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油畫家孫景波在昆明的美術界同誌開始策劃“紅軍過雲南大型史詩繪畫展”
1969年2月油畫家孫景波被編入省委第壹五七幹校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作編導
1970年油畫家孫景波受總指揮部委托主編“通海抗震救災報”。被任命“雲南省抗震救災”大型畫展的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展覽圖片設計與全部文字解說詞編寫。
1972年油畫家孫景波參加雲南省為“全國美展”組織的“會戰”到北京中國美術館成立的“改畫小組”報到
1972年5月油畫家孫景波《阿細新歌》在美術館展出第壹件在北京問世的作品
1978年10月油畫家孫景波到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報到。幸得導師吳作人、侯壹民、靳尚誼、林崗先生執教。
1979年1月油畫家孫景波與同學陳丹青、張頌南壹道去廣西寫生。
1980年6月油畫家孫景波《阿佤媽媽》與青海藏區寫生七件油畫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參加《同代人》畫展,《阿佤媽媽》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3年油畫家孫景波應西藏美協邀請,到拉薩講學,主持油畫進修班教學。
1984年油畫家孫景波創作油畫《佤山人家》參加全國美展,獲北京文聯頒發的優秀作品獎
1985年油畫家孫景波創作大型浮雕壁畫《孔跡圖》,《山東畫報》、《美術》、《中國高等美術學院作品全集》、《美術研究》等刊物發表,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
1985年9月油畫家孫景波受聘為壁畫系主管教學的副系主任同年油畫《高原少年》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油畫展》。
1986年油畫家孫景波受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1986年油畫家孫景波油畫《曬羔皮》、《藏族女孩》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現代油畫展”。
1987年油畫家孫景波創作濕壁畫《和平》,畫稿參加巴黎留學生中心畫廊展出。
1987年10月油畫家孫景波在巴黎蓬皮杜大街《粉紅色十字架畫廊》舉辦個人畫展,展出時間三十天。
1987年11月油畫家孫景波油畫《陶淵明詩意》在巴黎亞洲藝術中心展出。
1988年2月油畫家孫景波當選《中央美術學院青年教師藝術研究會》會長。同年為桂林“文化大酒店”門廳大堂創作瀝粉貼金壁畫《迎賓圖》、《宴樂圖》。
1989年油畫家孫景波參加組織《人體藝術大展》,油畫《誇父》、《扶椅子的少女》等四件油畫作品參加展出。《人體藝術大展畫集》、《大陸人體藝術畫集》(臺灣出版)等發表。
1990年油畫家孫景波《油畫《浴》、《畫室中的裸女》等赴新加坡展出。
1991年油畫家孫景波為西安鹹陽機場貴賓廳創作壁畫《凝韻圖》12月創作油畫《寂靜的大山谷》,參加國際藝苑油畫展,後參加《中央美院油畫精品選》赴香港展出。《人民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油畫選》等發表。
1992年6月油畫家孫景波受聘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1993年油畫家孫景波油畫《天與人》參加《科學與藝術》畫展。作《藝術與科學》論文講座。
1994年油畫家孫景波應中國文化部邀展作《中國壁畫古風》六幅,參加文化部組織的國際文化交流展。作《凝韻圖》變體,參加“中韓文化交流展”。油畫《對潑灑與流淌可控制性的嘗試》系列在中國美術館參加“中日文化交流展”。6月,油畫《寂靜的山谷》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編選的《中國當代油畫》集。
1995年油畫家孫景波應黑龍江美術出版社邀稿撰寫《油畫人像技法畫例》,著文:《西方油畫肖像技法源流概述》。
1996年9月油畫家孫景波應俄國列賓美術學院邀請赴俄國彼得堡、莫斯科進行藝術交流和考察,在列賓美院作題為“中國當代壁畫”的講座。
1997年油畫家孫景波壁畫作品《孔跡圖》、《黃鶴樓史話》、《凝韻圖》、《萬裏長城》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壁畫卷
1998年油畫家孫景波與詹建俊、朱乃正應加拿大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之邀,在洛磯山寫生15幅油畫參加《中國畫家眼中的洛磯山》畫展。
1999年油畫家孫景波受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0年油畫家孫景波應德國柏林藝術學院、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邀請,與靳尚誼院長出訪德、英兩國,作教學交流,藝術考察。參觀柏林、德累斯頓、大不列顛等博物館。
2000年油畫家孫景波榮獲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頒發的“為我國文化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政府特殊專家津貼及證書。
2001年油畫家孫景波《壁畫繪制技法》壹書,文,《西方壁畫技法源流慨略》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隨後主編的《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列教材》四部,陸續出版。
2002年油畫家孫景波為山東煙臺機場貴賓休息室創作油彩壁畫《海之東》。
2003年油畫家孫景波受聘為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作油畫《東海》,捐贈SARS疫病救災義賣活動。
2004年油畫家孫景波11月應中華人民***和國文化部委托,到美國華盛頓,為肯尼迪國際文化中心中國廳設計壁畫及室內改造方案。
2005年油畫家孫景波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阿佤山人》、《青海人物寫生》、《焦點透視》、《知音》等油畫作品十五件。
2012年油畫家“傳承:中國大同善化寺壁畫重光”展覽在中央美術學院展出 孫景波(作畫署名:阿波),1945年生於山東煙臺牟平。出生前,父因抗日參軍離鄉,六歲前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少孤,十二歲到繡花廠做童工,嫁後務農,閑時以繡藝傳於鄉鄰。孫景波四五歲能針線,喜描畫,信得母親心性習染之故。
1950年冬,孫景波隨母尋父到黑龍江省通河縣讀小學。以圖畫愛好,深得體美老師騰雲峰、胡寶義先生賞識,油然萌生畫畫興趣。1957年後,孫景波隨父母工作調動,先後在吉林市四中、武漢市武鋼工人子弟中學(美術老師黃樂生)、南京市二十三中(美術老師鐘伯元、鄭誌毅),都受到過啟蒙老師們的鼓勵,確定了學畫的誌向。
1960年,孫景波考取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得到校長丁井文,教師孫滋溪、趙昔、李華、趙友萍、王德娟、盧沈、衛祖蔭以及輔導員張京生等許多先生的開導,初具繪畫基礎。 1964年,孫景波中央美院附中畢業並留做輔導員。當年9 月,雲南美術家協會到附中商調支邊之需,孫景波與張鐵兵壹往雲南十四年。其間遭遇“文革”,下放農村勞動七八年之久。雲南邊疆多民族,風俗樸真醇厚,自然風貌綺麗多彩。其間的生活感受令孫景波終生受益。期間,孫景波結識姚鐘華、王晉元、張建中、丁紹光等名家。
1972年,孫景波的油畫《阿細新歌》入選全國美展,因到北京加入“改畫組”,得以結識名家靳尚誼、朱乃正、陳逸飛、陳衍寧、唐小禾。
1978年,孫景波考取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1980年創作《阿佤山人》,畢業後留校任教於壁畫系。
孫景波多次參加全國性大型畫展。1987年,赴巴黎美術學院進修期間舉辦個人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