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宋代定窯紅釉瓷器歷史

宋代定窯紅釉瓷器歷史

壹、詳情垂詢有關宋代時期的陶瓷器歷史

宋代的單色釉瓷取得了很大成就,名窯遍布全國,其中最著名的為:“汝、鈞、官、哥、定”。

五大名窯。 1、汝窯 汝窯瓷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壹帶,宋時為汝州地,故名。

汝窯除燒青瓷外,兼燒黑瓷、醬釉瓷和鈞釉瓷,以青瓷最為精致。汝窯青瓷的胎質細密,呈深淺不同的“香灰色”。

與同期官窯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釉層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

釉青壹般都呈壹種內蘊的木光。開片是汝窯的壹個重要特點,無紋片的很少。

紋片深淺長短交錯排列,密而不亂。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盤、碟、洗為多,其中橢圓四足盆是汝窯的特有造型。

汝窯的燒制時間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貴。從明宣德開始有仿制品出現,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當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窯器。

2、鈞窯 鈞窯產地在今河南禹縣,因與汝窯有密切關系,歷來有“汝鈞不分”之說。鈞窯始燒於北宋,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影響擴展到河北、山西兩省,成為壹個規模龐大的鈞窯體系。

鈞窯有兩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窯變。鈞窯的基本釉色是深淺不同的各種青色,可分為天藍、天青、月白三類。

由於在釉中滲入銅紅釉,燒成後就出現變幻莫測的紅色窯變,有玫瑰紅、砂珠紅、海棠紅、茄皮紫、胭脂紅、雞血紅許多種。整個器物紅紫相映、青白相間,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壹、形狀各異的窯變,是構成鈞瓷區別於其他青瓷的另壹特色。

鈞釉中的紫色是特別引人註目的,各種紫色是由於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鈞瓷釉面上有壹重要特征是蚯蚓走泥紋,即在釉中呈現壹條條逶迤延伸、長短不壹、自上而下的釉痕。

後人在仿制宋代鈞瓷時就無法燒出同樣效果,因而是否有“蚯蚓走泥紋”成為鑒定宋鈞瓷的重要依據。宋鈞瓷另壹特征是器外底普遍刷壹層芝麻醬色釉。

鈞窯凡為宮中定燒的陳設瓷,底部均刻有壹、二、三……的編號,編號越小,器物越大。因鈞窯瓷器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3、官窯 官窯專指北宋汴京(開封)官窯和南宋杭州修內司及郊壇下官窯,因專燒宮廷用器,產量很小,傳世品也極少。 北宋官窯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為主。

雖然被稱為“亞於汝”,但也是瑩如堆脂,釉表紅棕色或無色的片紋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見燒制時的支釘痕跡。

器物都是各種陳設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漢銅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

南宋官窯釉色以粉青為主,有紋片。在器物的底部落脫處、口沿和棱角釉薄處,胎都會燒成紫褐色,稱為“紫口鐵足”,這稱得上是南宋官窯的典型特征。

4、哥窯 哥窯產地不可考。瓷器的顯著特點是通體滿布開片,紋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鐵黑色,小片呈金黃色,有“金絲鐵線”之稱。

開片形成原理是由於胎、釉的膨脹差異而造成的釉面開裂,本來是壹種缺陷,但哥窯卻通過人工控制有意用來作為壹種裝飾特征,使釉表出現冰裂或魚子狀的紋片,再染上或黃或黑深淺相間的顏色,形成壹種殘缺美。哥窯有瓷胎和砂胎兩種。

胎骨也厚薄不壹,胎色呈黑灰、黃數種。由於釉層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觀圓潤飽滿。

釉色大多呈灰青色,也有的是月白、粉青、米黃等色。底部用支釘燒制,塗赭紫、紫黑護胎汁。

明清以來仿哥窯的很多,大部分是景德鎮官窯制品。明中期的成化和清前期的雍正、乾隆的仿制品都相當精美,但缺少壹種古樸沈靜的韻味。

5、定窯 定窯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壹帶,以盛產白瓷著稱。定窯在唐代早期就開始生產,到北宋發展到全盛時期,元代已停止燒制。

胎骨細膩潔白,又輕盈秀美,是定窯白瓷的重要特點。定窯的釉面裝飾,是宋代瓷器中最為精彩的。

宋早期的定窯白瓷采用刻花的方法。稍後,又出現刻花和蓖劃相結合的裝飾。

到北宋中期,定窯開始采用印花裝飾。紋飾多在碗、盤的裏面,布局左右、上下對稱,以細、密為特色。

類似於宋代緙絲的方法。北宋早、中期定窯使用匣缽仰燒,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黏附著墊燒的沙粒或支燒痕。

