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每周都有新的篩選方式。
九連真人。
《新男孩》.
刺猬樂隊唱出“火車越過雲端,夢在天上平安”後,歌詞成了壹句膾炙人口的金句:“壹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年輕。”
是
不管妳是不是音樂迷,不管妳看不看綜藝節目,妳壹定從各種渠道收到過它的聲音——
樂隊的夏天。
評分從直播時的7.4分上升到8.4分。
不用聽幾百張專輯,也不用熟悉中國搖滾樂隊的起源。壹個普通的搖滾男孩也可以跟著節目走。
幹涸。
搖滾,《出圈》。
它從曾經的“地下”走向了餐桌。
從邊緣走向主流。
從小圈子的亞文化到大眾的流行文化。
即使被質疑是否還是“真正的搖滾”,“樂隊的夏天”至少成就了兩件事——
讓更多人接觸搖滾;讓樂隊多吃點(可能的)飯。
但是...
樂隊的“夏天”是怎麽來的?
它所經歷的遠比綜藝舞臺上呈現的復雜。
今天我要講三部電影。
分數不高——
北京搖滾7.1,藍骨頭6.8,縫紉機樂隊6.6。
但或許可以找到中國搖滾的註腳。
分別對應三個字:
隱藏的痛苦,隱藏和解決。
北京很棒。
壹部被搖滾迷普遍詬病為“不懂搖滾”的搖滾電影。
更像是港片導演張婉婷,以遊客的視角好奇窺視京派搖滾圈——
邁克爾(吳彥祖),壹個27歲的阿伯丁,遇到了平陸(耿樂)和楊穎(舒淇),在這裏長大的新搖滾音樂人。
他闖入,參與,愛過,傷害過,最後離開...
片名很香港,“樂怒”是搖滾在粵語中的別稱。因為“怒”是違法的,後來就改成了“路”。
在電影裏,妳可以看到很多與搖滾無關,是遊客心態的符號——
鴿子哨、四合院、二鍋頭、油條、豆汁...
還有大家熟悉的長安街。
看得出來導演是想從壹個局外人的身份看清楚這些年輕人為什麽熱愛和需要搖滾。
電影中的搖滾樂隊符合其他人的刻板印象-
落魄,墮落,無故造反。
平陸為了解決經濟問題,決定像狐貍壹樣“去山洞”,忍受懦弱,說服自己“沒有不臭的屎”。
甚至,cue找到了真人:王菲,黑豹,唐朝都是從山洞裏出來的。
有壹幕刺痛了人們的心。
就是最後平陸憤然下了摩托車死在車輪下。
為什麽?
因為這壹幕背後的真實故事,是中國搖滾樂隊發展的關鍵轉折點,是深深的隱痛。
1995 5月11日晚,張炬與樂隊Face(沒錯,是在樂隊的《夏天》中出現的)排練完畢。他在回住處的路上出了車禍,死在北京西三環紫竹橋。他只有24歲。
10年後的2005年。
出版了紀念張炬事故十周年的專輯《禮物》。
張楚、許巍、汪峰、周曉鷗、欒樹、丁武、李延亮和高琦演唱了同壹首歌。
歌詞:“世界上沒有人理解我,所以我很孤獨。可是妳為什麽這麽孤獨?”
是關於過去的他。
但也像當時的搖滾屆。
丁武說:“這十年,大家都很孤獨,音樂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走到了壹起。”
張炬作為初唐樂隊的核心成員之壹,勇敢熱情,與當時京族始祖階層的所有樂隊都有交往。
他家大院是唐代主要的活動和排練場所。因為他的去世,唐朝樂隊幾乎瀕臨崩潰。
《京巖》將唐朝樂隊張炬之死放入劇情,不能說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但片中平整道路的行為過於草率,不負責任。
張婉婷渴望感受他們的快樂、憤怒和痛苦。
但是致敬和表達的錯位就成了刺。
除了張炬之死,中國搖滾樂迷心中還有壹個隱痛。
最有資格的人之壹—
藍骨頭?
