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宋代的“四絕”,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舉出很多東西。這裏我們指的是書法,歷史上稱之為“宋四家”。然而,“宋四家”之壹的蔡,不是蔡京,而是蔡襄。而《水滸傳》寫於元末明初,說明至少在明初,“宋四家”的“蔡”字指的是蔡京,或許是因為當時人們對“書如其人”的認識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蘇軾(公元1037-1101),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畫家、書法家。嘉祐二年(公元1057)進士,任禮部尚書、翰林學士。他壹生坎坷,多次被貶流放。在宋神宗時,他受到重用,但因新舊黨爭,屢遭貶謫,在杭、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做了地方官。他因寫了壹首“謗國事”的詩而被誣陷入獄。出獄後,他被貶到黃州。幾經沈浮,被貶至惠州、瓊州,遷居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他過上了讀書畫畫的生活。直到傅園三年(公元1100)宋徽宗即位,才得到赦宥,回到北方。回北途中的建中,於元(公元1101)七月卒於常州。
蘇軾為人正直,心胸寬廣,才華橫溢,富有詩意,擅長書畫。他的書法從顏真卿、劉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二王”那裏汲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求創新。在談到自己書法創作的過程時,他說:“寫字的方法並不完美,但我並不能全得。”他補充道:“我不能用心做壹本書,我已經厭倦了去要求它。”他以“意”為重點,以“信手”將自己的感受送到書的點畫上。蘇軾的文字看似平淡樸實,卻有壹股汪洋大海的威武之氣。就像他淵博的知識壹樣,龍是不可預測的。他擅長行書和楷書,筆法蒼勁自然,給人以“海風的氣息”和“古石的形狀”的藝術美
蘇軾的書法為後人所推崇。黃庭堅在他的《山谷集》中說:“他的書姿迷人...直到酒喝了,他忘記了他的工作,他的話極其單薄...至於圓筆而韻,恃文章之妙,忠義而忠,擅書,宜推(蘇)為先。”明代董其昌稱贊他“完全用正面,是坡公的蘭亭”。傳世的有《千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勞賦》等。
黃庭堅(公元1045-1105),本名魯直,後稱皇姑,後名伏翁,洪州汾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進士。宗申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作為宰相的王安石實施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對。後來新舊黨爭愈演愈烈,直至北宋滅亡。在這場鬥爭中,黃庭堅站在了舊黨壹邊。他雖然沒有積極參加,但壹生都被卷入了鬥爭的漩渦。
黃庭堅出自蘇軾門下,與、秦觀、晁並稱“蘇門四學士”。重要的成就是詩歌。詩論標榜杜甫,但強調讀書求證,以舊為新,“無字無處尋”、“脫胎換骨,點石成金”等理論在宋代影響很大,開創了江西詩派。
黃庭堅擅長書法和草書。當初以周嶽為師,後來又收養了顏真卿、懷素。受楊凝式的影響,他在“醫術之明”方面尤其卓有成效。筆法借勢側險,詭異倔強,字體開闊,筆法單薄,自成風格。《宋史·文遠傳》說:“廷杖所學文章,自然習得,陳師道說其詩學杜甫,擅草書,文筆也獨樹壹幟。與、晁、秦觀在蘇門遊,合稱天下四學士。”他自己說:“我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嶽為師,所以滿俗氣二十年。”蘇才翁已晚,子美觀書是古人所作。後來又得了張旭、懷素、高賢的墨跡,壹窺筆法之妙。“名書跡有《宋風閣詩》、《黃州寒食詩跋》、《花香帖》、《洪憲詩》等。
