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本關於佛法的書,共有20卷,記錄了宋徽宗帝國政府收藏的書籍。其中禦書壹卷,官書四卷,行書六卷,草書八卷,八股書壹卷。由於篆書有自己的敘事理論,本文闡述了各種書的起源和變遷,討論了記錄書家的標準和原因;最後做了聖旨,聖旨,補遺。每卷都有副標題,每個人都有傳記,* * *傳承了197位書法家;第二次是朝廷收藏的書法帖1240余件。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壹部叢書,收錄了清乾隆以前中國主要的文史百科全書。價值和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規模空前。全書36283卷,6144封,3474冊,79039卷。每套復制成230多萬頁,共近8億字。此外,姚輝還有兩本《四庫全書》。它們幾乎囊括了清中葉以前值得世代流傳的經典文獻,是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保存下來的最大規模的文獻收集和收藏。這項工程的規模是空前的。
其次,分類科學。《四庫全書》的分類標準和劃分原則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文獻傳承的科學體系,從此成為整理中國傳統文獻的標準和指南,為整理中國傳統古籍提供了永久的範本。《四庫全書總目》200卷,作為編纂書籍的成果而編撰,是我國古典目錄學史上的裏程碑。發揮了古典目錄學中“辨章學,考鏡源流”的主題,為後世立下了汗馬功勞。早於總目錄四年寫成的《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不僅簡化了總目錄的總序和小序,而且對某些條目附加了簡評,查找起來相當方便。《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目錄》的相繼完成,在整理傳統文獻、收集整理書目、學術評價等方面,確實是壹個前所未有的創舉。
第三,抄編《永樂大典》中的獨特書籍。從《永樂大典》中復制和尋找丟失的書籍是四庫圖書館官員最有價值的工作之壹。據統計,四庫館官先後從《永樂大典》中收集到遺失文獻516種,其中收錄在《全書》中的有388種,列為總目錄的有128種。四庫全書388種文獻近5000卷,總字數接近《永樂大典》的二十分之壹。沒有這個措施,二十四史就少了舊五代史,宋人文集就大大縮短了。《四庫全書》對《永樂大典》佚書的編纂是中國文化史上壹次空前的搶救。
第四,繼承歷代文學。首先,全部收錄於清代故宮館藏,包括清宮保存的前代傳世舊集,也收錄於清代故宮印本。乾隆皇帝將這些書全部納入《四庫全書》的選書範圍,集中收藏在《四庫全書》博物館。乾隆年間編輯整理的《十三經》、《二十二史》等前代舊書,大部分都是直接編輯收錄在《四庫全書》中。其次,地方政府收藏和私人捐贈的圖書較為集中,在《四庫全書》中占比最大。由於各省督撫和私人贈送的書籍良莠不齊,真假混淆,“四庫”的庫官先進行篩選、整理和研究,去偽存真,呈送皇帝審閱,作為定稿收入《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另壹個主要部分是史料的編纂和新書的編造。《四庫全書》中共有康、雍、甘三代官編著作百余種,其中大部分為巨著。如《全唐詩》、《歷代詩選》、《全晉詩》、《齋藤優子體》、《袁劍體信》、《駢子體編》、《裴賦》、《子詩經》、《明史》、《宮廷史》、《大清統誌》、《康熙字典》等,這些著作不僅整理了明代以前的歷代文獻,而且為後人提供了完整詳實的史料。就字數而言,約占《四庫全書》總字數的三分之壹。這些都是清初百余年來數百位學者和官員辛辛苦苦完成的文獻積累。
第五,編輯組織嚴密,審查嚴謹。《四庫全書》開館之初,乾隆皇帝按照封建制度,任命太子和重要官員為副社長,並主要選拔著名學者擔任總閱、總編、總校、調考等職務,其中不乏有名望的學者。比如戴震擅長經學和算術,邵擅長史學,周永年擅長輯佚,任擅長以典制名,等等。還設置了社長官、副社長官、首席讀者官、首席編輯官、首席校官等。,各有各的職責和分工。、金鑒、陸、陸、翁方綱、程錦芳、、姚鼐、彭、莊存玉、金榜、王念孫、柳永等。為《四庫全書》的編纂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壹代英才。《四庫全書》創立之初,就全面建立了完整的運營體系。壹是將圖書編纂和摘要撰寫工作統壹起來,采取分級負責的工作方式,專人全面負責到底。有的人全權負責書籍的整理、考證、摘要撰寫,以及按內容價值應出版、付費、保管的三觀。《四庫全書》的編輯體系專業科學,嚴謹務實,始終貫徹執行。從選書的背書到編纂、校對、劃界,其高標準、嚴監督、高效率的運作讓後人扼腕嘆息。
第六,多層次工程。首先,編撰了《五營店聚寶書》。在搜集整理書籍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善本是社會所需要的。於是乾隆決定用新的制木活字法印刷流通,* * *印了100多種,即著名的《五營店聚寶書》。其次,它是第壹個抄《四庫全書·姚輝》的。開館之初,書很多,很難瀏覽。為了幫助皇帝變老,他希望在死前看到壹些重要的和必要的書籍。所以在博物館開館之初,他就命令圖書管理員從應該付費的書籍中挑選精華,編撰壹本《姚輝四庫全書》。他的書可謂四庫中的四庫。乾隆四十三、四年,在《全書》之前完成了《姚輝》兩冊,分別收藏於皇宮和圓明園,同時還編制了《四Ku全書姚輝目錄》。此外,還有原始文件和二三個文件,形成壹個完整的文件系統。再次,修建南北七亭,大力倡導藏書文化,體現傳統文化的尊嚴和價值。
《武林舊事》是壹部回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書。武林即臨安(今浙江杭州)。全書共十卷,精心編寫(1232 ~ 1298)。《宮經》的密詞叫做《草窗》、《四水潛水員》和《楊洋老人》。祖籍歷城(今山東濟南),曾祖父隨宋氏南下,後居湖州(今浙江吳興)。壹絲不茍地擔任過臨安太守、浙江省轉運廳代理廳長,義烏縣令。宋死而無官,居杭州。抱著遺民之痛,他投身於故國文學,於是編纂舊聞,著有《啟東野史》、《武林舊事》等書。
《老武林》成書於元二十七年(1290)。作者根據“詞比文獻更有價值”的精神,詳細記述了南宋的宮廷儀式、山河風俗、店鋪掮客、四季之事、教坊樂部等,為了解南宋的城市經濟、文化、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宮廷禮儀等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演變史、雜劇、皮影戲、角抵、散戲等五十五類,《宮本雜劇集數》門所記載的521位名家、280部雜劇的姓名或藝名,對研究文學、藝術、戲劇史尤為珍貴。
《憶冤錄》的作者宋慈是南宋的壹位法醫學家。他壹生從事刑事監獄的偵查工作,在廣東、江西、湖南等地任監獄官,後被稱為“宋刑”。宋詞在壹生的刑獄考察中,特別註重對刑事案件的實地考察。他寫的《冤案實錄》是世界歷史上第壹部法醫學專著。這本書集法學、解剖學、藥理學、外科學、骨科和檢驗學於壹體,成為未來數百年從事監獄審判的人的必讀之作。這本書被翻譯成韓文、日文、法文、英文、德文、荷蘭文,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所以宋慈被世界法律界公認為法醫學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