中國搖滾教父崔健執導的第壹部故事片。
靈感來自他2005年的同名專輯《給妳點顏色》。
藍色代表對自由和寧靜的追求;骨頭代表固執和堅持。
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崔健成長的心靈史,追溯到自己搖滾創作的源頭——
“我是壹朵春花,恰好生長在壹個春天。”
而那些春天不開的花呢?
故事講述主人公鐘華(殷放?追溯父親和母親的過去。
他的父親(趙有亮飾)是組織精心挑選的特工,隱忍陰郁;
母親(倪虹潔?結果當然是和當時的環境不兼容。
先生,藍色骨頭裏有兩種情感在移動。
首先是同情心。
電影中,母親不堪謊言之痛,自殘切斷記憶。
這是崔健描寫學妹,表達愛意。
壞消息發生在1993。
指南針樂隊前主唱羅琦在聚會上與人發生爭執,壹只眼睛被捅瞎穿孔。當時何勇、蔣欣、張楚等人都在現場,有人在哭。
後來羅啟源嫁到德國,再次回到大眾視野,符合了主流音樂節的需求,成為了壹種情懷的象征。
據悉,她還將出現在《樂隊的夏天》中,與老朋友的臉樂隊壹起演唱。
△《歌手》節目中的羅琦
影片中,崔健的敘事分寸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溫柔,突破男女感情的單壹化,將母親的自殘和放逐定位為精神實現,這是他不允許謊言存在的潔癖。
《藍骨》的另壹個感人之處是崔健的倒影。
在工人高喊“沒事”後,音樂教父成了崔健的“紙枷鎖”,他成了後輩的精神旗幟。同時,他也受困於此,不得不選擇微妙的態度,做當代人。
說到搖滾,首先想到的是憤怒。
是選擇搖滾來表達憤怒,還是搖滾規定了憤怒的規則?
先生,我不知道。
但電影中有兩個顯眼的形象:槍和花。(與著名搖滾樂隊同名)
槍是那壹代人需要熟悉和掌握的語言。
這也是他們展示自己存在時的習慣。
花在哪裏?
電影裏經常出現槍花。他們相互依存,卻又相互傷害。
電影的最後,失明毀容的母親拿起吉他,唱起了年輕時的“禁歌”和“失落的季節”:
很可惜,也太氣人了...
妳是春天的花,秋天盛開。
是
不是每種花都能在春天開花。
但是當我們讓崔健做搖滾教父的時候,崔健說,我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出現,成為中國搖滾的第壹個新生兒。
在那之前呢?
有人來過,卻成了“死胎巖”。
誰能記得他們?
恐怕只有骨子裏,才是巖血的真正繼承人。
縫紉機帶
兩年前的縫紉機樂隊又是壹次莊嚴的致敬。
如果說張婉婷是壹個局外人,崔健就是壹個“直傳者”。
那麽大鵬就是壹個無知的小粉絲。
他用壹個“尋找自己的初心”的故事,對抽象的搖滾情懷發起粉絲般的攻勢,像偶像化。
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感情,被嘲諷;理想讓位於庸俗。
搖滾成了尷尬的吉他雕塑,站在廣場舞的中心。
搖桿在哪裏?