米芾(公元1051-1107)有字,即襄陽蠻師、海月外史、流明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定居江蘇鎮江。他因性格古怪,行為瘋狂,被稱為“米顛”,遇到石頭就叫“兄弟”。趙是壹位書畫博士,人稱“關”。
米芾擅長詩文,擅長書畫,鑒定準確。他是畫家、鑒定家和收藏家,尤其擅長書法。他年輕時刻苦學習顏、劉、歐、楚等,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蘇軾被貶黃州時,曾去拜訪求教,東坡勸他學金。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開始,米芾潛心研究魏晉,搜尋了許多晉人的書法帖,甚至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寶錦齋”。今天王獻之的水墨中秋帖,據說是他臨摹的,形神俱佳。
米芾壹生求助於多位老師,晚年也在《自述》壹書中說:“我是初學,先學寫壁。我當時七八歲。字大如畫,不可能寫得簡單。我見柳,羨其緊結,故學劉《金剛經》。很長壹段時間,知道它來自歐洲,就是學習歐洲。久如印版排列,是最久的慕楚學藝,莫端的季節轉肥為美,四面圓滿。久而久之,爵段全澤展出《蘭亭》,於是平淡地加入晉魏,棄鐘芳而入宜宮讀書。”劉寬北”也是如此。印章人物愛最楚和石鼓文。我也體會到了,竹簡是用竹子畫的,丁明妙而古。”米芾聲稱自己的作品是“收古文字”,對古代大師的筆法、構圖、神韻都有深刻的理解,這也在壹定程度上說明米芾在學書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
米菲沒有卷入政治漩渦,生活相對穩定。後來成為書畫博士,飽覽皇宮藏書,熟讀千年故事。古人的得失不勝枚舉。米芾以書法聞名,他的成就完全來自於他後天的努力。米菲每天都在遊泳池裏。米芾很認真地寫了壹本書,自言自語地說:“我寫過三四遍海岱的詩,卻很難相信書”(《範明明臺·米芾陽註》)。壹首詩寫了三四遍,只有壹兩句話讓他滿意。其中的辛酸苦辣,不是壹個專家所能企及的,這也說明了他嚴謹的創作態度。
皇帝問起書法,米芾自稱是“毛筆字”。他謙虛踏實,壹針見血——用筆快而有力,盡心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從詩歌到簡牘和碑文,都充滿了活力和清新。從現存的近60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字正生動地表現了米字的精神。難怪蘇東坡說:“米芾忘形。”又曰:“海嶽壹生為篆、官、真字、行、草書。當妳與王鐘平行時,沈潛並快樂吧。不僅值得。”
米芾的書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書法理論也相當多。著有《書史》、《海嶽名言》、《訪寶錄》、《版權評論》等。顯示了他出眾的膽識和脫俗的品味,也經常對前輩嗤之以鼻。但他從不循古語,為歷代書法家所看重。然而,他也說得太多,貶低柳巖和徐蘇,並嚴厲和批評。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集》、《舒素帖》、《方圓安吉》、《馬天賦》等,其中不乏韓雜的雜文。
蔡京(公元1047-1126),興化仙遊(今福建仙遊)人,北宋熙寧秀才。惠宗被提升為尚書左丞和右侍郎,擁有臨時的實權。屢遭罷官後,又壹次次復出,是四朝元老。蔡京執政期間,鼓吹“富強”論,不顧國家實際情況,片面追求高消費,人為制造“物是人非,人是富足”的假象,導致了宋朝歷史上壹場慘烈的“靖康之變”,致使其聲名狼藉,被列為天下“四大漢奸”之首。
