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朱夫子(下)
公元1178年,史浩再次做宰相,推薦朱熹擔任地方官,知南康軍(江西廬山),朝廷擔心朱熹又推辭,下旨給他,讓他不需進京城奉詔,從崇安(福建武夷山)家裏直接趕赴南康軍上任就行。可朱熹還推辭,這次,朝廷態度較為強硬,不同意!朱熹無法,只得啟程去南康軍就任。此時朱熹已經四十九歲了,從十九歲中進士已經整整三十年,三十年間,朱熹僅在同安縣做了四年主簿,其他時間基本都呆在崇安家裏教書育人、著書立說或者外出結友遊學。朱熹真是好坐性、好耐性、好靜性,做學問有這份心境,不成大家也難!
朱熹在南康軍,興修水利,抗災救荒,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修復了白鹿洞書院,並親自制定《白鹿洞書院教規》,《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壹。
第二年,天下大旱,朝廷下詔求地方官直言民間疾苦、朝政利弊。朱熹就真直言,上疏指責趙眘寵信佞幸近臣,宰相、臺諫之臣失職,致使陛下號令不出朝廷,而出於壹兩人門下,名義上是陛下獨斷,實際是壹二人暗中掌握了權柄。最後,朱熹說,彌天大禍,近在朝夕,可唯有陛下不知情!
趙眘讀了朱熹奏疏,涵養再好,也不由得勃然大怒道:“這不是咒我亡國嗎?”朱熹聽說天子震怒,又上疏辭職,趙眘心想,妳領了三十年俸祿,幹了五六年實事,把我罵壹頓又要拍屁股走人,天下哪有這麽便宜的事?不理會!
這時原宰相陳俊卿又向趙眘極力推薦朱熹,趙眘正惱怒朱熹,哪會再提拔朱熹?但宰相趙雄有水平,他摸著了趙眘的心思,對趙眘道:“有些士大夫愛好名聲,陛下越對他嚴厲,世人的贊譽反而越多!不如用其所長,等他在任上幹了壹陣,有無能力就壹目了然!”
趙眘點頭稱是,朱熹被提拔為“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命令剛下達,又以朱熹在南康軍救災有功,提升為直秘閣,可朱熹卻提要求,說他救災時有人主動獻糧,他將這些人的名字上奏朝廷了,可朝廷沒有給這些人封賞,他不好交代,所以也不好意思升官。
這時,浙東又鬧饑荒,另壹宰相王淮,提議改任朱熹為“浙東常平茶鹽公事”,主持賑災。朱熹還是提前面的要求辭職不幹。朝廷封賞主動獻糧之人之後,朱熹這才到朝廷接受任命。
朱熹到臨安接受任命同時,給浙東其他州郡寫信,召集米商,免除他們的商業稅,等朱熹到達浙東,外地商船運來的糧食已經聚集。
朱熹每日查訪民情,到州縣巡行考察,單車獨行,不帶隨從,所到之地,人們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縣的官吏害怕他的嚴峻的作風,有的甚至棄官離去,轄區之內,秩序肅然。有人毀謗朱熹,說他政務荒疏,趙眘對王淮道:“朱熹政績果然大有可觀。”
皇帝的印象改觀了,可宰相王淮對他又有意見了。朱熹在浙東才幾個月,有官員舉報知臺州唐仲友不法,朱熹經過核查屬實,即上疏彈劾唐仲友。唐仲友是宰相王淮的姻親,此時正受吏部尚書鄭丙、侍禦史張大經推薦,打算升江西提點刑獄。朱熹這麽壹捅,唐仲友還怎麽升官,王淮藏著朱熹奏章不上報趙眘,朱熹來了倔勁,連接上疏六次,王淮壹看,保不住了,將唐仲友新升的官罷免了,轉手送給了朱熹。朱熹壹看王淮不懷好意,又“乞祠”不幹,這時,鄭丙和監察禦史陳賈又指責朱熹的“道學”是偽學,朱熹重新做了五年“祠祿官”。
公元1187年,周必大做右相,重新推薦朱熹為江西提點刑獄,朱熹以有病推辭,朝廷不準,朱熹不得已上任。第二年,王淮罷左相,朱熹入朝面聖,當時趙眘身邊有內侍甘昪弄權,朱熹極力勸諫,趙眘道:“甘昪是太上皇推薦的,說他有才啊!”
朱熹道:“小人無才,怎能鼓動人主?”趙眘認為他忠誠,命他為兵部郎官。朱熹以腳病“乞祠”。恰兵部侍郎林栗反對“道學”,自然也看朱熹不順眼,趙眘各打五十板,林栗罷為知泉州,朱熹以秘閣修撰身份做“祠祿官”。
光宗即位,朱熹知漳州,後改知潭州(湖南長沙)。寧宗即位,在趙汝愚推薦下,召朱熹為煥章閣待制,侍講,朱熹推辭,朝廷不許。朱熹面聖後面辭,寧宗道:“愛卿經術淵源,正符合待制、侍講之職,就不要推辭了,辜負了朕崇儒重道的本意!”寧宗話說這份上,朱熹就不好意思再辭了。
當初寧宗即位,韓侂胄有大功,朱熹多次提醒寧宗,謹防韓侂胄用權害政。僅僅四十多天後,寧宗在韓侂胄的慫恿下,直接禦批朱熹為“祠祿官”。朱熹想以疾病為由退休,逃出是非之地,寧宗不同意。
不久,韓侂胄當權,朱熹苦日子也就來臨了。不久相繼發生“慶元黨禁”,朱熹為了自己完成最後著作,咬牙承認了部分罪責,名聲壹落千丈,這事以後再細講。朱子門人或遭流放,或被下獄,被整得七零八落。
公元1198年,朱熹以年近七十,提出退休,第二年,寧宗批準同意。公元1200年,七十壹歲的朱熹在持續的“慶元黨禁”中逝世。
公元1202年,寧宗下詔:“朱熹已經退休,拜授華文閣待制,賜予退休恩澤。”韓侂胄死後,又下詔賜予朱熹遺表恩澤。公元1210年,寧宗賜朱熹謚號為“文”。不久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
公元1227年,朝廷贈朱熹太師,追封信國公,後改封徽國公。
公元1241年正月,朱熹與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享祀孔子廟,被後世尊稱為朱子。他的理學思想,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統治思想。
朱熹著述甚多,有《周易本義》、《周易啟蒙》、《》《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楚辭集註》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後世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佐料:宋朝官職中,有“寶謨閣”直學士,“華文閣”待制,“煥章閣”學士等,這些是什麽官職,怎麽有這麽多閣?對此《宋史.職官二》有詳細介紹。
諸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是宋朝百官之外,另外加封的官職名稱,為的是激勵有品行道義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學士”、“直學士”作皇帝顧問;“待制”參與論事,負責校勘文書,幾乎沒有實際職事。但職位卻很榮耀,對他們的挑選要求也很苛刻。
宋代有龍圖閣(太宗)、天章閣(真宗)、寶文閣(仁宗、英宗)、顯謨閣(神宗)、徽猷閣(哲宗)、敷文閣(徽宗)、煥章閣(高宗)、華文閣(孝宗)、寶謨閣(光宗)、寶章閣(寧宗)、顯文閣(理宗),各閣分別收藏括號裏各皇帝的禦制、禦書、禦集、聖制、寶瑞等。
各閣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等官,唯有天章閣另設“侍講”。“學士”為正三品,“直學士”為從三品,“待制”為從四品,“侍講”為正七品。