還在。
只有壹個比另壹個差。
縫紉機樂隊這幾年和飛命、逆流大叔的配方壹樣——
人到中年,越來越消沈,理想還在,還在為此煩惱。
就像熱血雞湯故事壹樣可以刷屏。
車庫的主人胡亮(喬杉作為《樂隊之夏》的嘉賓)邀請破產樂隊(大鵬)的經紀人程功,集合壹個叛逆的富家女、壹個老年婦科醫生和壹個才華橫溢的鍵盤手,組成壹個縫紉機樂隊進行演出,希望阻止地標性的吉他被地產商拆除。
但是激情已經沒有了。
又需要壹點情緒上的刺激。
搖滾,作為致敬,就是這樣進行的。
有旗子和熒光燈。
還有手勢。
影片的高潮是樂隊克服了不和與分歧,完成了壹場美麗的萬人現場秀。
而曲目的選擇更是超越了“不再猶豫”。
我們先不要爭論Beyond是不是搖滾樂隊的經典辯論,也不要爭論流派是否應該細分為金屬、朋克、放克。
這可能是大鵬最初的感受。
也可能是他給搖滾和大眾畫的最大的交集。
在某種程度上。
縫紉機樂隊和夏天樂隊做同樣的事情。
它回歸了消費娛樂產品的特性:易傳播、情緒化。
搖滾資深粉絲可能不買單。
但是越來越多不熟悉搖滾的人看了,燒了。
大鵬在片中還安排了很多彩蛋,可以說是“集郵”的方式邀請了很多真正的樂隊成員客串:
秦絲格日勒、唐朝吉他手“老五”劉奕君、鮑家街43號吉他手龍龍、女子搖滾樂隊眼鏡蛇主唱肖楠、天堂樂隊雷剛和謝天笑、二手玫瑰吉他手姚瀾、黑豹鼓手趙明義、“中國第壹吉他手”李延亮、麥田裏的守望者主唱肖偉。
還有三個人剛剛出現在樂隊的夏天:
“臉譜”樂隊的歐陽鋒,“痛仰樂隊”樂隊的高虎和“新褲子”樂隊的彭蕾。
能把這些“六先生”找出來放在壹部電影裏,證明了大鵬的資源和知名度。
不過,把這些搖滾歌手以“數星星”的方式排列,對主題是有幫助的。
大家都知道還有壹些人是不可能出現的,比如魔巖三傑。
主席先生,我還記得何勇曾經向傳媒評論香港樂壇:
只有娛樂,沒有音樂。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是歌手,其他都是小醜。
壹言既出,香港媒體壹片嘩然。
幾天後,94紅磡演唱會達到了瘋狂的場面,類似波希米亞狂想曲裏現場援助的盛況。
而這個表演是個孤兒。
2017,大鵬以娛樂的方式消解了國產搖滾的沈重、悲傷和迷茫,提煉出最流行的底盤情懷——妳還有夢想嗎?
夢想是好的,但如果輕易說出來,或者成為所有感情的統壹輸出。
那麽就值得冷靜思考了。
《縫紉機樂隊》選了新褲的壹首《沒有理想的人不難過》。
然而,真正悲傷地唱過這首歌的人並不多。
妳不痛苦,因為妳沒有夢想,妳是壹個普通人,壹個平庸的人。
妳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妳野心勃勃,想要超越這種平凡的生活。
即使在縫紉機樂隊,胡亮與其說是在追夢,不如說是在減緩自己的失憶。
他害怕的不是未來,而是在未來,他曾經相信的東西沒有了。
城市裏,高樓拔地而起,大吉他搖搖欲墜。有多少人忙著養生,忙著賺錢,忙著考試,忙著升職,匆忙中忘記了痛苦是什麽樣子。妳能說他們還沒有夢想嗎?
回到我們開頭說的,50歲的張亞東哭了。他已經很多年沒有聽蒲蒲的歌了。他記得他們有多年輕,還得換發型,打扮漂亮,抽未來牌香煙,用windows98。
如果樂隊現在來到夏天。
那麽,這是誰的夏天?
因為年輕,所以難免會受到傷害。
所以我長大了,或者我把自己的壹部分暴力的或者安靜的隱藏起來。
今天已經淘汰或者主動淘汰了。
這是搖滾在樂隊和中國電影的夏天的面孔。
今天,當我們為小眾搖滾樂隊的放映而興奮時,很可能只是流行文化產品輸出的壹種錯覺。
記住這種感覺。
中國的嘻哈也帶來了。
當時這種小眾音樂形式突然闖入大眾視野,受歡迎程度也是如此。大家都在歡呼,中國終於有了hip-hop,終於走出圈子,生根發芽了。
這幾年有誰註意到中國Hip Hop第三季正在熱播?
夏天給人壹種誤解。
我們誤以為生命達到了旺盛的頂峰,從此果實飄香。
誤會終於找到了我的情懷,經典,理想。
但是夏天過後更有可能留下什麽呢?
歌單。
兩三首KTV新歌。
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