蔡京的藝術才華極高,有才子之稱。他在書法、詩歌、散文等藝術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當時人們說起他的書法,往往會用“絕世”、“無雙”等字眼。就連米菲也曾說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壹次蔡京和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今天誰的書法最好?”米芾答道:“晚唐劉公權之後,妳和妳哥哥蔡卞都得算上。”蔡京問:“接下來呢?”米菲說:“當然是我”。
蔡京的書法作品雖未傳世,僅有鐵、《鸛雀賦》及跋、《十八文士圖》等帖,但我們也可從這些作品中窺見其書法藝術的壹斑。如《十八學士後記》,點畫清晰,犀牛練神爽,蒼勁有力,用詞巧妙,借勢從旁,勝似二王神韻,對蘇米別有壹番情趣,用筆大膽潑辣,縱橫舔舐;整體構圖別出心裁,錯落有致,工整,字裏行間充滿了優雅的韻律,有著恬靜悠遠的詩意,有著沁人心脾的禪意,是不可多得的精細結構。
蔡京的書法蒼勁、灑脫、飄逸、輕松,極具魅力,引人註目。他的藝術成就在北宋是少有的,不失為壹位大師。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蔡襄。
蔡襄(公元1012-1067),莫峻興化(今福建仙遊)人。宋天聖八年(1030)進士。先後任關閣校勘官、諫院、史館、禦專利、龍圖閣學士、樞密院學士、翰林學士、三秘、端明寺學士,並在福建路(今福建福州)任交通使,以知泉州、福州、開封。卒給禮部侍郎“忠”。
蔡襄誠實、守信、博學。他的書法在生前受到同時代人的高度贊揚,享有很高的聲譽。蘇東坡和歐陽修,第壹批最崇拜他的人。蘇東坡在東坡題跋中指出:“蔡以其才情之高,學識之淵博,心手相應,蛻變無窮,為本朝第壹。”不過行書最好,小書次之,草書第二...我也嘗過飛白的意思,說有飛龍舞鳳之勢,知道的人也不算多。"歐陽修對蔡襄的書法給予了更高的評價:"自從蘇子美去世後,我覺得筆法絕對完美。近年來,莫峻獨自在世界上,但他拒絕帶頭(歐陽文忠的公共收集)。黃庭堅也說:和蔡是書法的英雄。"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孟茜碧潭》中評論蔡襄草書時說:"以散文筆為草書,謂之散草,或飛草,其法皆出於柏菲,自成壹家。張旭懷素古韻多變,悠揚而富古意。"
《宋史·蔡襄傳》稱他:“字天下第壹,仁宗尤愛之。”許江《蔡襄傳》曰:“公以書畫,頗自憐,非不可。其碎章碎稿皆知,珍藏至今,仁宗尤愛稱之。”朱《續書》:“蔡襄之書,頗有自尊,非輕書。大家都把它們當寶貝藏起來。仁宗深愛他的作品...還有光棍寫的《文成皇後》,就是他寫的。莫峻拒絕寫這本書,他說,“這是壹項需要委托的工作。”。儒家著作,所以只是自遊而已。是技能嗎?" "
蔡襄傳下來的墨跡有很多種,如子書詩、謝書詩、詩、角酒詩、詩等。有萬安橋、周瑾堂碑刻,還有孤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過石巖》等。
但是,蔡襄並不是開學派的大師。整體而言,他的書法恪守晉唐律令,創新意識略遜壹籌。就書法而言,蔡京確實比蔡襄好。蔡襄的書法是繼承前人的,過於形式化,是尊法書風的過剩,而蔡京勇於創新,是尊意書風的主力軍,所以生動,更有靈性。正如啟功先生所評價的:“北宋的書法風格,蔡襄、歐陽修、常陸是壹家,有繼承但沒有發展。作為壹個案例,蘇黃拒絕接受舊的牢籠,並在不違反古代法律的情況下進行了重大改革。兩個蔡(指《蔡京》中的兄弟)和米芾是壹家人,他們的姿態在開篇中有聚有散,在筆下看到了他們的魅力。此案真是宋人中的巨人。”因此,的“蔡”就是蔡京。
其實藝術和科學技術壹樣,沒有“階級性”。我們要客觀辯證地看待歷史上有“問題”的書法家,比如宋代做官的趙孟頫,明末清初被大臣清除的王鐸,南宋的秦檜,明代的嚴嵩,類似蔡京。我們不能因為他的“政治”問題就否定他對書法的成就和貢獻。人是“有罪”的,自己創造的藝術是無罪的。正確的態度是“消滅敵人,收繳他們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