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孫犁簡介

孫犁簡介

孫犁(1913.4.6-2002.7.11)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蕓夫,河北省安平縣孫遙城村人。當代著名文學家,中***黨員,抗日老戰士,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1933年畢業於保定育德中學,研究生。1937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師,1939年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戰學院教官,晉察通訊社、晉察冀邊區文聯、晉察冀日報社及華北聯合大學編輯、教師等職業,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師,《平原雜誌》編輯。《孫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孫犁紀念館”座落在河北省安新縣“華北明珠——白洋澱”畔。

中文名:孫犁外文名:原名孫樹勛、筆名蕓夫別名:孫樹勛國籍:中國(河北安平)民族:漢族出生地:河北省安平縣孫遙城村出生日期:1913.4.6逝世日期:2002.7.11職業:創作、教學、編輯、抗戰畢業院校:河北保定育德中學信仰:中國***產黨主要成就:開創抗戰文學——“荷花澱派”代表作品:《荷花澱》《蘆花蕩》《白洋澱紀事》《度春荒》

孫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作家,被譽為“荷花澱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河北省安平縣人。12歲在安平縣城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壹直相信藝術為人生的主張。孫犁14歲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學習期間,開始閱讀社會科學、文藝理論著作和壹些蘇聯文學作品,擴大了他的視野,並為後來的創作和評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高中畢業後無力升學,流浪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在大學旁聽,曾用筆名“蕓夫”在《大公報》上發表文章。還先後在市政機關和小學當過職員。

1936年暑假後,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在這裏他對白洋澱壹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後任教於冀中抗戰學院和華北聯大,在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當編輯。 孫犁的小說有詩體小說之稱。

編輯本段人物成就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主要在中國***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編印出版革命詩抄《海燕之歌》,在《紅星》雜誌和《冀中導報》副刊上發表過《現實主義文學論》《魯迅論》等論文。1938年秋,在冀中區辦的抗戰學院任教,1939年春調阜平,在晉察冀通訊社工作。此後,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過編輯和教員,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1941年回冀中區參加編輯群眾性的大型報告文學集《冀中壹日》,並寫成《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後改名《寫作入門》《文藝學習》,多次重印)。

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著名的《荷花澱》《蘆花蕩》等短篇

孫犁

小說。1945年回冀中農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起因病輟筆。1977年以後,又寫有不少散文和評論以及少量小說。從40年代起,孫犁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蘆花蕩》《荷花澱》《采蒲臺》《囑咐》,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長篇小說《風雲初記》,敘事詩集《白洋澱之曲》,通訊報告集《農村速寫》,散文集《津門小集》《晚華集》《秀露集》《淡定集》《書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澤集》《曲終集》,論文集《文學短論》,還出版了《孫犁小說選》《孫犁詩選》《孫犁散文選》《孫犁文論集》以及《孫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孫犁紀念館在河北省安新縣白洋澱荷花大觀園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十壹卷本四百余萬字的《孫犁全集》。

孫犁的作

孫犁全集

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鬥情景。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壹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

1944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註意。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冀中農村從事寫作,直至解放。這壹時期,他參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寫有《鐘》《碑》《囑咐》等短篇小說和壹些散文。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孫犁在《天津日報》工作,同時繼續文學創作。

風雲初記

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寫於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兩個村莊為背景,圍繞著高、吳、田、蔣四姓五家在抗戰初期的生活史,細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展現了七·七事變後,冀中人民在中國***產黨領導下組織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壯麗畫卷。作者用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抗日根據地的風雲變幻,雖語多風趣而不落輕佻。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寫成於1956年。小說通過鐵(匠)、木(匠)兩家十幾年間友誼的建立和破裂的過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農村的生活風貌和農業合作化運動給予農村社會的深刻影響。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滿兒這個處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讀者中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後,作者因病長期擱筆,但他以《天津日報》副刊《文藝周刊》為陣地,發現和培養了不少青年作家。這個時期,他還寫有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

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澱紀事》(1958),

白洋澱紀事

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壹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壹帶人民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澱》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壹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蘆花蕩》、《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鬥情景。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壹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

其作品《報紙的故事》收入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中,《蘆花蕩》被收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教材第二課。以及語文鄂教版七年級下冊12課。

編輯本段著作目錄  《荷花澱》(小說、散文集)1947,香港海洋書屋;1959,人文(高中語文課本) 《蘆花蕩》(短篇小說集)1949,群益(人教版課文)報紙的故事(北師大版第十壹冊)

