把理想與現實的巨大沖突所帶來的精神煎熬都畫進畫裏,唯獨只有畫畫能給他壹些救贖;

星夜漆黑(現實慘淡),遠方繁星閃耀(充滿希望),他對世界/生命還是有愛的;

梵高壹生格格不入,跟藝術品商業格格不入,跟教會格格不入,跟其他印象派畫家們格格不入,跟僅存知己高更格格不入,他極致他無法妥協,他註定是痛苦的,他把瘋狂扭曲痛苦和對世界/世人的愛都放在畫裏了;

最後我想說藝術並不遙遠,需要壹些好奇心去了解壹些背景故事,帶著這些故事去感受,當下感受到感受就是真的;藝術也好,文學音樂電影喝酒聊天也罷,有了這些“沒用”的東西,生活才不會太無聊嗷。

資料

1 圖片來自同看展的Joanna小姐姐拍攝

2 其他圖片和註解來自梵高博物館

/%E4%BC%A0%E5%A5%87%E4%BA%BA%E7%89%A9-%E6%A2%B5%E9%AB%98-%E8%AE%B0-van-gogh-the-immersive-experience-nyc-19d57f7f41a4

4 資料MBTI-INFP 來自知乎

/p/73609132

5 視頻內容參考,蔣勛:西方美術史講座合集

/newview/movie/free?pid=HFJGKR4EV&mid=AFJGR2LFF

  • 上一篇:把古董放在鬥魚公司靠譜嗎?
  • 下一篇:當代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論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