後期定窯采用口沿在下的覆燒工藝,因此口沿有“芒”,但燒成的器物都很規整。作為皇室使用的貢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銀或銅,更顯豪華尊貴,故稱之為“金裝定器”。

除白釉外,定窯還生產黑釉、醬釉等品種,被稱為黑定、醬定,價格均高於白定,是難得的珍品。 宋代景德鎮所仿定器,稱為“粉定”。

區別之處在於景德鎮仿定器釉面光亮,無淚痕特征,足內可見放射狀跳刀痕。 鈞瓷北宋著名瓷窯之壹。

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

鈞瓷的又壹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

其成就在於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壹片”的盛譽。 官 瓷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窯。

二、宋代五大名窯的歷史

定瓷篇 定窯創燒於唐朝後期。

從這時壹直到五代的定窯瓷器,還較為粗糙簡單,器型以碗為主,正處於向精瓷的過渡階段。但在五代中後期,定窯白瓷出現了壹次根本性的飛躍。

所燒瓷器不再施化妝土,胎、釉呈現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過了邢窯的細白瓷器。

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北宋中後期,定窯由於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被宋朝 *** 選為宮廷用瓷,使其身價大增,產品風靡壹時。

定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金朝統治中國北方地區後,定窯瓷業很快得到了恢復,有些產品的制作水平不亞於北宋時期。

從有龍鳳紋飾的壹些器物上看,定窯產品也是金代統治者喜愛的瓷器品種。到了元朝,定窯終於逐漸沒落。

到20世紀70年代,定瓷在沈寂了多年之後又進入了復蘇期。曲陽定瓷有限公司歷盡艱辛,通過上百次研究實驗,在仿古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術、日常三大系列工藝產品200多種,產品在國內展出屢屢獲獎,產品已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荷蘭、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制醬、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紅釉(紅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壹層高溫色釉。元朝劉祁的《歸潛誌》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可見,定窯器在當時不僅深受人們喜愛,而且產量較大。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定州時,曾用“定州花瓷琢紅玉”的詩句,來贊美定窯瓷器的絢麗多彩。

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窯址在北方的定州,這是燒制的物品稱為北定;宋室南遷之後,定窯工人壹部份到了景德鎮,壹部份到了吉州,稱為南定。

在景德鎮生產的釉色似粉,又稱粉定。 定窯生產規模宏大,品種繁多。

多為碗、盤、瓶、碟、盒和枕,亦產凈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數量極少,主要是作為貢品進入宮廷。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兒枕”,是定窯瓷器的代表作之壹。

定窯的胎質薄而輕,胎色白色微黃,較堅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極薄,可以見胎。釉色潔白晶瑩,很多積釉形狀好似淚痕,被稱為“蠟淚痕”,隱現著黃綠顏色。

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稱“竹絲刷紋”。北宋早期定窯產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稱為“芒口”,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邊圈以掩飾芒口缺陷,此為定窯壹大特色。

宋代瓷窯裝燒技術最為重要的成就,就是發明了覆燒法和“火照術”,定窯就大量采用覆燒方法,還使用了壹種墊圈式組合匣體。這種燒制方法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間,既可節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變形,從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對南北瓷窯都產生過很大影響,對促進我國制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定窯器以其豐富多彩的紋樣裝飾而深受人們喜愛。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紋樣秀麗典雅。

北宋早期定窯刻花、構圖、紋樣趨簡,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有淺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壹格。

裝飾圖案常用印花、劃花和堆花手法,秀麗典雅。印花圖案,自然形態經巧妙變形,構成嚴謹;刻劃花,較印花更活潑生動,別具壹格。

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壹。通常以篦狀工具劃出簡單花紋,線條剛勁流暢、富於動感。

蓮瓣紋是定窯器上最常見的劃花紋飾。有壹花獨放、雙花並開、蓮花荷葉交錯而出、有的還配有鴨紋,紋飾簡潔富於變化。

立件器物的紋飾大都采用劃花裝飾,刻花的比較少見。早期定窯器物中,有的劃花紋飾在蓮瓣紋外又加上纏枝菊紋,總體布局顯得不很協調,這是當時尚處於初級階段的壹種新裝飾手法,也給定窯器斷代提供了壹個依據。