《囑咐》(短篇小說集)1949,天下出版社

《村歌》(中篇小說)1949,天下出版社

《農村速寫》(散文、小說集)1950,讀者出版社

《采蒲臺》(短篇小說集)1950,三聯出版社

《山海關紅續歌》(詩集)1951,知識書店出版社

《風雲初記》(長篇小說) l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

《白洋澱紀事》(小說、散文集)1958,中青出版社

《鐵木前傳》(中篇小說)1959,天津人民出版社《津門小集》(散文集)1962,百花出版社

《白洋澱之曲》(詩集)1964,百花出版社 《晚華集》(散文集)1979,百花出版社

《秀露集》(散文、小說集)1981,百花出版社

《耕堂雜錄》(雜文集)1981,河北人民出版社

《疆定集》(散文集)1981,百花出版社

《琴和簫》(小說、散文集)1982,花山出版社

《孫犁小說選》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孫犁文集》(l壹5冊)1981壹1982,百花出版社

《耕堂散文》1982,花城出版社

《尺澤集》(散文集)1982,百花出版社

《孫犁文論集》1983,人文出版社《書林秋草》(雜文集)1983,三聯出版社

《孫犁散文選》1984,人文出版社

《遠道集》(散文)1984,百花出版社

《老荒集》(散文集)1985,上海文藝出版社

《陋巷集》(散文集)1987,百花出版社

《耕堂序跋》1988,湖南人民出版社

《無為集》(散文)1989,人文出版社

《蕓齋小說》1990,人民日報出版社

《孫犁文集》正編5卷,續編3卷,***8卷,200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孫犁全集》***11卷,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相片》小說型短文,被選為六年級上冊課文

編輯本段評價  孫犁壹生筆耕不輟,是中國解放區文藝的代表性作家之壹,他以其眾多經典性的作品,描

孫犁紀念館

繪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壹幅幅壯麗、清新的文學圖畫。全國解放後,孫犁文學創作繼續取得長足的進展,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極負盛名的小說,散文大家,被認為是著名文學流派“荷花澱派”的創立者。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孫犁文學創作迎來了第二個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文體的創新,藝術風格的鮮明和爐火純青,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 他的作品有: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結合。

作為孫犁文學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孫犁同誌長期從事黨報文藝副刊編輯工作,為解放區文學和天津文學的繁榮,為天津業余作者特別是工人作者的成長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他開創了天津日報FHJF 文藝副刊熱心扶植青年作者的優秀傳統,幾十年來

耕堂讀書記

為天津和全國文壇培養了壹批批知名作家和業余創作骨幹。他是我國報刊史上壹代編輯典範。

孫犁同誌是我國革命文學的壹面旗幟,是我國當代文學的壹位大師。他始終不渝地遵循黨的文藝方針,身體力行發揚並豐富了我國革命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他對中國革命文學的卓越貢獻,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贏得了廣大作家和讀者的敬愛。

編輯本段散文  《相片》《識字班》 《第壹個洞》 《遊擊區生活壹星期》《三烈士事略並後記》《塔記 》

書的夢

《王鳳崗坑殺

孫犁散文

抗屬》 《采蒲臺的葦》 《安新看賣席記 》 《張秋閣 》《光復唐官屯之戰》 《學習》 《宿舍》《節約》 《小劉莊》 《掛甲寺渡口》《廠景 》《訪舊 》《婚俗》 《壹天日記》 《回憶沙可夫同誌》 《黃鸝 》《石子 》《善闇室紀年》序《夥伴的回憶》《服裝的故事《悼畫家馬達》《刪去的文字》《童年漫憶》《談趙樹理》《談柳宗元》《吃粥有感》《紅樓夢》雜說《方紀散文集》序《書的夢》《畫的夢》《戲的夢》《夜思》《悼念李季同誌》《鄉裏舊聞》《同口舊事》《新年懸舊照》《報紙的故事》《亡人逸》《蕓齋瑣談》《母親的記憶》《青春余夢》《蕓齋夢余》《貓鼠的故事》《夜晚的故事》

編輯本段風格  讀孫犁的作品,最早是從小說開始的。給我強烈的印象是風格別致。同是戰爭題材,卻很少描繪血與火,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沒有復雜的戰爭描寫,而是更多地展示戰爭中人物心靈的美,卻自有壹種吸引人的神奇力量。他筆下的白洋澱風光,清新疏朗,散發著潮潤潤的水氣,像壹幅淡淡的水墨畫,彌漫著濃郁的詩意。那時最愛讀的是《蘆花蕩》和《荷花澱》,至今壹閉眼,便浮現出朦朧迷離的月光下,聽水生說明天要到大部隊去,水生嫂的手指震動了壹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手指放在嘴裏吮了壹下,多細膩、傳神的細節喲!

也許是年齡小、閱歷淺吧,那時不怎麽愛讀孫犁的散文,覺得太平淡,沒有奇崛的句子,詞藻也不花哨,寫人敘事,多是白描。那時更喜歡濃妝艷抹,詞藻華麗,熱烈奔放,甚至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假、大、空”式的抒情散文。隨著年齡地增長,閱歷地加深,才感到孫犁的散文講究情感的節制,含蓄蘊藉,樸素潔凈,像在水中淘洗過似的,是壹種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大美”,才領悟到濃妝艷抹易,平淡自然難,做到“樸實無華、平中見奇、淡而有味”就更難。這時,愛其散文勝愛小說,對其新時期的散文更是鐘情不已。《晚華集》、《秀露集》、《淡定集》、《尺澤集》……無論懷人記事,思及故鄉,追憶童年和戰爭歲月,還是詠物之作,都融入了深刻的生活感悟。孫犁先生不喜歡官場,遠離熱鬧,自甘寂寞,正因有了這種難得的品性,才能長期以寧靜沈潛的心態,進入到壹般人難以企及的宏大深邃的藝術境界。

孫犁先生的散文是“寫人生”的散文。他是壹位富於哲思的作家,他的這些哲理思考,大都伴隨著形象和激情壹起出現,所以,在許多情況下,又幫助著其作品詩情畫意地形成。他常常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升華出人生的感慨,在作品中凝聚、昭示著深沈的人生情致,不僅給人以審美的享受,更讓人從中悟出關於人生、社會和自然的道理。讀其散文,如同聆聽壹位飽經滄桑的智者平靜隨和地傾訴,需靜下心來,慢慢地去品讀。《黃鸝》中,他充滿深情地寫道:“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在《賈平凹散文集序》中,他贊喻賈平凹像是在壹塊不大的園田裏耕耘不已的農民,同時又提醒作家:“文藝之途正如人生之途,過早的金榜、駿馬、高官、高樓,過多的花紅熱鬧,鼓躁喧騰,並不壹定是好事。人之壹生,或是作家壹生,要能經受得清苦和寂寞,經受得住汙蔑和淩辱。要之,在這條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熱也能處得,風裏也來得,雨裏也去得。” 孫犁先生生活簡樸,不慕榮華,他對頭年冬季貯藏的大白菜根部生出的黃白色菜花喜愛之極,精心放在水盆裏,擺在書案上。於是便有了那篇字字珠璣的美文《菜花》。他認為菜花小而平凡,但同樣是美的。作者在結尾寫道:“現在,我已衰老暮,久居城市,故園如夢。面對壹株菜花,忽然想起許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遠虛無,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悵。人的壹生,無疑是個大題目。有不少人,竭盡全力,想把它撰寫成壹篇宏偉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寫成壹篇小文章,壹篇相當於菜花壹樣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為文章的題目。”1992年孫犁先生寫了壹篇意味淡遠的《扁豆》。“白扁豆細而長,紫扁豆寬而厚,收獲以後者為多。我自幼喜食扁豆,或炒或煎。煎時先把扁豆蒸壹下,裹上面粉,謂之扁豆魚。”寫到這裏,突然壹轉,切入1939年的生活記憶,與壹個單身遊擊隊員***同生活的時光。“每天天晚,我從山下歸來,就坐在他的已燒熱的小炕上,吃他煎的玉米面餅子和炒扁豆。竈上還烤了壹片綠色的煙葉,他在手心裏揉碎了,我倆吸煙閑話,聽著外面呼嘯的山風。”由物及人,對戰爭年代同誌間生死與***、相見以誠的和諧關系表現了深深的思念與懷想,樸實真摯,情理兼備,境界高遠,細中見大,靈動飄逸,爐火純青。

在十七年間,孫犁的小說從書名來看似乎是未完成之作,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中的甘苦體驗。孫犁先生的風格與日本川端康成類似,但二人的源頭卻迥然不同:孫犁源於對故土的愛,而後者卻因其生世。孫犁對“小說散文化”孜孜以求,善於刻畫形形色色的村姑形象:壹方面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並賦予其革命色彩;另壹方面又在關於革命的敘事中,突出鄉村日常生活的清新與陰柔意味,從而在實際上展示壹個為人低調、襟懷淡薄、情感陰柔的作家在革命年代對於人生的某些獨到發現。

文如其人。孫犁壹生淡泊名利,深居簡出,低調為人,愛憎分明。作家謝大光在《孫犁印象記》中說得好:“孫犁的作品和他的為人是完全壹致的,可以信賴的。這裏可以借用他在紀念俄國作家契訶夫時所說的壹段話:‘我們只能從他的作品認識他。……對於像這樣壹個真誠的作家,我們只要認真地閱讀他的作品,便可以全面地理解他了。

編輯本段紀念館  著名文學家、荷花澱派創始人——孫犁紀念館坐落於被譽為華北明珠——白洋澱的荷花大觀園內,由安新縣委、縣政府主持興建,於2003年7月建成。

其故裏河北省安平縣也在籌備建故居與紀念館。

/o/2003-07-15/2058384886s.shtml

  • 上一篇:好看的經典電影~!
  • 下一篇:妳說的家規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