刻花是在劃花裝飾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時與劃花工藝壹起運用。

如在盤、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纏枝花卉輪廓線,然後在花葉輪廓線內以單齒、雙齒、梳篦狀工具劃刻復線紋。紋飾中較常見的有雙花圖案,生動自然,有較強的立體感,通常是對稱的。

定窯刻花器還常常在花果、蓮、鴨、雲龍等紋飾輪廓線壹側劃以細線相襯,以增強紋飾的立體感。 定窯紋飾中最富表現力的是印花紋飾。

這壹工藝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窯器物紋飾在盤、碗等器物中心,這類器型內外都有紋飾的較少。

定窯器物紋飾的特點是層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間,常用回紋把圖案隔開。紋飾總體布局線條清晰,形態經巧妙變形,繁而不亂,布局嚴謹,講究對稱,層次分明,線條清晰,工整素雅,藝術水平很高。

定窯印花大多印在碗盤的內部,裏外都有紋飾的器物極為少見。 定窯印花題材以花卉紋最為常見,主要有蓮、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紋布局多采用纏枝、折枝等方法,講求對稱。

有的碗、盤口沿作花瓣式,碗內印壹盛開的花朵,同時在外壁刻上花蒂與花瓣輪廓線。這種把印、刻手法並用於壹件器物,裏外裝飾統壹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紋裝飾渾如壹體,十分精美。

其次,定窯還有大量的動物紋飾,主要有牛、鹿、鴛鴦、麒麟、龍鳳、獅。

三、宋代定窯綠釉瓷器特征,有什麽特點,鑒賞價值

定窯在宋代以白瓷為主,也燒制醬、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紅釉(紅定)等,這些彩釉品種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壹層高溫色釉而燒成。

元朝劉祁的《歸潛誌》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可見,定窯器在當時不僅深受人們喜愛,而且產量較大。

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窯址在北方的定州,這是燒制的物品稱為北定;宋室南遷之後,定窯工人壹部分到了景德鎮,壹部分到了吉州,稱為南定。

在景德鎮生產的釉色似粉,又稱粉定。定窯的瓷胎特征是胎質十分堅密精細,胎薄而顯輕,胎色白凈而略顯微黃。

無論白定還是各種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窯施釉極薄,釉薄處能見胎色,白定釉色多數為白中微閃黃色,釉較堅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猶如黑漆壹般,釉面特別光亮;紫定其實並非紫色,而是醬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勻,常出現深淺不壹的現象;書載有紅定壹說,但至今尚未見到實物,所見殘片上也只是在醬釉上有紅斑而已。

因此如在市場見有紅定出現,須特別小心對待。定窯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取勝,工整素雅,壹向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

其裝飾技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三種。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壹,但定窯紋飾中最富表現力的則是印花紋飾。

四、目前北宋 定窯瓷器歷史最高拍賣成交記錄是多少

LOT號 拍品名稱 估價(萬) 成交價(萬) 拍賣日期

0011 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盌 14,684萬 2014-04-08

0568 宋定窯紫釉折扣梅瓶 3,600萬 4,840.00萬 2014-11-30

0079 宋定窯紫金釉花卉鏤空雕 980萬 1,298.00萬 2014-07-14

515 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盌 530萬 1,339.41萬 2002-10-09

0539 北宋定窯紫金釉帶蓋大梅 1600萬 1,256.00萬 2013-12-25

0476 北宋 定窯白釉四人擡轎 808萬 1020.00萬 2012-11-02

0255 北宋 定窯白釉七級浮屠塔 680萬 920.00萬 2010-12-27

這就是目前北宋定窯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謝謝

五、宋代定窯瓷器有什麽特征

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之壹,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壹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壹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

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1]

定窯從邢窯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定窯隨著地域變化,新瓷土料的運用和制瓷工藝的進步。卞向和認為:定窯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上閃爍過光芒,在中國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發展史上留下輝煌的壹頁。

六、北宋定窯瓷器的肉質是紅色的嗎

定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之壹,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壹大瓷窯體系。

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壹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

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定窯在唐代時就已是著名瓷場,專燒白釉、黃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註壺、瓶類;黃釉器有碗、註壺等。)

,到宋代發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燒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地褐花等品種。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

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黑色如漆的為黑定,紅色者為紅定珍稀傳世極少。這個要看具體的東西了。

如果妳的藏品是真品的話那價值不菲吶。希望可以幫助到妳。

望采納。

  • 上一篇:奶茶夜宵壹樣都不能少的朋友圈文案收藏(50條)
  • 下一篇:雞的觀察日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